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仙侠小说 > 玉鸣九霄 > 第二卷 风谙波涌 第一百零八章 问审全文阅读

第二卷 风谙波涌 第一百零八章 问审

“太后稍安勿躁,一会儿您就明白了!”皇甫世煦将舒太后扶上边座,威严地喝道,“来人呐,带人犯!”

“人犯?”舒太后诧异道,“皇儿,你这是要审案子么,带什么人犯呐?”

“是啊,朕的确是要好好审一下这个案子,一会儿不管带上来的是什么人,母后,你一定不要插言,让孩儿来审,成么?”

舒太后狐疑地望着皇甫世煦,没等她点头,所谓的人犯已经被带上了大殿之内,皇甫世煦道,“把头抬起来吧,让所有人今儿都开开眼,瞧瞧你的真面目。”

人犯抬起头,舒太后仔细一瞧,吃惊的差点从座位上跳起来,“知芸?怎么会是你?你究竟犯什么事了?”

郎宣踱上殿来,手里捧着托盘,盘中是一只小碗和一条粉色的香帕,“皇上,侍卫们在假山后面找到了这个。”

“知芸,你认一认,这些可是你的东西?”皇甫世煦抬手示意郎宣将托盘凑近知芸。

知芸只瞥了一眼,便低下头,不吭声。

“不想承认是么?”皇甫世煦冷冷道,“今儿你来给朕送羹汤,又服侍朕喝下这碗羹汤,还拿绢帕替朕擦拭汤渍,朕都认得你的东西,难道你自己还认不出了?”

“皇上!”舒太后捺不住开口,她想说知芸去送羹汤,也是自己的意思。

皇甫世煦却对太后做了个等一等的手势,舒太后想起皇上让她不要插言的叮嘱,硬是只好将溜到嘴边的话咽下肚里。

“知芸,你是不是觉得奇怪,朕为何一点儿事都没有?实话告诉你吧,朕其实早就对你起了疑心,朕很清楚,那些刺客几次刺杀朕未果,听到朕平安归来的消息后,必定会狗急跳墙,因为他们的图谋已经败露,想要再等上一次这样的机会,简直就是难上加难,那怎么办呢,当然是启用宫里最后的杀手锏,想要一举定乾坤喽”,皇甫世煦哂然一笑,“殊不知,朕正是利用他们这一点,才设下了装病诱敌的圈套,当然,你背后的主子若不是这么急于取朕的性命的话,也还不至于全盘皆输,对么?”

知芸仍是俯首不语,谁也不清楚她到底在想些什么。

“知芸呐!”皇甫世煦微叹道,“我知你入宫很早,十岁就成为太后娘娘的贴身侍婢,十余年来,算是宫人们当中资历最老的了,无论是郎宣他们这些奴才,还是眸儿她们,无一不敬称你一声芸姐姐,就算朕,也从来都将你当做是自家人一般亲切,可朕真想不明白,你为何要做出此等大逆不道之事,难道太后不疼你么,还是咱皇家亏欠于你?然而朕只记得,什么好吃的好穿的,太后她哪一样没想到你?但凡你受了委屈,回回都是太后她老人家替你出头说话,平日还时常在宫人们面前赞你做事稳妥得体,一日不见你在眼前,太后她都觉得心里空的慌,还有上次你生了大病……”

“皇上!”知芸忽然抬头,眼中含泪,“皇上我求您别说了,太后待知芸恩重如山,知芸永生难报!之所以做出这样的糊涂事,知芸也有不得已的苦衷,皇上,太后,知芸不求减罪,只求皇上赐知芸速死,以谢天下!”

“呸你个小蹄子!”舒太后总算听明白了知芸干的事儿,气急攻心地站起来,再也顾不得她和皇上的约定,几步冲到知芸面前,“知芸呐,你让哀家该怎么说你,啊?哀家千琢磨万琢磨,把郎宣他们都查了个遍,就是没往你头上琢磨,为啥?打你这么小跟着哀家起,哀家是一点一点看着你长大,出落成可心可意,人见人疼的大丫头,十几年,哀家嘴上没说,可心坎里,那是把你当成是半个女儿待啊,哀家本还想着,以后要是遇上哪个好男人,哀家就亲自做媒,让你恢复自由身,到外面的世界享受你的好日子去,连陪嫁的嫁妆,哀家都已经给你挑好了呀,你,你怎么可以……!”

舒太后说到痛心处,也不禁潸然泪下,那边知芸更是泣不成声,“太后,太后,知芸对不起您啊,太后,您不知道,知芸其实也并不想做出危害皇上的事儿,可知芸在宫外还有一个弟弟,就是因为这个不争气的弟弟,知芸才被逼无奈,犯下此等大罪,知芸自知天地不容,唯求速死,太后您的恩德,知芸只能来生再报了!”

“你,你说!”舒太后指点着知芸的额头,颤颤巍巍道,“你给哀家说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太后!”皇甫世煦见舒太后过于激动,不免担忧,起身离座来扶舒太后,“太后,您别急,孩儿这不没事么,您可别因为此气坏了身子,在孩儿的眼中,母后的康健才是头等重要的大事呢。”

“皇儿,哀家……”舒太后满腹酸楚地靠在皇甫世煦的肩上,“都是母后害了你呀!”

“可别这么说,母后”,皇甫世煦半搀半扶地把舒太后送到位置上安坐,“真正害我的,是那些居心叵测的人,知芸,太后都为你伤心成这样,你还不将整件事细细交待出来,再有隐瞒,你能对得起太后么?”

“知芸已经对不起太后对不起皇上了,太后,您有所不晓,知芸的家乡是在昌乐界内,家中除了知芸以外,尚有两个弟妹,弟弟十七岁时,年轻无知,投身到了昌乐王的藩卫中当兵,也因为能吃苦耐劳,不久便得到提拔,或许是受了昌乐王的影响,又或许为了争功受赏,总之弟弟将我在宫中当太后侍婢的情形向昌乐王和盘托出,并献计要我当他们在宫中的内线,上次皇上登基大典之时,我那不争气的弟弟也随昌乐王入了京,他托人带信找到了我,一再央我帮他,知芸本是坚决不答应,但经不住弟弟苦苦哀求,他痛哭流涕地跪在知芸面前,说这些年家道清贫,父母双亲和小妹都过够了苦日子,我未能尽孝也就罢了,难道还要眼睁睁弃家人于不顾?他若是无法复命,那我就将再也见不到他和家人了,知芸自忖入宫数年,从未让家人过上一天好日子,小弟的哀恳正戳中了知芸的心头之痛,所以,恍恍惚惚间,知芸竟就答应了小弟,原以为随便吐露点小消息给他们,他们就会放过我,没想到,一时的糊涂,一旦掉入泥淖,便再难自拔。”

朝堂上,众人听闻知芸的详述,皆陷入了沉默,半晌皇甫世煦才叹道,“这么说,你是受人指使,替昌乐王卖力咯?那么你都给对方传了些什么消息,消息是如何传出去的?”

知芸答道,“主要是让我留意皇上的行踪,特别是皇上是否出宫,以及具体的去向,当然还包括郎宣的行踪,因为郎宣是替皇上办差,通常探出了他的一举一动,就大致能猜到皇上的打算了,每次我都会将消息封在蜜蜡里,然后将蜜蜡粘在进宫送水的水车底部,因为水车每日都会准时准点的送水,准时准点的出宫门,所以不必担心消息送不出去。”

“好聪明,那么送水的也是你们的人?”

“这个奴婢就不清楚了,反正是奴婢的小弟教的法子,奴婢依样照做便是,而且送水之人从未跟奴婢搭过话,奴婢自然也不好贸然搭讪。”

皇甫世煦微微皱了一下眉头,“从未跟你搭连?可你又是怎么接收他们对你的指令的呢?别跟我说他们未联络过你,至少这次让你对朕下手,是新的命令吧?”

“也是靠水车,皇上,奴婢送出消息的时候,都会在水车的底部摸一摸,看有没有相同样式的蜜蜡,甚至连洒在罗帕上的毒粉,也是经由水车带进来的。”

“就是嘛!”皇甫世煦冷笑,“我就说那个送水的,必定脱不了干系,郎宣,传我的令,明儿个送水车一来,便立即给我连人带车,统统扣押!”

“是,皇上!”郎宣得令,捧着证物先行退下去。

“知芸!”皇甫世煦接着道,“朕感念你侍奉太后多年,这次尽管犯下大错,可亦另有苦衷,本不欲深究,然家有家规,国有国法,情虽可恕,国法难容……”

“皇上,奴婢知道,奴婢只求一死,别无他念!”

“母后,您看……?”皇甫世煦颇为为难地看向舒太后,舒太后的眼睛仍然红肿,却僵冷着脸,不置一词。

皇甫世煦知道舒太后是伤了心,拒绝为知芸说情,只得又转头对着知芸沉吟了半晌,方道,“朕可以赦免你的死罪,可活罪避无可避,知芸,朕先将你收监,关入天牢之中,希望你在此期间内,能够改过从善,劝说你的弟弟不要与朝廷为敌,你可愿意?”

知芸迟疑了一会儿,磕头道,“皇上大恩,知芸没齿难忘,岂有不改过从善之理,只是奴婢的亲弟,早已和奴婢不是同一条心,能否劝服他,奴婢并无把握,不但没有把握,奴婢还觉得希望渺茫,几乎没有一成可能。”

“凡事都不是绝对,知芸,只要你诚心改过,朕会体恤你一片苦心的,朕之所以要你尝试劝服亲弟,不是朕缺他那么一个人,而是朕不想有朝一日,兵戎相见时,让你家断了香火,让孤老幼妹再度伤心,你可明白朕的意思了?”

知芸闻言双泪如注,“皇上,知芸错了,知芸真的错了,您是天下最大仁大义的皇上,对知芸这样的极罪重犯都如此深恩厚泽,小弟他们是注定成不了气候的呀,皇上!”(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