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明末第一祸害 > 第128章 召返金陵全文阅读

第128章 召返金陵

王业泰此时所想的,就是要彻底废掉终明一朝,始终存在的一项文官特权。

大明弘光元年十一月初七,松江知府奏请改制,将官员免税特权由地方收至中央,避免漏税。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例如之前三品官可免税三百亩,实际上具体免了多少,因为一个人的地散落在各地,如要统计,耗费人力物力过大。

此时将免税之粮直接折入官员薪奉之中,朱慈烺还假模假样的故作姿态,怜悯百官无地而空有免税之说,恐百官没有足额土地,故而推行官绅一体纳粮,一律补齐定量折入薪奉。

文武百官无不肉疼的山乎谢恩,不过这次文官们终于忍不了了,你王业泰在松江府自己搞搞也就算了,现在竟然还敢吃饱了砸盘子!

东林党人户部侍郎郑三俊在史可法的宅子里破口大骂:“好一个王鹏举先来一个匹夫干政,现在又来一个江南书院,这是想将圣人彻底打翻!”

“郑大人,史阁部,只要您二人一声令下,我等立即上书弹劾王业泰,以保大明江山。”

江南道御史方震儒低声道。

看着这么多的眼睛盯着自己看,史可法仍旧没有做声,郑三俊死死的盯着史可法问道:“史阁部这次难道还想在坐壁上观?”

史可法犹豫了一会,对着众人拱手道:“众位若是真心为家国社稷,史某必当奉陪到底,然此时中原沦丧,北虏压境,万不是党同伐异之时。”

“你!”郑三俊指着史可法说不出话来,钱谦益被处死之后,这东林党人之中官职最高的,就是史可法了。

但是史可法此时却已经对自己这个曾经的党派充满了失望,自从崇祯自尽以来,原本史可法以为东林党内部会义愤填膺,从容赴难。

结果钱谦益竟然自己凑到了福王身边,妄想做什么从龙第一功臣。

结果落了个身败名裂的下场,最让史可法羞愧的是,朱慈烺在徐州大捷之后,抓出了六个私通北虏的东林党官员。

史可法已经彻底受够了这个所谓的“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捞钱”的党派了。

史可法与东林党人决裂之后,郑三俊就成了名正言顺的东林党党魁。

随即,东林党人弹劾王业泰的奏章纷至沓来,同时,东林月刊将王业泰贬为乱臣贼子古惑圣听。

弘光月报立即反击,指责东林党人窃据神器,假公济私。

当东林党人编着戏哼着歌去民间去痛骂王业泰的时候,乡间小童已经哼唱起了东林党人假公济私的童谣了。

加之弘光月报的影响力,所有人都知道东林党正与王业泰相互攻讦,纷纷付诸一笑。

王业泰是不是好人,老百姓不知道,但是大家伙知道,王业泰给大家带来了活路,平抑了物价,现在不止松江府的百姓退了租,连松江府周边的几个府,也掀起了一股去松江讨活路的浪潮。

一时之间江南房价暴涨,地价骤跌,加之各地例行官绅一体纳粮,不少人纷纷出手土地,而除了松江府,其余地方办不了工厂,导致土地无人接盘,不少当了一辈子佃户的农民竟然趁机有了自己的土地。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在脍炙人口的童谣,在老百姓眼里也比不得货真价实的真金白银。

东林党人万万没想到,自己竟然寸步难行了。

王业泰这几日倒是没空搭理东林党人的聒噪,松江三县的规模眼下是远远不够的,王业泰已经将城池的排水系统修到了城外,同时鼓励大夫。来松江开设医馆,由府衙提供补贴。

这王业泰刚刚一发布了工程之后,很快就有人反应过来了王业泰的意思,经过几轮招标松江三县的各种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陆续开工。

城中的道路也已经开始筹备起了扩建拆迁工作。

好在府衙的手里还有一部分的地,极大的降低了拆迁的成本。

秦绍达在府衙喝着茶看着王业泰说道:“小侯爷果然大气啊,这若是换成那些文官来,恐怕几百年松江都不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秦老板说笑了,您觉得这松江府哪里还适合建点什么?”

王业泰总是觉得这松江府彷佛是少了什么一般,秦绍达叹了口气说道:“小侯爷,这松江府现在哪都好,就是银子花不出去啊。”

王业泰瞬间明白了点什么,松江府现在能花钱的地方,也就是震坤系的这几家铺子,其余的也就是什么副食品、粮食、绸缎、饭庄这些老样子了。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不知道为什么,王业泰忽然就想起了左梦庚,这厮如果还活着的话,拉他来熘达熘达,就知道缺点什么了。

王业泰知道,明年那些海船就要来到松江了,这船上的海员虽然粗鄙,但是兜里可是有大把的银子。

王业泰要想办法让他们心甘情愿的将银子掏出来。

“秦老板,你可真是我的福星啊。”

松江府内的干道王业泰打算全部将其加以修缮拓宽,这个事情就交给了青浦县的翁之琪。

翁之琪负责经办此事之后,皱着眉头看着王业泰说道:“大人,这江南之地,修缮如此宽阔的道路,是否有些铺张?”

“不,这还窄了呢,日后的松江,必将万倍繁华。”

“可是大人,这一旦有强敌入侵......”

“不会,此次新政,若是能成,千年之内,无人可撼动大明根基。”

王业泰信心满满的说道。

“若是新政有了差池呢?”

“若是新政有了差池,大明也将不复存焉,何来浪费之谈。”王业泰笑道。

在宽阔的官道旁,王业泰规划了相当长的一批商业街,全部都是沿街的商铺,中间夹杂着饭馆跟车行。

这条从华亭县到上海县的商业路一旦建成这一条路上便能买到东西两洋,寰宇之内所有的东西。同时也将给帝国带来无尽的财富。

三口通商的其余各府全都派了人来学习松江府的模式,其实朱慈烺的意思是,直接将翁之琪跟郑森调走,但是王业泰最终没有放人,将两人留在了松江府。

大明弘光元年腊月,江南寒意愈浓,王业泰不禁裹上了大氅,松江府通往大明各地的商路已经完全铺开。随着伐蜀告捷,张献忠身死,长江以南局势大定,原本江南之地除了张献忠一直在起事之外,压根就没几个人起事。

现在江南三口通商,大量的白银涌入大明,大家伙都忙着赚银子,哪有功夫跟着别人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过日子。

“大人,您快去看看吧,这苏大人又闹起来了。”吴捕头满头大汗的跑了过来。

王业泰叹了口气说道:“他又干甚了啊。”

“这苏大人看着外面工人一直在干活,就逼着他们歇着,工人们不干,现在快把苏大人给捆了。”

这各地的工程都已经外包出去了,这工人们歇了,耽误了工期就没工钱,这苏明礼这明摆着砸人家饭碗,这些大老粗没直接抽他就已经算是素质高的了。

王业泰一脸嫌弃的来到了府衙外面的工地上,眼瞅着一大群的工人正围着苏明礼咒骂着什么。

苏明礼也没闲着,一边骂着刁民,一边挣扎。

“干甚呢!”

“俺们要拉他去见官,凭什么不让俺们挣钱。”一个工头领着几个人就押着苏明礼要往衙门走。

“周头儿,这位好像就是知府大人啊。”一个工人拉着工头老周说道。

老周诧异的看着王业泰,随即就笑了出来道:“哟,小的有眼不识泰山,这王大人来了,我们就放心了。”

王业泰点了点头说道:“行了,把他放了吧,你们继续干你们的,我回头跟你们老板说一说,不扣你们银子。”

一听到王业泰这么说,这些工人们才罢手。

苏明礼冷哼了一声整理了一**上的衣服对王业泰说道:“大人,这些刁民好生不讲理,我好心让他们歇歇,还不肯歇。”

“行了吧苏大人,你说你就甭跟我添乱了成不成。”

王业泰看着苏明礼语重心长的说道。

“不是啊,大人,我这怎么叫添乱呢?”

王业泰无地自容的说道:“苏大人,这上个月初一的时候,城外两户百姓因为争几棵树闹到府衙来,你倒好,愣是要把树给砍了一家一半。”

“怎么了?这样一来不就公平了吗?”

王业泰厌恶的说道:“公平个锤子,他们整是因为拆迁这些树衙门会给银子,那几棵树能多赔二两银子。”

“这......”

“还有,江北商会跟松江徐家为了城里的一块地差点打起来,你是怎么处置的?你把那块地一人一半,那块地刚刚好建一家作坊,你给分两半,怎么,一人半间房?”

这些事王业泰终于说了出来,心中舒畅无比,就在王业泰在府衙门口数落苏明礼的时候,曹礽手捧着一块黄绸子,带着两个小黄门,踏着四方步,得得瑟瑟的来到了王业泰的面前。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松江府知府王业泰励精图治,治下百姓安居乐业,酌调返京师听用,原松江府通判苏明礼暂代知府一职。”

“臣接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