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都市小说 > 都市老中医 > 第87章道可道,非常道全文阅读

第87章道可道,非常道

原来,沈燕说的吵架并不是真的吵架。而是宋鼎今天不用上班,所以沈建山吩咐沈燕去请师傅来吃晚饭。吃了饭以后两老头没事做,便开始下象棋。

本来下象棋是很益智并且消磨无聊时光最好的一项游戏。

但两人一盘没下完便吵了起来。

原因无他,宋鼎下象棋,简直就是胡乱来。马不走日,象不走田就不说了。连车要走线,兵不过河的道理都不懂。三番五次的用兵去吃沈建山的帅,说他的兵不是普通的兵,是军事素养最好的兵,是作风硬朗的兵,是能打胜仗的兵。

两老头便因此大吵起来!

争吵之余,沈建山突然想到那个曾经也用兵吃自己帅的老头,还说他的兵是特种兵。

气头一上来,沈建山冲宋鼎吼道:“你这下象棋的路数是跟李才良学的吧?”

“李才良?哪个李才良?”宋鼎听着有些耳熟,一时也忘记了跟沈建山争论怎么下象棋的事。

“我女婿的父亲啊。咱们以前都在一个军区。你跟他下象棋简直就是一模一样!我觉得你们一定会有共同语言。”沈建山没好气的说。

宋鼎想了想,想起来了。

对这个李才良还真有点印象。当时在部队的时候,因为一次犯错,又被降了级,就在沈建山手下当了一个排长。只不过他对沈建山这个连长不是很喜欢,对这个瞻前顾后犹豫不决的家伙一肚子的不服。

后来听说第54军108团的营长打仗的风格很硬朗,而且敢打敢拼,便打听到了这个营长就叫李才良。当时便动了心思,想去李才良手下做事,他觉得打仗就得跟着这样的军官那才有干劲!

只是一直没有机会。再说了,部队不是自己家,想干嘛就可以干嘛。所以跟这个心仪已久的营长一直缘悭一面。

再后来,因为王光亮的事情,加上对|越反击战的胜利,便复了员。现在听说自己徒弟的父亲竟然就是自己当初仰慕的营长,不禁老怀大畅。心说:难怪跟李昊对眼呢,原来还有这层缘分。

想通了这点,也就没心思跟沈建山争吵了,看着时间不早了,便告辞离开了沈家。

留下沈建山坐在沙发上生闷气。后来沈涛见父亲气不过,便跟父亲下了几盘棋,因为沈涛是故意相让,再加上本身不善象棋,连输给父亲几盘后,总算逗得沈建山心花怒放。

听完沈燕的诉说后,李昊会心一笑。想起春节的时候,父亲跟岳父也是因为象棋而争吵,吵过后又和好如初,老小孩老小孩嘛。

跟沈燕再腻歪了几句,便互道晚安挂了电话。

想到沈燕明天就要回到工作岗位,而自己也要继续回“信德堂”坐诊了。匆匆洗漱后,李昊躺在床上,随手翻开恩师的《余伯礼业医心得》

李昊很喜欢用读的方式来学习。这也是恩师传给自己的一个经验!学习中医,特别是经典的中医书,千万别用看的方式。因为看,可以一眼数字,一目十行,但往往这种走马观花的方式就会忽略其中精益的部分。所以,学习中医书籍,一定要用读的方式,要逐字逐句的读,才能透彻,才能记忆深刻。连曾国藩也曾写下: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通,明年再读的千古佳句!

当读到恩师记载了一个8个月的男童,以高|热、咳嗽一个多月,中西医均无效,后来被恩师治好了的病例后,不禁为恩师的胆大心细敬佩到了极点。

这例病例,先后经过中西医治疗,均无寸效。最终确诊为:腺病毒肺炎。

在恩师接手的时候,孩子的家长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但恩师没有放弃,经过仔细的辩证和分析后,最终得到治愈。

其实这个腺病毒肺炎是西医的病名,属于中医的咳嗽、喘证的范畴。治疗大多都以辛温开闭、涤痰化饮为主,主方是:射干麻黄汤。

这个病例对李昊的影响很大。在今后很多时候,遇到了非常难缠的病人或者再怎么复杂的病情,都不会轻易的放弃。病情再复杂,也需要抽丝剥茧、追根究底才为王道!

只是,让李昊没有想到的是,这则病例,会在五年后带给了他非常大的启发,在抗击疫|情的战役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当然,这是后话!

恩师的这本《余伯礼业医心得》,几乎囊括了许多的常见病、怪病,不但记载有治好的。还有没治好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最初的判断是错误的?都有详细的标注。

不像现在的一些医案,全都是一剂知,二剂减半,三剂病若失。几乎没有败案,这种书真的不知道出版社是怎么想的?如果编写医案的人这么厉害的话,那中医就不会沦落到这个地步了。

有时候李昊都在想,如果将恩师的这本书贡献出去,那恐怕会在中医界掀起轩然大波。以振聋发聩、醍醐灌顶来形容,恐怕都不为过。

只是,现在还不是最好的时机。也没有那个机会!现在的中医,说实话,普遍都是各自打扫门前雪的状态。绝大部分的中医还处在随身携带着一本类似于《内科杂病方解》之类的书籍,什么病用什么方子,记录的明明白白。要不就是有病人来的时候,一边看病一边翻医书的也不在少数。更有甚者,会专门抄写一些所谓的秘方,珍而重之的藏好,真有点武功秘籍的意思。

其实,要说中医之秘,还真有。那就是剂量!一个医生可以告诉别人方子,但绝对不会轻易告诉别人剂量。这就是为什么人家开的方子,病人喝了有效。但抄过去没有剂量的方子,却没有效果,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试问,中医到底怎么发展?中医的路又在哪里?因为现在的病人很急,医生也急,所以就见病欲愈,执方欲加了。

要说当今的中医们会不明白这个道理吗?他们是明白的。而且,中医学到了一定的程度,根本就不需要刻意的去背诵什么汤头。高明的医者会根据患者的病情,任意选方,甚至还可以根据中药的四性五味、归经和升降浮沉,自己组方出来。

但这样医术高超的医者,现在太少了。

中医走到现在,也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从古时候的大贤辈出,再到现在的青黄不接,这是一个趋势,也是一个规律。所谓的:“盛极必衰”就是这个道理!

有的时候,道法、规律。它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却又清晰无比的驾凌于我们的认知以上,让我们不得不去遵从、去服从。

就像生长壮老矣,这是一个规律,没有人可以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