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游戏小说 > 风雨人生路 > 第1022章 心直爽快谢华琨全文阅读

第1022章 心直爽快谢华琨

心直爽快谢华琨

1961年1月初的一天。我收到父亲一封短信要我马上来到凤中。

第二天一早,吃了四伯媄给我煮的早餐,就独自沿着那条来回多次的山间小路,不到半天就来到凤中学校。

原来,父亲急着写信要我来凤中目的,是朱光富支书的意见。他是要我暂时在学生食堂当个临时炊事员。计划以后让我上初中俄语课。

他知道,我在博中系统全面学了三年俄语,总要比那些“先学再回来教”的初学者强多了。

要知道,当年正是国家“三年困难时期”,为了减轻国家的经济困难,采取大量压缩和下放非农业人口到农村参加农业生产。因此,谁要想离开农村到城镇,简直比登天还难。

因此,这样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怎能白白放弃呢?于是,我就断然地答应朱支书的要求,愿意到食堂做个炊事员。尽管,当“火猫”对我这个高中生来说,是不大光彩的工作。

1960年高考落榜后,正逢“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大办农业,大办粮食”运动的浪潮中,我就自愿到农村参加光荣的农业劳动。

起初,我只是来到离家很近的凤山青年农业技术站参加劳动。几个月后,农技站解散无去处,我不得不到离家很远的六槽林场去继续劳动。

1961年7月,我思前想后和从长远考虑,就独断独行地主动回到老家____东平良荔石湖坡,在汝云大嫂家落户。就这样,一直干了将近半年之久。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的这段陈年往事,我在《风雨人生路》第四卷中,都已经有了详尽生动记述。在家乡所发生的许多故事,我就不再去多说了。

反正,读者们,只要翻看我所写作的《风雨人生路》第四卷,你会从中知道的……

有诗叹曰:

返乡务农五月余,隐姓埋名无人知;

支书一席关怀话,千载难逢好机遇。

那时候,我下厨房做炊事员的工作,曾经遇到和接触过各种各样不同的事和人。其中,厨房的工友谢华琨,也就是人们常常所称呼的“亚谢八”,他是给我印象尤其深刻和难忘的一个……

他的个子并不高,甚至还有点驼背。在平时,他对于自已在穿着上,并不大讲究,常常总喜欢剪个大番装的头发。

他待人热忱和诚恳,不喜欢在人前背后对人说三道四和评头品足。但是,他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实巴交,直爽勤快,没有私心的农村人。再加上,他出身贫苦,又读过几年小学,懂得些文墨。

其实,他家是在凤山公社竹围大队。后来,听人说过,跟我初中时的同班同学谢上有和谢荣章是同村的。究竟,他是怎么进到凤山初中学校的食堂当炊事员的呢?

说起来,话可长了。1959年初,学校为了扩大招生的班级,以适应大跃进的要求,为了解决校舍的紧缺。就实行“自力更生,勤俭办一切事业”的精神,决定兴建新北楼的时候,他是学校特请的少量几个民工之一。

在建筑新北楼的时候,十分卖力肯干,学校领导便看上了他。

当1961年的秋季,当新北楼建成以后,学校就从兴建新北楼的几个临时工中,特地留他下来做了学生食堂的炊事员的。就给他当了一个食堂的炊事员,还将食堂的仓库的钥匙,也一块交给他,让他兼做食堂的仓库保管员。

就这样,他整天跟油盐酱醋打交道,也全然没有半点怨言。于是,我在食堂工作的那七、八年时间里,始终看见他对食堂的仓库管理,都能尽力尽责,干得井井有条,能做到“收有凭,支有据”。因此,深深取得学校领导的充分信任。

其实,他只不过是比我早来一个学期罢了。所以,食堂的周世泽干事,常常肯在我们工友当中说笑时,便风趣地说道:

“我们的亚谢八,他就是从新北楼‘撞’出来的……”

其实,我与亚谢八相处这些年以来,有些事情对我的触动很大,令我永远都难以忘却,在此,我便说几件吧……

那是1965年的春天,当时凤山初中正是全校总动员,大演革命样板戏《红灯记》的时候。要知道,这部大型戏剧所需要的演员、乐器组人员以及其它的杂勤人员比较多。因此,就连我和工友刘才都参与到了乐器组去。

这样一来,原本学生食堂只是才四个工友,平日里的工作都是忙得不可开交了。虽然,千方百计地改革食堂的工具,如,利用杠杆原理弄了个半自来水,是在客观上减轻了一些负担。毕竟,人手过少还是忙不过来。

记得,有一天下午放了米后,我要回房间去,准备在幻灯片上,写些《红灯记》中的歌词放字幕,让观众容易知道演员在唱些什么。这是我主动要求去做的一件份外的工作。当时,在伙食分工时,我主要是负责烧火蒸饭的。

于是,我就采取烧一灶柴进炉内以后,就回房间去写它十分钟时间,在正常情况下,是没有多大问题的。但在写幻灯片的过程中入迷了后,却忘记了去灶膛内添柴了。

这样一来,事情就给弄糟了。因此,那天下午的晚饭,就有不少的饭盅的饭是夹生饭,师生的意见很大。

顿时之间,学校领导就在工友会上,严肃地批评我说道:

“在上班的工作时间,无故颤自离开工作岗位,这是违反劳动纪律的。必须做出深刻检讨……”

我心里便想,这都是我的错,我认了。该怎么处分我都接受,下次吸取教训就是了。反正不错都错了,有什么办法……

突然之间,亚谢八却一反常态地站了起来,理直气壮地对大家说道:

“如果要怪的话,就只能是怪我,丝毫也不关亚飞的事。他在离开的时候,曾经吩咐过我,要我帮忙看看火。后来,所发生的事情,就跟他无关系了。要检讨的话,就由我来检讨好了……”

瞬间,我听了他这么说后,马上一怔,心里便暗暗地想道:

“奇怪了,这究竟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啊,记得,我当时并没有吩咐过他帮忙我看火呀,这不成了‘白狗偷食,乌狗担当’吗……”

有诗叹曰:

谢八为人好感动,敢于承担替处分;

白狗偷食乌狗顶,如此为人世无双。

转眼间,又到了那场“史无前例”的“文革”运动的1966年8月。

此时,凤中革命师生,在学校“革筹小组”统一安排下,学校革命师生代表,采取分期、分批进京,接受伟大领袖和他亲密战友的接见。

记得,第二批进京的革命师生代表回来后,就马上组织凤中毛泽东思想红卫兵。他们采取第一个革命行动,就是组织批斗学校的“牛鬼蛇神”。

其中,首当其冲第一个被抽出批斗的,就是曾当过国民党广州宪兵司令部篮球义务教官,有个挂牌“中尉”军銜的父亲王志昉。

一天晚饭后,我在食堂的膳厅处,就目睹了整个批斗大会的全过程。

此时,整个批斗的现场,斗争气氛,空前高涨。正是所谓群情鼎沸,喊声震天。几个爱出风头的学生,不停地轮番上去,指手划脚地在诉说父亲平时在教学和日常管理上,对学生所犯下的所谓的滔天“罪行”。

此时,为了显示一下我“大义灭亲”。我就毅然站出来,胡乱地说了几句不关痛痒的批判言辞。便胡里胡涂认为,是跟父亲划清了界限。后来想起,真是幼稚无知……

过了一个多星期,第三批赴京的革命师生回来的第二天上午,就在食堂的大门口旁边墙壁上,张贴了一张淡红色且极其显眼的大字报。

其中,大标题是两个“勒令”的大字。上面所写内容,至今还记忆犹新:

最高指示

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勒令

出身于国民党宪兵中尉军官和地主家庭的地主仔王飞,长期以来,在学校食堂为所欲为,横行霸道,刁难打击贫下中农子女,实行阶级报复。

为此,我凤中毛泽东思想红卫兵,特发出勒令:

限于下午两点钟前,从凤中食堂滚回老家去!必须规规举举,不许乱说乱动,由贫下中农监督和改造。

如若违抗此令,我毛泽东思想红卫兵总部,坚决采取一切革命行动,由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本人自负!

让我们高呼:

革命无罪,造反有理!一反到底,就是胜利!

横扫一切牛鬼蛇神!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胜利万岁!

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

凤中毛泽东思想红卫兵总部

1966年10月5日10时

看了这一纸勒令以后,顿时之间,让我心惊肉跳得不知如何是好?瞬间,眼前像昏天黑地一般。我还觉得,天,似乎就要马上蹦蹋下来了。啊呀,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啊……

顷刻间,我似乎觉得,从“勒令”大字报如此来势汹汹,对自己的批判似乎要比1959年读高中时被坐中央,接受同学面对面辩论与批判,心里还要害怕万分……

此时,学校工友中,同情我的人也大有人在。像周世泽干事,他就是我的一个铁杆哥们,就不多说了。

而一向沉默寡言,且不善言辞的亚谢八,竟然敢于在大庭广众中,义愤填膺地跟贴大字报的学生,当面为我辩护,还说出了一番铿锵有力话语,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你看,为了不浪费学生钱财,他想出了‘饭盅票’;你看,为了解决吊水担水难问题,他利用‘杠杆原理’搞了半自动化吊水装置,减轻大家天天轮班提水进水池;你看,为了节省燃料,他想方设法改善炉内通风结构;你看,为了改善伙食,他想办法做到饭热菜香,另外卖菜票加菜……”

随后,又继续说下去:

“你们真是一群睁眼瞎子,难道看不见王飞为了搞好学生食堂,想尽千方百计为学生服务吗?你们反而说他在食堂为所欲为,刁难打击学生,恶毒对贫下中农子女实行阶级报复。他己尽心尽力了,还想要他怎么样……”

文化水平不高的亚谢八,竟然敢于跟这些靠造反起家的红卫兵,义正辞严面对面“摆事实,讲道理”。一时间,弄得学生哑口无言,不敢哼声。

最后,似乎觉得理亏了,便灰溜溜地离去。

1968年9月,学校革委会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以清理阶级队伍为名,将亚黄、刘才和我从食堂清理回老家。改由学生轮流下食堂做饭。

忠厚老实,心直口快,不怕天高地厚的亚谢八知道后,就直言不讳地在学校革委会主要负责人面前,讲起牢骚怪话来:

“你们想的办法,简直是‘绝公计’。四个工友做得好好的,竟然清退三个留我一个。每天还换学生下来做饭,能行吗?是谁的主意,要是做不了,到时候你们就下来做算了。反正我一个人做不了……”

顿时之间,说得革委会主要负责人哑口无言。也不知道如何回答他的反问。

最后,只是冷冰冰地应了一句:

“反正是集体讨论作出的决定,是改变不了的。就按决定贯彻执行吧……”

此时,亚谢八就不再与他理论下去了。不到半个月,就像亚谢八所预言一样。最后,学生干不了后,只好重新再招几个临时工回来顶替。这是1968年10月份,我有事从老家回凤中听人告诉我的。

此时,心灰意冷的我,不想再理采这些事了。反正,此时我己是一个人民公社社员了,每天干得还是一样红红火火的……

这些陈年往事,我在《风雨人生路》第七卷中,都有详尽记述。在此就不多说了。

正是:

心直爽快谢华琨,敢逆潮流敢理论;

勤劳老实人忠厚,不惜文墨夸一轮。

欲知后事如何,请君往下细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