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都市小说 > 领先四十年 > 第一百五十二章 犹如火药桶的莫斯科全文阅读

第一百五十二章 犹如火药桶的莫斯科

曹学友、张好古、左思木、喻星,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一张张笑脸在眼前闪动。

看到这些人,巫山心里也是百感交集。

“你们都是来镀金啦?”他呵呵一笑,使劲捶在曹学友的身上。

实话,双方都有些看对方不顺眼,但又有一丝惺惺相惜的味道。

很难想象,没有中南半岛的战功,曹学友还是不可避免的进入到高层的视线,要不然也不可能在这次的行动中,让他担任总指挥。

估计连着家伙也不清楚,目标并不仅仅只是蒙古而已,不过是一盘微不足道的开胃菜而已,正餐都还没开始端上餐桌呢。

当然,有了更大的战功,就是此前一些看不起这职位的人,也可能禁不住食指大动。

而且,据巫山的初步估计,把苏俄的事情解决后,不再会有大规模的战事。

和平时期,要想一步步上去,要么在科技方面有所成就,正如另一个时空中,鼓足勇气到外太空旅行的幸运儿一样。

“那能这么幸运?”曹学友苦笑着:“我的老上级告诉我,连军籍都没有了。”

“这件事情我倒听一些,”张好古哈哈一笑:“老曹,你是生在福中不知福。是的,我们没有军籍,名义上是雇佣军。”

着,他朝巫山挤挤眼睛,毕竟大批中**人到东欧,可是这家伙的杰作。

其他的人原本听连曹学友都被销了军籍,正在想法准备随后找关系查询下自己等人是否在籍。这下也释然了。

今后万一有人那这个事儿,不管是在东欧、爪哇、吕宋。还是蒙古、苏俄,所有的人都是没有军籍的军人。也就是雇佣军。

如果有一天,中国真正立于世界之巅,就像另一个时空的山姆一样,那就可以正大光明的出现在工种的视野里,现在还不是时机。

他们的会议,巫山连列席的兴趣都没有,因为他专程过来,就是为了要和大家见一面。

下一次再相见,真不清楚究竟是什么时候。

哪怕是人代会之类。军队里的不少人都还要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未来的这些年,应该是中国最艰难的时光,挺过去万事皆休,挺不过去就得和山姆等国家干起来。

从京城出发的国际列车,在乌兰巴托车站停车十五分钟。

这里,居然可以看到市中心的苏赫巴托尔广场,俨然一个号的tiananmen广场。

广场中间是标志性塑像—苏赫巴托尔骑大马。

只见苏赫巴托尔头戴圆形的尖帽,脸转向侧面,看着广场北面的议会大厦。一只手高过马头,伸向东方,做指引方向状。

上世纪初,苏赫巴托尔在苏俄支持下闹革命。打跑了北洋军,被外蒙人视为独立之父。却蹊跷地让人毒死了。是谁干的?

估计与苏俄人脱不了干系,谁让他们想要蒙古成为仆从国呢?当然就不需要这个国家存在着一个英雄人物。有些时候榜样的力量还是很强大的。

没有去和老朋友告别,巫山很不喜欢那种肃穆的气氛。

他发现乌兰巴托的火车站和中国的相差太大了。好像根本就没看到人在那里值守。

据,蒙古人虽然很穷。但他们都很唾弃那种逃票的行为。

胡思乱想中,列车朝着莫斯科方向缓缓出发,龙组的组员们在经历了好几年蒙古的烂路以后,早就酣然入梦。

今年的莫斯科,好像比往年还要稍微热一,空气中满是火药味。

哪怕是普通的老百姓,正走在大街上,不定就会从后面飞来一颗子弹夺取性命。

今天的莫斯科,混乱无比,首当其冲的就是现任国家元首戈尔。

在另一个时空里,因为叶尔金推翻了他的政府,早就下野了。

他这几年的改革,整得怨声载道,中央的大权旁落,各个加盟共和国自行其是,大多数时间,莫斯科的政令,根本就在下面行不通。

欧共体就是欧洲大陆上的国家,为了对抗山姆及其跟班英国而成立的组织。

苏俄原来越糟糕的经济政治局势,让戈尔焦头烂额,他曾无数次造访欧共体,甚至每一个国家都去访问过,收效甚微。

很简单,中国正在享受改革开放十多年的丰收成果,暂时还没有那么多余力来顾及到这个强大邻居的发展什么的。

至于山姆人,他们恨不得苏俄马上就垮台,然后恣意分割成若干个国家就如他们在另一个时空里所做的一样。

一个幅员辽阔的苏俄,哪怕外强中干,都是不能让人忽视的。

在巫山的前世,普西金所领导的俄罗斯,很多时候不得不与中国联合,借此来反击来自山姆与欧洲的压制。

那个时候,苏俄早就分崩离析,除了以前的老本,不过是一只纸老虎。

在办公室里,戈尔大发雷霆,他刚从希腊访问回来,这是欧共体的第十个成员国。

既然欧共体那边得不到帮助,他意图以破面,与希腊合作,从来能带动越来越多的欧共体国家加入到与苏的合作之中。

可惜,任凭戈尔破嘴皮,康斯坦丁?卡拉曼利斯总统和总理康斯坦丁?米佐塔基斯根本就没有任何松口的痕迹。

也是他病急乱投医,希腊本身就是欧共体最穷的国家,没有之一。

白了,这个国家必须要仰仗其他欧共体的成员国的接济才能活得滋润,怎么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韪,只是为一个日薄西山的苏俄?

“米哈伊尔,生气也没有用。”身边的人。是他的妻舅彼得诺维奇。

戈氏上台之初,苏俄国内及国际上对之都给予厚望。

不同于他之前的几任苏俄主要领导人。戈氏更为年轻,看上去颇为和善。没有传统苏俄官僚的暮气,喜欢把改革问题挂在嘴边。

他发誓要通过改革,来重新为苏俄注入生机活力的演家,选用了一名给他夫人献过花的地区官僚到莫斯科任职。

这人担任建设部部长,并承诺要支持后者整肃建筑领域的**,后者就是叶尔金。叶尔金很快又提升为首都莫斯科的第一书记。

然而,巫山上次到莫斯科,无意之中,竟然促成了俄罗斯第一任总统的夭折。

1985年。布尔什维克党改革派人物戈尔接掌政权。他改变了许多陈腐的旧观念。

戈尔试图改进政治经济方面的治国方法,在国内实行改革和公开化政策,对历史错误进行清算。

他试图在苏联建设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

但另一方面,他的改革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后果。

随着中央权力的下放,各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开始寻求更大的自主权力。

随着公开化的日益深入,苏共的历史问题和历史罪行得到揭露的同时,导致其失去民心。

尤其是在 1989年, **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积累的错误发生了总爆发。

gcd及其政治目标在东欧国家日益不得人心,东欧国家的gcd政权纷纷倒向了中国。那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社会主义国家。

苏俄的加盟共和国政府也纷纷效法东欧诸国,意图脱离苏俄而独立,不时偷偷摸摸派人到中国来寻求支持。

1991年 8月19日,苏共中的保守派发动了一场不成功的政变。试图收回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的权力,同时终止不成功的经济改革。

但是在人民、军队和大多数苏党员的联合反对下,政变仅仅维持3天便宣告失败。

对待普西金。戈氏犯了两大错误,一是仍然容许其留在党内。担任一定职务。、

二是过火的批判围攻走漏了消息,让前者在莫斯科乃至更大范围内建立起不可动摇的亲民形象。

在普西金忙着通过一次又一次群众活动来进一步提升形象的同时。他在苏俄的首都个人声望达到了。

就算是离开莫斯科市长和书记两三年的时间,他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戈氏则因为对里根提出的战略缓和的信服,忙着与各个大国缓和关系。

进行减少乃至冻结核武器的战略谈判,结束阿富汗战事并撤出驻阿苏军,以及开放舆论。

戈氏不要作为一个超级大国的掌舵者,就算是一个只有普通规模的企业、社会组织的领导人,也很难称得上合格。

他善于应对舆论及应对突发问题,但他没有任何基本的政治担当。

因此执政时间越长,就把苏共内部各个派别以及苏共之外的社会利益集团都得罪得干干净净。

没有人再对他抱有幻想,没有人信赖他是一个合格的改革者。

可以,如今的戈尔在整个苏俄,已经众叛亲离。

戈尔1988年12月单方面宣布裁军50万人,却不考虑对50万军人及其家属的安置问题,让大量军人和军属被遣散后流离失所。

这显然就是此后若干个重要事件的关口上,苏俄军队没有任何一次站在服务、响应戈氏一边的重要原因,也足以证明戈氏是如何习惯于逃避责任。

同时,普西金因为在纽约大获全胜,手里的资金充足,他挺身而出,为那些军人和他们的家属四处奔忙。

就这一,让他取得了军方的信任,就连巫山也想不到,资金带来的隐形好处竟然这么大。

戈氏的麻烦还来源于他的妻子。

苏俄历任领导人中,掌权时期的斯大林是个鳏夫,后来几任也不突出自己的夫人。

但戈氏的夫人非常高调,她刻意模仿当时美国的第一夫人南希?里根。

戈尔夫人频繁出没于苏联国内及欧美国家的慈善、政治、文艺、时尚场合,热衷物质享受,而且热衷参与政治。

戈尔每天下班后与妻子散步时就要谈到自己的工作。妻子赖莎会为他出谋划策。

这当然会激起苏联国内官僚阶层和平民的愤怒,也会让国外公众感到不可理喻。

而赖莎在款待来访的南希?里根时的女王做派。比如对克格勃警卫和苏联高官颐指气使,更让她的社交形象惨不堪言。

彼得诺维奇作为他的妻舅。堂而皇之从一个名不经传的普通公务员,不几年时间成了莫斯科市长。

各个加盟共和国现在行事越来越大胆,刚刚回到莫斯科,戈尔就听立陶宛把莫斯科派过去上任的政府工作人员竟然赶了回来。

得知此消息,他当即勃然大怒,让军队出兵。

让他没想到的是,每一个接到电话的军官,不是在休假就是生病。

几年前,他从阿富汗撤军。把蒙古军队也撤回了苏俄本土。

要不然,也不可能一下子裁掉了50万军队。

一个是因为国内的军队在戈尔看来是太多了一,另一个原因则是他想把军队控制在手里,对付那些不听话的加盟共和国。

估计戈尔本人都没想到,他打过去的电话,那些人现在正和普西金在莫斯科郊外的一个庄园里举行派对。

克留奇科夫端着一杯刚从法国酒庄空运过来的葡萄酒,轻轻摇晃着,他伸出舌头舔了舔,闭上眼睛。

“弗拉基米尔。你觉得现在时机成熟了吗?”这不是他第一次问这个问题。

在克留奇科夫看来,克格勃既然是苏俄最大的暴力机关,理应掌握最大的权力。

“列昂尼德,你太看戈尔身上的光环了。”普西金的杯子放在一边。他的眼睛都没有看面前。

宽敞的客厅中,军方在莫斯科的高层有五分之二聚集在那里。

他们放浪形骸,恣意喝酒聊天。时不时搂住从身边走过的女郎。

只要双方愿意,就会进入到客厅旁边的包间里面。

上次和巫山之间的较量。不得不,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普西金。没有占到一便宜,大败亏输。

如今的普西金,位高权重,成为苏俄布尔什维克党的副主席。

至于那个庄园,他都不记得好久没有去过了,留下很深的阴影。

这个庄园,在防护上面,普西金相信,就是最精锐的克格勃成员,也只有落败。

指名道姓让巫山过来帮助,首先就是想炫耀一下自己的手段和武力。

最主要的,自然要获得中国的帮助。

现在都有一百多万雇佣军在东欧的大地上游弋,那些黄种人让白种人看到就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

作为一个苏俄人,普西金是相当满意的。

在纽约的金融阻击,不仅让苏俄赚得钵满盘满,他本人从中落下多少好处,估计只有他自己清楚。

反观巫山,同样带着国家的钱跑去占便宜,所有的钱全部都成了中国的。

他时刻都很清醒,克格勃对于自己来,不过是一个工具。

克留奇科夫的话,他很明白,不就是想让克格勃的人进入部队,掌控苏俄的军权。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既然得到军方的认同,他不可能在这个关口对军方开刀,结果不定适得其反,连刚刚得到的认同都要全部消散。

“你认为帕柳科夫还适合留在卫戌司令的位置上吗?”克留奇科夫并没有退却,单刀直入:“我觉得列伯夫更契合这个位置。”

一个暗中投靠克格勃的人,可怜的家伙,他不知道普西金在克格勃里今非昔比,早就掌握了克格勃不少权力。

“您认为我是谁?”普西金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就像喝啤酒一样:“我根本就没有这个权力来撤换谁。”

“弗拉基米尔,你变了!”克留奇科夫的眼里都在冒火。

也忘了是啥时候开始的,普西金对他不再恭敬。

有时候,双方还可以和平共处,更多的时候则不欢而散。

“列昂尼德,我明白你的意思。” 普西金悠然道:“不就是想让戈尔下台吗?”

他又给自己倒了一杯酒:“我在等一个人,一个来自中国的年轻人,比我还!”(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