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其它小说 > 权握天下 > 第二章 上有弦歌声(中)全文阅读

第二章 上有弦歌声(中)

《元宁实录•;顺宗卷》

崇明九年二月十六皇长子生上赐名适抚于太后宫。

阳玄颢的长子诞生得很突然元宁的《内起居注》言:“八年十月初七太后召内司查验彤册确实帝裔颁谕内外置产厅。”

至略历代皆是如此为亲者讳为尊者讳。

这个名为阳适的皇子在史料上被记为生母不详。并非像后世之人那般想当然一朝入了帝王眼接下来便可以母以子贵。皇室重正统卑贱之人孕育皇裔绝对不是一件可以宣诸内外的好事等待那个女子或者说女孩的可能是一尺白绫、一杯鸩酒。

于那个不知名的女子是死讯对于皇朝来说皇嗣的出生始终是喜事更何况是皇长子。阳玄颢照旧例大赦天下贺皇长子出生之禧。

也是在崇明九年二月第三位统兵攻周扬的大将被刺身亡半年多的攻伐未取得丝毫进展反而连续三名大将被刺身亡可以说阳玄颢决意起的这场战事没有一分一毫的成果。这不仅让忠心的臣子担忧更让一部分人的不满愈强烈谢清在开春就大病了一场朝堂上只剩下尹朔一人支持而各方盘根错节的势力又哪里尹朔一人能照看过来的?

这个时候永宁王拒绝增兵的奏章对阳玄颢无疑是雪上加霜。

“舅舅也不看好朕的决定吗?”看着永宁王回复的奏章阳玄颢愣愣地喃语。

他也不是愚昧昏庸之辈夏承正的奏章作得花团锦簇漂亮得赏心悦目实质内容只有一句话:“无将可用无兵可调!”

不肯再荐将阳玄颢还有办法现在夏承正连援兵都调不出他就有点无计可施了与南疆一样永宁王领着镇北大将军印没有他的令印一个兵卒也调动不了事关边防即使是皇帝也不能越过他调兵。

夏承正拒命的理由也很充分:“古曼遇暴雪恐有异动。”说到底就是说对付周扬不着急但是必须防备古曼趁火打劫。

本来嘛这种事哪个国家都会干!

尹朔同样忧心:“陛下据臣所知三司言官中已经有不少对大军久无捷讯颇有非议了如今未有弹劾只是被三司长官强压下来而已若是这个消息传出只怕再无法弹压了。”

碰的一声响动让尹朔停了口看了一眼碎在地上的笔洗他才缓缓地抬眼看向阳玄颢面对他铁青的脸色也是毫不动容苍老的声音缓缓响起:“陛下久师不利请您退步考虑吧!”

也许是元宁皇帝崇尚军功的缘故文人学子并不像圣清一朝那样认为战争是可耻的、不仁的大正皇朝的血腥残酷至少让那些儒门子弟明白了什么叫强权便是公理!尹朔这样正统的寒门士子便是代表他们认可战争的意义因此他们认为战必须是有所得的这次对周扬的战事显然不在这一范畴中。

二月春寒料峭钦明殿的气氛却更冷上三分阳玄颢瞪着尹朔的眼神仿佛是要吃了他!

“尹相!朕说过胆敢慢军心者严惩不怠!”阳玄颢几乎是咬牙切齿地将这些话从嗓子里逼出口对于自己的太傅他毕竟不敢过于失礼。

尹朔叹了口气不再说话心中隐隐觉得这将是阳玄颢顺遂的帝王生涯中第一个重大挫折。

尹朔可以不说却无法让所有人闭口不言此事但是谁也不曾料到第一个向皇帝难的竟是被认为最不可能做出此举的人。

就在第二天的朝会上兵部尚书杜全浩正式进言请求对周扬罢兵。

杜全浩是杜家的近支嫡子是那种最正统的世族子弟从不会去质疑那些约束与规矩自然也就奉行不悖他也不像谢清与齐朗那样被赋予了很多期待因此他只是坦然地、按部就班地接受官职进入高位承担与自己能力相符的责任他从不会攀扯与自己无关的事情而他显赫的出生也足以让所有人在招惹他前惦量三分正因为他是这种人所以无论是阳玄颢还是其他人都从来没有想到杜全浩会第一个跳出来。

阳玄颢虽然没想到是杜全浩但是对这次朝会有人提这件事还是有准备的略一愣神之后他就很不在意地道:“杜卿此时言罢兵尚为之过早!”

即使咬碎了牙也只能和血吞这个时候他这个皇帝稍露一丝犹豫罢兵便成定局了。

杜全浩并不那么好打紫苏摄政时他主管户部阳玄颢亲政后他调任兵部可以说只要稍用点心他就是对元宁国情最清楚的人因此他很坚持地进言:“陛下二十万大军出胡兴岭耗资巨大臣以为劳师日久却不见寸功此战非宜请陛下以元宁天下为重暂且罢兵!”

此时杜全浩尚为皇帝留体面并不为把话摊开来说但是朝会上哪个不是手眼通天的人物连想都不用想就知道他的意思于是所有人的脸色都有些难看。

阳玄颢也是一愣他隐隐明白杜全浩的意思是战事再继续就危险了可是他却想不出哪里有问题。

“杜尚书危言耸听了!”曹芾出列反驳“如今两军对峙正应鼓舞士气以求一举破敌此时大人身为兵部尚书不思有助前线之事却在朝堂之上言此沮丧之辞岂为人臣之为!”

杜全浩并不理会他只是行礼对阳玄颢道:“臣请陛下圣裁!”

“陛下臣以为此时罢战一则满泄我士气二则伤朝廷信誉万万不可!”曹芾见杜全浩不理会自己也转而向皇帝进言。

“劳师无功是大忌杜卿朕不想助长周扬的气势!”阳玄颢很认真地回答“此战朕是志在必得!”

杜全浩抬头看了一眼高台之上的皇帝默然行礼退下曹芾也行礼退下阳玄颢正松了一口气就见户部侍郎于重站了出来以略带沙哑的声音禀告:“陛下三日前兵部将永宁王所报请之用度转介户部经核算并无差错请皇上过目。”

阳玄颢觉得自己被算计本来像这些军政要务是不会在朝会上议论的今天却接二连三地报上来好像不当面奏报就没用似的。

有人给他布了一局要逼他退兵!

接过内侍转呈的奏表阳玄颢深吸了一口气按捺下所有情绪打开奏表细看这一看就让他大惊失色:“你说并无差错!”

“是!陛下。”于重斩钉截铁地回答。

“那么为何与往年的数字出入如此巨大!”阳玄颢清楚地记得南北两大边防的用度数字很明显永宁王这次呈报的数字过于庞大了。

于重一点都不紧张只是神色间有些疲惫声音也更哑了:“臣回禀陛下由于陛下下令征召青州士民以致青州大部分田亩错过今年的春播北疆大军的粮饷必须从江河各州调拨费用巨大永宁王幕府的计算并无差错他们甚至选择了最节省的调运方案。”

打仗打得是什么?钱!钱!钱!

阳玄颢很清楚这一点他更清楚自己确确实实被算计了!

永宁王告诉他无将可用、无兵可调现在他的大臣告诉他无钱可拨、无粮可征朝廷甚至会出现巨大的亏空这场仗还怎么打?

“够了!”阳玄颢大喝气极起身指着殿中的臣子声色俱厉地斥道“你是户部侍郎你知道国库的情况你说这个奏请朕能答应吗?你呈上来是何居心?欺朕年少无威吗?还有你!”他的手指又指向杜全浩“你是兵部尚书!战事不利你就想办法应对!一心只想着撤兵!你这是渎职!”

“陛下!”于重不作声地接下阳玄颢的斥责杜全浩却被他咽得气恼不已出列回应“臣自开战伊始就一直请陛下慎重决断对青州下征召令时臣也进谏过青州为北防粮仓不宜擅动可是陛下一意如此臣等只能奉旨!臣此次进言撤兵又岂是只为战事不利!陛下此言未免不察下情了!”

“你!”阳玄颢没料到杜全浩竟当廷抗辞以对瞪着眼指着他却说不出一句话来。

“臣等一片忠心只望我元宁强盛重现昔日圣清之世的辉煌所言所行无不为之筹谋!臣等何尝不想一战成功但是陛下此战已无益于我了啊!”兵部侍郎也出列附和上司的意思这让阳玄颢再次感到失望。

与圣清皇朝闲置大将的作法不同元宁会让立功将领入兵部领侍郎或者尚书衔并无差事也无实权但是这些人却可以得到战事的资料并直接对皇帝进言这些人的进言皇帝是不能不重视的这位兵部侍郎就是这种出身。

“朕明白诸卿的意思了!退朝!”好容易忍下胸中的一口恶气阳玄颢拂袖离去让朝臣对其“明白”的意思有了充分的了解!

正仪殿的朝会结束就有人将情形报到了赵全跟前赵全先是思忖了一会儿跟着问身边的小内侍:“太后娘娘这会儿在哪儿?”

小内侍很机灵利索地回答:“回公公太后娘娘今儿宣了谢相夫人赏花这会儿应该在天染亭!”

听了这话赵全点点头却没动身端起手边的茶碗也不喝就拿在面前好一会儿的功夫他放下茶碗眉头锁得很紧十分为难。

“你去看看方便的话请叶尚宫悄悄过来一下!”赵全细声吩咐小内侍那名小内侍乖巧地点头离开一声不响。

手边的茶尚温赵全就听到裙带悉索的声音笑着看向门口叶原秋的身影也出现在门前。

“赵公公有什么事这么见不得人啊?非请我这样过来?”叶原秋也在笑。

“我有事请教尚宫!”赵全笑道摆手示意随侍的人退下又请叶原秋坐下。

叶原秋大方地坐下也不问只看着赵全等他说明白:“这几天我病着不在太后跟前什么事也不知道所以想问问尚宫太后娘娘这些天可见过外臣?”

叶原秋愣了一下随即笑道:“公公所指的外臣可包括谢相?若是便有!”

“只有谢相?”赵全也是一愣。

“自然太后娘娘归政后几时见过外臣?”叶原秋反诘。

“这样……多谢了!”赵全的神色有些僵硬勉强笑着道谢随即不等叶原秋问就道:“我也有事禀报太后娘娘就和你一起过去吧!”

天染亭邻近慈和宫是紫苏归政后新建的一处景致一年四季皆有特色初春时节绿叶未繁花尚无只有几支报春花临风而立分外引人心动。

景非佳景紫苏请倩仪也不是真为赏花主要是借此表示对皇后的尊重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因此赵全过来奏事倒也没什么扫兴相反听了他的话倩仪反而露出有倍感兴趣的笑容紫苏没有看漏却也只是一笑置之直接问她:“你这位堂兄应是受人指使吧?”

倩仪笑道:“臣妾想朝堂上所有人都清楚这一点!恐怕还是臣妾的夫君要平白担下这个罪名!”

紫苏好笑地摇头:“随阳还指派不动维侯的族人!”

“臣妾担心能像太后您这么明白的人朝堂上只怕屈指可数。”倩仪很委屈地回答。

“该明白的人明白还不够吗?”紫苏堵了她一句。

“太后娘娘您认为该明白的人都明白吗?”倩仪毫不留情反问。

紫苏沉默不语垂下眼帘掩住所有神色。

“不说这些了!”不一会儿紫苏抬眼看向倩仪一脸的轻松笑意“这些事留给那些该烦恼的人去烦恼!我们还是继续赏花吧!”

“太后……”

“皇后最喜欢哪一季的景致呢?”不理会倩仪的声音紫苏转头与谢纹说话倩仪也只作罢。

“赵全!”倩仪与皇后告退之后紫苏没出天染亭便唤赵全。

“太后娘娘!”赵全近身回应。

“你的身体好些了吗?”紫苏关怀地询问赵全连忙感激地道:“谢太后娘娘关心奴才已无大碍!”

“那你就劳累一下去请皇帝到慈和宫来!哀家想见见皇帝了!”紫苏起身向外走同时吩咐赵全平静的语气却让赵全与叶原秋同时感到其中的阴霾。

无论阳玄颢在做什么听到赵全在殿外扬声请示:“太后娘娘思念皇上请皇上到慈和宫一见。”之后他除了立刻去慈和宫之外别无选择。

紫苏在翊明殿等着皇帝阳玄颢规规矩矩地给母亲行礼请安脸色却并不好看。

“哀家听说今天的事了皇帝很不好受吧?”紫苏等儿子坐下之后才缓缓地开口说道阳玄颢诧异地看向母亲这还是两年来紫苏第一次对他言及政务。

紫苏并没有再往下说只是淡淡地道:“皇帝有主见是好事但是兼听众议也不是坏事皇帝不要因为臣下的意见与自己相左便不舒服能听到不一样的声音于上位者而言是最大的幸事皇帝也不例外。皇帝这样想心情应该会好些。”

“朕谢母后教诲!”阳玄颢这才神色稍霁母子说了一会儿体己话又一起用了午膳阳玄颢才向母亲告罪离开。

紫苏再没有提这件事叶原秋却有些忐忑不安她看得出皇帝眼中的不以为然自然知道皇帝并不如太后所希望的那样接受谏言她看得出最了解皇帝的紫苏会不清楚吗?她觉得事情正向不好的方向展不是指他们母子的关系而是指千里之外那场战事。

紫苏近来的沉静态度似乎也在印证她的想法这让她更不安。

她出生在燕州听说太多周扬铁骑的可怕尽管已经没有亲人她仍然无法不为家乡担心那是生她育她的故土啊!

五天后赵全禀报紫苏阳玄颢下旨调关中大营都督梁永恩为征讨指挥使全权负责与周扬的战事。

叶原秋差点失手将紫苏烫伤因为当时她正在奉茶给紫苏。

紫苏没有接自己要的茶正在抄写佛教的她狠狠地扔下笔一言不地站起身拉开殿门迎着微寒的风站着一脸的冷漠吓坏了服侍的宫人所有人又担心她生病又因为她的神色不敢上前劝说。

最后赵全在众人眼色的压迫下硬着头皮走近紫苏正要开口就听到紫苏轻微的喃语那从牙缝间挤出的话语是:“他居然敢用梁永恩!”

梁永恩是个很特别的人物出身世代将门又是从军监院学成的将领对军务的见解卓越不凡更做得一手好文章因此在军中的官途一帆顺但是他在军功方面却是毫无建数无论是北疆还是南疆他都是领着大将军的好评离开的却没有一次打仗的经历永宁王与湘王对他的看法一致:“治军良才切勿领军!”因此最终他担任关中大营都督成绩十分漂亮。

这不是什么秘密梁永恩自己也清楚也没有怨言因此这道圣旨把他吓坏了他确确实实不敢接上奏拒绝换来阳玄颢的训斥他也只能接下。

阳玄颢对梁永恩的才能也不是不清楚但是除了梁永恩他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将领了因为元宁只有关中大营没有战备重任调任将领没那么麻烦他需要一个人来继续作战或者说他只是想借此表明自己的决心向永宁王向所有人。

阳玄颢顺遂的人生让他过于轻率地做了这个决定这绝对是个错误也许并不是致命的但是对于很多人这个错误是关键的。

为这个消息惊愕、担忧的不仅是紫苏有些人已经开始为胡兴岭外的二十万大军哀悼了也有一些人开始为收拾这盘残局而操心。

“叶尚宫宣永宁王妃进宫!”没有让赵全开口紫苏自己离开风口同时下了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