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合纵连横 > 第549章 真相难明全文阅读

第549章 真相难明

孟娣当初嫁给赵希,当然也有笼络赵希为首的赵国宗室的力量,确保自己的甥儿赵雍登基的意图,她怎么可能在这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因为儿女私情而袒护于赵希呢?

可是,孟娣紧皱着眉头,想了再想,几乎绞尽脑汁,也没觉得赵希有勾结林胡人的嫌疑。她后来摇了摇头,回道:“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在维护赵国利益的问题上,赵希绝对是值得信任的。尽管他有时会挺身而出,直言反对国君的一些政策,但是他本心还是为了赵国好。”

孟娣细思一下,也觉得奇怪,反问道:“我很好奇,你怎么会怀疑到赵希的头上呢?难道他做了什么不妥的事情,让你们起了疑心?”

苏秦面色凝重,回道:“赵希大夫的为人我也很了解,所以才特地把你请来,再核实一下他的忠诚程度。说来我这也算是病急乱投医吧。”

“赵希大夫和宗正赵容都曾经给国君上书反对合纵联盟,而且又以赵希大夫最为激烈。所以我们怀疑国内有大臣心怀不满,所以才勾结林胡人捣乱,刻意在这个时段制造边境的战乱,干扰了赵国的施政重心,使赵国无暇于举行洹水大会,从而也破坏掉合纵的会盟。”

孟娣一听,脸色变得很是着急,她说道:“我只是知道赵希一贯反对赵国注重外交结盟,也了解他对于这次洹水会盟有意见,但是却不知他竟然这么态度鲜明地提出反对意见。”

孟娣叹了一口气,又说道:“赵希这是犯糊涂,他即便是再反对会盟,也不能给别人当工具使。国君已然确定了举行洹水大会的日期,全力去筹备大会,他应该以大局为重才是,而不是固执地坚持己见。”

看得出孟娣时真心为了赵希感到惋惜和着急,她的心向着丈夫赵希。苏秦觉得很是不解,心里开始犯嘀咕:“一方面孟娣为赵希辩解,说他一心为了赵国;另一方面又说他犯糊涂,那么究竟赵希有没有可能走上背离赵国利益这条路呢?

苏秦用疑惑的眼光看着孟娣,孟娣则低头沉思,脸色变得沉重起来。

过了很久,孟娣终于抬起头来,说道:“这件事背地一定暗藏玄机,恐怕不是给合纵大会捣乱和添堵那么简单。”

苏秦“哦”了一声,惊奇地望着孟娣,马上问了一句:“何以见得如此?”

孟娣说道:“宗正赵容与被幽禁起来的奉阳君赵运,本来就是亲兄弟,他们的关系很亲密,现在又撺掇赵希出面进谏,他是不是暗有它图?”

孟娣点出了这条线索,苏秦自己也感到一丝不安,他这才把思路转向了另外一个方面:那就是赵国的旧势力,仍然不甘心于在争夺储君事件上的失利,通过洹水大会,制造事端,从而扳回一局。

往这个思路上来想,苏秦惊心不已,如果这个思路是正确的,那岂不就意味着现在赵国面临着内忧外患吗?且不说洹水大会没法再开,就连国内的政局也会跟着动荡起来。

那么,孟娣怀疑的宗正赵容想要通过一种什么样的办法来制造事端呢?如果他勾结了林胡人,林胡人进犯赵国边境,那与争夺储君之位又有什么相干呢?

苏秦尽管心惊,但是还是不敢认定孟娣的猜测是完全可信的,他难免疑心:“这会不会是孟娣出于替丈夫赵希的考虑,故意编造出来的线索呢?”

这一时刻,轮到了苏秦沉思不语。他真想逮着那两个林胡人,问出他们所勾结之人到底是赵国哪一位。可是,就在那么阴差阳错的工夫,这两个林胡人竟然离开了桃花园,而且的确如他们所言,走得一干二净。

苏秦邀请孟娣前来桃花园,是想要排除赵希的嫌疑,没想到却陷入了更扑朔迷离之中,他紧咬着嘴唇,紧蹙眉头,拿不定主意。

孟娣见苏秦这副紧张而又难受的表情,知道他未必相信自己所言,孟娣决心再劝说苏秦一回。

她说道:“赵希只是固执己见,一时难以辩明是非而已,但是他勾结林胡部落捣乱,自己又能得到什么益处,仍然不过是一个上大夫而已。可是,如果他这么做,所冒的风险却是极大的,一旦露出蛛丝马迹,那可是灭门九族的大罪!”

苏秦静静地听着,不搭腔,孟娣接着又道:“然而,对于背后撺掇他的那些人,可不是一星一点利益,小则制造赵国的混乱,破坏合纵大会,赶走了你季子。大则可以与林胡人里应外合,图谋篡逆变天。”

苏秦听后,怀疑地问道:“有那么严重吗?我看赵侯的统治还是相当稳固的,即便他的那些个兄弟们一直惦记着君位,但是也不至于糊涂到推翻兄长的君位吧。这个风险太大,他们冒不起。”

孟娣见苏秦死活不肯相信,她也只能是无可奈何。她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道:“这政坛之上,从而安宁之日,久居不去,是非更多,谁能全身而得善终?我一个女人家的,本不想牵连到政事之中,还又被你拉进来,这是招谁惹谁了。”

苏秦回道:“我并不是不相信你,只是这事非同小可,没有证据,我们终归不能胡乱猜疑,滥杀无辜。”

孟娣又说道:“我能向苏丞相讲明的,也就只有这些了。自从嫁入赵希府上,我就决心只做一个操持家务的妇道人家,再也不管外面的是是非非。我且告辞回府,苏丞相你再认真盘查一下吧。”

苏秦听到孟娣再次以“丞相”称呼自己,明白她是因自己不相信她的话,而又生起分来。苏秦心中懊恼,但是兹事体大,他也不敢为了讨得孟娣的高兴,就断然地下定了结论。

孟娣说完了告辞之语,就站起身来,屈身行了礼后,小步趋向了屋外,苏秦跟随着送将出来,又命陈丹将孟娣扶上了马车,送回到赵希府上。

送走了孟娣,苏秦马上就布置了两队人马,一队人马由周绍率领,在赵希的府邸周围观察,看看有没有可疑的人物出现。另一队人马由小将屈辛率领,前往宗正赵容的府邸附近监视,命令他们一旦有任何值得注意的疑点,立刻向自己报告。

小将屈辛自从上次从陈稹的囚车中逃跑了出来,他再也没有回楚国去。渑池之战没过多久,他就打听到了楚国国内的政坛已经变了天,老王熊商撒手尘寰,太子芈槐即位,承袭王的姓氏“熊”,更名为熊槐。而且,他的父亲屈建竟然就在那个骨节眼,在一次上朝的路上,惨遭暗箭袭击,伤重不治而亡。

屈辛当然怀疑暗中施放冷箭的指使者正是太子芈槐,可是又没有明确的证据。他本来向苏秦辞行,要回楚国调查父亲的真正死因,但是被苏秦竭力劝阻了下来。因为屈辛如果冒然回国,一旦被新任楚王熊槐发现,那还不得以叛逃罪名下狱。

苏秦出于同情屈建和屈辛父子的遭遇,不忍心看到他们父子同时惨死在楚国,所以才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将屈辛拦阻下来,让他躲过了这个风头,寻找另外的合适时机回国。

就这样,屈辛跟随着苏秦,留在了合纵军内。苏秦也经常把他带在身边,两个人尽管相差了十几岁,但是苏秦还是以弟弟的情分对待屈辛。

周绍和屈辛领到了将令,两个人就各带着二百多名军士,身穿着便衣,分别在赵希和赵容的府邸的四周布下岗哨,昼夜不停地监视着。

接下来的三天时间里,赵希和赵容的府上竟然都同时杳无声息,一点异常举动也没有。就连前来拜访的客人,都是屈指可数的一、两位亲朋好友,哪里有什么可疑的来客?

苏秦心中纳闷,觉得这个情况很不正常,此时距离举行会盟的重阳日只剩下不到十天,从东方诸侯国已经陆续有使臣到达邯郸,先行到此商议会盟的细节。苏秦难免接待一番,与他们交际应酬一番。

他一边再忙着会盟的事情,另一方面却提心吊胆地关注着赵国边境上可能发生的战事。他心中一直牵念着:“千万别到了会盟前两天再发生紧急的状况,那样赵国疲于奔命,会盟之事就会彻底泡汤。”

可是,苏秦又不能提前举行讨伐林胡人的战争,那样师出无名,徒然给赵国添乱,赵侯如何肯同意?

即便是预先在林胡部落与赵国的边境布置重兵防守,那也很难办到,因为林胡部落地处草原,与赵国边境线漫长,赵国哪里有那么多的兵力去驻防?

正在苏秦忐忑不安之际,他的老朋友,魏国的丞相陈需率先到达了邯郸城。苏秦听到了陈需到达的消息,心中格外感动,他是第一位到达赵国,参加合纵会盟的诸侯执政大臣,给其它国家带了一个好头。

苏秦听说陈需已经到了赵国专门为诸侯会盟准备的上舍,他急忙命人备好座驾,前往上舍探望陈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