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重生之锦绣庶后 > 第七十七章 紫玉天山全文阅读

第七十七章 紫玉天山

而谢夙卿年轻的骨肉是那么新鲜,皮肤是鲜嫩而吹弹可破的,脸上的笑意也是略带了些青涩的,他见过她对着李公公感激地一笑,笑意中尽是说不尽的羞涩可人。

这样的女子是鲜美的,根据皇帝多年以来阅女无数的经历来看,将她纳入怀中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只要她还是年轻的,是会非常可人的。

皇帝这么想着,一边将毛笔在砚台里稍稍沾了些墨,在奏章上涂涂画画起来。

谢夙卿全然不知皇帝的想法,默默地往后退一步,将自己的视线范围局限于仅仅能够看到砚台的部分。

避嫌嘛,既然是侯爷的女儿自然是识字的,若是看到了奏章上的内容少不得多少事端又要生出来,谢夙卿虽然不怕有人找麻烦,但绝对不是什么喜欢麻烦的人。

过了午时,就有人来禀报,说是太子觐见。

谢夙卿一听见太子两个字就怔了一下,上一次见面的不愉快迅速地传入脑中,浮现在面前。

谢夙卿的目光暗了暗,然后就看见楚胤迈着不急不缓的步子进来了。

楚胤继承了皇帝的沉稳和冷肃,很有一股子生杀予夺的上位者的气质。

这是一种皇家之人天生的气质,是由无数人的景仰和侍奉之中,寸金寸土地培养出来的,常人寻常不能有。

她没见过楚胤的生母,只觉得他眉目清秀,却不带丝毫女气,好看得紧,和皇帝只有三两分相似,大约是更像父亲吧。

楚胤一进来就看见了皇帝身后的谢夙卿,眸光深冷,黑压压的不知道压着些什么,幽深得有如深渊。

谢夙卿莫名心头一跳,心脏加速跳起来。

谢夙卿不敢再看,狼狈地撇开眼去,垂着头一副置身事外的样子。

做奴才的,本来就是这样才对。

楚胤只是看了几眼,看见谢夙卿不看他也就收起自己的异样,对着皇帝轻轻一笑:“儿臣见过父皇。”

皇帝嗯了一声,然后道:“怎的,有何事要禀报的?”

楚胤垂首,对着皇帝行礼道:“回皇上,黄河水灾泛滥,生民涂炭,还望父皇能够重视。”

皇帝皱了皱眉:“这水灾并不太严重,何必说得这么严重夸大其词?况且朕已经派人下去了,你还有什么不满的?”

楚胤并不争辩,只是道:“父皇,赈灾银两层层盘剥之后真正能够到百姓手中的并不多。”

皇帝嘴角挂上一丝若有若无的讥讽笑容:“是吗?那你说想派何人去?”

楚胤犹豫了一下道:“回父皇,董选奇其人清廉不二,儿臣认为他是最佳的人选。”

皇帝倒是愣了一下,本以为他是要派自己的亲信去,谁知还真是挑了个不偏不倚的人物。

这董选奇不过是个入仕一年多的朝臣,官职并不太高,但是偏生在御史台是个说一不二的正直的主。

他算是朝中少有的有话就敢说的人,甚至敢在朝堂上当着众人的面顶撞皇帝。

皇帝虽然恼怒,但是也觉得这人刚直的可以,是个可用的人,因此也不曾降罪于他。

这个时候楚胤推荐这个人,他倒是有些相信他是真的想为生民造福了。

今儿在朝上楚胤当着众人的面据理力争地说要更换出使黄河的人,皇帝只是觉得烦躁,并没有搭理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几句话就不再说了。

这几年这太子的行动越发的让人忌讳了,隐隐有着喧宾夺主的架势。

他是皇帝,再怎么爱自己的儿子也不可能放任自己的儿子做出这样的事来,即便楚胤没有打算这样做,他看着楚胤也觉得不耐烦。

谢夙卿在后面不动声色地看着,摸不准皇帝是什么意思,心中暗暗琢磨着,觉得皇帝对太子的态度有些古怪,怎么也不像是对一个好儿子的态度啊。

在谢夙卿眼中,楚胤算是很孝顺的儿子了,逢年过节从来不会忘了皇帝,更别说平日里对皇帝各种恭敬了,谢夙卿捉摸不透,心想大约是上位者总是这么神秘莫测吧。

当然了,这表面上的恭敬自然是算不上什么的,皇帝从来不会缺了这些,但是谢夙卿却能感觉到楚胤是由内心而发的对自己的父亲是非常恭敬的。

不过,为什么只是恭敬而不是亲情,谢夙卿猜测大约是因为皇家从来都是如此亲情淡薄的吧。

谢夙卿心里这么想着,觉得侯府里情况或许比皇家还要好上一些。

楚胤说了几句关于黄河之事的话之后就要退下了,临了却好像想起来什么似的,抬头对着皇帝道:“父皇,近来天气转凉了,儿臣命人做了些补药待会儿便差人送到父皇宫中去。”

皇帝挑挑眉:“补药?宫里什么补药没有,你就不必再多费神了,朕命人做了便是。”

楚胤犹豫了一下才低眉顺眼道:“回父皇,这补药不是普通的补药,乃是混合了紫玉天山丸制成的,温补而且能够祛除风湿。父皇您自从在成安年间受了腿伤之后,龙体一直抱恙,儿臣虽然不曾说过,每每看见父皇您隐忍的表情的时候心里都是极为不好受的。父皇您为国家为社稷为百姓做了这么多贡献,所付出的牺牲实在是让儿臣汗颜无比啊!”

皇帝却仿佛完全没听见他在说什么,后面的一句都没听进去,只是愣愣地道:“紫玉天山?这不是你母后才会做的吗?怎的你也得了这丸药了?”

这紫玉天山虽然算不上什么太贵重的东西,里头的药物成分也算不上稀奇,却又一味药是楚胤的生母、当年的娴雅皇后祖传的丸药,娴雅皇后的祖父是个小小的江湖郎中,医术高明,在民间也有不小的名声。不过行医毕竟还是卑贱的身份,娴雅皇后的祖父虽然是个享誉四海的名医,在权贵面前却抬不了头,常常因为治疗贵人们而遭受无妄之灾。

这给娴雅皇后的父亲带来很大的触动,决心一定要考上明经,于是寒窗苦读数年之后,年轻的娴雅皇后父亲在科举中一举拔出头筹,得了先皇的青眼,仕途扶摇直上,这才让娴雅皇后能够加入皇室之中。

但是娴雅皇后的父亲就是因为看多了娴雅皇后祖父被权贵欺压的场面,因此心中很是不忿,认为这都是无用的技艺。再怎样医术高超受人敬仰,在权势面前,只需要轻飘飘的一句话就能要了这位医者的性命。医者难自医,娴雅皇后的祖父便是再怎样能够妙手回春却还是没有能力挽救自己的性命。

因此娴雅皇后的父亲并不继承娴雅皇后祖父的医术,也不让娴雅皇后学习一星半点,所以娴雅皇后对医道只是略知皮毛。

后来嫁入皇室之后三五年,皇帝受伤,留下病根,她便向祖父求教,讨来温养的药方给皇帝喝。这药确实有效,可惜皇帝不爱喝苦味的东西,娴雅皇后便绞尽了脑汁要让这药汁能好喝一些,并且尽量不会减少改变其药性。

娴雅皇后询问了多名御医,也自己亲自翻阅了不少古书,终于研究出来一方甘香如蜜的药来,皇帝喝了几剂之后病症就好了大半,阴雨天里腿脚也不大会痛了。皇帝当年好了伤疤便忘了疼,娴雅皇后再要他喝药便不怎么肯了。本来也是嘛,一个好好的大老爷们儿谁愿意没事干就喝药呢?谁不是在心里都留了几分幼稚的逞强心,觉得自己身体壮得很不用喝药呢?

再说了,是药三分毒,而且天天喝药谁不担心里面会有点有的没的的?皇帝不愿意喝,娴雅皇后也不好勉强,拂了皇帝的面子谁能好过?

可是不久以后娴雅皇后就去世了,留下一个年仅五六岁的太子楚胤,便撒手人寰了。

皇帝伤心苦楚之余,却惊讶地发现自己的腰腿痛竟然再次复发了,他这才知道原来娴雅皇后为了能让他乖乖吃药,在自己宫里面的糕点和食物之中都掺了这种药,就是想好好养好他的身体。

皇帝和娴雅皇后的感情一直都好,所以也吃下了不少,现在娴雅皇后去了,自然也就没有药物的滋养了。

皇帝感动无比,腰腿也疼得厉害,便下令让太医医治。

可是太医的医治虽然也有一定的效果,但总是雾里看花一般的朦胧,并不是太显著,皇帝心里犯了嘀咕,难不成娴雅皇后才有这种药?皇帝命人找出这紫玉天山的药方来,太医院众人殚精竭虑之后终于找全了药方,却发现皇帝喝了以后效果并不显著。

太医们于是就猜测其实是娴雅皇后的药方里掺了点别的什么,而这正是他们猜不透的药物。这个时候娴雅皇后尚未逝去的母亲就说是她祖父的药,可惜娴雅皇后祖父去得早,只来得及给她留下一些这个药罢了,并没有来得及将药物配制留下。

娴雅皇后祖父是个江湖郎中,这些方药都是从临床实践之中一点一点琢磨出来的,每一点改动都在他的脑子里,却很少写下来。

他也自己写成过一本书,但是却被权贵们一把火给烧了,还毫不留情地嘲笑娴雅皇后的祖父。

娴雅皇后的祖父虽然后来是雪了耻的,但从此却再也不动笔,有病人前来求诊便给病人诊断,然后自己匹配药方抓了去给病人吃,不再转嫁药房之手。

娴雅皇后不知道,楚胤当时才不过五六岁自然也不可能知道,因此现在皇帝才会如此惊讶,娴雅皇后都不知道的方药会重现在楚胤的手中。

楚胤只是微微一笑,然后道:“回父皇,儿臣前些日子在赶上母后忌日的时候去了寺庙还愿,当晚就得了母后托梦,得了这方药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