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的变化改变世界格局。世界格局在保持相对平稳的一定时期后,随着大国的崛起,世界力量均势变化,世界格局随着大国力量变化重新洗牌,按国家实力变化形成新的世界局势。在世界格局新一轮变化,世界力量重新到达均势的过程,竞争、对抗、争霸贯穿整个过程,战争也作为选项,被国家使用。相应的国家实力,各国在世界实践中,总是谋求比其相应的位置还要大的影响力。这种较量在世界主要强国中展开,在一定时期内其经济、军事、科技都要具备先进水平,这样的国家才具有影响世界的能力,在实践中才能改变世界格局。自古以来,世界上每一次国家扩张争霸,实力榜变化,格局改变,战争总是以最终的方式出现,最终的霸主总是战争胜利者,战争也就成了国家扩张争霸的习惯方式和定性思维。反过来说,是否走上扩张争霸的道路是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政党和国家领导人奉行的政策,指导思想、军事实力,就是战争的火药桶。当今世界,合作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战争成本和全球化的深入,各国在战争与和平中选择更加慎重。国家是否走向扩张争霸道路,是否以战争解决争端,其决策者是国家核心领导人,领导者决定国家政策方针。而战争的根本原因是文化水平、理论与思想的发展跟不上经济、政治、军事的发展,指导思想不能指导社会实践。实力的进步,军事实力的强大,力量均势的变化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思想、理论的偏离与裹足不前。
三、未来战争的方式
远古时期,人们以吃饱肚子和与自然动物抗争为主,人与人的打斗也体现在个体之间。随着人的群居,部落到建立国家,人的利益相争变得复杂。人类之间的争斗从最初的两个人打架,到输的一方找来兄弟族人帮忙,从而到打群架。氏族部落时期,部落与部落之间的打斗,初步形成了人类战争,国家形成后,双方利益相争的打斗,变成有组织有方法的战争。武器从最初的棍棒、石头、到青铜器、铁器、枪炮,从步战、车战、骑兵、到汽车、坦克、军舰、飞机。交战双方从以人的体力为媒介的步战,到把人解放出来,驯服马匹,用战马奔袭;从使用刀剑作战到使用弓箭,人类第一次有了远距离杀伤武器;工业革命以后,战争把人类发明的运载工具汽车,轮船、飞机都武器化了,人类军事史上第一次具备全球打击能力。坦克、装甲车、大炮、导弹、军舰、飞机等运载更迅速,攻击力更远。战争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进步,变得越来越复杂和残酷,现代生活科技信息化程度高,信息化战争对人民生活的影响更加全面。从最初的群架棍棒做武器,到冷兵器时代排兵布阵、埋伏、袭击兵法谋略;从热武器初期的枪炮短程接触式作战,到信息化的火箭、远程火炮,导弹、飞机等远距离非接触精准攻击;从热武器作战这种直接的军事打击,到电子战、金融战、经济制裁、网络战,信息战、心理战,战争变得没有硝烟,早已超越了原有战争模式,作战领域方式更广更多了,现代战争从来不再是单一的了。
战争是一个国家所有能作为战争能力资源的所有方式方法的综合攻击手段,为了战胜敌人,这种方式方法超越各种常理、在一定范围内超越法规的基础。陆地海洋空中,飞机大炮军舰导弹,经济、金融、网络、电子所有的领域、方式都可以作为战争选项。任何方式方法,国家都可以像工具一样拿来使用,具体用什么方法应对,国家都会选择对胜利最有用的方式方法。而最有用的方法,有时是远程超强的火力打击,使用陆海空天部队攻击;有时是网络战、电子战、木马病毒攻击;有时是金融、经济、法律、舆论战争。战胜对方需要超越常理法规的方法来保证攻击能力效果,而对胜利最有用的方式方法往往又是符合常理、法规的方法,如细菌病毒和原子弹攻击力巨大,但是这种武器却违背人类生命安全道义,虽然可以达到战争胜利的目的,但是违背道德和国际法规,有违人和而失去道义人心。
现代战争,在战争方式方法的使用上早已超越了热武器概念,呈现新的态势,使生产生活各要素军事化,军事打击方式平民化。战争从古至今给人的印象都是相互厮杀,烽火连天。传统战争,两国交战即是军人的沙场对决,战争准备也是源源不断的战车人员开赴前线,两国交战的开始也是以双方子弹炮弹互射为标志。这些只是传统战争的表面,对于现代战争,其范围早已超越了地域空间限制,人员限制,方式领域限制,战争不仅仅只是军人的战争,科学家、学者、专家往往成为了战争的先锋,其作用不亚于任何高科技大杀伤性武器。计算机和网络空间方便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早已是人民生活的一部分,学习、工作、生活、娱乐都离不开计算机和网络空间;经济、贸易、货币、金融更是深入影响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事实上作为人民生产生活的要素,网络、计算机、经济、金融、贸易、货币早已发展成为国家的一种战争手段,成为制衡和制裁别国的最好武器,是没有硝烟的战争。作为高专业高素质高技术领域的代表,普通战士很难发挥出效果,专家学者成为使用这一武器的“指挥官和战士”。计数机信息专家对于网络战电子战的作用,法学家对于法律战的作用,经济学家对于经济制裁金融战的作用。现代战争,早已不是枪炮的专场,涉及经济、生活、文化各领域都可以成为战争,文人、专家、学者,可以用自身特长参与到军事行动中来,在特定领域,利用专长发动攻击和守卫人民生活安宁。
现代战争都是从非军事领域开始,经济手段代替政治成为打击、削弱对手的最主要有效手段。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政治难以平衡矛盾,“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成为常态。工业革命以前人民受运输工具、科学和知识影响,人员流动少而慢,人民“封闭”在国家之内。国家间通过政治、外交处理纷争,但是政治实力和外交对于国家难以形成有效的制衡方式,只有战争才能达到目的。战争形态如运输方式一样,所有的进攻首先要打败边界驻军,然后才能逐步推进,即便骑兵这种高速机动兵种也受地形和城墙影响。现在,全球化不断深入,各国经济生活联系紧密,电子、通讯、网络发达,交通方便,特别是世界主要强国间利益相互交织,相互间影响更为全面深刻;现代战争成本高昂、惨烈,强国之间的战争谁也没有战场绝对统治力,都有相互摧毁双方的能力,致使强国之间的战争双方都非常慎重;使用军事行动以外的战争方式解决纷争可以达到战争的目的,所付代价更小,国际不良影响更小;使用军事行动以外的战争方式,对手很难以军事行动的手段进行回击,而以相同的手段回击,由于实力的不同,往往也处于被动一方,就目前国际共识还没有可以有效制衡的手段,可以保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这种手段又分三个层次,第一是双方可以采取相同方式进行回应,对双方影响相同。如外交、舆论、法律等手段。016年1月9日奥巴马在卸任前突然制裁俄罗斯,驱逐5名俄罗斯外交官,017年7月0日俄罗斯宣布755名美国外交官必须离开俄罗斯。这些手段对于国家来说,没有技术含量,关键看领导人决心,只要国家决定采取相同的措施,可以零门槛的回击。第二是准战争方式,这些方式往往在军事行动中使用,效果才明显。如网络战、信息战、电子战等。第三是经济战争,如经济制裁、贸易战、货币战、金融战、经济封锁等。经济战作为战争手段,成为强国实现自身利益传播影响力的主要方式,强国通过对弱国的经济制裁,削弱弱国,使其实力进一步下降,弱化其竞争力,迫使政治让步,以达到军事行动的目的。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强国,以超强的综合实力为后盾,凭借先进经济实力、技术优势和利于自身的国际规则,在国际事物中,形成经济利益同盟,对违背自身利益诉求的国家进行经济制裁,围困,把经济手段当成战争的先锋军,大行制裁之道,通过制裁削弱对手实力和弱化其军事实力在以后的对抗中形成竞争优势。由于其经济实力的雄厚和科技的先进水平,制裁对方,可以增加自身市场占有率;被制裁者很难有有效相等的反击方式,进而国力削弱;经济战比军事行动更隐蔽安全,可以避免直接军事战争所带来的国力消耗和承受对方的军事反击,反过来可以提高自身经济的竞争力,所以经济战已经成为强国代替军事行动,最先使用的主要战争方式,战争的爆发首先从经济领域开始,经济战达不到目的后,才会有军事行动。
现代战争的方式多种多样,每种方式作用、目的不同,效果也不一样,在使用上没有固定的方式和介入时间。而作为战争的最高形式----热战,其损毁性比任何时期都要大,大国间直接爆发军事冲突也越来越慎重。现代战争高消耗和科技含量,使胜利的天平也倾向强国。任何国家想在战争中获胜,平时就要不停的强军备战。任何一种战争方式都不是孤立的,要站在战争全局上考虑各种方式手段。随着战争烈度的增加,平时方式到准军事方式,军事行动以后往往可以综合使用所有方式打击敌人。
一、法律战、舆论战、心理战
在国家交往中,依据国内法和国际法揭露对方违法行为,以法律为手段进行斗争,夺取法理优势占领道德制高点,形成利于自己的法律对抗基础。平时获取舆论制高点,战时使国家战争成为正义战争,获取支持。法律战对于大国来说,一旦形成为正义的战争舆论,由于自身实力,很容易获取其他国家的支持,而对小国的作用表面意义比现实意义大,小国可以通过法律宣讲斗争,伸张正义,获得国际理解同情,但是由于自身实力,各国除了精神支持外很难有实质性支持,当然也有一些利益相关者会提供无私的援助,很少有国家会介入强国对弱国的战争中。平时在解决领土争端或国家间矛盾时,国际法在操作上存在缺陷,如一国不可以单独对另一国进行起诉,只有两国协商统一诉诸法律寻求国际法解决矛盾才有效,这一规定在源头上就造成法律战注定不会有实质意义的结果。而由于国际法没有统一的强制执行机构,败诉以后也可以不按其裁定结果执行,所以对国家没有约束力,特别对强国的制衡作用更小,没有强国会执行不利于自己的国际法裁定。而且国际法在裁定过程中容易受其他别有用心的强国影响其公正性,这时其结果就失去法律解决争端的目的和法律的公平性。国内法和国际法是法律战的基础,国家可以选择利于自己的法律解释作斗争。在国际法对己方不利时,国家可以用国内法对国民宣讲,统一国民思想,同仇敌忾,使国家形成统一应对思想认识。对于国家来说,国家法律法规是高于国际法的,只有先遵从了国家法律才有合法的基础遵从国际法。而对国家法律解释和宣传都是由统治阶级实施的,任何国家在战争中永远都把自己描述为正义方,把一切战争责任推给对方。国际法由于其没有强制执行机构和可行性的执行方法,对胜诉一方,如果自身实力不强,其虽然占据一定的道德制高点,除了博取国际同情外终归是没有任何作用的法律裁定。
舆论战的目的就是通过宣传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指导人民实践和与敌对国对抗,达到自身目的。舆论,对内通过引导,把所有矛盾和过错归结到对方,把自己打造成正义的化身,使国民在思想上仇恨对方,进而转化成行动上的力量,支持国家对外战争,在军事对抗中提高战士战斗力。不可否认,任何国家在对内宣传中,总能找到利于自身的舆论方式宣传,形成共识,特别是基于侵略、意识形态、以强压弱和历史情节的宣传,瞬间可以把国民凝聚成反抗先锋。稍加引导,和平时期在经济上给对方造成冲击,从而给对方形成政治压力,战时成为战争的坚定支持着,为军事斗争奉献力量。强国对弱国的侵略压迫,也可以通过舆论战形成国民认识以及取得国际社会支持。由于国家对舆论的封锁,舆论是有片面性的,这种片面宣传总是利于自己,而国外的真实信息只有极少数人看得到。所以,舆论战最主要的是针对自己国家国民的舆论宣传,毕竟对于国际社会除了真相外,更为重要的是国家实力。为了利于统治阶级自身的舆论宣传,可以制造理由来达到宣传目的,不在于理由是否真实。前期,制造一个存在的虚拟事件不断宣传造势,当舆论利于自己后,把自己标榜成正义者,去拯救敌对国苦难的人民,制止灾难发生。一旦实现既成的胜利果实,有没有当初的理由都不重要了。舆论战对于对抗双方都有相同之处,都是进行利己选择性宣传,引导人民一起侵略抵抗对方。对于网络发达和自媒体时代,国家有时只要把对方国家的“罪行”公布,然后放任舆论发酵,民众可以自发组织起来,达到国家想要的结果。但是如果放任民族情绪持续,最后民族情绪又可能绑架国家决策,没有实现预定的结果,对统治阶级的胜任就会打折扣。舆论战是以实力为基础,实力不足以保证胜利,舆论也会失去作用,道德的制高点和被侵略与否永远不会是正比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