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都市小说 > 领先四十年 > 第十三章 行署工作分工全文阅读

第十三章 行署工作分工

后世,老百姓很形象的编了一句顺口溜:国党的税多,我党的会多。

换届选举,是全国代表开会。在这个阶段,县一级的代表还没资格去京城参加会议。

等过了几年,执政党在民主制度上走得更远一些,全国人大代表就往下面选拔了不少。

京师的会议之后,每个省新一届的领导班子,也要开会,来学习全国的会议精神。

自然,省里面的会议要加入一些本省的特色在里面,毕竟每个省的情况都不一样。

省里面的会议结束,就是地区的会议,当然就是学习国家、省委会议精神。

再往下,就是县一级、公社一级、大队一级,经常都是半年到一年后,国家的会议精神还没传达完,名副其实的会多。

巫山对会议,十分厌烦。一件事,几个领导翻来覆去的。你讲一天,那好吧,我也不能只讲半天对不?

会议的组织者迫不得已,全国都在开,我不开就证明我没水平啊。

开会完了还得组织学习,更有甚者,组织学习者参加考试。

都是政府官员,考试的题目和答案已经给你了,假如你通不过有些不过去吧。

而这些考试成绩,作为会议组织者的政绩。

白了,就是给上一级领导机关看的。

你看看,我们这一级地方政府对上级的指示贯彻得很通透,都考试了啊。考试成绩大家都挺高的。

幸好,全国人代会与省里面的人代会召开的时候,巫山一直在国家党校。

要不然。真不知道怎么办。

如果要反对,不要当时他就一个的地区副专员,就是如今的地区专员也没资格。

哪怕作为国家一号,很多时候都不得不屈从于常规,时不时开会讨论些时政,彰显国家的民主。

要是一号直接下令,那就变成**了。

地委领导班子的见面会上。梅家国过要开全地区的会议,来学习国家和省委的会议精神。

尼玛,各种报纸上不是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吗?

国家的会议精神。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继续深化改革,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

实话,巫山对于太祖这个人又爱又恨。

那老爷子的话相当精炼,一句为人民服务。比什么几个代表好懂易记。

因为大家都是第一次见面。巫山也没有做得太过火,给其他的地委常委造成一种专横跋扈的印象。

当时,他就了句:“你们讨论吧,我对下面的情况还不熟,先得下去看看。”

罢,扬长而去。即便这样,也让其他地委常委们暗自心惊,竟然有这种特立独行的专员。

下面的情况基本摸清。有些陈年旧事都在有条不紊地改正。

再加上彩石镇与畜牧业方面的动作,都是自己一手在操作。是时候让地委领导班子行动起来了。

要不然,自己再厉害,终归是一个人。

不过,如今开会的好处,是已经找到了事情的症结并开始诊治,否则也没有开会的必要。

设若在地委常委上通报,第一步就要整合地区行署班子。

不管上面给自己是什么牌,先看看手里的牌面如何。

实在不行的,要么靠边站,要么重新用人。

向华在昨天下午已经通知下去,相信没有哪个副专员敢不来的。

巫山也在心里定了个标准,如果今天不来开会的人,马上就给我靠边站。

连行署班子都摆不平,如何才能让梅家国安分守己,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去搞思想政治教育?

“老向,都通知到了吧?”并没有按照常规的路子,巫山离开会还差十分钟就到了行署的会议室。

一般的,在每一级的会议上,一把手作为重量级人物,都是最后一个出场的。

君不见,刚开始巫山到和风上任的时候,张红军觉得自己还能在那里拥有特殊的地位,想压轴出场吗?

“啊?”向华吓了一跳:“专员,都通知完了。”

“恩,”巫山抿了一口刚泡的茶,还有些烫嘴:“有没人请假之类?”

“怎么可能?”向华突然发觉自己的话有些冲,赶紧改口:“专员您放心,每一个接到电话的副专员都亲口答应要来出席的。”

“那就好!”巫山看了下手表,还有七分钟。

后世的官场,冗官太多,相对起来,如今的官场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个人都有自己负责的领域。

就拿欧洛泰地区行署来讲,有三个人进入了地委常委:专员巫山、第一副专员张千帆、第二副专员关海山。

另外,还配备了四个不入常的副专员:欧阳文明、杜秋军、孟家沙尔、通拉嘎。

其实,这种配备也是不合理的,因为行署加上向华,是八个人。

这八个人,称为行署的委员。地委有常委,行署里就有委员。

只不过,在一般的地区,行署委员只是个摆设,起不了什么作用。

到了后世就更夸张,行署,不,那时候就叫市,每一个市不是委员的副市长也不少。

巫山已经下定决心把整个地区的发展抓在手上,行署委员又怎么能是摆设呢?

假如开会的时候,三个人的意见一致,另外四个人的意见统一。

如果巫山赞同四个人的意见,啥事儿没有,要是他倾向于三个人的意见呢?

在行署内,专员也有一票否决权。

这种否决权,是把双刃剑。一次两次无所谓,反正都是上级赋予的权力。

要是次数多了,就会给人造成一种专员对行署掌控不力的印象。

看来。今后在工作中还得物色一位副专员或者兼职副专员,单数的话,自己就好控制局面。

这几个人当中,巫山也就认识张千帆,其他的副专员估计是在观望局势,一直什么事都让秘书过来。

此风不可长啊,自己的副手不来给自己汇报工作。

巫山揉了揉有些疲惫的眼睛。

昨天晚上。还是看书看得太久了。

要是欧洛泰有人知道,他们的专员每天晚上都在看书,就不知道会作何感想。

家里就自己一个人在。也只有看书打发时间,电视的话,不看也罢。

经常就是看着看着就入睡,早上醒来。连台灯都没关。

抬起头来。他才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参会的人全部到齐。

巫山冲向华头,后者马上了一句:“现在开会,首先请巫专员讲话。”

“各位,我就是你们的专员巫山!”他也不绕弯子:“对不起,这个会议拖到今天才开,是我的责任。”

“这些日子以来,相信大家都在观察。你们年轻的专员在干些什么。而结果呢?估计你们都有自己的渠道,知道得**不离十。”

“我们是人民的官员。没有啥事情见不得光的。我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欧洛泰的人民。”

“闲话少,都做个自我介绍吧。”巫山了一大串,又端起了茶杯。

自然,张千帆这个第一副专员当仁不让,第一个开始介绍。

这一番介绍下来,巫山不由得心里发恨,省委的那帮家伙也太狠了。

我去,没有一个副专员是本地人,都是从其他地区调过来的。

欧洛泰在去年,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体系。

要是在军营里,这批副专员叫做新兵蛋子也不为过。

维省本身就是国家的贫困省,官员的素质普遍不高。

矮子当中选高个,欧洛泰的所有副专员成了其他地区的香饽饽。

唉,巫山在心里暗自叹气,看来今后自己不少时候又得亲手亲为了。

“我们就算认识了,”巫山开始名:“关海山副专员,从你的经历可以看出,以前你大部分时间都在部队。”

“我也是部队出身的,”他笑着呷了一口茶:“也不是非部队出身的官员不好,但在执行力上,可能与经过部队熏陶的人差距不。”

一句话,就赢得了关海山的好感。

“专员的对!”关海山的脊梁挺得笔直:“您别,刚开始在地方上还不很适应。”

“都有一个过程吧,”巫山轻描淡写地打断他的话:“今后你就负责武装部、公检法这一块,有没问题?”

李开军也负责公检法这一块,权力需要制约嘛。

哪怕他是自己的嫡系,行署内也得对专政机关进行交叉管理。

“保证完成任务!”关海山心里很激动,都差一想敬礼了。

“杜副专员,你的胆子也不轻啊。”巫山的眼睛像是能看透人的内心:“因为你有过乌市工作的经历,我想把交通、体育、教育、医疗让你管辖,其他人怕玩儿不转。”

这一句话,让大家对自己的专员有了直观的印象。

他不像其他人那样一大通不着边际的话,然后给一个主题出来。

杜副专员要管辖的领域,其他的专员真的不行。

这三样,在大城市里比边远地区专业。

大家不约而同,发出了会心的微笑。

“专员请放心,我对这一块还是有所涉猎。”杜秋军带着笑回答:“除了乌市,我要分管的这四项,在整个维省都是最好的。”

他不像关海山那样话简洁,啰啰嗦嗦了几分钟,大致就是表达了自己能胜任分管的工作。

“欧阳副专员,接下来就是你的工作安排。”巫山也不好去打断别人的话,在好不容易等到杜秋军喝茶的功夫接过了话茬。

欧阳文明是整个维省为数不多的正牌大学生,而且是和巫山一届的。

当然,他是带职入学,读的是晋省的财经学院。

每个人的资料,本身巫山就很熟悉,昨天晚上又研究了一遍。

“咱这几位同志里,也就欧阳副专员对经济这一块在行一。”他浅笑着吩咐:“财政、工业、工商、税务、银行,你得抓起来!”

“我...我能行吗?”欧阳文明的呼吸都有些不顺畅。、

开什么玩笑?财务是一级政府的重中之重。

看到专员的架势,目前在欧洛泰没有人能与他抗衡。

巫阎王的称呼不是闹着玩儿的,一个财政局长,要是与专员作对,哪怕就是地委书记保着,结果必然失败。

既然财政已经被行署收入囊中,按理应该交给关系最好的张千帆才对吧?

“如果一个财经学院毕业的本科生都还不行,我就不知道谁行了。”巫山看得出来他是一个书呆子,就是想让他学以致用。

“再了,我在总揽全局!”他大手一挥,毋庸置疑地:“张副专员辅助我每一项工作并查漏补缺。”

这些副专员现在才恍然大悟,怎么张千帆的分工一直都没呢,原来在这儿啊。

剩下的两位少数民族干部,就分摊了其余的工作。

没办法,他们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两人都只有初中文化。

通拉嘎负责农业等方面,估计问题不大。

孟家沙尔是巫山最揪心的,畜牧业交给他不知道合适不?

要知道,马上这一块儿欧洛泰在全国都要出名了。

正在巫山心里盘算的时候,会议室的门被急促地敲响。(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