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明末第一祸害 > 第156章 休养生息全文阅读

第156章 休养生息

定睛一看,这朱慈烺已经走了进来。

过了一会之后,王业泰才急匆匆的跑了过来。

“鹏举来了。”

王业泰匆忙跪倒行礼,被朱慈烺制止。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朱慈烺看着一旁的四个使节问道:“鹏举,这五位你认识吧。”

“回陛下,臣认得,这五位分别是暹罗、缅甸、南掌、交趾四国的特使。”

这一次朱慈烺直接请了交趾南北两朝的特使来。

朱慈烺高坐正堂,低声说道:“你们四国本应与朝鲜一般,世代与我大明修好,奈何所隔山河险阻,天朝威仪难至,今朕念及汝四国百姓,有意教而化之,请几位将朕之好意转告各位国君。”

这四国之中,以暹罗国力最盛。

暹罗特使郑洞晰诧异的问道:“陛下,不知天朝欲如何教化?”

朱慈烺大笑道:“朕欲遣人赴汝国,教百姓耕作,使汝国之百姓富庶,衣食无忧。”

郑洞晰不敢置信的看着朱慈烺,这中南半岛上的几个国家,其实多次想要跟内地的汉人学习耕作,但是内地一直是没怎么正眼瞧过他们。

“臣,代下国百姓,叩谢天恩。”

朱慈烺此时看向其余的四个人,问道:“那几位呢?”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其实所有人都知道,朱慈烺的葫芦里卖的不是什么好药,但是实在是挑不出什么毛病来,南掌本就是小国,一直附庸于暹罗,暹罗都答应了,南掌自然没什么好思虑的。

只不过交趾这边却犹豫起来了。

暹罗那边耕作落后,自然是放心的听大明的,但是交趾可不一样了,交趾当年就是在大明独立的,大明的规制、脾气交趾熟悉的很,知道这件事远远没有这么简单。

南朝黎氏的特使犹豫不决,就在这个时候,北朝莫氏反而是欣然同意,跪倒在地,俯首道:“下国愿为天朝鞍前马后。”

此时的莫朝国力远弱于黎氏,好不容易看见这么一条大粗腿,绝对不能放过,立即便抱了起来。

黎氏见莫氏先答应了,也争先恐后的跪倒。

朱慈烺欣慰的点了点头。

吩咐各国的特使都去休息之后,朱慈烺便起驾准备回宫了,路上朱慈烺一边熘达一边看着王业泰笑道:“鹏举,这四国的粮食,可供养我大明多少子民啊。”

王业泰笑道:“陛下且放宽心,江南书院的第一个专业便是农学,这四国归附,正是农学实践的大好机会,不出三年,这四国供给我大明之粮,便可养我半壁江山之子民。”

朱慈烺欣慰的点了点头,整个中南半岛的面积跟耕地面积一点都不小,都是两年三熟的土地,只要开发力度足够,百姓吃饱饭没什么问题。

虽然可能难吃一点,但是米饭总比观音土要好的多。

百姓温饱,四海安定,内地各省想要全面放开建设工厂,必须要解决粮食问题,指望日本朝鲜是不可能的,这几个国家也就堪堪能养活自己。

朱慈烺回宫之后,王业泰重新折返了四夷馆,

因为在四夷馆之中王业泰看到了一副让他震惊的东西,那就是《坤舆万国全图》。

王业泰走进四夷馆轻抚着这幅鸿篇巨制。

喃喃道:“这......这。”

“小侯爷,您怎么还不回府?”王业泰诧异的回过头来,发现是礼部的一个小主事。

王业泰看着这张脸,总觉得有些脸熟,想了一会才想起来,彷佛是在史可法那里见过,不过没见过王业泰也打算不要脸一把了。

“这幅画,本官想带回去命人临摹几幅。”

“小侯爷自便。”毕竟这幅地图已经挂在这里几十年了,也没个人管过。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王业泰当即小心翼翼的将地图收好,开海之后,这幅图的价值非同小可。

当天夜里王业泰没有睡,而是敲醒了弘光月报的所有编辑的门,将他们在梦里生生的拽了出来。

“小侯爷,这大半夜的,您这是干嘛啊。”侯子敬是国子监的一个学生,不过考了这么多年一直没考上进士,侯子敬便来了报社当了编辑。

“这幅图,你安排人给我保存好了,我明天马上命人印刷成册,能印多少印多少,听明白了吗?”

“诺。”

王业泰意识到,这份《坤舆万国全图》上,关于澳洲方向,仍旧是一片空白,而且王业泰知道,这个地方十分有可能没有人涉足。

要知道这个大岛,一旦被大明控制,不,准确的说,在这个时代,无论是谁,在澳洲的竞争力都不会超过大明。

地缘于此,王业泰心里像是被无数只爪子在挠一般。

几家欢喜几家愁,朱慈烺大摇大摆的北上祭祀了崇祯之后,又从容南归,这如同是一个大耳光子一般扇在了多尔衮的脸上。

除此之外,多铎病重,想必也就是这几天的事情了,对于多尔衮来说,顺治二年绝对是黑暗的一年,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很快在朱慈烺拜祭了崇祯之后,山东,襄樊,山西,河南,淮安等地,都出现了大规模的南逃浪潮,除了田赋之外,几乎毫无进项的大清,一直是在吃着老底。

满人们忽然发现这入了关当了主子之后,这日子竟然还没在关外时过的滋润了。

以前没粮了还能南下去抢,现在没粮了,满人只能干瞪眼了,曾几何时,那个物产丰硕的大明已经不见了,在他们眼中只有满目疮痍的江北各省,没了江南的粮草供应,江北各地在彻底崩溃的边缘徘回。

这几个月,逃亡潼关的灾民日益增多,故而李自成的休养生息得到了极大的支持,无论是工厂还是田间,都充满了青壮,加之李自成高价买来的机器,西北今年灾情稍减,大顺各地连连报捷。

天下民力正在不断的恢复,多尔衮无奈的下令,鼓励垦田,鼓励办厂,也着实是吸引了一波商人北归。

原本就拥有大量现银的大顺,借着这一波北归商人,也恢复了些许的生机,但是大顺的存在感却仍然在不断的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