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寒门贵公子 > 第六百零八章 意义全文阅读

第六百零八章 意义

陈展上任以来,实施了无数的惠民政策,甚至花银子都如流水一般,让整个渝州的百姓,生活档次都提高了不止一个台阶。

但是唯独在兵役这一项上面,陈展没有做出任何的改变。

哪怕如今折冲府的军队已经成为了专业的常备军,不再像过去那样流动性那么大。

但是该服兵役的,依然在后备役接受锻炼。

折冲府规定,但凡是渝州的百姓,家中拥有男性的,三人之下,出一人参加兵役,三到五人的,必出两人参加,五人以上的,必出三人参加兵役。

但凡是在战场上捐躯的,除了抚恤金之外,全家可免除五年的兵役。

除了主体之外,像其他的很多枝节末叶的东西,比如以前的强制配婚制度,陈展就已经全部取消。

虽然因为这项制度,有了他和王月娥的美好幸福生活,但是陈展内心非常清楚,其实大部分的生活未必就能够多么幸福。

尤其是那些家中独子捐躯的,剩下了孤寡妇孺的,结果因为儿媳被强制婚配,剩下老人孤苦伶仃无人照顾,那才是悲剧呢。

虽然如今陈展在所有的乡一级,都建立了育婴堂和养老堂,但是怎么能有被自己家人照顾的温馨呢。

更何况,养老堂更多是公益性的,而不是强制性的,有很多老人都不想离开自己的家里,哪怕死都要在家里闭上眼睛。

所以养老堂这个后世非常吃香的公益性系统,在渝州竟然有些水土不服,甚至有的乡的养老堂竟然一个人都收不下。

不得已的情况下,陈展只好再次下令,若是养老堂的任务不繁重的话,可帮助旁边的育婴堂,照顾幼儿。

毕竟以如今的宗族制度,没人养的老人几乎不存在,但是没人要的孩子,尤其是女孩子简直非常普遍。

所以运行到了最后,整个渝州的养老堂和育婴堂几乎合二为一。

反正两家当初建立的时候就是紧挨着的,几乎将中间的墙拆了之后,就立即成为一家人了。

而五年的时间内,整个渝州的育婴堂,共收养了三千多名婴幼儿,而这些婴幼儿当中,女性的竟然占据六成的比例,还有不到一成的比例属于残疾儿童。

当然,对于育婴堂而言,她们只负责孩子七岁之前的事情。

等所有的婴幼儿到达了七岁之后,那么必将有各地的学堂接手,然后实行将近七年的义务制教育。

虽然很多花费,在其他人看来,完全是不需要支出的费用,但是只有陈展在倔强的坚持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或许在很早的时候,陈展的心里就空出了如此的一片仁慈吧。

而在这次大军演的时候,陈展专门在整个南城门口的城楼下面,预留了一千七百的座位。

专门留给全渝州三岁到七岁的育婴堂儿童,让这些人感受一下折冲府给予她们的保护力度。

而曾经在陈家村接受第一批教育的那些遗孤,如今都已经成为陈展教育和行政方面的主要力量。

虽然他们只有三百人的规模,但是在他们带着身边的人,再次反身投入到教育和行政体系当中的时候,宛如星星之火,点燃了无数的火焰。

汲取了上次军演作为太少的教训,陈展这次在渝州南城门口,以城墙为依靠,从城墙直接用木材架起到达地面的阶梯。

而在城墙百米的对面,同样高度的无数台阶,也构架起来,仿佛两排相对而落的台阶,为中间军演,留下了百米宽的场地。

和曾经那个经济刚刚起步,还比较窘迫的岁月不同,哪怕仅仅时隔四年的时间,但是如今为了军演,折冲府甚至在这条长达五千米的百米宽道上,全都铺成了青石板。

等到军演的当天,整个会场,能够容纳六十万的规模,依然拥挤地满满的。

看到了如此热闹的场面,陈展才发现,自己依然有些小看了渝州百姓的热情。

站起身来,来到城楼上,脚下城门口两侧共三十米的宽度,是整个南城外,唯一没有搭建台阶的地方。

站在城楼上架起的数个巨大的喇叭之前,虽然已经非常努力了,但是根据陈展估计,他的声音,顶多也就是一公里的范围内能够听清。

看着楼下的街道上,已经站立的整齐的各个军队方阵。

陈展一脸肃穆庄严,对着喇叭尽力地用最大的声音,对着军队和渝州地百姓,说起了他今天的讲话。

“渝州的父老乡亲们,折冲府的兄弟姐妹们,还有来自于其他州的朋友们。”

“今天,大家欢聚一堂,来共同欣赏我们折冲府将士的英姿。”

“这场有渝州州府联合折冲府军衙,共同举办的大军演,将为期三天的时间,共有集体项目和个人项目多种形式……”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浪费人力和财力,举行这种没有实战意义的军演呢?”

“我知道,就算是我们折冲府内部的一些将士,也对此深有疑惑,不解其意。”

“难道真是我们州府和军衙的钱多了,都有些花不完么?”

“哈哈……哈哈……”

听到陈展竟然自曝其短,连军衙和府衙都调侃起来,周围的百姓,在如此热闹的气氛下,终于忍不住,集体爆笑起来。

等到笑声出来之后,大家还害怕陈展会不高兴,或者有过激地反应。

但谁知道陈展面色淡然,一副微笑的样子,等着现场平息下来,又继续说了起来。

“不!之所以有了这场军演,那是因为,我们要让我们的百姓,我们父老乡亲,看看我们折冲府的军人们,整日里都在军营干些什么,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

“只有这些父老乡亲们,看到了我们英姿飒爽的军人风姿。”

“他们才不会后悔,将他们子侄后辈送到了军营,才不后悔,当初拎着刀枪,在渝州的城头和敌人苦苦拼杀!”

“渝州,如今是我们的,但是曾经是他们的,未来是下一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