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玄幻小说 > 北方之王 > 第二部 第九十八章 鏖战16全文阅读

第二部 第九十八章 鏖战16

军班排级的指挥属于一流,日本士兵就个人而论,作强,富于攻击精神,同世界上最优秀的士兵不相上下。但连营指挥就差劲了,越往上越糟。他们取得的胜利并不是他们有多高明高明,主要是他们攻击的时候的对手缺乏准备,受到了奇袭。一旦当受到他们袭击的军队反应过来的时候,就有他们好看的了。在淞沪会战的时候他们已经清楚的表明了这点,他们的士兵作战勇敢顽强,与他们作战的华军同样顽强勇敢,他们击败华军所依仗的不是这些原因,而是他们的海军两百条军舰大口径舰炮可以直接轰击陆地上的华军,他们的优势空军表现并不好,却因为数量上大占优势,全面压倒了华军。最后决定胜负的还是靠他们在杭州湾迂回到华军侧翼的奇袭。

但是英印军队的战斗力还是让人失望无比,在日军登陆的第二天,他们就沿着西海岸向南开始了撤退。估计整个马来亚他们能支撑两个月就算得上不错了,只能盼望他们在缅甸可以支撑久点,毕竟这个地方对中国还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的。丘吉尔坚持不放弃海外的任何殖民地,但是在大英帝国风雨飘摇、摇摇欲坠之时,他对远东发生的一切都爱莫能助,在日本全面的占据了制海权的时候,将他们的陆军源源不断的运送到了马来亚,在马来亚和新加坡所有能飞起来的飞机只有一百六十架,在经历日军的突袭轰炸后,这支航空部队已经名存实亡了。丢失了海军和航空兵。陆军地抵抗是极其无力地。

李成坤对英队也从未抱有太大的希望,可是从马来亚传来的战报还是让他见识了英国陆军地无能,就这种表现。也难怪他们的陆军会被德国人从欧洲大陆赶下海去,日军部队是很庞大,但是做为防守的一方,无论地利、人和都要远比登陆的日军强,加上他们的陆军人数也要比登陆的日军要多,这种防守战已经对他们最有利地作战了。然而他们稍做抵抗就开始了溃败。想中队在淞沪作战,条件那么艰苦,武器装备差得多的情况下还能抵抗这么长的时间,英国人应该无地自容。更不要说日军在上海原本就有驻军,根本不需要登陆,更是有庞大的舰队火力支援,而中国有些军队连一人一支枪都配不齐,有的部队整师没有一挺机枪。有的部队被还没有上战场就被日军飞机给炸了大半,相比英国人应该感到羞愧。

“一旦与日本交战,应集中力量对付德国,同时在德国失败之前。对日本采取牵制性的消耗战。”这是英美私下对东南亚战局的策略。英国在东南业地战略,仍想借他人之仗。以保住自己的利益。对它在亚洲的前哨阵地——香港,采取了“保住面子”的战略,认为坚守再失守会影响国威,不如冒失守地风险。在作战计划中虽将马来半岛作为防御重点,但也没有全面的防御部队,而把主要精力放在新加坡,在新加坡又是重点加强对海上地方向的防御,而未组织强有力的环形要塞。正是看到了他们这般做法,王必成才认为英荷澳大联军必败,也不愿意在这里无辜的为这些外国佬卖命,直接将部队撤退到了缅甸地区。在荷属东印度的部队武器装备陈旧、训练差、军纪涣散、士气不高,从上到下毫无作战的思想准备,更无有效的防御措施。

日军经过周密详尽的准备而且发起攻击非常具有突然性,他们的部队不仅按照收集的情报展开了数次演习,最为关键的是日军在战前的准备工作,他们完全抄袭了希特勒闪电战的理论原则,把兵力的战略集中、展开等措施都放在战前实施。由于预先展开重兵集团,增大了战略进攻的突然性,缩短了战争初期的进程。另外他们收集关于英荷澳大的情报非常准确,他们的飞机按照情报轰炸精度十分高,首次轰炸就炸毁了在机场上的所有战斗机,要不是钱科他们去的时候,英国佬的飞机大摇大摆的飞出了机场,而钱科命令部队秘密进入,就将机场严格的封锁起来,日本的情报人员知道这里又出现了一些飞机,却不清楚数量,让他们航空兵在攻击机场的时候吃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亏。

李成坤接到的报告是,在马来亚的航空部队,需要的物资都已经先运送到缅甸去了,这两天最后一批部队也即将最后撤离。在这个地区唯一留下的部队就是潜艇部队和少量的海军陆战队。为了销毁那些日本紧缺的物资,他们甚至和荷兰军队以及本地的民兵武装发生了冲突,好在虽然开了枪,但是没有出现伤亡。这事还是美国总统的干涉下才得到妥善解决,美国同样不希望看到这些资源为日本所用,对杨震南他们的行为表示了。可是这样一来,荷兰方面在提供资料方面表现得有些傲慢和无礼,对杨震南他们需要收集的关于东南亚附近的资料地图并不配合,导致了少量的部队滞留在荷属东印度,他们将最迟将在两个月内全部撤离干净。

在木村兵太郎焦头乱额的时候,李成坤却悠闲的靠在椅子上,听着原版德语的《德国装甲兵之歌》,李成坤手指跟随雄壮的军歌微微敲击桌面,紧闭的双眸中还是能看出他的心情非常好。事实上,在战役开始后,他已经只读战报和关注日军的异常行动。这次作战家底都拿出来了,行动都经过了周详的计划和演练,一切都按照计划顺利的实施。即使出现了问题,计划中也有相应的解决方法,这个计划制定修改反复修订了数十次才最后发放到部队手中。行动计划相当的完备,加上前线步兵有范清平指挥,邓熙带领装甲部队突击。黄汉祥负责后勤调动支援。在长春更是有周正刚主持协调工作,在北平和绥远有郝永良和谢晋元负责策应,牵制敌人。仗已经打到了这个份上。其余的就该他们自己发挥了,还有什么不放心地呢?

这歌碟还是从邓熙那里缴获地,这小子在自己建立坦克学校的时候,因为坦克是个新兵种,对于如何运用各个国家都没有太深的研究,或者研究了也没有能真正运用于军队中来。只有德队在这方面走在了前面。坦克对中国人来说还是个新奇地玩意,所有的东西都得从头学起,而世界上水平最高的德队也理所当然的成为了他们的学习对象。别的倒好,他们学习起来,连德国坦克部队地歌也被盗他们学了过来,虽然李成坤也认为这首歌曲写得极其雄壮,唱起来很能振奋士气

甲兵部队不畏寒暑、视死如归。只为杀进敌人的后无疑。

李成坤去那里视察的时候,那些学院在水泥地面上跺脚唱了起来,李成坤这些年对德语学习,虽不是非常熟练。但是还是很容易听出这歌曲的意思,歌词写得非常棒。唱起来让人热血沸腾。他很喜欢,可是在会后他还是开始埋怨起邓熙起来,唠叨了半天,邓熙总算明白了他想说什么,大意就是,看人家的歌写得多棒,你们怎么不自己也写点呢?还有就是,咱们中队军官们唱的却是德国的军歌,这算是那门子事?邓熙被他说得不行,找了人写了几首国语地装甲兵之歌,感觉马马虎虎也能对付了,可是还是没有德语的那种感觉。他后来看到中国流传比较广的《国际歌》,想出了个办法。《国际歌》被世界各国用不同的语言传唱,他们就是用各自国家地语言翻译过来,配合上原歌的调子唱出来地。他让人把这些德语的歌曲翻译过来,顺着德语的调子唱,经过了一番鼓捣,唱起来还真是那么回事。

即使是如此,可是很多军官还是很喜欢德语的《德国装甲兵之歌》,因为很多军官都需要从德国翻译很多资料,加上装甲部队是和德国合作最多的一个兵种。德国在参战前,很多的战场试验都是在中国这里进行的,装甲部队和德队和科研部门的交流都非常广,因此这些军官不少都掌握了德语,所以对德语的歌曲接受能力也比较强。他们到了部队,除了教国语的唱法外还向战士传授了德语原版的唱法。

邓熙他们在坦克学校高歌这首《德国装甲兵之歌》的时候,没有想到的事情是,当几年后他们踏上德国的国土唱起这首歌曲的时候,见到的却是怎么样的一番光景。已经战败投降被解除了武装的德国装甲部队士兵,低着头、松松垮垮的从他们的坦克旁走过。当初来过德国装甲部队留学并参加过德队实习的一个高级指挥官,看见了自己的德国的好友满脸的胡渣、毫无生气的眼睛、衣着糟蹋无比的时候,根本无法和当初那个意气风发、才华横溢、衣着讲究的好友印象重合起来。他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好友曾经在波兰、法国、苏联都英勇战斗过,如今却因为德国的无条件投降被被迫低下自己高昂的头颅。

“…hn……”他咬紧牙,忍)的知道这些攻无不克的装甲部队的汉子脊梁有多么硬,他们如今看到了德国人的样子不免有些兔死狐悲的感觉,那首德语的《德国装甲兵之歌》不由从口中唱了出来。这些装甲部队的军官和士兵都和德国有很深刻的感情,当有人开口歌唱的时候,先是周围的人,很快整个战场上的装甲部队的士兵都开始唱了起来,一遍又一遍。德国人有些惊讶的抬起了头,熟悉的战歌在他们周围响起,他们不记得这两个月来有多少人唱起这首歌曲,军队不断的溃败……德国也最后被迫投降……

那些德国士兵抬起了头,惊讶的看着那些黄皮肤黑头发地家伙嘴里唱出地是真真正正的《德国装甲兵之歌》。要是一两个人唱决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可是整个战场上这支部队都在唱,最关键地是,他们是盟军部队。这不由得让他们感到奇怪万分。那些德国的老兵和军官们看了周围一眼,很快就找到了他们要找的东西,在他们的那些坦克中有相当数量的四号坦克。他们原本看的时候以为那只是缴获地坦克,加之德国战败投降的消息让他们无暇也没有想去注意其他的东西,现在看来这一切却如此的亲切。

在连番的战争过后,德中的老兵和军官消耗很大。补充进来的很多都是新兵。他们有的是上了年纪地中年人,有的还是些孩子,他们并不了解负责押解、缴械的这支部队和他们装甲部队到底有什么瓜葛。可是剩余的那些老兵和军官们却很清楚,他们立刻知道了是怎么回事,虽然疲惫、虽然饥饿……但是,他们抬起了头,用尽全身全部地力量唱了起来rSinn;;了起来……让人惊奇的一幕出现了,所有唱歌的盟军士兵都放下了自己手中的武器,进入了俘虏的队列中,和那些德国士兵拥抱了起来。不少的德国新兵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可是手中的糖果、巧克力、罐头和香烟都在向他们诉说,“伙计。你们倒霉的日子快要到头了!”

战场另一头的美队本来是饶有兴趣的看着,他们并不了解这里到底发生了些什么事情,不过他们看到那些德国的士兵和黄皮肤的家伙拥抱起来的时候,张大的口中能塞进去一个鸡蛋,他妈的,这些狗娘养的到底是站在那边的?战场上的消息传开了后,大量的德国士兵蜂拥向了中国派遣军的驻地投降,虽然有《日内瓦公约》,但是经历过多年战争熏陶的他们很清楚,这狗日的条约,无论是那个国家都从未认真的执行后。这个时候突然有一个亲近德国的军队出现,不要求有过分的

只要他们遵守《日内瓦公约》,过一段时间就能够平要是落到了那些对德队有深仇大恨的国家,命运就很难预测了。

中队对那些参与屠杀的德国国防军并未加以偏袒,他们都按照公平的审批被指控加以判刑。事实上,中队对这些并不感兴趣,死在他们手上的也并非中国人,审判他们也不过是正常的程序。更何况偏袒这些子手并无任何的好处,反而会影响到和犹太缔结的深厚感情,十分不智。而大多数的德国战俘却大多被他们划分为投降而并非俘虏,这让他们很多人逃脱了多年的牢狱之灾。

那些被中国扣押的战俘,在比较轻松的环境中度过了他们的监牢岁月,很多人多年以后想起的时候,还深感幸运。在看押之初,他们就被分类,掌握有技能的人,无论是那方面的,他们都会被登记在册。经过考核后。他们就会被告知。他们有两个选择,一个就是以技术人员地身份到中国去,帮助中国培训这方面地人才和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和研究。这样会得到额外的补偿,比如在中国完全地自由,并享受一定的工资补帖,甚至可以让家人也到中国去,只要工作一定的时间后可以选择回国或者继续留在中国;至于另一个就是有相当的一部分将被送往美国和英国的战俘营。

英国和美国对中国如此大规模的违反协议接收如此大批地战俘感到不满,要求他们必须按照战前的协议来管理这些战俘。这样一来,大批的战俘就必须要移交给英美。德国战俘也知道这是他们唯一可以逃脱战争惩罚的机会,几乎每个人都愿意到中国去,虽然有相当不少的人此前连中国在那里都没有听说过。德国战俘中稍有年纪的人,很多都从事过是各行各业的工作,他们是属于德国最后动员的一批人,这些人中拥有各种技能地人不在少数。唯一麻烦的是那些孩子兵,他们几乎都是从学校中直接参军的。

唯一能对他们做的就是将他们被俘地经历改成投降。尽量减轻他们的服刑期。并且把他们向英美移交地日期一再推迟,在这段时间内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调养身体,并将他们中的伤员尽量医治好了之后才送往英美的战俘营。事实证明,这些措施几乎拯救了这些战俘的命。在英美战俘营中缺医少粮,在扣押的头年中。就有超过一百万的德国战俘因为种种原因死亡,而盟军唯一采取的措施是销毁了所有这些战俘的资料。从中国战俘营转移过去的德国战俘,因为调养过后,健康状况比较良好,大多也为年青人,抵抗力强,加上他们的资料在中国方面也存档,并没有太多的虐待事件。即使有因为条件艰苦,医药缺乏也被他们咬牙挺了过来,加上他们的刑期普遍比较短,大多都平安的回到了国内。他们这批人后来很多都成为了德国举重轻重的人物,对战后中德两国的几乎盟友般的关系起到了难以估量的作用。

战后德国,议论猜测最多的事情是德国纳粹黄金的下落。很多专家学者,为了探讨这个问题的答案,走遍了整个德国,却仍然只能得出猜测的结论,这批价值五十亿美元的黄金和外汇都被中国秘密的运送回国,只有这样才能解释国际市场上神秘出现的那些黄金和中国在经历了十多年的战乱后,仍然拥有如此多的资金来供他们建立强大的工业,在战后经历了长达三十年的黄金发展时期,成为了世界第二的经济强国,世界上也仅有一个国家在经济上可以与之抗衡。

谁都清楚的知道,日本那些没有被轰炸完的机器设备连同他们国库中所有的黄金白银以及外汇都被中国占领军搬运一空。在日本的头上,压着为期六十八年的分期债务,不说每年要偿还的债务,就是那些巨额的利息就足以让日本人感到恐惧。然而那些外国的专家们经过了详尽的计算后,发觉日本在东南亚地区获取的“战利品”达数百亿美元,还有许多无法估价的钻石、翡翠、玉器、宝石、佛像、字画、古书、古玩等奇珍异宝,这些财产全部被中国从日本缴获,从未有一分归还给东南亚国家。而从日本获取的那些财富更是毫无记载,中国官方对此从未发表过任何的评价,这些财产并未充当日本的债务偿还给中国,而是做为战争物资没收,根据有关统计,这笔财富在当时至少价值五百亿美元,日本也从此失去了稳定的基础,没有了资金,没有了机器设备,没有资源……什么都没有了。物价飞快的上涨,大量的人口失业,饥饿、疾病、贫困也困扰了日本二十年,曾经在战争中不可一世的日本人,所有的信心全部被打得粉碎,人们也变得卑微无比,在此后近一百多年的时间内,他们始终没有能够找回自信……

感觉有些像当初学苏联学俄语的感觉。不过现在学英文,这是落后的代价,你要想有点发展就得学习人家,要学习人家起码得会和人家交流吧。

这本来想以后再写的,突然不知怎么就一下想到这里就顺手写了出来。如果有可能,不占领德国分杯羹那是傻瓜。德国拥有世界第一流的军事科技,他们的民用工业和科技也是相当的发达。战后缺少了利用价值,再如同战争期间一样从那些列强手中获得利益就是奢望,所以德国就是最好的目标。有什么比从被炸成废墟的德国吸收大量的工程师和获取技术来得兴奋的事情。

因为德国人没有在中国的领土上屠杀,没有切身之痛。正如战后,审判日本战犯的时候,美国除了对发动珍珠港战役和占领菲律宾的日军恨之入骨外,对其余的日军审判都有敷设中国甚至偏袒日本,因为他们没有那种切肤之痛,中国未大力坚持和拿出有效的证据也是一个原因。

如果我们索要赔款,仅仅是我们的损失就最少可以让我们每家每户可以拥有一辆不错的轿车。要如同以前日本对中索赔时候那么狮子大开口在损失后添上个把零,再要求中国赔偿,那根本就不用计算了,不过现在算来这些都是毫无意义的事情了。

他奶奶的,写着写着,怎么感觉有点像中国人在鸦片战争后的情形,打住得了。不过说实在话,日本骨子里的确是很有些自卑的心里,虽然咱们中国人也有不少。

Ps:不好意思,停电了。删了不少好歹减少到了六千九,废话多了点,脸皮再厚也不好意思凑字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