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明末第一祸害 > 第117章 眼高手低全文阅读

第117章 眼高手低

看了无数遍的戏码,几个文官在下面哭天抢地,剩下的人在一旁边拉边劝边附和,方同和泪流满面的哭诉道:“陛下若执意开海,臣便一头撞死在这金殿之上。”

“方大人,须留有用之躯以报皇恩啊。”

“臣等恳请陛下三思。”霎时间又跪倒一片,朱慈烺不为所动,冷冷的看着方同和道:“曹礽。”

“奴婢在。”

“拟旨,都察院山东道监察御史方同和,进光禄大夫,谥文愚。”

朱慈烺冷眼看着方同和,所有人静若寒蝉,朱慈烺率先说道:“撞啊,方爱卿,朕都拟好旨了。”

一时之间,没有人去拉方同和,方同和听到了自己文愚的谥号之后,羞愤交加,凝神定气,一头朝着武英殿的柱子撞了过去。

“叉出去。”

朱慈烺懒得看下面的这些人,曹礽低声道:“陛下,这方大人还有气儿啊。”

“朕知道,他个书生,还真能把自己撞死?你把他叉出去,一会还能自己跑呢。”朱慈烺忍着笑命人将撒泼耍无赖的方同和弄走之后。

朱慈烺重新正经起来问道:“众位爱卿啊,这武英殿的柱子是太祖朝留下来的上好金丝楠木,你们若是给朕撞塌了,可是要赔的,午门外的金水河挺好,想死谏的投河吧。”

“曹礽,传旨天下,自即日起,彷前宋制,暂设市舶司,开广州,泉州,松江三口,厘定关税,不得有差。”

“诺。”

说完之后,朱慈烺转身就离开了武英殿,但是出乎曹礽意料的是,刚刚那一个个忠心耿耿的士大夫们,纷纷凑了过来,吆喝道:“曹公公,下官在翰林院待了七八年了,这市舶司怎么也得轮到我们了吧。”

李邦华身边也围了一群人,道:“李阁老,学生是您的门生啊。”

“李阁老明察啊,老夫在国子监待了小半辈子了。”

李邦华跟曹礽招架不住,转头便逃离了武英殿,这力阻开海是他们,那是因为他们或多或少的都在干走私的营生,但是这市舶司可是这大明几年之内,最肥的肥差,必然有人会为了这个差使抢破头。

不过很快,出乎众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朱慈烺钦定,由曹礽选派内臣担任各开埠府城守备太监,市舶司之权,尽收于守备太监,随即又责三地知府监督三地守备太监,不过这个旨意却并没有直接下发各地。

开埠的圣旨一经公示,立即就上了弘光月报跟东林月刊的头版头条,不过两家报刊的评价却有云泥之别。

弘光月报这边王业泰叫郑森自发了一篇稿子,详细介绍了开海事宜,同时做出预计,三年可得税银多少。

另一边,东林月刊则是多次重申倭患之危害,大有一副为国为民的样子。

两家报社之间的论战一触即发,就在这个时候,制器行的消息传来,铅活字印刷机试制成功,报刊印刷成本大大降低。

王业泰彷佛意识到了什么一般,立即跑出了府衙,李仙儿在松江府也很早就盘下了宅子,此时正在宅子里看着一些账本。

“仙儿。”王业泰走进了李仙儿的宅子,经过这一场大难,李仙儿的身形有消瘦了不少,并且人也更憔悴了。

王业泰勐地一看到李仙儿心中顿生怜惜之意。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仙儿,不如你先回家歇着吧。”

李仙儿摇了摇头说道:“仙儿没事,松江这边刚刚起步,日后松江必然是大明要害之地,这么好的时候,我不盯着不成。”

王业泰见李仙儿一意坚持,也就没有继续在劝,而是说道:“铅活字试制成功了,我打算成立一个江南印务行。”

“嗯,好,奴家早就在准备了,只要机器到位,就能开始印刷了。”

“我在衙门还有些事情,稍晚些在过来陪你。”

王业泰起身欲走,李仙儿也赶紧站起来道:“仙儿送相公。”

但是还没等李仙儿走出去,王业泰就已经走出了院子了,李仙儿看着王业泰的背影,心中十分的不是滋味。

当王业泰回到衙门的时候,苏明礼此时却已经恭恭敬敬的站在了王业泰的房间前面。

“大人,万岁下旨开埠了。”

苏明礼将朝廷的公文放在了王业泰书桉上,王业泰笑道:“苏大人的身子好些了?”

苏明礼点了点头说道:“已经好的差不多了,下官明天就想回府衙了。”

王业泰心中有些诧异,低头撇见了开埠的邸报之后,心中便明白了几分,笑道:“那成,你就明儿个去上海走一趟,看一下码头那边怎么样了,我之前嘱咐过郑森,他应该早就开始收拾了。”

苏明礼听到王业泰让自己去上海准备开埠的事情,顿时心中大喜,拱手道:“谢大人栽培!”若是能接下这市舶司的差事,苏明礼宁可在这一个地方干到死。

上海县的外滩上,有偌大一片的水师码头,一开始郑森学着王业泰,在县里募了些劳力修缮了一下,不过那些人滑头的很,一看工钱没有府城给的多,干脆就全都跑了。

不过好在郑森又自己搭了些银子,上海的码头已经勉强够用了。

朝廷开海,对于郑家来说,自然是一件大好事,这不禁能收更多的保护费,而且还能在内地光明正大的采购货物了。

尤其是松江布名震海内之后,郑芝龙这个老滑头立即就嗅到了商机,早就暗中命人屯了一大批的布匹,准备运往东瀛跟朝鲜了。

现在上海码头上大部分都是郑家的货,在等着装船,而郑家的货船此时还没抵达上海,郑森一边看着自家的货,一边盯着众人修缮着码头,心中无尽的惬意,就在这个时候,郑森的一个书童急匆匆的跑了过来道:“大人,不好了,府城的苏明礼苏大人来了。”

郑森诧异的站起身问道:“他来干甚?”

“小的不知道,少爷还是赶紧回县衙吧。”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郑森诧异的回到了县衙里,此时在县衙里,苏明礼一身苏绸长衫,手持折扇在一边喝着茶,一点都不像一个上峰,倒是更像一个富家公子。

郑森刚从码头回来,一身鱼腥味儿,赶紧拱手道:“苏大人,晚辈刚刚在码头上盯着那些小的们准备吃食呢,您怎么来了?”

苏明礼闻到了郑森身上的鱼腥味儿,眉头微微一皱,拱手道:“奉朝廷之命,勘察开埠事宜,不知道郑大人你准备的怎么样了?”

“哦,这事啊,都差不多了,码头随时可以投入使用,另外码头的船工也已经就位了,朝廷旨意不日就会通传外扬,这明年恐怕松江府就能看到船来船往的盛况了。”

苏明礼起身道:“郑大人,既然是来勘察,本官一直在这坐着也不好,现在咱们就去下面看一下码头吧。”

“诺。”

其实打第一眼,郑森就看出来,这个苏明礼家世无论如何显赫,充其量不过就是一个暴发户,苏明礼不过是在故意拿捏作态,既然他自己要去码头上,郑森倒也没拦着,径自引着苏明礼就来到了上海码头上。

不过到码头之前,郑森自觉的脱下了鞋子,踏在外滩软软的细沙上,很是舒服,苏明礼就惨了,这一双官靴,故意走没水的路,没走两步,一个沙坑就让海水夹杂着沙子灌进了苏明礼的靴子里。

不过苏明礼却还在咬牙不脱鞋。

郑森指着远处说道:“大人请看,这就是上海的码头,可同时停靠五千料大船十条,若每日停满,可每日给朝廷得税两万余两。”

苏明礼倒抽了一口凉气,这苏明礼家诚然入郑森所猜,不过就是一个暴发户,不过这个暴发户也是跟走私沾一点关系的。

当年海盗入内地采购,那年蚕丝丰收,绸缎价格大跌,苏家望着满屋的绸缎,卖不出去换不上债,就在快过不下去的时候,苏明礼他爹机缘巧合之下,将所有的布匹卖给了倭寇,同时还用低价收走了乡邻的绸缎,,几年下来,这苏家就成了当地的望族。

苏明礼在来上海之前,自诩对海上的倭寇有所耳闻,原以为一切都跟他想的一样,但是到了之后才发现这海船太大了,而且大海更大。除此之外,他永远也想不到,自己面前这个文质彬彬的小白脸,就是现在大明最大的海盗头子的长子。

“少爷,这那边又来了几家的货物,想在咱们的仓里存一下。”

郑森随口吩咐道:“登记好他们的先后顺序,存下便是,记住顺序,否则伤了和气就不好了。”

“诺。”

苏明礼见上海没自己,竟然海务竟然也办的井井有条的,不禁有些不满,甚至还想鸡蛋里挑骨头的问道:“郑大人,这码头你修这多杆子作甚?若是船来繁忙之时误触,恐伤人命。”

苏明礼指着的,就是码头上新装的一些轮滑杆,这是郑森特意在制器行定制的,郑森黑着脸解释道:“大人,这是卸货用的,有这几根杆子,能省下数十个劳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