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大明杀破狼 > 第007章 北京的末日(七)全文阅读

第007章 北京的末日(七)

第007章 北京的末日(七)

“臣妾就是死也要和陛下死在一起”周皇后一脸坚毅的对崇祯帝道:“臣妾的家人可以对不起陛下,但是臣妾不能,臣妾生是陛下的女人,死也是陛下的女人。”

袁贵妃也哭泣道:“臣妾也不走。”

崇祯帝到了这个时候脑子反而分外清明起来,他的目光投向站在一侧的秦浩,看样子也看得出威国公是谋划多时了,这大明的江山终归是难保啊,儿子们出了虎穴也不过是再入狼窝罢了。可身为父亲和丈夫,自己能做的不就是让他们活下去吗?

他摇了摇头:“这是旨意,你们去请懿安皇后同行吧!”

“陛下。。。”周皇后和袁贵妃哭泣道。

“别说了,朕这个父皇是不合格的,儿子还需要你这个亲生母亲辅佐。”

崇祯帝一步一步走到秦浩面前道:“威国公还有什么事情需要朕办吗?”

秦浩终于认识到,崇祯毕竟是皇帝,就算是大厦将倾,那股扑面而来的威势也不是自己能坦然面对的。他立刻半跪俯首道:“威国公说了,他能有今天全靠先帝和陛下栽培,所以他不敢有太多要求,只求能尽心王事。但是威国公有个不情之请,还请陛下成全。”

都到这个光景了,崇祯帝不怕人提要求,就怕人不提要求了,所以他点点头道:“直言无妨!”

“原唐王朱聿键当日行事不周,失之操切,还请陛下念在宗室的情分上下旨恢复他的王爵。”

崇祯帝感叹道:“这个人朕知道,他的妹妹就是张振岳的夫人安平公主吧!张振岳果然是个念旧情的人。”

这时,王承恩领着四个皇子进来了,崇祯帝指着他们四个道:“你们都是朕的好儿子,可惜朕不是一个好父亲,没办法继续庇护你们了,你们记得了,以后安平公主就是你们的大姑母,而威国公就是你们的姑父。”

崇祯帝不知道自己随口给定的亲戚关系让张振岳不舒服了很久一段时间,姑父你妹啊,一想到后世的不要辜负(姑父),他就心惊肉跳。。。

太子朱慈烺带头出声道:“儿子明白,儿子一定会听姑父母的话,不让父亲操心。”

看着这个有点胖呼呼的儿子懂事的模样,崇祯帝很是放心的点点头。过了一会,懿安皇后到了,叔侄简单问候几句后。崇祯帝对懿安皇后道:“弟弟无能,没能守住皇兄传给朕的江山,以后还请嫂嫂看在皇兄的份上,多多照应这几个侄儿吧!”

然后对巩永固等人道:“走吧,都走吧!”

“皇后呢?”崇祯帝突然问道。

一个宫女跑进来道:“不好了,皇后娘娘自缢了。。。”

这真是怎一个乱字了得啊,秦浩有点头大。。。

而这个时候,在明朝投降的文武勋贵的带领下,李自成已经骑马进了正阳门,到了承天门下。正月初三从西安誓师出征,短短七十几天,大顺军不费吹灰之力,就一举攻破大明的都城。革命领袖李自成和他的战友们欣喜若狂。

此刻的李自成头戴毡笠,身着戎装,春风满面,顾盼自如。一路上,异常肃静。沿街两旁,家家户户在门外摆设香案,门上大书“大顺皇帝万岁万万岁”。人们跪伏在香案旁边,不敢抬头,额头上都粘着 “顺民”二字。在这些跪伏的人群中,有许多我们已经熟识的老兄,包括魏藻德、陈演、张缙彦、光时亨。。。

来到承天门(现在叫天安门)前,李自成勒住乌龙驹,看了一眼高悬在门楼上竖着的“承天之门”牌匾,忽然从背后抽出一支雕翎箭来。

“各位,看匾牌上由上而下那四个金字——“承天之门”。我如果一箭射中‘天’字,就一定能天下一统,江山永固。”

大家齐声叫好。谁都知道闯王是神箭手,百步穿杨,百发百中。

只见闯王弯弓搭箭,猛一用力,弓弦一响,“嗖”的一声一箭直奔门牌。大家仰脸定睛一看,不仅傻眼了:雕翎箭没射中“天”字,而是牢牢钉在“天”字下面。

李自成也是一愣。承天门前突然沉寂无声。

还是丞相牛金星头脑机灵,忙上前躬身施礼:

“恭贺陛下,一箭射在‘天’字下面,正说明大王能够夺取天下,坐稳天下。”

李自成听了转忧为喜,投弓大笑。文武群臣和护驾士兵一片欢呼:

“万岁!万岁!”

但是李自成的好心情到此就为止了,因为承天门并没有就此向这位拥有三十万革命小将的革命领袖打开。

李自成很是意外的向投降自己的兵部尚书张缙彦问道:“张大人,这是怎么回事啊?”

张缙彦支支吾吾了半天,李自成才听明白了,和着这守承天门的不是京营的油子兵,而是崇祯帝的内操军,准确来说就是一帮子太监。

李自成大怒,外头这么多有家伙的都投降了,这帮子死阉货居然还敢阻挡自己的“天威”。

“进攻!杀光他们”李自成怒道。

不过最后李自成说了一句让所有投降的文武官员脸红的话,“俺老李一路杀过来,也就这帮阉货有种,居然敢抵挡俺老李。”

李自成这话分明就说这些投降的人其实是没种了,这些平日高高在上的家伙是又羞又恨,却又无可奈何,形势比人强,忍了吧!

内操军的忠义确实不是盖得,但是实力也是不够看的,平日仗着人多对付几个鼠辈或许可以,但是对付成千上万久经沙场的鼠辈那就有点不够看了。

尽管如此,内操军的二千名太监都选择了死战到底,用他们手中的武器狠狠的向贼军杀去。明史把明亡之因归于太监,这其实是有些无耻了,至少紫禁城能证明这一点。不单单是太监死战,害怕被**的三百宫女也选择了集体自杀。

崇祯帝也算是节俭的可以了,偌大的皇宫,服侍的人员居然不到三千人,可惜大明还是亡了。皇帝再能省,也架不住下头耗子多啊!(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