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明末第一祸害 > 第137章 四川光复全文阅读

第137章 四川光复

不过这文人之间争风吃醋的事情,多尔衮也懒得过问,看着蒋斌问道:“蒋斌,你何出此言?”

蒋斌犹豫了一会说道:“摄政王,臣本是福建人士,东南一旦开海,届时,物力之盛,恐难以想象。”

“细细讲来。”多尔衮来了兴致,饶有趣味的看着蒋斌。

“这明廷东林党人,多数涉及海贸,而这海上利润,少则三倍之本金,多则数十倍,而明廷东林党人忌于朝廷知悉开海利润之详情,各个上瞒下欺,故而海运之利不见于史,却于东南人尽皆知。”

多尔衮有些震惊,但是还是不解的问道:“蒋斌,你本是福建人士,为何降我大清?”

蒋斌犹豫了一会,却笑了出来,对多尔衮说道:“摄政王,如摄政王昏庸,臣会说大清天命所向,臣为之拜服,千里来降。”

“哈哈,你实话实说便是。”蒋斌这句话算是说到多尔衮心坎里去了。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蒋斌的脸色陡然一变,严肃的说道:“明廷内阁洪承畴,与臣是老乡,当年明廷聚兵出关,臣也奉调出关,然洪承畴明知关外大雨,却仍逼臣出征,导致臣全军遭遇山洪,臣手下三百多弟兄,就剩下了七十人。”

多尔衮默然的点了点头,示意蒋斌继续说。

“臣本想回关内与洪承畴理论,洪承畴却以臣叛国降敌为由,灭了臣满门一十六口。”

众人一愣,多尔衮都倒抽了一口凉气,喃喃道:“如此朝廷,焉能不亡。”

“传令下去。”多尔衮看了看蒋斌继续说道:“自即日起,于天津筹备开海事宜,知会朝鲜等地,预备互市,天津市舶司由蒋斌总领事物。”

耿仲明此时站出来说道:“摄政王,欲行开海,须备水师,水师不备恐海运不利。”

多尔衮听到耿仲明又提水师,不耐烦的挥了挥手说道:“水师之事,改日再议。”

“摄政王。”

蒋斌跪倒在地,领旨谢恩。

南北两地,均宣布开海,这下一来,东洋,西洋的商人们便跟疯了一般,当年可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事情啊。

即便是隆庆开海,也不过是一口通商,现在不仅重开,又多开了数口,连北方都开口了。

一时之间,整个东亚都传开了大明开海的消息。

不过显然金陵的头条消息太多,百姓们的注意力已经全面转移到了大明钱庄的上面了,随着南直隶各县的钱庄开门,百姓们津津乐道的就是这个银元。

这银元倒是省了心,因为这一两银子便是一元,虽然明知道这银元是不足额的,但是毕竟是朝廷铸造的,在差不会差到哪去。

同时这银元省了称重,甚至可以刮出银粉而后去户部重新兑换银元,不过户部似乎是早就料到了有人会这么做,不仅规定擅自毁坏银元入罪,而且这刮银元一旦刮过了,整枚银元都会作废,届时只能去钱庄重新兑换。

往往几千枚刮出来的银粉,才够那么一两银子,这么得不偿失的事,也很少有人去干。

这一两银子本身就属于比较大额的了,统一换成银元,确实方便携带,加之时局安定,没想到每日在这钱庄里的兑换银元的数量竟然缓步上涨了起来。

同时,户部还下令,各地钱庄,必须先赴各地官府报备,同时,必须开通兑换银元业务。

而且开设钱庄的门槛也大大提高,必须在大明钱庄里开设账户,资金必须长期在十万元以上。

不过这钱庄虽然门槛被提升了,但是大明钱庄却干了一些让不少人眼馋的事情。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大明钱庄陆续向等各地的工厂、码头贷出了一大笔短期贷款,利率虽然不高,但是也是着实的赚了一笔。

仅仅是这个操作,不少人恍然大悟。

当年的时候,钱庄只能借给种地的人,这些人能有几个钱,即便是利息,也收不了多高,而松江府的那些人可就不一样了。

在高的利息,他们咬咬牙也能撑过来。

这些人如同是闻到了腥味的鲨鱼一般,各自拼凑起了保证金,大量的民办钱庄应运而生,同时相当一部分拒绝改制的老钱庄,在市场跟行政控制的双重作用下,走向覆灭。

而有了这些资金的注入,这通商的三地,彷佛是打了一针强心剂一般,各地的工厂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

在辽阔的海岸上,江南通商的这三个府,如同形成了三个不相上下的旋涡一般,疯狂的吞噬着大海上的所有财富。

无数的白银涌入大明,无数的钱粮,无数的金银。

而就在这个时候,几个人乘着帆来到了松江府,见到了翁之琪。

这几个人,便是交趾,暹罗两国派来大明朝供的特使。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虽然是只有两国,但是却来了三波人马。

此时越南已经进入南北朝时期,北方的莫朝跟南方的黎朝打的难舍难分的。

暹罗的使者看着这两拨人整日在船上骂来骂去,特地请求换了一条船去躲清静去了。

当翁之琪看到众人之后,立即说道:“这次找你们来,不必相争,朝廷没有赏赐,而这次也不是朝贡。”

一听到没有上次,这几个特使的脸色瞬间便变得十分的难看。

翁之琪看着这几个小国,竟然对着自己摆起了脸色,有些厌恶,犹豫了片刻之后对三人说道:“你们在这里先歇息片刻,本官还有事情。”

说完,翁之琪便匆匆的离开了府衙,说实话,刚刚翁之琪便已经闻到了一些奇怪的味道,这几个特使确实是带了一些贡品来。

不过说实在话,这些东西,在大明确实是值不了几个银子。

现在松江府随便拿出一个项目来,就要比这几个特使手上的东西要值钱的多。

翁之琪走出了府衙,看着带他们回来的几个掌柜的问道:“这是怎么回事,交趾怎么还来了俩?”

“大人,这草民也不知道啊,以前草民跟交趾也没啥关系,到了之后才发现有两个。”

“两个什么?”

那商人犹豫了一会说道:“小国寡民乱糟糟,唉。”

翁之琪忽然彷佛想到了什么问道:“这两国哪个实力要强一些?”

商人战战兢兢的说道:“这南方黎氏,地势平坦,物产颇丰,应当强些。”

翁之琪犹豫了一番,心中暗暗打定了主意,当天夜里,就在所有使节都进了驿馆住下之后。

正是夜阑人静的时候,翁之琪推开了交趾莫氏使节的房间。

使节得知翁之琪这次是松江府自己组织的,没有封赏,心中也是十分的不快,不过毕竟大明是天朝上国,见到翁之琪,使节还是起身行礼道:“见过翁大人。”

翁之琪点了点头,径自坐下,给自己斟了茶,喝了一口说道“吴大人心中估计早就把本官给骂死了吧。”

“下官不敢。”

翁之琪冷哼道:“你们交趾已经多少年没向大明进贡了?”

莫朝使节吴光耀低着头不敢作声,翁之琪继续说道:“大明自即日起不会在封赏朝贡使节,大明封赏尔等,是欲使尔等好生休养,养育厮民,尔等却好,将大明当成了土财主?”

吴光耀低头不语,此时翁之琪起身说道:“大明有意在你们各地建厂,任用你们的百姓做工,使你们百姓过上好一点的生活。”

“呃......天朝不妨。”

“如果你们不愿意,本官便去找黎氏的使节了。”一提到黎氏,这吴光耀像是被踩到尾巴的猫一般,勐地站起来。

“下官愿意。”

翁之琪的嘴角微扬,只要搞定了莫氏,起码松江府的粮食安全就完全能够得到保障了,其余的事情翁之琪也就懒得操心了。

金陵的钱庄正如火如荼的,大量的银元正在涌入市场,王业泰知道,按照松江府的这个速度,用不了多久,这些银元就会快速贬值,虽然不会太过便宜,但是一般的老百姓对银元的使用率仍会增长。

这一切都需要一个进程,需要一段时间,而此时全大明各地的新军正在全力编建,朱慈烺特意下诏将左良玉的小儿子左梦辛收入了国子监。

四川一经光复,大明当即便面临了一个问题。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左良玉杀进四川之后,经过了大致统计,全川现在仅有百姓一十二万人,虽然各地土司的人口没有算进去,但是这些土司的辖区,经过张献忠这么一折腾也多少人口了。

朱慈烺原本打算全大明境内例行新政,结果被李邦华跟王业泰力谏阻止住了。

内地目前最好还是先以原制渐行渐近为妙,首先各地的钱庄先行建立,除此之外,主要以移民为主,但是朱慈烺没有采纳洪武朝的强制移民的策略,而是在四川颁布了大量的优惠政策,不少内地的百姓纷纷逃往蜀中。

左良玉此时总督四川军务,而政务这方面,朱慈烺却在犹豫要派谁去蜀中。

王业泰此时在户部熘达着,问史可法道:“史阁部,咱们朝中现在谁适合去蜀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