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鬼谷神谋 > 第二百零八章事不由人全文阅读

第二百零八章事不由人

第二百零八章事不由人

吴国的大殿之上,吴王阖闾带病上朝,人却整个躺在坐椅之中,看起来病得不轻。

几十名吴国朝臣都看着吴王,直至吴王把医师的药喝完,大家这才放心。

他们不知道为何吴王如此拼命,就算以前十分勤政,一般都不会不上早朝。

可若是遇到吴王身体欠佳,那么也会休息几日,可现在年暮之时,却竟然带病上朝。

一众朝臣也是为吴王如此精神所感动,大家都议论纷纷,对吴王此举大加赞赏。

“各位爱卿都已到齐了吧,今日朝会邀了我吴国众臣参与,实也是本王无奈。

大家也看到本王的身子骨越发虚弱了。

昨夜只是在胜玉公主府邸多饮了几杯,今日就感的风寒。

还真是人老如木枯,经不起折腾,让众卿家见笑了。”

吴王也是先解释自己为何要躺在床上,只是因为夜寒露浓,受了些风寒。

而且吴王躺着,身上却也盖着厚厚的被褥,也正是一个感染风寒之人的症状。

众臣听吴王解释,心里也坦然得多,大家也不再议论,知道吴王带病临朝,必然有重要的事要宣布。

所以大家都静静等着,等着吴王旨令。

“伍爱卿,这些日子听说有一些不法之徒竟敢冒充我那不争气的二弟来领赏,不知爱卿如何处置的。

这段时日吴都可还太平?”

伍子胥一听,从坐椅上站起身来,对着吴王一揖道:“回王上,这些人都是贪财之人,以身犯险,老臣已经逐一认真排察,无一是夫概公子。

老臣虑于这些人也有所难,所以区别对待。

一些因家贫而铤而走险之人,老臣并没有为难。

对一些亡命之徒,老臣已按律处与刑罚。

有的不听劝告者依律已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还望王上放心,吴都近来十分安稳,城内百姓也都安居乐业,并不受其影响,纵有宵小之辈作乱,也无损城都安稳。。”

伍子胥说完,这才坐下。

“伍爱卿治城、治邦之能列国闻名,有伍爱卿为本王分忧,是本王之幸,吴国之幸,本王并不忧虑。”

吴王说完,喘了口粗气,又看着伯否道:“伯爱卿,国葬之事是否已准备妥当?”

伯否也是一样,站立起身,对着吴王一揖道:“国葬已准备妥当,而且依王上援意,王族子孙在地宫之中皆建好墓葬,随时可以安葬其它已故的王族子弟。”

伯否的话,让众臣不解,可却也不敢再行议论,毕竟这是吴国王族之事,算起来是家事。

吴王一听,却也满意,心里明白。

“本王自登位以来,一心为吴国操劳,却也因本王才疏学浅,难与让吴国在列国之中独尊。

这些年来,本王虽弹尽竭虑却也力不从心,多年征战,落下了不少病根。

本王年暮,怕是来日不多了。

前久一直议的太子之选,实是吴国兴盛之本。

而吴国南有越国之危,兵事不止,西有楚国虎视,北有齐鲁宋晋,实是吴国隐患。

经多日与众臣商议,本王慎重决策,也是到了该定人选的时候了。”

吴王说完,不由得也是长叹一声。

众臣这才理会,为何吴王如此辛劳,带病上朝,一切还是为了吴国的将来着想。

吴王看了看堂下坐着的三位重臣,又看了看吴国众臣。

“吴国继承,有以长,以贤择之的传统,可本王却是无可奈何。

长子早夭,不能为吴国效劳。

而本王又教育无方,儿子中并不真正贤才。

可为吴国长久大计,吴国欲立于列国,先必自保,强兵富民,才是强国之道。

将来的吴王不仅要能为吴国百姓而谋,也要有能力使吴国不受其它列国欺负才行。

所以本王今日正式宣布,立子夫差为吴国太子。

夫差公子,善武而多谋,勤学苦练,有志于吴国兴盛,是能保吴国平安的保证。

此事就这么定了,并拟定列国国书,上报大周天子以及列国王候。

这些事就由伍爱卿来办理吧!”

众臣一听,都跃然跪地齐呼:“吴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吴王缓了缓又接着道:“本王身体有恙,也难理朝政,自明日起,本王不再临朝,将由太子夫差代理朝丐政,处理吴国事宜。

特命伍子胥、伯否、孙武三位爱卿为太子顾命大臣,力助夫差,直至其正式登位。”

“臣下领旨。”

三个权臣此时都跪在地上,一起领吴王旨意。

“起来吧,你们是吴国栋梁之材,本王对你三人已封大周上卿之礼,可今日本王再下一道旨意。

着你三人在我死后继续享有此等尊荣,新王不得废除。

三位爱卿跟随本王东征西伐,于吴国有功,于本王有义。

本王最后再赐你们免死金牌,可不受新王罚处。”

吴王说完,身后宫奴已经把三块金牌分别端了上来,赐给伍子胥与孙武、还有伯否。

三人再次跪下,齐呼谢恩之语。

吴王此举也是对三位吴国重臣的恩宠,同时也是告示其它朝臣,若一心为吴国,必然会得到厚报。

也让三位重臣,能在吴王死后也一样尽心尽力辅佐后任吴王,真是用心良苦。

“孙爱卿,差儿现在只是一员偏将,依然是将军的下级属下,就由你发出军令召差儿速回吴都,要保护好差儿安全。”

刚才二大权臣都有安排,现在吴王宣布完太子人选,这才着重安排孙武将军的重要事务,也是合情合理。

吴王说完这些,有些疲惫,本想退朝,却不想此时大殿外奔来一个护卫。

“报王上,昨夜蹶由王叔在回府路上,偶然发现一具尸体,经察是二公子山的尸体,还请王上示下。”

吴王一听,脸色大变,看了看三位权臣。

而此时朝堂之上众臣又开始议论起来。

“伯爱卿,你去看看是否真的山儿的尸首。”

伯否领命匆匆赶了出去。

不多时,伯否再次赶了回来跪在地上。

声泪俱出,大声呼道:“回王上,确实是二公子山的尸首,二公子山被人刺死了。”

吴王一听,脸色还是慢慢变得忧郁起来。

“起来吧,蹶由王叔呢,宣他上殿吧!”

“回王上,王叔已离开,只留下一句话。”

吴王一听,淡淡冷笑道:“说吧,就当着吴国众臣说吧,本王也不会忌讳。”

伯否看了看吴王,这才缓缓回道:“回王上,蹶由王叔十分悲痛,只着老臣带话给王上说:‘山儿既死,事不由人,年暮丧子,人间惨事,万念俱灭,了无牵挂,望王上节哀’。”

吴王一听,这话并没有什么,“事不由人”的意思,其实也是承认此事并不怪吴王,大家心里也明白。

至于年暮丧子则是两层意思,一个是指吴王,一个则是指他自己。

吴王失去儿子,而他则失去孙儿,两人说起来都是悲痛的主角。

万念俱灭,是说蹶由王叔已经没有任何念头了,一无儿女,人也形如朽木,所剩日子不多了。

所以也并没有什么牵挂了。

这可以理解为他已放弃一切,也可以说是看透一切,同时还可以理解为已无顾忌可以任意而为。

吴王轻轻念着,心里也是徒添悲痛。

连丧亲人,无论是何原因,还是让年暮之人禁不住泪流满面。

纵然已事情的发生,可做为父亲,还是十分内咎。

这份内咎于儿少之时只顾着国家大事,却疏忽了自己的家事,以至于两人儿子失教而走到今天。

若要怪,吴王自己的责任也是难与推脱。

“回王上,刚才我也问了蹶由王叔他今后打算。

他说将亲自参加完吴国葬礼,然后再归隐他乡。”

伯否再次回禀吴王,是解吴王之疑。

吴王长叹一声,看着众臣缓缓说道:“众位吴国众臣,大家都在疑惑为何山儿为横死在乡野,本王来告诉众位卿家。

昨夜有刺客夜袭王宫,山儿与本王在一起喝茶赏月,我山儿奋勇追击,所以才遭遇不测。

本王想山儿也习得武技,盼其平安归来,却不想只是一俱尸体,令本王悲痛不已。

山儿之举,实是孝心可佳,胆气十足。

身为王族,这份为吴国除暴之心,忠义可表,是为吴国公子典范。

伯爱卿就由你一起收敛山儿遗体,稍作安排,与王后一起厚葬吧!

另外杀手追查之事,还是交与伍爱卿负责吧。”

吴王对公子山之死,也是悲愤交加,悲其死,而愤其行。

可却还是并不揭其恶行,反而表彰其忠义。

在死后给予这个儿子,一个吴国公子典范的身份,与吴国其它王族同享祖宗宗祠,也算是对得起这个不孝之子了。

若依列国惯例,弑父之子,不孝不义,原本是难入宗祠的。

可吴王知道,包括大公子波及公子山在内,皆是因为太子之争,或多或少都与自己的决策有关。

若自己早订太子人选,或许他们也就能平安无事,可从另一方面讲,或许还会有更多的人死于此事。

而公子山之死则是吴王一手造成,虽然主要原因还是其贪念权力而起了歹心。

可诱因却是吴王引起,这或多或少还是难与平复。

吴王此时想到王禅,想到王禅的未卜先知,忧虑更甚。

“众位卿家,还有没有事,没事退朝,本王有些乏了。”

吴王无可奈何,心情沉闷,也身体虚乏。

众臣不敢再议,都跪在地上,目送吴王阖闾被抬出大殿。

这或许是吴王最后一次上朝,竟然如此悲壮。

任谁也想像不到,当年雄心壮志的吴王,东征西伐,晚年竟然落得如此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