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奇幻小说 > 安茹的六十年代生活 > 第22章 秋收交公粮全文阅读

第22章 秋收交公粮

时间匆匆而过,很快到了秋天收获的日子。

高高的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蓝天下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农田。玉米、小麦、地瓜都熟了,黄澄澄的,像铺了一地金子。

这些日子没有雨水,安老爷子很高兴,于是大手一挥,命令社员们趁着好时候抓紧时间收割农作物,并且提出每割十亩麦子奖励一斤粮食。如果在不加紧时间收割,麦子掉了头不说,赶上突降大雨,麦子倒伏在地里,那一年的辛苦可白费了。

听到有奖励,这下子大队里所有的人都动员起来了!这是虎口夺粮的决战时刻,必须全力以赴,这个时候的人们对于一切可以填报肚子的粮食,那可是由衷的喜的。

李文月是头一次参加麦收,现在的她不像前两天刚开始笨拙的用镰刀的样子,已经像模像样的了。

收割小麦是个累人的活,一般都是半蹲着割,这种姿势维持不到半个小时后腿受不了了,只好蹲到地上割;不一会儿膝盖酸疼了,再站起身来,挺直了腿弯着腰割;一会儿腰又受不了了,再蹲下,这样周而复始的。

旁边的王大姐看着新手李文月折腾来折腾去的样子,也只是摇摇头,说句鼓励的话,埋头往前赶,片刻也没耽误,看的李文月真是羡慕不已。

李文月抬起头来,望望前方的没收割完的麦子还遥遥无期,回头看看落在自己后面的人越来越少,心里不由得焦急起来!

此时的李文月已经折腾得浑身没有个好受的地方,于是只好站起身来,揉揉胳膊,活动一下,再选择一个稍好一点的姿势继续前行。

太阳的火舌无情地喷吐着,像是把空气也给点着了一般似得。麦田里好像一丝风没有,闷闷的让人透不过起来。

谭贡从早晨五点起来干活,到现在已经整整5个钟头了,麦子上的灰尘在他动作时,不断的被带起,飞扬着,挥舞着,最后势扑到他的脸上,落到眼睛里,伴着汗水在面颊上流成一道道水沟,后背也被浸湿了一般,谭贡感觉此时的他难受极了。

不远处的宋维军也没好到哪里去,他碰上了一片长势好却又倒伏的麦子,那可真是好似陷入八卦阵一般,麦子是打着旋儿一圈一圈倒伏下的,割又割不动,拔又拔不了,只好顺着它的劲儿慢慢转着圈儿对付,好半天走不出来。

好脾气的宋维军被这麦子整的浑身冒火,又累又热加上难缠的麦子,也快要投降了。

所有人正口干舌燥间,听见一声清脆的声音喊道:“送水来了,大家过来喝点水解解渴!”

这声音仿佛拯救人于水火中,在所有干活人的心中啊,无异于久日大旱望甘霖!都在盼望有口凉水擦擦汗、润润嗓子,在趁机休息一会儿!

原来这个声音的主人是安茹!

安茹的学校今天放假,因为大家都要参加抢收,学校的师生们也不例外。

一些较小的孩子挎着筐,跟在大人后面捡起散落在地上的麦子。

安茹当了两天捡麦子的小姑娘后,细皮嫩肉的她被晒爆了皮,被心疼他的安老爷子赶去了大食堂,她现在的任务主要是摘菜、洗菜,当然了,切菜的活还轮不到她这个小姑娘做。

安茹今天忙完了自己的事,在大食堂很是无聊,于是跟在送水的安树林身后,也跑到了地里。

安树林是大哥安国的小弟,今年已经13岁了,是个大小伙子了。现在的安树林还是高高大大一副很强壮的样子,两桶水好几十斤重,在他那里根本不在话下,用安茹的话说还有有余力。

看到安茹和安树林两人来送水,大家连忙放下手中的镰刀,朝着两人赶来,那模样好像慢一点没有水喝似得。

安茹带来的碗不多,一摞子才10多个,不够大家分的,于是后来的人催促的先来的,霎时热闹起来。

“小茹,给谭贡哥哥再舀碗水来,一碗不够解渴啊!”谭贡此时满头大汗,脸红红的向着安茹说道。

“好,来。”说着接过谭贡的手中的碗,忙碌着。

“李姐姐快过来,这碗水给你!”安茹看见后面疲惫不堪的李文月,连忙招呼道。

“谢谢小茹喽,你真是贴心。”李文月露出了一个笑容。

“王婶子,你也来一碗!”安茹甜甜的笑着。

“真乖!”王大姐敲了敲弯了半天的腰,缓解着自身的疲惫。

两桶水很快见了底,安茹和安树林两人又来回折返几次,这才把安强所在的生产小队的所有人满足了。

这样忙忙碌碌的过了10多天,大家才把所有的粮食收割完。

安老爷子看大家这些天累坏了,于是做主让大家休息一天,累惨了的众人高兴不已。连安强这个生产队长也难得一见的展露了笑容。

秋收不久之后是要到交公粮的时候了,这时候大队上家家户户的人大多数都会去,在运输队工作的安庆昌开着唯一的拖拉机,安强和安国两人赶着牛车,其他的人用毛驴装着粮食,剩下的大多数人只好推着自家的平车或者独轮车,最次的也有挑担。所有的车上装着满满的一袋袋的粮食,排成长长的队伍运送到县里的粮站。

交公粮的那天,安茹也去了,坐在唯一的拖拉机上。

安茹他们交公粮的那天,天热的像是要烧着似的,火辣的太阳烘烤着大地,粮站周围一棵树都没有,两边的排房墙上还残留着白底红字的语录。

粮站工作人员一边神气的叼着大前门香烟,一边拨拉着算盘,一把木椅子坐在磅秤旁,椅子边立着把特大油布太阳伞,那个神气劲,安茹看着他像活脱脱旧社会地主那形态,不过来交粮的人一般还都要拍拍他们的马屁,他说好好,他说不好要你退回去晒个两三天再来,那可麻烦了。

于是安茹看着工作人员一边叫着“快点快点,我们快下班吃饭了”,一边擦着汗,接过安老爷子手中递过来的一整条香烟,那工作人员一边打着哈哈,顺手接过香烟放在磅秤上的账本边,那里已经放了不少香烟了,不过放得还算整齐。

然后一旁的另一个男人拿着个好似尖刀又似刺刀的东西往袋里刺进去,拉出来时,槽里带出了些麦子,熟练的往手里倒了出来,拿几颗塞到嘴里,咯吱咯吱的咬咬。

也许是看在香烟的面子上,完事之后挥手“好了好了,搬下去吧!”大家伙把粮食从秤上搬了下来,接过收条,离去了。

当然了这时候安茹才知道秋后交公粮时,粮站是不要地瓜的,大家只能把有限的玉米和小麦交上去。结果害得她天天吃地瓜,锅里煮的、上面蒸的、甚至当菜炒的,都是地瓜!安茹感觉吃了几年的地瓜之后,她再也不了!

这也是因为地瓜的产量高,所以公社强迫大家多种些地瓜,这样农民们的口粮才会够吃的。

这两年安茹也知道了,上交公粮其实是分为其实分成两部分的,一部分是“征粮”(相当于现在的农业税)。。另一部分是“购粮”(国家订购粮)。它是“统购统销”政策的产物。理论上讲,“购粮”是国家先付一些定金给农民,秋收以后农民把国家定购的这一部分粮食上交给国家。不管你丰产还是歉收,都要交。但是大多数的时候,国家没有付给过农民任何钱,粮食照样要交。这是所谓的“支援国家建设,农民最有自觉性。”

前几年的时候那可是天天喊什么上“纲要”过“黄河”“跨长江”——亩产三百、五百、八百。谁也不甘比人后,都是比学赶超,大跃(进)雄风犹在。那是只可做不到,不可说不到。于是为了所谓的政绩,所有的大队报计划时都是瞎吹。

安老爷子虽然不是那种好大喜功的干部,但是也不能和人家报的差太多,否则那是一个工作能力的问题,很可能人捉住把柄。

事实上,这下边是信手拈来的闭着眼瞎报,那上面轻车熟路的瞪着眼真收,交公粮时凑不够量是万万不行的。于是,公的没了,得动私的。所以前几年安家村大队的日子过得很苦!

这时候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

可是结果呢?却是偌大个安家村大队吃上了返销粮,这还是凭的安老爷子的面子才拿到的。年年都是如此,先得报足,后得交够,亏空得以维持,用社员们少的可怜的口粮弥补,揭不开锅了都要饿死人了,才能得到为数不多的返销粮...(83中文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