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游戏小说 > 诸天从挖傻柱根基开始 > 第474章:情敌出现全文阅读

第474章:情敌出现

韩立跟候员外经过一番交谈,成功用现在市场价的9成买下了那座小山头。

两个人定好明天一早到衙门那边碰面,然后一手交钱、一手改地契。

期间这位候员外还想把另外几座桑树林一起卖给他,被韩立用没钱给拒绝了。

两个人分开以后,韩立划船回到了家里面。

看看了一眼池塘,那个金尾鲤鱼已经不在了他也不在意。

鱼饵这种东西有时候需要一段发酵时间,就算是个坏饵自己也不过就是丢了两把宠物口粮而已。

第二天,韩立没让酒楼的小厮;拉着粮食到城门口继续施粥。

韩立先是跟候员外到衙门那边把手续交接好,然后才来到城门这边。

这里施粥的人比昨天有多了几家,毕竟有钱人大部分都希望在家乡有个好名声的。

就算有的人昨天没想到,今天也会反应过来。

可惜的是史家虽然来了,但是他家的那位连城小姐今天没出面。

韩立跟许娇容说了一下自己收购候员外家那座桑树山的事,结果遭到一阵埋怨。

“汉文,你是不是银子多的烧手了,买那个小山头做什么?”

“那里又不能种田,那些桑树明年也不知道能存活下来多少。”

“就算你想要养蚕,先不说树苗、蚕种、人工的问题,麻烦你想想候员外的遭遇。”

“你姐夫只是一个小小的捕头,在那些丝绸商人面前连句话都说不上,这可怎么办呀?”

韩立......。

“姐姐,我没打算做养蚕那么麻烦的事情。”

“那你想要做什么?”

韩立:“候员外现在着急往回收钱,所以我买的那座小山头也不贵。”

“就算我们以后不要了转手也能赚到钱,在说那座小山买回来是有计划的。”

“到时候把周围简单的围起来,养上一些猎犬,把门一关就是一个独立环境。”

“种上一些桃树、桂花树、各种果树,然后在建几座房子。”

“我们没事的时候在那里住上一段时间,踏青、赏花、摘果、赏月、避暑多好呀。”

许娇容:“我没那种享受的命,你还是找个机会卖掉算了。”

韩立:“既然买了我就不卖,我还想靠刚买的这个地方多救助几个灾民呢。”

他这样一说,许娇容反而来了精神,连忙问他想要怎么做。

韩立把做工赚粮食的办法说了一下,他可不敢把以工代赈说出来。

并且把酬劳压到了极低,一个人劳碌一天,只能养活一老一小的程度。

他还要在这里生活好久,可不想成为钱塘县士绅地主的公敌。

主要是韩立天生就怕麻烦,另外这种行为在古代这种行为可不是闹着玩的。

有的穿越大老靠一个以工代赈就能一步登天,作者是能呵呵一笑。

真以为古代人就傻吗?会想不到这样的办法?

先秦诗歌《鸿雁》中,“之子于垣,百堵皆作”。

这就是各大文学家所承认的,周朝、周天子以工代赈救济流民的描述。

另外根据《梦溪笔谈》记载,宋朝范仲淹也搞过以工代赈。

但是后果就是,引来了许多的监察官员弹劾,最后被罢官。

就算不被罢官,也很少有人愿意去做。

在古代的时候搞以工代赈,第一、聚集大量灾民在一起,更容易引发瘟疫。

第二、容易混进造反分子,参考元末修黄河,白莲教起义。

第三、凡是闹灾民的时候,都是地方士绅兼并土地、人口的最好时机。

谁要是这样搞就是跟地方士绅为敌,官位能不能保住先不说,最起码你的名声臭了。

有人说要执行严格完善的制度,别忘了一个地方官能顺利的管理地方。

靠的就是手下的三班衙役,三班衙役全都是各路地方士绅的代表。

你抢夺人家的利益,还想让别人专心给你卖命,洗洗睡吧梦里什么都有。

韩立把情况跟姐姐许娇容说了一下,然后又补充道。

“要是知根知底的,家里面确实贫困过不下去的。”

“反正山上也需要一些人来打理,姐姐可以跟他们商量去衙门走红契。”

“钱塘县比我们有钱的人多的是,那些壮劳力我们就不跟别人争了。”

“差不多的小孩子也可以,从小养大的我们用起来也放心一点。”

许娇容:“要是想买下人的话,现在还不到时候。”

“天气在冷一点,施粥的人在少一点,一些抗不过去的家庭就会开始卖孩子。”

“一开始是女儿,再往后是老婆,最后实在不行了才是儿子。”

韩立......“我们家多施几天粥,剩下的姐姐你看着办吧,我现在要去山上看看。”

“路上小心点。”

“知道了。”

这座种满桑数的山并不高,它甚至连个名字都没有。

山脚下有十几间相当破烂的房子,有好多在前两天的大雪中都塌了。

这些都是候员外原来用来养蚕的地方,现在已经人走房空了。

至于原来住在这里的下人,过了红契的今早都给候员外给发卖了。

一些自由的蚕农,看到这个情况以后都选择离开这里。

山顶泉眼经过常年累月的冲击,已经形成了一个不算太大的水潭。

水潭的旁边有三间砖瓦房,里面现在已经空空如也。

总体上来说这个山头跟其他的地方来比有点差劲,但是韩立还是比较满意的。

这种独立的环境,是他最喜欢的地方,不知道为什么好几个世界了还是改不过来。

韩立在山上转悠,琢磨着要如何装饰这个山头的时候。

远处有一只狐狸正远远的看着他,那双狐狸眼中冒出别样的光芒。

第二天,韩立还是没什么事,先到酒楼盘了一下账。

然后就往城门的施粥处走去,今天走到半路的时候。

新出现的一个书画摊引起了他的注意,特别是韩立听到里面的对话,让他停下了脚步。

“乔兄康慨仗义,变卖祖宅送前任县令回老家安葬,真是义薄云天呀。”

“那里、那里,我不过是做了一个朋友之间应该做的事罢啦,不值得张兄如此夸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