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玄幻小说 > 还珠之借壳上世 > 1、卷一全文阅读

对着镜子拍拍光亮的小脑门,一只草泥马慢慢爬过。明明刚刚还扛着枪在维和,怎么一阵摇晃之后,人就瞬间转移了?握了握白白嫩嫩的小手,这不是瞬间转移,搞不好是赶了回时髦穿越了。不要问我,一个当兵的怎么知道穿越,就算整天都埋在男人堆里,他也是有看过《寻秦记》滴。只是,这光亮的脑门----

正想着,一个雍容的女子在丫鬟婆子的簇拥下施施而来,后面还跟着一个面容清秀的女子。

“弘历醒了?”

我一愣,整理了下思路与记忆,啊,对,我现在就是历史上那个有名的败家子。

“人呢?怎么让四阿哥下床了?”雍容的女子雍亲王福晋乌拉那拉氏看见我站在一旁面露不悦的责问。

顷刻间,原本光溜溜的屋里,唰唰地像下饺子一样跪了一串人。

“福晋饶命啊!”雍亲王府里是最讲究规矩的,这主子屋里没人伺候是犯了府里的规矩,还好四阿哥没事,否则的话----

看着这满屋的要死要活,我不由得嘴角抽抽。

“额娘息怒,是儿子孟浪了,儿子叫他们出去的。”赶紧的求情,不然的话搞不好会拖走一批人。不过不愧是以规矩严厉著称的雍王府,这些下人们虽然嘴里求着绕,却没有把责任往我身上推。

看着自己十月怀胎的儿子,却对着旁人亲近,清秀女子也就是钮祜禄氏暗暗揪着自己手里的帕子。可能旁人没有看到,不过却没有偷过我这个身经百战的特种兵的眼睛。对于这个女子,我没有太多的感情,不,应该说原来的弘历对她没有太多的感情。难道你能指望一个没懂事就被抱离亲身母亲的孩子还能记住自己的母亲吗?生恩大不过养恩。

“让额娘担心了,是儿子的不好。”努力回忆着原身的一举一动,力求不露出破绽,虽然也不可能会出错,但谨慎做事是我一贯的原则。

显然,乌拉那拉氏对我的举动很满意,不管是对答合乎规矩还是没有理会生母。

“好了,身子刚好,就不要在地上久站。钮格格过来看看四阿哥吧。”

对于生母还是个不上台面的格格,我又忍不住暗暗抽抽嘴角,但还是不露声色的给她行了礼。

钮祜禄氏忍住内心的情绪慢慢走过来。

这个女人不简单,也是未来的皇太后怎么会是个简单的人物,人生过程中的境遇不重要,重要的是最后的结局。别看人家现在只是一个小小的格格,可到了最后,现在风光的雍亲王未来皇帝的女人,恐怕活得最自在就是现在这个受气的钮格格。

好不容易人都走了,我也被强制圈到了床上。躺在这做工精致的雕花大床上,我有一瞬间的不真实感,搞不好睡一觉就回去了,说不定我还就是没睡醒。可又一想,还扛着枪呢,怎么会睡觉,那一阵摇晃恐怕不简单,回国后也许就是烈士了。所以现在算是捡到?

捡没捡到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弘历......不,从我的记忆来看,明显就是中了暗招了,不然好好的怎么会吐血?王府的后院啊,每一步都是血泪。

过了适应期,身体也渐渐康健起来,宫里来旨意了,于是我包袱款款跟着千古一帝康熙前往木兰围场行围。这个精神矍铄的老人看见我就问:“弘历安好了?”

我连忙打了个千:“回皇玛法,孙儿已安好。”

看着我进退得宜,康熙点点头,拉了拉马缰促着马朝前走。我也立马跟上。满洲人是在马背上打天下的,康熙特别重视皇子皇孙们道德的培养以及适合他们身份的锻炼。从他们懂事时起,就训练他们骑马、射箭与使用各种火器,每一年的秋弥木兰总会拉着孩子孙子们出来溜溜。

我看着康熙手里的火器,古董啊,心里只有这样一个念头。

康熙却问:“弘历喜欢这个?”

我想了想,小心翼翼的回答:“比起弓箭,火器的杀伤力似乎更大。”

康熙笑笑,指着远处被赶出来的黑熊:“打中了就赏给你。”

小瞧我,好歹我也是特种兵出身。接过火器,我左右看了看,然后抬手瞄准黑熊的前胸。

砰----

黑熊应声倒地。

我下马来到近前,不料黑熊并未立即死亡。也是野兽的生存欲望都是很强烈的。见有人近前那头黑熊突然立起,扑向我。老实说以前的我是不会把一头受伤发狂的黑熊放在眼里的,只是现在的我不是那个受过艰苦严格训练的士兵,而是一个十岁的小娃,所以看着高出自己一头的熊,我的心里还是有些打鼓的。不过也只是有些打鼓而已,胸有成竹的躲过熊的扑袭,抬手又是一枪,这次那只熊乖乖的倒了地。当兵养成的谨慎性格救了我一命,下马时我立刻装填好了第二发子弹。

康熙看着我面对危险,毫不惊慌,镇定自若的样子,暗暗点了点头。

秋弥结束后,康熙直接带着我回了紫禁城说是要留在身边亲自教养。这个时候已经是康熙六十年了,皇帝还要亲自教养皇孙,这说明了什么?雍亲王自是求之不得。

又一年,千古一帝静静的去了,雍亲王得继大统。

看着跪在永和宫外的雍正,我心里生出一丝埋怨。手心手背都是肉,谁即位不都是你的儿子,不都得叫你太后?而且你这样做,不但不能让你心爱的那个儿子登上帝位,反而只会害了他。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在这一点上,同父异母和同父同母没有任何区别。看着捧着药碗迎风跪立的那个刚强身影,我突然理解了,为什么我的阿玛会对自己的兄弟这么的不留情面。同时第一次对这个男人生出一丝敬意。

雍正元年,64岁的德妃与世长辞,谥号为孝恭仁皇后。

什么德?什么仁?我暗自撇嘴。

经过康熙末年的波涛汹涌,我身体里属于战士的血液沸腾了。原来朝堂上明枪暗箭跟战场上的炮火浓浓一样好玩,于是,我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