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军事小说 > 千年帝国的兴亡 > 第一百八十章 永远的对手(5)全文阅读

第一百八十章 永远的对手(5)

() 作战会议室已准备的妥妥当当。除了地图,沙盘一旁空着的桌子上还有数杯刚刚冲泡好的咖啡在飘着淡淡的白烟。

一走进作战会议室,任海济便看见先前自己手中的黑sè文件夹正静静躺在沙盘边。他快步走上前,一把抄起文件夹头也不回便扔给自己身后的莫德尔。意思是:东西就在这里,你给我好好看清楚!

双手按在沙盘边缘,支撑住自己略微向前倾斜的身体,任海济看着沙盘缓缓道:“虽然我们在不久前取得了胜利,但远远没有到可以高兴的时候。对我们来,43年是决定这场庞大战争胜负的关键时刻。挺过来,我们德意志就将走向至高无上的荣耀。挺不过,我们德意志就将走向万劫不复的深渊。所以……我们必须胜利!”任海济右手握拳后突然大声道,“这不仅是为了德意志的未来。同时也是为了在上次大战后努力保留下这个德意志的兴登堡阁下,是为了奠定下国防军崛起基石的‘十万国防军’之父冯·西科特将军阁下,是为了在一片混乱与迷茫中带给我们生存希望的阿道夫·希特勒前元首阁下。所以,我们必须胜利!我们也只能胜利!”

“一切为了德国!”

任海济抬起头,视线缓缓从作战会议室内的每个人脸上一一扫过。而当任海济的视线从自己身上扫过时,每个人都挺起胸膛。

一战结束后,当战败的耻辱加在身上时,有人不堪忍受,有人自暴自弃。但每当德意志这个国家身处最危难的时刻,却总有人愿意挺身而出,肩负起承重的历史使命。或许在后世的评论中他们做的不够好,或许他们的某些作法总遭人诟病。但正是这些愿意挺身而出的人,才奠定下现在这个几乎统治半个欧洲的强国。而这些在屈辱中站出来的人,几乎都是军人。这是国防军的荣耀——在国家面临危险的时候,军人永远都会站在最前面。没有人能玷污这种荣耀——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永远都不会有。

“你们都是好样的,德意志的孩子们。你们都是好样的!”任海济连续吼了两声后,转身走到一旁墙上的地图前。他略微抬头看着那张几乎与自己等高的地图,“现在……请你们将力量借给我,让我们为德意志的未来翻开全新的一页。”

“是的,我的元首。”

在布劳希奇眼中,任海济这个元首干得还不错。嗯,很棒也不为过。除去偶尔在某些不重要的事情上有些疯狂——比如不久前身为元首的他居然在达豪集中营和英军战俘打架外,他带给了国防军永恒的胜利。至少到目前为止,布劳希奇还是很愿意依照他的命令行动。

与商讨“曼施坦因计划”、“格陵兰海大海战”以及“巴巴罗萨”时相比,此刻的作战会议室现得空旷无比,不过负责纪录会议内容的秘书们却一也不轻松。因为没有了希特勒的压制,任海济的疯狂尽显无疑。那些秘书们不知道从年轻的元首嘴中出来的话,哪些是必须纪录的,哪些仅仅只是他的笑谈。结果一群秘书只能机械的将任海济所的,尽可能全部纪录下来。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他们的希特勒姐实在看不下去,走上前拉了拉他们元首的衣领后才结束。

这个的插曲让布劳希奇低声笑了出来。希特勒姐只用一个简单的动作与眼神就制服了那个高傲、疯狂的元首。而他们的元首则更像个做错事的孩子,在希特勒姐的注视下低头一言不发。布劳希奇突然有种冲动,他很想知道他的元首在与希特勒姐结婚后,将会是一副什么模样。不过或许早结婚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在希特勒姐的看管下,他的元首一定会变得更像一个国家的领袖。

布劳希奇敢在这场重要的军事会议室开差,是因为他早就知道了会议商讨的内容。更准确的,今天的会议是明确莫德尔与隆美尔两人的责任,让他们在思想上早做准备。之后的战斗远比他们所想的要困难的多。

布劳希奇敢开差,莫德尔与隆美尔两人可不敢。他们一边回答任海济的问题,一边提出自己的假设,同时陈述可能面临的困境。会议一直持续到深夜,在讨论完所有问题后任海济还刻意强调:明天授勋仪式一结束,你们两个就立刻回去。不准在柏林多逗留一分钟。隆美尔与莫德尔哈欠连连,一想到第二天还要出席授勋仪式便一脸苦笑。这两人现在最想做的到不是躺在床上美美睡上一觉,而是立刻起身返回前线。他们都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事要做。

第二天,隆美尔在众多照相机面前,以略显僵硬的动作从任海济手中接过属于他的元帅杖。这根刻着埃尔文·隆美尔与杰克弗里德·冯·施维茵名字、代表着陆军最高荣耀的红sè元帅杖,此刻在隆美尔与任海济眼中更像根昂贵的擀面杖。这两人都清楚,荣耀只代表过去,接下来的军事行动才是最重要的。对德意志来,时间已经不多了。

在将元帅杖交给隆美尔的时候,任海济略微上前一步,轻声道:“很抱歉,我的元帅。因为时间紧迫仪式有些简单。我向你保证。等你结束北非的战斗后,一定会有一场配得上你元帅身份的庆祝会。那时再让我为你好好庆祝一下。”

与隆美尔相比,同样参加授勋仪式的莫德尔则显得有些单薄。他得到的仅仅只是一枚双剑交叉铁十字勋章,连像树叶也没有。不过莫德尔也不在乎。“战术大师”知道自己的功绩远远比不上隆美尔,他也乐得做个陪衬。

授勋仪式一结束,隆美尔便乘车前往机场。在那里停在跑道上,印有大本营金鹰标志的Ju52找已做好出发准备。德意志的新元帅才在德国停留仅仅两天便启程返回属于他的战场。

其实对于陆军最高指挥部的军事计划,隆美尔还有很多疑问。但在某些问题上,元首面对他的疑问仅仅只是笑着打个哈哈,完全没有解释的意思。而莫德尔的追问得到的更多的是元首冰冷的回答:有些事,不是你们能知道的。做好你们的本职工作去!

在朱可夫对西线苏军进行整编的同时,德军的整编行动也开始。不过德军的行动与其是整编,不如换防来的更合适。

列宁格勒以东,拉多加湖与奥涅加湖以南那近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古德里安装甲集群开始后撤。他们将防线交给了后方赶来,新组建的列宁格勒方面军,随后开始向西退却。这种举动无论是在德军还是在盟军眼中看来都非常正常。经过了半年的高强度战斗后,宝贵的装甲军需要时间修正。为了之后的战斗,现在将装甲部队从前线撤下来是个正确的选择。

不过德军的举动在朱可夫看来便意味着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德军在北线将采取守势。这对需要时间恢复元气的苏联西北方面军与卡累利阿方面军来是个好消息。同时也意味着如果西北方面军发起攻势,会少一个令人忌惮的对手。

接替古德里安装甲集群的列宁格勒方面军是德军最新编制的方面军。它包括原北方集团群中屈希勒尔指挥的第18集团军、布施的第16集团军,以及莱因哈特的第5装甲集群。先前北上的第4与第9集团军则更随古德里安装甲集群一起向后方移动。

莫德尔一到达列宁格勒,便开始调动部队。他将第16与第18集团军混合,随后将全部由jīng壮男子组成的第18集团军先前推,开始挖掘战壕。就像他在zhōng yāng集团军时做的那样,在列宁格勒以东的土地上开始构筑复杂、完善的防御阵地。

莫德尔之所以要对两个集团军进行整编,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两个集团军在刚刚结束的战斗中损失惨重,虽然指挥部进行了人员补充,不过补充的人员嘛……就算在会议上已听元首提起过,也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可当莫德尔亲眼看到时,依然不由眼皮直跳、嘴角抽筋,好半天不出一句话。

那些新补充来的人员中,女xìng占了23%……这些补充来的女兵不再像之前那样单单出任后勤、秘书等职务。更多女xìng就像那些普通德军士兵一样,身穿军装,头戴钢盔出现在炮兵营,防空营中。他们的加入让更多的男子提起步枪走上最前线。

实话,莫德尔并不赞同让女xìng走上战场这种事。但他又不得不承认,大量女兵的加入让他在调兵遣将上更顺手,解放出来的士兵能略微缓解他预想中防线上兵力不足的窘境。

就像任海济曾经向乌塔·鲁迪格这个德国少女联盟的领袖的那样,无论男女,所有人都要和他一起对抗整个世界。现在的德意志就和苏联一样,妇女们在走出家门后,不仅仅是走进工厂、农田,同时也开始走向战场。

德军开始向南调动最强大的北方集团军群的消息很顺利的落入英国人手中,随后大西洋另一边的美国人也得知了这个消息。

其实在斯大林将德军大规模调动部队的消息传递给丘吉尔的时候,这个英国首相就已经知道苏联迫不及待地想要盟军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缓解苏联目前的困境。

在丘吉尔看来,斯大林想表达的意思无非是:德军正在大规模调动部队,而苏军刚刚新败,无力阻挡。如果英美盟军不再有任何动作,苏军无法保证还能牵制住强大的德国陆军。所以英美盟军必须采取行动。

如果苏联人他们已经支撑不下去了。那即便打死丘吉尔,他也会不相信。在丘吉尔看来,苏联zhèng fǔ无非就是想减少自身的损失而已。对于丘吉尔这个政客而言,看苏联与德国拼个两败俱伤是他最乐意做的事。因此当美军指挥官大声高叫着:“我们要在法国登陆的时候。”以丘吉尔为首的英军指挥官们坚持认为,直接在法国登陆将会遭遇到一场史无前例的溃败,登陆战会演变成一场大灾难。所以现在还不是在欧洲登陆的时候。英国人建议将登陆地放在非洲。他们用来服美国人的理由有三。

第一:从战术上来,“zì yóu法国”的成员会在最大程度上协助英美盟军。这使得盟军在维希法国登陆面临的风险远比在德军控制的法国北部要的多。

第二,从战略上来,一旦解决北非战场。英美盟军就可以通过地中海,由意大利直插欧洲中心。盟军可以赶在苏联人之前,在短时间内一口气杀入柏林。

第三,从战后的世界格局考虑,对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来,苏联代表的**必须被削弱。没有人愿意看到红sè政权在他们的国度内四处蔓延。

对于历史上战后发表著名“铁幕演”的丘吉尔来,先扫平北非,然后等苏联与德国拼的筋疲力尽,之后盟军再开进柏林才是最佳的选择。这样不仅保证了大英帝国的海外殖民地,同时又最大限度的削弱了红sè赤cháo,此外还能在战后留给世人一个结束纳粹德国恐怖统治的英雄形象。只有这样才最符合大英帝国的利益。

对于英军的作法,美军指挥官们表现出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欧洲大陆上打成什么样,他们不是很在乎。毕竟美国人的主要对手在太平洋另一边,而不在大西洋这里。

作为丘吉尔好友的罗斯福到是很清楚英国人在想什么。这个轮椅上的伟人虽然不是很赞同丘吉尔的想法,不过依然选择了沉默。毕竟丘吉尔有些事得没错。更重要的是如果美军想在欧洲直接登陆,一定需要英国作为跳板。英国人不配合,光靠美军不可能在欧洲登陆。而如果缺少英国的帮助,登陆战注定失败。一旦登陆失败,这对原本士气高昂的美军来将是场灾难,后果无法预计。所以即便担心纳粹德国对欧洲造成的破坏,罗斯福依然努力压制住心中的焦虑,选择了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