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穿越三国做吴王 > 第十六章:准备出发全文阅读

第十六章:准备出发

孙权到府衙里看了一下还有一些甲胃的库存,又采购了一些兵器,由于赵云带来的义士人人带马,这无疑为他省下来一笔不小的开销。要知道在这个年代,一匹拉货的劣马也得10金,更何况战马,训练成熟的战马就要30金。

三国时代所使用的“钱”就是这种五铢钱, 曹嵩花1亿钱买了个太尉,指的就是1亿枚五铢钱。 至于“金”,当时十分稀有,普通人别说揣上几两到处走走,就连见也难得一见,因而其货币流通的功能较低,多以赏赐或储备财富而存在。

汉末的“钱”与现在的人民币如何换算? 这可以从购买力的角度去分析。汉桓帝时买1石米大约花50钱,当时的1石是4钧,1钧是30斤,1石就是120斤,这是汉代的“斤”,大约相当于250克,也就是现在的半市斤,推算下来当时的1石相当于现在的30公斤。

也就是说,买1斤米还用不了1“钱”,按照这种购买力来换算, 汉末的50钱大约相当于现在150元人民币的购买力,也就是1“钱”与现在3元人民币相当。

但这是天下还算太平时候的物价,战乱一起,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加上天灾,粮食价格不断飞涨,《后汉书》、《三国志》多次提到一石米涨到数十万“钱”,涨了上万倍,遇到更加困难的时候就“有价无市”了, 有钱也买不来粮食。

装备穿戴齐备,孙权站在高台上,看着下面这些亲兵。不亏是赵云带领的义士,个个生龙活虎。望着这支属于他三国人生中第一支军队,心里豪情万丈。

“各位义士,我是破虏将军的次子孙权。明天,我们就要北上跟随父亲讨伐董卓。你们现在暂时在我身边作为我的亲兵,由赵云统领。这位是典韦,是亲卫副统领。祝各位义士在战场上杀敌建功,建不世之伟业!”

“吾等愿跟随公子上阵杀敌!”下面的人齐声喊道。

“好!各自准备,明日出发!”

为了装备这支部队,孙权可是花了大价钱,除了赵云,典韦各自使用自己熟悉的武器外。其他人,每人配备了一个单手盾牌、一张弩,十只箭、专门打造的弯刀。弯刀是根据蒙古弯刀制作,特别适合骑兵近距离冲杀。虽然硬度一般,不现在只能这样了。等有更多的时间金钱后,再改良一下现在的锻造技术吧。而且每人配置了三只短标枪。

这支完全按照特种部队装备的第一支亲军就此诞生!

在这个年代

的战场,大多数士兵都是只有一种武器,上阵杀敌各自为政。

三国军事制度和汉朝没什么大的变化:

国家正式官职

大司马:

西汉时汉武帝废太尉设大司马,加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之上。东汉光武帝又废大司马为太尉,为掌管军政和军赋的最高官职,即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东汉时太尉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后来三公几乎无实权只是荣誉的象征。东汉末年,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已成为虚职,在三公之外另设大司马,大司马和大将军均位在三公之上,三国时期,各国在三公之外另设大司马,一般由大将军升迁而来。

大将军:

武将之首,其官职位比三公,时而在三公之上,时而在三公之下。秩万石。东汉末年,其位在三公之上,时汉朝天子以曹操为大将军,另以袁绍为太尉,袁绍以太尉位在大将军下,故“耻班在太祖下”。属官有长史、司马。

骠骑将军:

位在大将军之下,品秩同大将军,时而在三公之上,时而在三公之下。将军中位比三公的共两级:大将军、骠骑将军

车骑将军:

位在骠骑将军之下,位比上卿。

卫将军:

位在车骑将军之下,位比上卿。

前后左右四将军:

即前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后将军。周末始有,汉朝时并不常置,金印紫绶,位次列于上卿。遂渐废弃。三国时常设的高级将军位。负责京师兵卫和边防屯警。位次列于九卿,高于其他临时设置的杂号将军。

中郎将:

汉朝武官的级别分:将军、中郎将、校尉三级。由于将军并不常置,有战事时才冠以统兵者将军之称,所以平时一般武官所能获得的最高官职为中郎将,品秩为“比二千石”,掌管皇家卫队,属光禄勋管辖,如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朗将、虎贲中朗将、羽林中郎将。汉末三国时期,有军功者越来越多,众多被封为杂号将军,中郎将反而成为了中下级军官的职位。

校尉:

校尉是比中郎将略低一级的武官官职,品秩为“比二千石”。在汉代设八校尉分掌南北军。汉末三国时期,有军功者越来越多,众多被封为杂号将军,校尉反而成为了低级军官的职位。

八校尉:

汉武帝起所置京师的屯兵八校尉,分掌中央军队。分别是长水校尉、屯骑校尉、越骑校尉、步兵校尉、

射声校尉、中垒校尉、胡骑校尉、虎贲校尉。东汉时,省中垒校尉、胡骑校尉、虎贲校尉。到三国时期,八校尉的职权越来越小,最后沦为低级官员。

四征将军(四征大将军):

重号将军名称,即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汉魏间始置,位次列于上卿,在卫将军之下。汉末三国时期有加大将军号,如征西大将军,位次列于三公

四镇将军(四镇大将军):

重号将军名称,即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汉魏间始置,位次列于上卿,在四征将军之下。汉末三国时期有加大将军号,如镇西大将军,位次列于三公

四安将军:

重号将军名称,即安东将军、安南将军、安西将军、安北将军。东汉时有此名号,位次列于上卿,在四镇将军之下。

四平将军:

重号将军名称,即平东将军、平南将军、平西将军、平北将军。汉魏间始置,位次列于上卿,在四安将军之下。

大都督:

源于汉末,曹魏置,第一品,不常置,属加官,全称“都督中外诸军事”。

都督:

东汉末年始置。因各杂号将军之间并无隶属关系,故设都督一职,督管几路军队,为军事统帅。后以“都督某州军事”,掌管驻扎在该州的所有军队,并兼管该州民政,权力非常大。

杂号将军:

汉魏时期,有军功者比比皆是,授予官职的数量增加。故常在“将军”前冠以某个名号以作为他的官职,这种名号并无一定,名号之间也无上下级关系,因此称为杂号将军。以下皆为杂号将军。

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将军中位比三公的四级。

四军将军;四征将军;四镇将军;四安将军;四平将军;位次三公。

大都督;第一品,不常置,属加官。

都督;军中司马;牙门将军;偏将军;裨将军。五等低级将领。

千人督;曲长;屯将;都伯;什长;伍长。

而他准备打造一支现代化部队,一军六千人由将军统率,六个千人督为军司马,60个百夫长,600个什长,1200个伍长。

作战时五人一队,配置三个盾牌兵,一个长枪兵,一个弓箭手。除了攻城战外,都以这种形式组队作战。互相配合。这样才能最大化的减少冷兵器时代的人员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