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明末第一祸害 > 第115章 江南繁盛全文阅读

第115章 江南繁盛

像陈老二的这样的人不断的在现下的松江府里上演着,而且之前王业泰担心的事情竟然没有发生,关键在于,松江府的人多,人太多了,压根就不存在用工荒的问题。

在江南尤其是松江府这样的地界,一个府人口都以百万计,不过随着部分百姓这么光明正大的进了城,拿着比种地高的多的工钱,这些一直在地里刨食的百姓们的心思终于活泛了起来。

这些百姓的心思活泛了,那些地主们可就惨了,曾经高高在上的地主吴老财听说陈老二也要退地,第二天夜里就拎着点心和二斤猪肉来到了陈老二的家里。

“老陈啊,你为啥要退地啊。”

吴老财此时谄媚的看着陈老二,此时陈氏端来一碗凉水说道:“吴老爷,不是我们不识抬举,但是这人活着总得要个奔头吧,这种地实在是没啥奔头,还是得自寻出路啊。”

吴老财都快哭出来了,这吴家庄本就是小庄子,村里没几个人,不似那些人多的大庄子,减减租子总有人种。

“弟妹啊,这话不能这么说啊,这还是种地心里踏实啊,毕竟这看着的是实打实的粮食啊。”陈老二看着吴老财这幅样子,彷佛顿悟了什么。

曾经的陈老二,以为吴老财就是男人中的成功人士了,家里两房妻妾,没有一个敢对他大声说话,家里也不用亲自干活,自然有人给收拾好了。

但是当吴老财知道自己要走的时候,陈老二忽然发现,这个所谓的地主,不过如此。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陈氏尴尬的看着吴老财,陈老二却坚定了新年,对吴老财说道:“吴老爷,这东西您拿回去吧,小的心念已定,不能一辈子就在这里种地,子孙还是得有个奔头的好。”

吴老财叹了口气,只得拎着东西离开了陈家。

王业泰此时正端坐在府衙里,嗑着瓜子,看着众人,问道:“王图,松江府的通判还不露面吗?”

“少爷,苏大人不在家,也不知他去哪儿了啊。”

王业泰犹豫了一会说道:“擅离职守,如斯通判,罢黜也罢。”言罢王业泰便要提笔上奏朝廷。

“王大人莫急。”

正当王业泰打算弹劾苏明礼的时候,府衙外面大步流星的走进来了一个中年书生打扮的人。

“下官苏明礼,见过大人。”

“哦,苏大人?”王业泰饶有趣味的看着苏明礼,苏明礼谦卑的站在一旁,尽量让王业泰挑不出毛病来。

王业泰是千算万算,忘了这松江府还有个通判了,这些苏明礼就成了这松江府唯一一个科举出身的官员了。

“苏大人,来正好,随我去出城去看看吧。”

"诺。"

在华亭县的西关,此时聚集了一大群的人,多是进城来看招工的告示的,下面的这些人都围在城门口议论纷纷。

不知道是谁眼神好,看到了在一边高台上的王业泰等人。

下面的百姓立即跪倒在地上了。

“草民拜见大人。”

王业泰跳下高台,亲自扶起了一个老大爷问道:“大爷,您这把年纪了怎么还来看告示啊。”

老大爷笑道:“给我儿来看的,他今天去退租了。”

王业泰重新爬上了高台,看着下面的百姓说道:“乡亲们,你们先别急,听我说。”

下面的百姓安静下来之后,王业泰说道:“我松江府,有足足三百万人口,单凭这这几家厂子,恐怕还得过个三四十年,才能把咱们松江的人全都招走啊。”

“对啊,大人,我们这不是来抢工位吗。”

王业泰说的累了赶紧蹲在台子上,看着下面的人问道:“大婶,我问您,这您要是被招了工,每个月拿着那么多的工钱,您要干啥啊。”

“我得先给自己置办几件体面衣裳啊。”

“对喽。”王业泰笑道。

“这工厂里的人赚了钱,总得花出去,松江府不仅仅是要引进工厂,还要鼓励做买卖。”

“对啊。”

王业泰看着下面的这些人说道:“还有,松江府试行暂废户籍制度,无论军户民户,一律平等,经商者仍按原籍,不入商户。”

王业泰要做的,就是在松江府培育出一个真正强而有力的良性市场来,王业泰这天在城门口喊过话之后,江南制器行的门口,就出现了几个推着板车卖小吃的小商贩。

下岗的钟声一响,原本要去食堂吃饭的工人们看到门口的小贩之后,立即围了过来,看着那些眉开眼笑的商贩不断的收着银子,王业泰忽然像是想到了什么一般。

当天王业泰便上奏朱慈烺,奏请设立松江三城兵马司。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随着大量的人口涌进城中,这如此多的百姓,其中有人心怀不轨想要闹事,必须由大批职业盯着他们的人,来防止他们拉帮结伙。

翁之琪治下的青浦县,将以新式兵器、机器的研发为主,华亭县负责制器,上海县则是以开埠海务为,在送走了两人之后,王业泰开始认真的观察起了华亭的现状

民间的百姓从来不是傻子,随着江南制器行举行了几次展览之后,松江府的地主老财们忍不住了,纷纷开始了卖地套现办工厂的路子。

家产大的便一家独资,身价小的便几家人凑在一起签订契约,成立股份制。

江南制器行在研究马车的时候,不小心却将小弹黄给量产了。

有了这样东西,一个干过纺织的老织户忽然灵机一动,将其装在了梭子上,又给梭子装上了滑轮,大明第一台快速织布机,便诞生了。

这个老织户后来得到了五百两银子,一生沉醉在改进飞梭之中,而钱庄也趁机城里织布行,仅仅一个月的时间,这些大大小小的织布行就织出了往年松江府两年的量。

王业泰闻讯之后,立即上报朝廷,举国哗然,弘光月报在弘光元年三月的头版头条上的播报了松江府的战果。

全大明各地的商人,如同是闻到了鱼腥味儿的猫一样,纷纷涌向了松江府。

这么低的成本,运到哪里都能赚钱。

徐家此时仍在咬牙坚持,不过徐家已然大不如前了,仅仅在一个月之前,徐家还是松江府当之无愧的第一世家,但是现在随着这些如同雨后春笋崛起的这些织布行,徐家的位置已经及及可危了。

“齐管家,给老三发信儿,赶紧让他想办法把这个王业泰给弄走。”

“诺。”

看着外面的来来往往的行人,徐瑞的心中总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其实徐瑞的预感是正确的,城中此时已经有不少的布庄屯了相当多的一批货了,徐家几乎垄断了整个松江府布匹生意。

大明第一场价格战即将拉开帷幕。

王业泰在钱庄调来了几个账房,府衙的一个房间里不断的传出来算盘敲打的声音。

“东家,因为现在松江府的地价骤降,不少的耕地都被出售,而买下这些地的人,绝大部分都是要准备建工厂的,今年恐怕松江府的粮食要出问题。”

老黄皱着眉头看着房间里送出来的纸说道。

王业泰攥着拳头说道:“对,这是最关键的一件事,我已经让郑森跟海外联系,预定了一批粮食,但是这些粮食到的时候,恐怕已经入秋了。”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老黄犹豫的看着王业泰说道:“东家,恐怕不行,咱老黄虽然不知道海上具体情况,但是每年夏天多东南风,而到了秋季又是以西北风为主,若是按照这个时间来的话,恐怕船队全程都在逆风而行。”

王业泰叹了口气道:“是啊,这暹罗那边还是得派几个人过去啊。”王业泰好像是想到了什么似的。

“江北会馆落成了吧?”

老黄一愣,过了一会说道:“江北商会盘下了之前的楚商会馆,只是简单的修了一下,应当完工了。”

王业泰笑道:“老黄你在这里盯着我去见见这些人。”

“诺。”

江北会馆里,现在大部分人都在忙,因为这年头民用的东西,就是布匹的利润最大,偏偏这松江府现在盛产布匹,这些松江布质优价廉,会馆里的这些人甭管是做不做布匹生意都屯了相当一批货,正在装车。

王业泰来的时候,秦绍达正在吩咐各路人装车。

“老爷,小侯爷来了。”

秦绍达一惊,抬头一看,王业泰已经走进来了。

“小侯爷,老夫现在忙着处理一些事,招待不周,还请小侯爷多多海涵啊。”

王业泰笑道:“没事,我就是来逛逛,你继续。”

“不是,小侯爷,老夫还有件事要问啊。”秦绍达面露难色的看着王业泰,王业泰笑道:“唉,还是有事啊,说吧。”

秦绍达犹豫了一会问道:“小侯爷啊,不是老夫不识抬举,这老夫之前在江南制器行定了五十辆四轮马车,什么时候能交付啊,我这还有一大批的布打算运回西北呢。”

“哦,这个事啊,之前您不是托人来问过了吗,我问老黄了,差不多下个月初一,您这一批的就全都能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