大文学 > 玄幻小说 > 妖灵 > 五百零七章 献祭(二)全文阅读

五百零七章 献祭(二)

所有的血族都忍不住发出了喜不自禁的欢呼声,就连其余的氏族长也不例外。原本由昏暗的烛火和凯斯特劳他们所带来的火把照亮的洞厅此时已然完全地被从魔法阵中散发出来的红光所照亮,众人目光所及之处,入目的皆是刺眼的如同血色般的红光。仿佛一行人就置身于一片血海之中。而且与此同时,在场的所有血族的瞳孔也变成了血红色,口中的犬齿无声无声地伸长,看起来更是添加了几分厉色。所有的血族此时都觉得自己体内的血液为之微微地发热,接着一股暖意由体内如同泉涌一般冲了出来,令他们如同浸泡在了温泉之中,舒适地简直就想就地躺下。

"扑通!"

"扑通!"

"扑通!"随着一连串的倒地声,在场的血族之中除去了十二位氏族长之外,其余的血族人员纷纷跌倒在地,就连尼加罗奥子爵也不例外,一个个的脸上流露出了迷醉的神情,口中也发出惬意的呻吟声。他们手中的火把也因为落地而逐渐地熄灭。但是这并不影响凯斯特劳他们的视野。十二人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躺倒在地的血族们,从他们裸露在外的皮肤上,渗出了无以计数的血珠,顺着皮肤滑落到了地板上,接着就被吸收于无形之中。很快这些血族们的身躯就变得有些干瘪起来,可是他们却仍然毫无知觉地在躺在地板上,仿佛沉侵于极大的欢乐之中。

凯斯特劳心中暗暗地叹息,可惜了尼加罗奥子爵这位忠于职守的血族成员了。但是这先祖沉睡之地,又岂能是一般血族成员能够进来的地方?这些先祖们的苏醒,需要大量的血液,而且还需要同族的血液为引。他们所带来的这些血族成员,其实全部都是凯斯特劳他们在十二家氏族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准备好的牺牲品。

如同说此时有人能够看穿整个地层,就会发现在洞厅的魔法阵下方足有三千米的地层深处,还有着另一个不亚于天安门广场大小的宽阔洞穴,而在其中,由内向外呈圆形地摆放着数十具棺木,在这些棺木的最中心,则是十三具黑中又透着几分血红色巨大棺木,如果说从外表来看,躺在其中的人至少也有二米三四的个头。而在这些棺木的下面地板上,同样还有着一个巨大的魔法阵,将这些棺木们全部都拢在其中。那高达三百余人的血液,经过了魔法阵的提纯后,顺着魔法阵下的通道经过三千米的"跋涉",从洞穴的顶部落了下来,正好滴入这个魔法阵的圆心,也是那十三具棺木的中心处。随即血液如同一道小溪般顺着魔法阵的纹络向外流淌,当来到位于洞穴西侧最外围的一具棺木时,这些血液突然被其吸收入了进去。而且随着棺木吸收这些血液,原本黑色的它也逐渐地变成了暗红色。当大约四分之一的血量被吸噬了进去后。血溪又流向了下一个棺木,方才所发生的一切,又重复了一遍。

当所有的血液都被四具棺木吸噬后,第一具棺木的棺盖突然动了动,接着一只苍白的手,从棺木中伸了出来,轻轻地一推,巨大的棺盖就被推了下去,在洞穴里发出了一声巨响。接着里面坐起了一个人,金色的头发一直垂到了肩头,一张英俊地甚至于可以称之为妖异的脸从中露了出来。看上去也就是二十七八的年纪,一对蓝色的眼眸中却充满了沧桑。接着,其余的三具棺木也被从内部推了开来,又坐起了一男两女。无一例外都是世间少有的俊男美女,如果在俗世中足以引起亿万男女为之疯狂。

"呸呸呸..."第一个坐起的人懊恼地道,"这些血液怎么如此的难喝,不但灵气淡薄,而且其中还含有了大量的杂质!这些小兔崽子们太不像样了,怎么能够用这样低劣的血液来唤醒我们!"

"阿德利安,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当初咱们决定沉睡时,不就是因为天地间的灵气日渐稀薄,这灵气稀薄了,自然人类的血液也就质地不纯了。"有着棕色发色、绿色眼眸的美人轻笑道,"咱们至今也不知道睡了多少年,如今的天地灵气恐怕会更加的稀薄,发生这种事情也很正常。"

"阿梅迪奥妮,想不到这么多年的沉睡,你仍然是这样的护短!"另一名有着一头白发的血族男子怪笑道,"这一次,看来是你的族人们暂且居于盟主地位了。"

被称为阿梅迪奥妮的美人轻笑道:"费利克斯,你的族人也不差啊,其实力也在前三之中啊。再努努力,争得盟主之位也不是不可能的。"

"阿梅迪奥妮,费利克斯,刚刚清醒过来,你们两人就不能让我们清静一会吗?"最后一名血族捂着自己的脸,娇声地嗔怪道,"我可不想沉睡前被你们的斗嘴烦死,这刚刚清醒过来,又要听你们两个的唠叨。阿德利安,你也别在那里埋怨了,这些小家伙们肯定是有了什么大事,才会来惊醒咱们的!还是正事要紧!"

此时,位于洞穴之中的凯斯特劳等人正盘坐在地板上,洞穴中的红光正在逐渐地消散,而他们瞳孔中的血色,和唇边的犬齿也都已经缩了回去。只是一个个脸色都有些苍白,精神看起来也有些萎靡不振。别持他们只是付出了一滴的精血,但是那却是他们的血液精华。损失了它,至少需要十年的苦修,方才能够恢复到之前的实力。

"凯斯特劳大人,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还没有先祖们的动静?"刚加有些按纳不住自己的心情,压低了声音问道。

凯斯特劳微微地摇了摇头,当年先祖们所留下的方法,他已经按步就班地全做了,之后究竟会发生什么,他也和其余的这些氏族长一样,完全是一头的雾水。此时的他,心中也不禁有些嘀咕,难道说这三百余名处女加上二十余名血族的血液仍然不足以唤醒沉睡中的先祖们吗?难道说,是因为血液之中蕴涵的灵气不足吗?可是他已经准备了足以唤醒六位先祖的血量,就是有所差错,也不应当一位也唤不醒吧?

"刚加大人,再等一等,如果说最终还是不能唤醒先祖们,我们再回去商榷吧。"布瑞查轻声道。不过在心中,他却是暗暗欣喜。这一次召唤先祖,提议人正是凯斯特劳,而且正是在他的再三劝说之下,众氏放长这才同意,如今大家都损失了十年的修为,还损失了这么多的部下,却一事无成,到时候,看凯斯特劳如何向众人交待!他的心中隐隐约约地有着几分快意。

凯斯特劳扫了众人一眼,心中已是明了,如果说这一次呼唤先祖的仪式失败,他这个盟主的宝座恐怕也要坐不稳了。即便他再强,也不可能是其余十一名氏族长联手打压的对手。这些年来,血族联盟虽然说是在他的手中,成为了能够于神圣教廷分庭抗礼的大势力,但是他同期的成就,与中国修行界和妖族相比起来,却显得不算什么。尤其是妖族,不过短短的十余年时间里,就成为了人间界四大修行势力中最强的一个,其光辉甚至于有些耀眼。不但天空和大海的通行权控制在了他们的手中,如今连俗世武力也不容小窥了。

妖族从关岛和珍珠港打捞上来四支航母编队的消息,已经得到了确认,那两支船队,令凯斯特劳看着也有几分眼红。有了这四支舰队,再配上妖族对海洋的控制权,可以说,原本已经毁灭的日本海军居然又一次站了起来,而且这一次,比起战乱前还要强大!尤其是那四艘航母,可是美国最前进的型号,其他国家,就是有钱也买不来的。英国虽然一直是美国的最亲密盟友,当年费尽心机也没能够从美国手中获取到哪怕一艘,还引来了美国政府强烈的不满。

对于这些船只,当初凯斯特劳也不是没有动过打捞上来归于已有的念头,但是一想到那一段妖族前来惹事生非的日子,凯斯特劳就明智地放弃了这一可能会进一步激怒妖族的做法。但是放弃归放弃,如今看到了那两支曾经总价值达到了近千亿美金的强大俗世武装,归属于别人,也就份外地感到了惋惜。而从中国传来的消息,阴天乐的实力仍然不间断的扩大着,而且他的属下中出现了一些白人,这一点令凯斯特劳不禁有些奇怪。而反观自己,虽然说在最初的日子里,血族联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战绩,但是随着中国修行界的暗地里插手,战局已然陷入到了僵持阶段,久久不能取得决胜性的战果。长此以往下去,恐怕不是件好事。

就在凯斯特劳他们在山腹之中苦苦等待的时候,远在意大利半岛上的梵蒂冈也在发生着一件足以在教廷中留下重重一笔的大事。

梵蒂冈的教皇宫,做为教皇所在地,自然是教庭的最高统治地所在,可以说是全世界基督教徒们所仰望的所在。但是在世人眼中高贵不可侵犯的教皇也只不过是神圣教廷在俗世中的代言人。而真正地掌握了梵蒂冈神权的其实是不为人知的神圣教廷。所有与血族联盟有关的斗争,真正的决策地其实是位于教皇宫深处,位于教皇宫花园地下的所在。在那里,由十二位枢机主教和神圣教庭教皇所决定。当然了,这些人在俗世中凡有着各自不同的身份,可能是红衣主教,也可能是某个教父,他们真正的身份,也只有教皇所知晓。不过,到了如今,神圣教庭的存在,在欧洲已经并不是什么秘密,所以这些人也有了一部分逐渐走到了前台。但是神圣教庭的教皇却自始至终也没有在俗世中现过身。

不过今天的这里,十二位枢机主教和神圣教庭教皇已经全部出席,郑重其事地商榷着由伦敦暗线所发回来的消息。

"诸位,我想大家都明白,事情发展到了这一步,我们已经别无选择!"一名枢机主教低沉着声音道,"我们不能再迟疑不决了,等到那时就毁之晚矣了!我们之所以建立梵蒂冈,不也正是为了这一步而准备的吗?怎么事到临头了,大家反而犹疑了起来?"

众所周知,梵蒂冈在拉丁语中意为"先知之地"。梵蒂冈原为中世纪教皇国的中心。公元4世纪开始,罗马城主教利用罗马帝国的衰亡,乘机掠夺土地,6世纪时获得罗马城的实际统治权,称为"教皇"。早在公元4世纪,教皇康斯坦就在罗马城西北角耶稣门徒圣彼得殉难处建立了康斯坦丁大教堂以志纪念。到了15至16世纪,康斯坦丁大教堂被改建成如今的圣彼得大教堂,成为天主教会举行最隆重仪式的场所。公元8世纪,法兰克王国国王丕平把罗马城及其周围的区域送给教皇,教会史上称为"丕平献土"。这里后来成为西欧教会和政治生活的中心,在意大利境内成立了以罗马为首都的教皇国,直辖领土面积达4万平方公里以上。近代,罗马爆发了反抗教皇政权的人民起义,意大利国王进驻罗马,意大利完成统一,教皇权力被剥夺,并被迫退居罗马城内西北角梵蒂冈。后来意大利墨索里尼政府同教皇庇护十一世签订了"拉特兰条约",意大利承认梵蒂冈为主权国家,其主权属教皇。成为独立的城市国家。国名全称就叫梵蒂冈城国。并且宣布梵蒂冈为永久中立国,其国土神圣不可侵犯。

历史记载得清清楚楚,但是这其中的一切真实变化,究竟神圣教廷在背后有没有施加影响,又施加了多少的影响,却不是世人所能够知晓的。而当时的知情者,对于这一切的内幕,都闭口不言。令这一切,更是如同雾里看花一般,让人找不到头绪。(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