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千秋皇明 > 第一百五十二章 为子侄人选为难的武勋全文阅读

第一百五十二章 为子侄人选为难的武勋

调查纲盐法是不是真的有官商勾结,内定瓜分盐纲窝本这件事,万历在听过了朱由楫的一番分析过后,决定将事情交给了朱由楫全权负责。

万历对眼前这位被他亲自册封为兰陵王的皇三孙还是比较放心的,天资聪颖,年纪虽小却已经有了许多大人才具备的稳重之风,将这事情交给朱由楫负责也算是对他的一种历练了。万历至今仍然还会时不时的将朱由楫交给他的“太平永定十策”拿出来读一读,尤其是经过那一晚近四个时辰的谈话,虽然对“太平永定十策”当中的有些地方任旧不是很认可,但是却也听进去了朱由楫的许多分析和建议。

将朱由校与朱由楫兄弟二人分别册封为皇太孙与兰陵王,其实就是在为后续的变法做准备;只是封朱由楫郡王爵而不是亲王爵,也是为了今后的变法做准备。

他打算将变法改革,延续大明国祚的重任交到兄弟二人手上,由兄弟二人携手完成。

万历的打算朱由楫自是不知道的,但是万历肯将这麽重要的事情交给他去负责,万历是有意要锻炼自己这一点他倒是多少能够猜测的道。

让李进忠这位未来的九千岁暂时接掌东厂,用他来调查这件事,朱由楫自认为很合适。

毕竟按照原本的历史,在明末的政治 斗争中就是这位一度压的东林党文官在地上摩擦的,他对李进忠的办事能力有一百分的信心。若是这点儿事情都办不好的话,李进忠也不会成为明末历史上声名赫赫的“九千岁”魏公公了。

这事情让李进忠去执行就可以了,自己就居于幕后策划一下就成了,自己当下最重要的事情还是培养打造自己的班底势力,过一段时间依照圣旨选送的勋贵子弟应该就要入京了。

从翊坤宫出来,朱由楫一边往宫外走去,一边在心里思虑着,突然又折了回去。

待朱由楫与李进忠都退出去了,郑贵妃心情有些许复杂的对万历问道,“皇上,如此重要的事情就这般交给兰陵王负责,是不是有些......”

“爱妃是想说朕是不是有些欠考虑了?”郑贵妃还没有说完,万历便笑着问道。

郑贵妃有些尴尬的颔首。

万历握着她的手,轻轻的叹了口气说到,“朕知道爱妃心里对洵儿之事依旧有些难以释怀,只是都过去这般久了,就让他过去吧,校儿和楫儿是好孩子,朕做这些都是为了大明江山,也是为了你与洵儿啊。”

“皇上......”郑贵妃深切的望着万历叫到。

万历阻止了她要说的话,“朕知你心意,爱妃不必多言。”

然后才又继续解释道,“朕这几年也认真观察过几位皇孙,由校、由楫兄弟二人在与由崧、由榘和由检相处过程中恭谦礼让,由楫更有仁孝,有由楫在朝中,朕百年之后,楫儿也能保爱妃与洵儿一脉富贵。”

郑贵妃眼角含泪,真正要说话,这时,有宫女来报称兰陵王又回来了,正在殿外求

见。

万历见到刚出翊坤宫不久,就又回来的了朱由楫,有些意外的问道:“楫儿可还有什么事要向皇爷爷禀告的?”

“皇爷爷,孙儿想请皇爷爷再下一道圣旨。”朱由楫直接将自己突然又折回来找万历的目的告诉万历到。

“你要什么圣旨?”万历疑惑道。

“孙儿想请皇爷爷下旨,命大明正三品及以上武将,和勋贵一样选送10岁至14岁年龄的子侄入京。”

万历一听便明白了朱由楫的目的,这是有意要将有爵位的勋贵子弟和没有爵位的将官子弟放在一起。对此,万历自然没有不应允的,当即便答应了朱由楫的请求,第二日这份圣旨便被发了出去。

然后朱由楫告退,离了翊坤宫,又特意去向王皇后,朱常洛请安之后这才离开皇宫,返回十王府。

接下来的日子倒也没有什么需要他去操心的事情,朱由楫也乐得悠闲,每日里就在府中继续完善着他将针对勋贵和武将子弟的训练计划,以及对墨狼进行训练,他准备将它训练成一只出色的军犬,而且还是军犬中的狗王!

朱由楫原本以为李进忠在接掌东厂的时候不会很顺利的,不花费一番功夫肯定没法让东厂出京执行任务的,东厂内可是还留有不少陈矩提拔起来的手下,这些人骤然见到李进忠空降过来,肯定不会服气的。

却不想李进忠这家伙不愧是能够成为“九千岁”人物,竟然仅仅只是用了三天的时间,便基本上坐稳了代理东厂厂督的位置,再辞别过朱由校后,便将所有精干的番子放了出去,开始在京师和两淮活动。

李进忠和东厂上下干劲十足,差事办好了,他李进忠和东厂的春天也就到了。

李进忠虽然意气风发,但是并没有得意的便将朱由楫对他的提醒给抛在脑后,所以去两淮一带活动是他亲自带队,而且东厂的番子出动也没有大张旗鼓,为了不打草惊蛇,而是悄悄咪咪的分批出京,潜入两淮一带的。

朱由楫到没有去关注李进忠用了什么手段,能够这麽快的就掌握东厂,他关心的在京师以外的勋贵、武将子弟什么时候能够入京,他已经基本上完成了计划书,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见识一下大明的勋贵、武将家的子弟,对这些人进行训练了。

毕竟这可是他下的很重要的一步棋,关系着自己今后的班底势力班底建设,由不得他不去重视。

创业开公司还需要有自己的团队呢,更何况自己这还是要守卫大明的江山,保护中华文明,如果历史不发生大的改变,自己今后铁定是要和农民起义军、关外的建奴、蒙古人在战场上做过好几场的。

守江山可比创业难度要大多了。

熟不知,朱由楫在关心着这些人什么时候可以在京师聚齐的时候,熟不知万历前后两道圣旨,早已在大明勋贵以及三品以上的武将中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

这些人当中除了少数

几个隐隐猜测到万历和朱由楫目的,其他大多都闹不大明白这其中的深意。

不过既然是当今圣上下了圣旨,要他们选送子侄给皇孙们做伴读,自己这些做臣子的自然应当遵从旨意的。

只是这个自家的子侄到底要怎么选,就让他们为难了。毕竟是要给皇孙们做伴读的,尤其是这里面还有一位以后会继承皇位的皇太孙,万一自己的子侄不符合皇太孙的心意怎么办?这可是关系到自家的富贵和地位的,千万不能马虎,必须要认真考虑一下。

还有的就有些纠结了,这自家子侄当中没有符合10-14岁这条年龄要求的怎么办?要麽是自家的子侄年纪太小,要麽就是自家的子侄已经成年,要麽干脆就是只有闺女没有儿子。

这让咱们怎么选啊?没有办法按照圣旨将子侄选送上去,这算不算是抗旨啊?

还有的则因为自家子侄太多了,有些为难到底应该选送哪一个?尤其是不少的公候勋贵府中,是应该选以后要继承爵位的嫡子呢,还是应该选以后没有什么机会袭爵的庶出子?

这是个问题。

比如位于南京的魏国公府,北京的英国公、定国公和成国公府,就都在为这个问题感到为难。

这四家都是大明如今一等一的顶级勋贵世家,自家的子侄都不少,符合圣旨上10至14岁之间年龄要求的都有好几个。

最后思来想去,魏国公和定国公、成国公府,各自选送一名自家没有机会袭爵的庶出子弟。徐弘基、朱应槐、徐希皋想的比较多,想的是自家在保证原本爵位富贵传承的同时,自家能够再多出一两个爵位,国公不敢想,有个侯爵、伯爵的就心满意足了。

英国公府就简单直接多了。老英国公张维贤很干脆直接的就把自家的两个嫡亲孙子叫到了他的身边,給他们讲述回顾了一番祖宗的英勇事迹,训诫勉励了他们几句要他们记住老张家的爵位富贵都是皇上给的,一定要忠君效死,以后绝对不能辱没了祖宗的威风和英明。

想到此前朱由楫与他的谈话,现在他算是琢磨出味儿来了,这圣旨虽然是万历下的,但是这主意肯定是万历新封的兰陵王朱由楫出的。这位兰陵王的抱负不小,更兼小小年纪便有这般心计、手腕。

张维贤觉得他在朱由楫身上看见了世宗皇帝的影子。

所以他准备把自己现在的两个嫡孙都送去。

同样感到为难的还有远在云南的黔国公府。黔国公府同样是大明顶级勋贵世家,相对于大明其他的恭候勋贵,黔国公府世镇云南,是真正的云南土皇帝,祖上是大明开国功臣沐英。

黔国公府是最后才接到圣旨的,60多的沐昌祚在接到万历的圣旨后眉头就一直没有松开过。

因为沐家现在并没有满足条件的子弟,孙子辈的都已经成年,曾孙辈的到是有几个未成年的,但是最大的曾孙女也才九岁,最小的更是还在穿开裆裤。

沐昌祚思来想去,最终只能写了一个请罪折子派人送去京师,向万历说明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