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明末第一祸害 > 第149章 校阅三营全文阅读

第149章 校阅三营

“臣愿率水师及三营新军引各国使节自海路北上拜祭先帝。”

朱慈烺眼中的光芒更耀眼了,一拍桌子道:“朕同去。”

“啊!”

王业泰震惊的看着朱慈烺,朱慈烺却斩钉截铁的说道:“这拜祭父皇,朕焉能不去?除此之外,长平跟三弟也会一起去,朕打算留五弟监国李阁老左之。”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王业泰黑着脸看着朱慈烺,知道自己是拦不住他了。

“鹏举,朕现在即刻下召,调三营将士回宁集结,准备出发。”

王业泰摇了摇头说道:“陛下,现在不能让三营回京,而是应该大张旗鼓的准备北伐。”

次日,王业泰与朱慈烺便在朝堂上唱了一出双黄。

刚一上朝,王业泰便出列道:“陛下,今江南国富,人心向南,海内同心,正是北伐大好时机.......”

“准奏!”不待王业泰说完,朱慈烺轻飘飘的扔出了准奏两个字,都察院左都御史郑三俊都听傻了。

这尼玛前几天老子上书就不听,非得他说?

李邦华诧异的看着王业泰,一看王业泰脸上诡异的笑容,李邦华就清楚了,这厮绝对是憋着什么坏呢,李邦华没有说话,其余人也就没有动向。

当即孙传廷便制定了北伐计划,兵分两路,一路自扬州北上,一路自庐州北上。

一时之间大军云集,连新三营兵马都开往扬州了。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这种消息是瞒不住的,没过几天,这北面的清兵便做出了相应的对策,一方面调八旗兵勇南下,一方面囤积粮草,彷佛一场世纪大战一触即发。

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火药味,而此时原本应该派往前线的王业泰此时却奉命前往了上海县吴淞口新港。

自长江水路东进的使团已经前往松江府观摩了,而此时日本、琉球、朝鲜三国的使团也已经抵达了吴淞口新港在松江府住了好几天。

但是王业泰这次来却是专门迎接西洋诸国使节的。

按照时间来算,这西洋各国使节,今日就将抵达吴淞口新港。

时隔几个月,在此来到上海县,王业泰竟然已经有了焕然一新的感觉,之前为了迎接使团,这郑森花大价钱加快了工期,这吴淞口新港提早开工,而老港外的商圈也建设的七七八八,竟然在使团抵达前的一天正式开始营业了。

当习惯了在天朝白吃白拿的朝鲜、琉球、日本三国使团下船之后,全都疯了,正要开始疯抢的时候,却被商户告知这些东西都是要钱的。

几个想要耍无赖装听不懂的日本使节打算吃白食,却被商户直接扭送了上海县衙,最终在使团的经费中扣出了这几人的花销。

日本使团在上海丢了大脸,这下各国使团都开始严肃起来了,这次天朝彷佛不是来封赏他们的,不禁不想封赏,甚至......甚至还想赚他们的银子。

王业泰风尘仆仆的抵达了上海港,直到下午时分海平面上才出现了一支船队,扬着白帆朝上海驶来。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大人,大人,您看,那是不是使节们做的船?”

王业泰定睛一看,犹豫了一会点了点头说道:“通知各码头船只,自即日起,暂时封锁码头,松江府外海在检阅三军期间戒严,任何船只除非有内阁亲批,否则一律不得在松江府出海。”

因为王业泰知道,在使团船队的后面一百里左右,福建各码头出来的水师大小船只一百余艘即将抵达的松江。

很快,盛大的欢迎仪式开始,在武骧营列队迎接之后,上百辆四轮马车,停在刚刚风干好的水泥街道上,各国使团分批上车。

荷兰特使揆一震惊的看着眼前的这一幕喃喃道:“这不可能,这不可能。”西洋盛传中华富庶,但是揆一万万没想到中华富庶如斯。

更有传教士的眼泪都快流出来了,痛苦的说道:“我们才是上帝的子民啊,为何上帝如此不公。”

当声势浩大的车队进入上海县城之后,洋人们更傻了,这上海县内只维持了一段时间戒严,随即解除之后,大量的货车便充斥在了路上。

车铃声此起彼伏,县衙的衙役见怪不怪的指挥着交通。

不列颠使团团长温莎羡慕的不行,随即问道身边的翻译道:“这是怎么回事,大明的街道上怎么这么多的车?”

"大使先生,咱们出门的时间选的不是很好,正好是高峰期,在堵车。"

塔读@

“堵车.......”温莎喃喃自语,随口悲恸万分的说道:“伦敦什么时候也能堵车啊。”

自松江府到金陵,江南之繁盛一览无余。

不仅仅是这些西洋使节,连日本跟朝鲜琉球使节都吓傻了。

仅仅在几十年前,这江南还是另一幅样子,看着松江府的样子,日本使团的东乡小次郎看着繁盛的松江府,诧异的问道:“这......这,我爷爷告诉我松江府不是这个样子的啊。”

在全世界不注意的时候,大明再次走到了世界前列。

但是这个时候,使团们并不怎么好奇大明的军威了,他们好奇的则是什么样的军队才能打的大明节节败退偏安一隅。

京营一万精骑护送着使团的兵马朝着金陵出发,而此时理藩院的官员们已经准备好了迎接使团。

使团在观摩了松江府的工厂之后,便朝着金陵出发,不过几日时间,内阁首辅李邦华亲自出城迎接各国使团。

“天下同沐大汉风。”郑三俊看着如斯众多的使节喃喃的说道。

朱慈烺今天在人前算是出尽了风头,小声对王业泰说道:“朕今日才知道,这成祖当年为何如此喜欢亲征大漠,这滋味,才是皇帝该有的样子啊。”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王业泰一笑说道:“陛下这话若是叫朝里那些大人们听了,估计又得骂街了。”

朱慈烺大笑道:“哈哈哈,鹏举啊,你若是打朕的小报告,这朕的日子可就过不下去了啊。”

两人相视一笑,毕竟朝中的那些大人们还不知道这位皇帝陛下要御驾亲征。

不仅仅是那些文官,连李邦华都不知道。

作为大明帝国的南都,本就身处江南经济腹地的金陵本就繁华,加之松江府例行新政,为金陵注入了崭新的活力。

松江府的资本主义萌芽正在结出属于中华民族的果实,这扑面而来的资本主义给正处于小农经济巅峰的金陵平添了几分与众不同的繁华。

这下不止是当年那些东南亚岛国,就连荷兰这样的号称“海上马车夫”国家的使节都不想走了。

到了大明,他们才真的知道,他们真的是一个小国,而且是一个小到不能再小的小国。

单单是在广州到松江,这一路上都是向北,竟然足足走了这么长时间,这个时间都能够在英国到直布罗陀海峡了,而且这还是大明在损失了一半领土的情况下。

孙传庭也大老远的在扬州前线跑回了金陵准备当阅兵总指挥了。

看着江南的富庶,这些洋人终于低下了那自大的脑袋,乖乖的跪倒在朱慈烺的面前,跟随江南众臣一起山呼万岁。

“陛下,三营将士集结完毕,请陛下乘宝船赴扬州校阅三军。”

校阅地点并没有放在金陵,毕竟要做出北伐的样子,故而这三营新军就直接驻扎在扬州了。

朱慈烺带着众使节出城,在金陵城外,这些使节再一次傻眼了。

看着偌大的宝船,仅这一条船就足够容纳千人之多。

这一次王业泰命人赶工数月,堪堪造出了三条宝船,虽然原本是只打算做一条的,但是考虑到郑家水师收归朝廷,使团人员众多,故而又赶制了两条。

三条宝船,走在最前面的便是各国使节乘坐的船只,在其后,便是朱慈烺的坐船,最后一条船则是文武大臣们乘坐的船只。

只是抵达扬州时这船只却是叫文武大臣的坐船先靠岸,等着李邦华等人终于下了船之后,众人总算是松了口气。

刚刚下船,丁佑民诧异的看着外面对李邦华和史可法问道:“两位阁老,这......这为何不见新营将士?”

李邦华也有点诧异,按理说常延龄跟张世泽、赵天开现在应该站在这里等着迎驾了,但是在码头等着的,彷佛都是京营的官兵。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就在这个时候,曹礽不知道什么时候到了这条船上,命人收起了夹板,大步流星的走了下来,看着众人在袖子里抽出了一根黄橙橙的缎子。

“陛下有旨,北上拜祭烈皇帝,三营新军随军护驾,众位大臣不必惊慌,自即日起均赴各自官署办事,任何人不得随意出入,一切所需,由大内供给。”

此言一出,众臣哗然,郑三俊大喝道:“曹阉!陛**处险境,若是陛下有失,又当如何?”

“陛下有旨,滇王监国,李阁老辅政。”

说完曹礽头也不回的上了宝船,宝船随即起航,在扬州码头,已经停了几十辆四轮马车,京营的一个校官毕恭毕敬的站在众臣面前,谦卑的说道:“众位大人,回京办公吧。”

“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