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明月化星 > 第二百四十五章 决战全文阅读

第二百四十五章 决战

权衡之下,洪承畴将步军分成三阵,中军三万人主攻清兵中间的大营;剩余左右两翼的步军列出防御阵列,用于低于清兵其他营寨的援军。洪承畴很清楚,清兵的兵力不比自己少多少,在城内祖大寿人马动向不明情况下,贸然全面进攻是不智之举。

在洪承畴指挥下,明军的进攻节奏不紧不慢。先是用二十门火炮和三十辆临时打造的投石机轰击栅栏和壁垒,然后派步阵列于壕沟五十步前;刀盾兵在前,弓箭手轮射压制清兵。

而守在栅栏和壁垒后面的清兵,操作着五十架投石机反击,并借着障碍物的掩护不断的向明军射箭;不同明军的整体抛射覆盖,清兵选择了正面集射压制。

双方你来我往,不断地有人被石弹砸中阵亡,也不断地有人中箭倒地,每个阵亡的士兵空缺,后面就会不断有人补缺空位。这个时候清兵以逸待劳的优势就显得明显,投石机数量补充了火炮的不足。栅栏和壁垒的掩护,使得清兵的伤亡要小的多。

相比之下,明军只是占了兵力优势不断推进,两个时辰后,在损失了六门火炮和几乎所有投石机后,明朝摧毁了清兵中军的所有投石机。到了下午,在火炮助力下,明军开始在营寨上打开了几个缺口,清兵中间大营的南侧栅栏和壁垒慢慢被清除。而营中的清兵的步军只好退到一百步外第二道防线。

攻破栅栏围墙的明军开始将阵势压进到壕沟边上,而后方早已准备的士兵用鹿车拉着石土开始填充壕沟。当壕沟被填平时刻,就是明军就会挥军冲进营寨时候。

对明军的战术意图,负责守卫营寨的清兵将领富察莫明显非常清楚。富察莫除了指挥部众继续压制明军,还分出五千弓箭手专门射杀推运鹿车的明军士兵。这使得负责填沟明军士兵的伤亡迅速上升。

在付出近四千的代价下,明军终于填完壕沟。洪承畴见时机成熟,便一声令下派中军的人马分出一万冲进营寨追击。清兵则是边退边战,并不时的留下部分人马断后,以阻击明军的攻势。

见中军破营成功,两翼的明军也士气大增,就在洪承畴准备把中军的其余人马也陆续压上时,营寨里发生了变化。明军攻打下营帐很多地方开始起火,并且火速蔓延非常快!很明显,清兵在撤退时不下了陷阱,在营帐周围事先布置点火助燃之物。

于此同时,清兵安排在战场四周虎视眈眈的四万骑兵分成左右两翼,向护卫的明军左右两阵冲击压制。

洪承畴见势不妙,下令让中军其余人马防御阵型,掩护出火海里回撤逃生的士兵。而随着风势的影响,清兵的正中间的大营火势开始蔓延。清兵这时用营寨,消耗明军兵力!不过,洪承畴难道不知道攻破了这处大营之后,锦州城的明军就可以出城汇合了吗?还是另有打算?

待洪承畴转头关注两翼,四万清兵骑兵又开始施展骑射的看家本领。被动防守的明军不能依靠这盾牌抵挡,在步军弓箭射程不够情况下,只好依靠着二十台弩车不断抛射弩箭来杀伤敌军。不过好景不长,一阵轰隆的炮声,一轮炮弹砸进明军密集的阵列,将两翼的步兵方阵砸了二十多个狼藉大坑。

看到这个被动场面,洪承畴真想杀了工部那些尸位素餐的官僚。此次出征前,他去工部要征调强弩,结果得到的回复是朝廷大军已经不配备三石以上强弩,工部已经六十年没有制作了!要是张居正、高拱那班人当政,决不至于落到这个地步!这些东林党的小人除了争权夺利,干不出几件人事。至少,申时行那个和稀泥的首辅,都知道军备乃国之重器。

工部尚书拒绝洪承畴的理由是:三石强弩,非一般将士臂力所能及,因不实用所有一直未打造。这下好了,六十年没做就造成新的工匠连制造的手艺都不熟练了,只能对着图纸发愣。

听闻炮声的方位,洪承畴知道清兵的火炮架设在左右两个营地里,自己一时之间奈何不得。观望天色后,还有半个时辰就要夜幕降临,洪承畴下令鸣金收兵,步兵方阵掩护着火炮和弩车依次撤退。刘斌率领剩余一万七千人骑兵再次担任断后任务。

决战的第一天,明清两军各有所得,各有所失。明军达到了战略目的,打开了锦州封锁通道;失去的是八千步军和二千骑兵。清兵达到了稍后明军兵力的目的,但也失去了五十台投石机、五千步军、一千余骑兵以及一座营寨。

多尔衮和豪格两人坐着清兵东大营的高楼上,望着明朝撤退的身影。直性子的豪格唠叨道:“十四叔,我就不明白,为什么皇阿玛派你去阻击洪承畴,而不派我去?”。

多尔衮不屑的瞟了豪格一眼,不知道是不是八字不合,多尔衮和豪格在一起总是会闹一些矛盾。尽管多尔衮知道豪格就是这个直性子,有什么话都直话直说,并不是专门和他抬杠,但那种不悦感依然存在。

多尔衮瞥了一眼明军的方向,然后问道:“你知道皇上怎么评价洪承畴这个人吗?”

豪格好奇的问道:“哦?皇阿玛怎么说的?”。

“老谋深算,步步为营,如狼之狡,如狐之疑”

“皇阿玛是不是太高估了这个汉人,听说洪承畴一直都是和一群作乱的农民作战,有这么厉害吗?我只知道汉人里,能打就就三个人,一个叫袁崇焕,一个叫吴三桂,一个叫曹文诏。袁崇焕已死,暂且不论;吴三桂跟咱们满人纠缠了多年,互有胜负;曹变蛟这人用兵老道,不好对付”。

多尔衮点了点,说道:“你说的这三个人,我都知道。至于洪承畴,是不是老谋深算,我说不准;但是说他像狐狸一样多疑,我却是深有体会。他自率军东来,每次行军都滴水不漏,我几次向乘机偷袭都没机会。他在主力无损的情况下,在塔山那里整整观望了一个月,直到他们斥候兵到处搜索了个遍,还不肯出兵。听说是监军太监施压之下,才向锦州而来”。

“这一路上,我每次带兵狙击交战,都是做的非常逼真才能骗过对方。皇上交代了,演戏要演全套,只有真的有力拦截才会使洪承畴相信我军没有其他图谋。我说大阿哥,不是十四叔说你!你这性子真不适合干这折磨人差事,否则你可被会被憋坏了,弄不好会把差事办砸了!”。

豪恩嘿嘿一笑,坦白的承认道:“咱们满人就不喜欢这些弯弯绕绕的东西。咱们太祖皇爷爷起兵横扫明军,鼎定辽东靠的不就是风行雷厉嘛。当年的明军不就是花招把式太多,所以才接连在萨尔许、抚顺、铁岭、辽中相继败北吗?”。

多尔衮知道这事满族将领的一贯作风,这也是豪格在军中得到鳌拜、苏克萨哈等将领拥戴的原因。不过,在关岭、宣府等几次大战之后,多尔衮也明白的谋略的重要性,于是劝说道:“可大阿哥想过没有?皇上这十四年来就是凭借着这些谋略计策,才屡次击败明朝军队。所以,大阿哥不可小视洪承畴的这些用兵策略”。

“不过嘛,再狡猾的狐狸也会掉进陷阱的时候。皇上那等待多时了,就快要收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