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文明破晓 > 第390章 血宝石(十)全文阅读

第390章 血宝石(十)

8点整,王东陆拿着记录本进了会议室的时候就见教授们已经到了,和教授们坐在一起的还有飞机制造局的李工程师。王东陆也不确定自己是该先和李工程师先说自己的发现,还是先和自己的教授先说。既然无法确定,他就请两位坐到一起,把自己记录下来的数据放到两人面前。

工程师和教授只是扫了记录上的数据一眼,就全神贯注看起统计数据,王东陆则在旁边低声讲述自己的发现。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8点10分,飞行基地的领导们到了。

李工程师让王东陆坐到自己旁边,等会议召开后就率先发言,“几位领导,我们根据空军的飞行记录发现,因为机场的高度以及气压,飞机从起飞开始,就采取了与平原地区不同的功率……”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有了统计数据,工程师与教授的看法很容易就达成了一致。会议开了不到一个小时,技术领域的人员稍稍交流就得出了临时解决办法。发动机的维修时间从180小时缩短到150小时。主轴的建议更换时间从240小时缩短到180小时。

空军领导们有些讶异,“这就能解决问题么?”看得出,领导们并不太相信。

然而王东陆花了一整晚时间统计出来的数据却支持这个粗略结论,所有出故障的发动机主轴都是在超过150飞行小时后出的问题。想避免这个问题,缩短更换时间是最简单有效的选择。

专家教授们本以为事情到这里就得到了非常好的解决,没想到空军领导们虽然看上去压力小了不少,却没有完全放下重担。他们之间互相短暂交流着,随着摇头、点头,皱眉、不快,看得出领导们并没有达成共识。

主持此次会议的临时会议主席建议先休会,空军基地领导们就到了旁边的房间里进行内部讨论。这边李工程师对王东陆赞道:“干的不错。”

王东陆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能疲惫的笑了笑。

没聊几句,部队领导们已经结束了内部讨论,回到会议室。负责的领导开门见山的说道:“我们讨论过诸位专家们的意见,感谢诸位专家为我们解答了很多问题的原因,也提出了临时解决办法。不过我们在诸位专家的帮助下,确定了我们需求。这个需求是,如何在现有装备不改变的情况下,保证飞机的使用时间不改变。”

众人都愣住了。经过了最初的愕然,大家明白过来后都觉得要求听上去有些过分。

部队的领导没有让众人瞎猜理由,他继续解释道:“军费有定数,我们可以向军委汇报此事,并且申请追加军费。在军委的命令来之前,我们会在当下的零部件供应中进行调整。如果军委同意我们的请求,我们自然可以缩短时间。如果军委没办法批下来新的军费,我们就得使用当下的零部件。所以,我们才提出这样的要求。”

说来说去还是钱的问题。王东陆闭上嘴一言不发,此时已经完全轮不到他说话。不过嘴上不说话,王东陆心里面有想法。发动机不便宜,主轴也不便宜。就王东陆听说过的大概数字,国防军的缅甸远征军也许会动用800-1000架飞机。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主轴寿命缩短四分之一,就等于多花几百块钱。就算是500块。800架战斗机更换一次,40万。如果战争中,一架飞机平均换10根,就是400万,换100根,4000万。

打仗就是烧钱,这话可一点都没错。

上午没讨论出结果,工程师与教授们都去查看飞行记录。王东陆一夜没睡,回去补觉。下午睡醒,重新回来参加会议。军委已经回电,‘同意暂时缩短主轴使用寿命,军委已经向飞机生产企业下了订单,要求他们提供能够主轴更换时间延长到240小时的发动机。’

专家们的确很忙,就先行告辞。王东陆和武汉冶金学院的师生一起乘坐飞机回到武汉,马上投入到学校的工作里面。之所以让王东陆这些马上毕业的学生前来武汉,也是想让这些学生们能够帮助学校尽快营运起来。

武汉三镇作为九省通衢,除了船舶企业之外,国家也有设立飞机制造局的打算。王东陆倒是没敢想好事,他觉得自己能顺利回到东北飞机制造局工作就好。

在5月24日,正在负责安排学校实验室的王东陆被叫到学校教务处,一进门就见到了好几位老同事。欣喜的与老同事们交谈几句,才知道大家前来的目的竟然是东北飞机制造局要依托武汉冶金学院,先建设一个飞机发动机生产的厂。

王东陆灵光一闪,试探道:“不会是飞机的主轴问题解决了吧?”

“数据计算完了,现在东北那边正在生产样机。西南地区需要飞机,上头先在武汉设厂,之后准备搬到西南去,开设一个实验室。”

开设实验室,设厂,对王东陆来说都太遥远。王东陆一时没搞懂,“什么叫算完了?”

老同事们解释道:“根据部队的需要,我们针对现在的发动机进行了重新设计。根据设计上的变化,图纸上需要的数字算完了。”

这件事自有相关部门解决。最终此时被何锐所知,并非是总参谋部想请何锐解决,而是空军地勤维修本身也影响到了作战效率。

从中缅边境到此时的前线东吁城有一千公里,侧翼已经不能说是空虚,而是充满了各种被袭击的空间。空军的侦查以及战斗出勤率对此次战争十分重要。根据英国官方的宣传,英国调动了200多架战斗机前来英属印度作战。总参谋部分析英国的军事情报后认为,英国在英属印度的战斗机最高数量有可能达到500架。

程若凡讲完事情本身,又说出了应对方式,“新的发动机已经开始研发。”

“不是研发。调整,调整。”何锐纠正道:“步枪有很多型号,发动机也一样,同一种飞机也是如此。山地型,高原型。没必要再研发一款新的。”

程若凡当即理顺了思路,尝试从何锐这里得到确认,“主席,是在同一种设计下进行参数调整么?”

何锐点点头,“可以这么理解,不过具体工作会麻烦的多。”

“明白,明白。”程若凡对此是真的理解了。国防军的制式半自动步枪已经定型,但是会根据作战环境的不同进行一些调整。而一个看似很小的调整,要将与之相关的零件都进行调整,其调整的内容相当多。想来发动机那种复杂的设计要调整的部分会更多。

虽然会花费很多研发时间,但适合各个地区作战的装备型号的确非常有必要,战场并非是游戏场,输了一局还能重来。死者不能复生,这是任谁都无法改变的现实。针对性的改进能提升的作战效率不算高,但是对于以十万计的部队规模来说,能够挽回的生命数量也已经颇为可观。

报告完空军的这点小变动,总参谋部向何锐报告了当下局面。从4月开战后,英国的反应着实令总参谋部感到讶异。英国人的反应太缓慢了,一个多月过去,英国居然只能把四万多英属印度的殖民地军队送到缅甸前线战,这些殖民地部队自然被打的落花流水。

堂堂大英帝国,完全统治印度超过150年。有经历过欧洲大战的尸山血海,经历过日德兰这种战列舰大海战,经历过马恩河、索姆河这样的尸山血海的陆战,在印度洋拥有海上运输以及陆路运输的巨大优势,结果行动迟缓至于此,哪里看得出有丝毫世界霸主的模样。

当然,程若凡并不小看英国人。现在英国人的反应迟缓,不等于英国没有实力,想来在之后的几个月内,英国军队会开始云集,开始勐烈的进攻。

等总参谋部的报告完毕,何锐思考了一下最新变化,对于总参谋部做了分析,“现在英国的迟缓,是英国必然的反应。缅甸是英国通过三次英缅战争才获得的殖民地,第一次1824年3月-1826年2月,第二次1852年4月-1852年12月,英国获得了六块区域,分别是阿萨姆(今属印度)、曼尼普尔(今属印度)、卡恰尔(今属印度)、阿拉干、丹那沙林和下缅甸。第三次攻下上缅甸,从此彻底吞并了缅甸。从地形上看,缅甸与印度殖民地之间有着山脉隔断,并不适于英国军队以及英属印度殖民地军作战。这意味着什么?”

程若凡当即答道:“意味着缅甸对英国的重要性并不如印度。”

何锐见程若凡已经理解到了这点,便继续分析下去,“我们不是要和英国人争夺殖民地,花这么多钱,派了这么多部队,即便打下来,最终呢?我们还是要面对缅甸人民。得不偿失,真的得不偿失。我们的目的是什么?”

程若凡见总参谋部的同志们不敢果断回答何锐的问题,便自己答道:“我们的目的是让英国人知道,我们有能力让他们在英属印度这块殖民地上赔钱。”

既然程若凡已经非常清楚这个核心,何锐也放心下来。程若凡的唯一缺点就是在他相关知识结构不完备的时候,遇到该领域的问题,就开始胡思乱想。

像是徐乘风、胡秀山,他们就能做到即便不清楚,也能坚定不移的按照指出的方向干下去。至于钟义府、郑四郎属于战术型人才,他们对于战略的关心并不多。所想的都是如何把任务最好的完成。

不过程若凡这样的家伙也有其优势,一旦程若凡知识结构完备,他就是能在这个领域独当一面。所以何锐也没有多说什么,接下来还要去和平津地区的高校知识分子们见一面。毕竟要迁都了,必须和大家好好聊聊。

等何锐离开总参谋部的时候,程若凡跟在何锐身边,他问道:“主席,我还有个疑问,真能行么?”

何锐当时就有些失望了。不过无法理解此事真的不是程若凡水平不足,而是大家都没经验。何锐答道:“我让你给德国那边发电报,请求德国方面给与帮助,你干了么?”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干了。那些资料在路上。”程若凡叹道。

“德国人对付印度俘虏的手段都能起作用,你想想看,那时候印度部队在欧洲作战,部队在法国的土地上,想逃回家都没办法逃。德国的方法尚且行之有效。为什么咱们这么做就不行?你呀,耐心等资料。看完之后定然会有感觉。”

说完,何锐已经到了门口。看着程若凡这家伙有些不甘的模样,何锐本想让程若凡自己有所领悟,然而还是心有不忍,便拍了拍程若凡,“若凡,我建议你对自己‘以己度人’的心态做些调整。绝大多数印度人真的和你不一样。你为了中国的独立可以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中国有你这样的人,是中国之幸。但是绝大多数印度人真的不那么想,至于英印军队更不会这么想。英印军队就是通过为英国镇压印度人获得更好的生活,印度人民连自己为什么痛苦都不清楚。”

程若凡听到这里,神色中露出了相当的不快。何锐见到这神色,又补充道:“你不能对那些人要求过高。若凡,我觉得你要求那些人有理想,有抱负,做事情的原因是出于个人的强烈意愿。并且对自己的意愿有过分析,理解,并且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学习进步。这是你超出了正常世界的常态。”

说完,何锐叹口气,“我就说这么多。我认为你听明白了,不过现阶段你未必接受。当然了,我希望你本人永远都是这样健康向上,可千万别随波逐流。以后有空,我们作为朋友再谈。”

说完,何锐就走向停在门口的汽车。到了车门处,何锐转过头,就见程若凡正用笔挺的军礼向自己致意。何锐摆摆手,坐进了汽车里。

汽车直奔是北大,一路上何锐思绪忍不住落在程若凡身上。理想主义者们就是这样令人心疼,这帮家伙的确会让人担心他们搞出什么幺蛾子,或者好心办了坏事。但是这个世界却正是因为这样的家伙们存在,而让人感受到了希望。如果这个世界真的存在正义火焰,燃烧自己来维持火焰的定然是这帮理想主义者们。

想着想着,车就到了目的地。何锐刚下车,赵天麟就与蔡元培、陈、李,以及黄炎培等人迎了出来。蔡元培笑道:“君达老弟说何老弟前来定然是分毫不差,没想到果然如此。何老弟如此守时,令人佩服。”

何锐上前与蔡元培等人握手,同时笑道:“倒是令诸位久等了,鹤卿先生,不知其他各位在哪个礼堂。”

蔡元培领着何锐向前走,边走边问:“何老弟,为何不起个字呢。总是这么称呼,未免太新派了。”

何锐也不回答这个问题,只是叹道:“鹤卿先生,我听赵兄说平津的学者们最近提出砸了孔家店,听这话,想来是鹤卿先生为首吧。”

蔡元培稍显讶异,“哦?没想到这等小事竟然惊动了何老弟。不知何老弟对此有何评价。”

何锐笑道:“我此次正好想与诸位学者说说此事,等大家见了面之后再说。”

大家边聊边走,很快到了礼堂。里面已经坐了不少人,见何锐进来,纷纷起身。从问候中,何锐感觉到这些旧学者对自己的态度的确发生了不少变化。光是蔡元培称呼自己为‘何老弟’,就已经能够证明学者圈子对自己的接受度。

而此时众人相见的称呼更是如此,此时叫‘何主席’的人明显少了许多,更多的是称呼‘何先生’。不过与众人清一色称呼赵天麟为‘君达兄’相比,还是赵天麟更受到学者们的认同。

但这也没办法的事情,毕竟赵天麟早就是平津学者的一员,是他们的圈里人,自己人。何锐虽然也被视为学者,却也是赵天麟将何锐引入这个圈子里面的。时日尚且。

等大家打完招呼,何锐走上讲台,“诸位,最近我听闻平津学界提出砸烂孔家店的说法。这让我想起一个人,陶成章烈士。当年陶成章烈士四处宣传革命,他对于儒家有个很好的评价。若是孔老夫子现在活过来,肯定要用手杖敲这帮所谓徒子徒孙的脑壳,认为他们都是不知哪里来的败类。孔家店是孔子的那套,还是后世的人制造出来的。我以为此事需要分辨清楚,若是这套是孔子的,砸烂孔家店理所应当。若是这本就不是孔子的,砸孔子的招牌也没用。因为孔子并非正主。”

台下都是有学问的人,听到这话,虽然有人持反对意见,却没有贸然发言,而是等着何锐继续讲述下去。

何锐本来也不想此时做出解释,自然继续说道:“就我个人而言,阅读四书五经,读诸子百家,尤其是荀子的着作,只觉得十分敬仰数千年前的前辈。正是他们将中国文化推到了一个高峰,在他们的思想下,诞生了大一统的中国,以及中国文化。他们是孔家店么?并非如此。孔家店到底是什么?在我看来,孔家店是以小农经济为核心的社会组织形态,为了让这个社会形态能够更有效的运作,产生了制度,产生了各种理念。这些才是孔家店的本体。至于孔子,他根本就没有见到这样的社会建立,我个人不建议用孔家店这么一个不准确的说法。”

蔡元培听到这里,终于开口了,“孔家店,是听了就能明白的词。难道何老弟不这么认为?”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名不正则言不顺。若是大家读过《荀子》,就知道荀子认为用词必须极为审慎。孔家店这次本身误导性太强,又没能指出本质。还是不用为好。”何锐毫不迟疑的反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