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科幻小说 > 三国道主 > 第十三章 入北海全文阅读

第十三章 入北海

经过陈宫及一干士卒一晚上的统计整理,刘辩此次攻打泰山郡,阵亡八百多人,伤一千九百人,重伤三百人,可谓损失非常之大,刘辩坐在泰山郡府上,听着陈宫报上来的数字,心里着实疼痛。此战袁伟被太史慈阵斩,周辰被文士所杀,收编泰山郡兵三千四百人。

刘辩现在麾下士卒短短数日时间,便已经有近八千士卒!战马共两百匹,泰山郡也较为富足,刚刚秋收,府库粮草充足,势力大增,北海被刘辩得了大半,东莱、胶家、泰山三郡已经收入囊中,最后只要赶到北海,让孔融让出北海位,自己便彻彻底底的成为了诸侯,有了和其他人争霸的资本!

陈宫读完之后,安慰道:“主公不必伤心,此乃硬战,损失一千余人,已经可以说是战果辉煌了。”

典韦太史慈也出言安慰,太史慈终究有点儒将的气质,说道:“主公无须太过伤心,当下还是组织发放抚恤,安慰阵亡及受伤的士卒。”

刘辩点头,道:“陈宫,泰山郡府库金银所剩多少?”

陈宫面色略微欣喜的道:“回主公,泰山郡着实富足,金五千两,银足有两万两!”

听到这数字,刘辩大吃一惊,问道:“粮食储存多,寡人知道是刚刚秋收,那为何泰山郡金银如此富足?”

陈宫道:“宫一开始也疑惑,后来问看守府库的老卒才知道,原来袁伟席卷东莱的府库,统统放在了泰山郡,两郡一年的税收皆在此处,故而如此富足。”

刘辩点点头,心情也总算清明了些,道:“拨出金银为士卒们抚恤,同时严下禁令,谁敢骚扰百姓,立斩不赦!”

陈宫领命,道:“主公放心,宫已然安排妥当。”

刘辩嗯一声,“不知不觉,天色竟然已经亮了,大家先休息半日,养精蓄锐,明日再去北海寻那孔融吧。”

众人纷纷应是。

…………

刘辩醒来只是已经是太阳都快要下山了,起了床,洗漱一番走出房间,正看到典韦守在自己门前。

刘辩笑道:“恶来,我睡了那么久,为何不叫醒我?”

典韦憨憨的笑了笑,道:“我看主公一连几日奔波,反正也没什么事情,便自作主张不让别人打扰,让主公多休息一会儿。”别看典韦在战场上如一尊杀神,战场下其实更像是一个半大不小的孩子。

刘辩自然不会和典韦计较,道:“寡人休息期间,公台可差人找我?”

典韦摇头,道:“回主公,只有太史慈来找过主公。”

刘辩心想,太史慈乃一武将,他有什么事情找我?当即道:“走,随我去大堂。”

走到大堂之后,陈宫正坐在一边的桌子上写着什么,见到刘辩走来,连忙起身行礼,刘辩挥挥手,随意道:“公台不必多礼,你这是在写什么东西?”

公台苦笑一声,道:“偷会闲暇,做了首词。”

刘辩顿时来了兴趣,道:“可否借由寡人拜读?”

陈宫连忙双手捧上,道:“宫愧也,请大王过目。”

刘辩接到手中,撑着竹简,细细读道:“月光入林,风策策,人声消。夜半鼓声震天啸,将士魂栖。待得斩将杀敌后,尽成辅佐梦。”这很明显是陈宫触景而发所作的词,大气磅礴,写的就是昨晚的情势,不免勾起了刘辩对阵亡将士的伤感情绪。

不自觉的做出一首诗道:“壮岁竔旗万夫拥,灰衣突击泰山墙。逆贼夜弄朝权,汉箭何时射紫金袍!追往事,叹天下,寒风不浸少年志!手提万字平戎策,换得百姓平安福。”

陈宫目瞪口呆,连忙抬手,将刘辩的词在竹简上记了下来,刘辩作完,见陈宫竟记下,不免有些错愕,道:“公台这是?”

陈宫道:“主公当真奇才也,文武双全,只比大汉先祖武帝陛下呀……”

刘辩摆摆手,道:“路漫漫其修远兮,还需公台相助,还需天下仁人志士辅佐啊!才可斩了那董老贼,解我大汉之危!”

陈宫问道:“主公,不知可否将此词公布出去?”

刘辩摆摆手道:“公台自便,对了今日泰山郡可有什么事情?”

陈宫道:“倒也没有什么大事,只是太史慈好像要向主公推荐一个人。”

哦?听到推荐人,刘辩可是很感兴趣的,若是三国知名武将,自己可就发财了,连忙道:“恶来,快去寻来子义。”恶来答应一声,连跑了出去。

不多时,太史慈带着一年轻小将走了进来,二人同时给刘辩叩首行礼,刘辩笑着道:“子义,听你说你要给寡人介绍贤才,怕不就是此人?”

太史慈笑着道:“此人名叫于禁,是泰山郡人,慈训练兵士之时,发现其颇有才能,顾斗胆推荐给主公。”

于禁!五子良将啊!可以说是曹操前期的爱将,曹操前期能够崛起,于禁绝对有着大功劳。刘辩越看越欢喜,道:“好,不知道于禁你有何才能?”

于禁低着头,一本正经的道:“启禀主公,禁才学绵薄,早年读了些兵书。”

刘辩嗯了一声,道:“既然如此,那寡人就先安排你跟在太史慈将军身边,待得学习成才,就让你独自领兵。”

于禁听完,立马叩首道:“多谢大王。”

刘辩又道:“以后大堂会议,你可以参加。”

这可是照着心腹培养啊,于禁受宠若惊,更是立马跪地谢恩,“谢大王提拔,谢太史将军举荐。”此时的大汉仍旧是举荐制,于禁本是穷苦人才,得太史慈举荐,方才如此轻松的进入刘辩的核心层。

太史慈心中也甚是欢喜,刘辩为何如此看重于禁,还不是信任他太史慈!

…………

众人修整一晚,刘辩次日早晨,留下典重率领三千士卒镇守泰山郡,包括伤兵一千五百多,同时,现在刘辩富足,让典重开始募兵,面对东莱、胶家、泰山三郡,召集八千士卒,自己带着典韦、太史慈、于禁三将,陈宫随行,并近五千人马,往北海开去。

两日后,刘辩来到了北海郡城下,城墙上站着一锦衣老者,还有一干随从,正看着刘辩大军开进到城下。

刘辩看着城墙上的老者,道:“孔相令,好久不见。”

孔融眯着眼睛,总算看清楚了刘辩面庞,连忙跪地,道:“孔融拜见弘农王!”

刘辩在城下笑道:“孔大人快快请起,还不快快开城门?”

孔融立马道:“大王稍等,老臣即刻开门,即刻开门。”说罢,孔老头子带着一干人走下了城楼,吱呀……厚重的大门打开,孔融与一干随从人员走出城门迎接刘辩。

刘辩在典韦太史慈等人的陪同下,走到了孔融身边,将其扶起道:“孔大人不必多礼,辩还有事情要和孔大人商议。”孔融站起来,跟在刘辩身侧,为刘辩引路,一边询问刘辩这两年怎么过的。

刘辩深知历史,知道孔融是死忠与大汉的,故而有着十足的信心,自己和他提出所要北海相令之位,他必然不会推辞!甚至不用自己开口,孔融都会讲相令之位让给自己。

刘辩丝毫没有隐瞒,将自己在宫中怎么示弱以人以求自保,怎么从董卓手里逃出,怎么壮大队伍的事情,都给孔融讲了。孔融赞不绝口,直直让刘辩不好意思了,有文化的人拍马屁的感觉真的好爽。

在孔融的引领下,刘辩在典韦太史慈十多士卒的护卫下,来到了相令府。孔融坚持让刘辩坐在首位之上,随即跪倒在地,大呼:“大王赎罪,老臣虽为臣子,却对董贼乱纲毫无办法,这些日子,孔融四处奔走,却不知大王已经来到了北海!大王赎罪啊。”

刘辩自然信得过孔融,道:“孔大人起身,不必如此。你为大汉所做的一切,如今各地大臣若都如孔大人这般,哪有董卓如此嚣张!不过既然我逃出来,定然要雪我大汉之耻,必叫那董贼死无葬身之地!”说罢,刘辩全身的杀气猛然射出,让众人深深明白刘辩的仇恨之深。

随后孔融拍拍手,门外走出一人,捧着一盘子,上面有一印玺。孔融接过手中,双手献上印玺,道:“大王,今日大王来到北海,孔融自当让出北海相令之位,以之为大王立足之地,为匡扶大汉出一份微薄之力。”

刘辩也不推脱,将之取了过来,暗中观看确定不是赝品,交到身旁陈宫手中,陈宫小心翼翼的接到手中,随后退到一旁。

刘辩扶起孔融,道:“孔大人对我大汉忠心,日月可鉴,寡人在此多谢孔大人了!”说罢,刘辩给孔融叩首!

孔融哪里敢受,连忙跪倒在地,道:“大王折煞老臣了……”

刘辩心想,自己这弘农王身份的确是妙啊,若不是刘姓,只怕孔融看都不会看自己,太史慈于禁等人也不会随意的就投靠自己,陈宫也不一定会对自己青睐!

收了印玺之后,刘辩看向堂中的其他人,众人也是纷纷下跪,向刘辩表达忠心,刘辩笑着让众人起身,同时问向孔融,“孔大人,烦请你给寡人介绍一下诸位。”

孔融点头出列,一一介绍到:“左手第一人,名为王修,多次救援老臣于生死之境;第二位王子法,第三位刘孔慈,此二人有雄辩之才;左丞相,刘义逊,之前乃我幕僚;孙邵,官职目前为功曹;还有这位祢衡,乃是我北海最为有才之人。右侧为武安国,乃一武生。”

看来儒生就是儒生,从介绍当中就发现孔融不待见武将,武安国可是挑战过吕布的人,武艺应该可以与典重相差无几,日后当做自己护卫也不错。

孔融介绍完,众人皆是对刘辩行礼,只有一人昂着头,似乎是瞧不起刘辩一般。此人便是孔融称之为北海最为有才的人——祢衡!刘辩心里骂了一句sb,祢衡在三国历史上就是个奇葩,眼高过顶,却无真才实干,只靠一张嘴皮子骂人,活生生的骂出了名气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