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游戏小说 > 王家岭的诉说 > 第五章 此间疑点终成焦点全文阅读

第五章 此间疑点终成焦点

王家岭井下被困矿工正在绝地求生。15个生命引发全国民众强烈关注。亿万网友通过互联网,纷纷发表观点看法,声援抢险救助。但是,种种怀疑猜测也接踵而至。譬如:

这一次,政府真的是在救人吗?

指挥部要从山头上打眼钻孔入井,这可能吗?

新闻发布会上的名单真实吗?

及至救人升井,仍有人怀疑造假,救援者出井后,模样咋会比较干净呢?

我认为质疑者本意是好的。我们关爱生命,生怕矿工弟兄们遭罪抑或死去。实大善也。恻隐之心,是说孩子趴在井台上,生怕他不小心掉下去。多年来,许多新闻报道远离实事求是精神,确实存在着报喜不报忧,好说大话狂话,制造虚假政绩等等弊端,丑闻不绝于耳。人们普遍怀疑了,不信任了,总有一些生活根据,体现出种种新的官民危机来。我同时认为,执政者时常受到监督或者公开质疑,不是坏事,恰恰是好事。而在公众政治生活中,这种发言机会原本就十分稀少。我们只能去正视和分析产生诸多质疑的原因,却不能漠视公众话语,乃至无端对立。更不应以大吹大擂式的高调强音做“导向”,放弃耐心解说与冷静思考。近年常说科学发展观,那么,无论你务实还是务虚,大家讲科学讲民主,正是历史趋向。

质疑与监督,应是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里一种基本常态。

要说从山顶打孔钻眼深入井下这件事,的确是超出了多数人的经验之外。最早,指挥部成立了专家组,贯彻国务院“科学救援”指令,以贺天才为组长的专家组,依据山西煤炭地质局多年探索实践的已有成果,提出并支持了这项特殊建议,打眼入井方案很快被指挥部所采纳。

在我们作家小分队中,鲁顺民对于新型科学技术的应用颇多关切。这件事,在他看来很富有吸引力。他在王家岭上下踏勘了现场后,返回省城,又去煤炭地质局做进一步采访,还赶上了一场专家总结会。最终将这项矿山救援新技术弄了个明明白白。

顺民说:在王家岭,我和黄风去找那个号孔的钻井。说是在山背后一里地。井架已经拆了。那个管子还裸露着。留了几个人照看。他们说6号人已经撤了,正准备封那个井。打孔的人也撤了。说不清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

黄风便说:中间隔着一条深沟,要绕很远的一段路。鲁顺民的大背头,头发被风刮得站了起来,像一窝子雄心勃勃的荒草,直竖了要飞。我们顺着山路爬,鲁顺民把军大衣裹紧了就骂:甚鬼地方,刮得受不了!

顺民笑道:我就是惦记那个孔。那个孔一卸压,水来回在一个水平面游荡。井下水位变化更加趋于水平,才知道那个管子起了多大作用。是省煤炭地质局负责打的这个孔。准确度非常神奇,超出我们的常识和经验范围。后来我去地质局采访白秀平书记,听他一说话,我就特别熟悉,是五台话。然后再一说,才知道是我们校友。他曾是我们临汾师大学生会主席。他的组织能力,动员能力,他的口才,在学校有口皆碑。自从毕业后,就再没见过他。没想到0年后,在这里见到了。他是学中文的。从一个小干事做起,直到去煤炭地质局当了党委书记。这个家伙向省里主动请求打井救人,这样的事,他是做得出来的。我在大学那会儿就了解他。他们真敢主动要求上。

顺民同时采访了地质局副局长潘增武。

专家潘增武首先介绍简况:事故发生后的8日当天,我们地质局白秀平书记就向省委省政府主动请缨,要求参加救援。月9号晚上,也就是月0日的凌晨,1点半,接到省政府的通知,要求我们带两台钻机,参加现场抢险。凌晨1点,我们召开了一个简短的相关人员动员会,于当天凌晨6点赶到了王家岭。

1号垂直钻井由我局114勘查院承担施工,号垂直钻井由148勘查院承担施工。114院长李新民、148院长史治国分别带队,工程处长一线负责。1号垂直钻井克服诸多困难,59小时顺利打通,井深406.8米。号垂直钻井,16小时顺利打通,井深51.8米。

潘先生还说,在打通“生命通道”过程中,***总书记、温家宝总理高度重视号钻井垂直救援工作,许多国省两级领导每天都要过问号钻井的进展情况。

顺民接着说:114院和148院,两个院得到命令从沁水山区拔出钻就走。拔钻要拔70多节哩。四五个小时的路就走了1个小时。在翼城一下就堵了6个小时。堵死了。他们说这是救援队伍,交警也没办法。他们只好给现场指挥部打电话。指挥部又给临汾地委打电话。后来是省政法委杜玉林下令,全城交警扑上去,才疏通了道路。活活耽误了6个小时。队伍上山后,由王君省长拍板定了钻点,马上就在那里打了。

以下,是白秀平先生的诉说。这位曾经的大学学生会主席,讲话果然简练:

过去处置井下事故,大体上就是通过坑口,沿着巷道,平行推进施救,遇上水排水,遇上塌方清理,遇上火灭火,就是这么个基本模式。而这一次救援,引入了垂直救援,就是通过钻探打通生命通道,打通信息通道,打通通风通道。这是全国救援革命的一次公开试验吧。

事故发生之后,我马上给陈川平副省长打电话,说我们上去肯定起作用。

省委省政府下这个决心,也很难。这么大的队伍上去,能不能起作用?过去没有这方面的经验。王君省长,川平副省长还是下了决心,叫我们上。省政府006年就在我们局设立了山西矿产救援应急中心,有编制有牌子。

接到命令之后,一个半小时之内,队伍从榆次、洪洞、沁水、延安、韩城集合过来,领导班子和专家一个小时报到完毕。

我们煤炭地质局从前几年开始,就把垂直救援作为课题进行研讨,专门研讨这个问题。006年5月18日,左云张家场煤矿透水事故,当时井下的情况非常不好,水一直走不掉。我们上去之后,打了四口井,全部打在巷井里头,完成了积水的排放,最终寻找到遇难矿工遗体。010年在晋东南小王庄煤矿,我们也打过这样的井,一连6个井,都准确无误打到巷道了。有过这些预演,所以我们敢于主动提出王家岭抢险救援。

我们建局已经56年了,56年完成了山西煤田面积勘测的90%,为山西提供了煤炭资源89%的总储量。56年来,我们下钻勘探的总长度,相当于地球的半径,每天都在打孔打井,要说过硬,那就是这样一支队伍。

我必须谈到装备上,因为网上有质疑,不知道这种世界先进水平的钻机。一台配备下来就是000多万,是美国的T10钻机。我们有4台这样的先进装备,王家岭就上了两台。

同志们每打50米,都要测偏,测完再打,井下被困矿工坚持自救,井上救援人员也是高度紧张。号井打到50米,所有人都紧张,包括我在内,呼吸都困难。因为这个井预先测得的深度51.8米,最后的时刻,万一打偏怎么办?现场除了机器的声音,再听不到任何声音,屏声静气。坐的人都站起来,旁边的人都挤过来,都知道到了关键时刻。那个时候的心情,跟等老婆生孩子一样……打到了51.8米,钻杆会自动往下一掉,说明打到空巷了,这才一颗心落了地。

那个1号井就在村里大马路上,钻机开起来之后,高压排渣,烟尘很大。钻机的旁边就是民房,震动也很大,但是没有一个老百姓提出来说你不能这样干。村里就有一个青年被困在井下,父亲天天盼,希望能早一点打通这个通道。不知道后来活了没有?

号井离村子远,通路要毁庄稼地,也立即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

我们的副局长潘增武,0号接到任务之后,他的母亲在医院已经下了病危通知书,可潘局长还是来到王家岭现场指挥忙碌。8号,他才从现场赶回家乡,见了母亲最后一面。我们项目部的小谢,接到任务之后,老岳父刚刚去世,停在家里等他回去奔丧,可我们的小谢还是上了王家岭。他也不向别人说,救援完毕之后,他才赶回去。

现在有必要总结经验教训。比方说,号井打通之后。一般理解,很快就可以往下放东西了,但不是这样,发生了井喷,事先没有估计到。营养液根本无法下送,向上的气流强劲,我们只好把营养液放在钻杆下面的空洞里硬往下压,一根钻杆9米,51.8米,共56根钻杆,一根一根接好放下去,再提起来。提一次一个半小时,共放了7次。这就很慢了!你想一想,下边的被困矿工面临的是生与死的煎熬。

这就形成一个教训。下一次,你井喷,我这里抢先往下打。如果下一次高瓦斯情况下怎么应对?都是钢铁家伙,一碰火花立马爆炸。这就提出一大课题。

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打一个更大的孔,直接往上救人。孔径如果达到80—100厘米,完全可以办得到。这在国际上是成熟的。美国还拍过这样的电影。可惜我们没有这样的装备。这样一革命,你抽水就不急了,你慢慢抽都可以,不必要动员几千号人天天集中在那里装泵,耗时耗力。时间越长,死人越多。这是需要我们下一步研究的。

还有,建议煤炭生产企业,在巷道中间预先打通这样的逃生出路,情形也会不大一样的。

现在煤炭生产安全形势很严峻,专家论证,在山西的地下,至少有6000座老煤窑积水严重,矿主采掘之后,积水不积水他不管。大矿随时都可能踩响这个“水雷”。

真不用客气,我们这种单位,会做不会说,现在也不要宣传我们,而是让大家都知道这个事情的重要,增加这方面的知识,更好地总结经验教训。

——顺民的采访卓有成效。科学救援,就是要敢于在矿山抢险中进行革命性的探索。顺民说:这次尝试使各方面的专家意识到了前进的方向。今后抢险都会联想到他们。尽管他们并不是搞救护的,而是搞地质物探的。但多学科交叉产生综合学科,利国利民。如果往下送防爆摄像头,直接可以探测井下情况。美国那次救援,深度是00米,仅用48个小时,救出9个人来。还不是垂直打,而是斜角45度打。007年美国那部电影就叫《井下营救》,是根据真实救援改编的。澳大利亚也有一次,是在6小时之内净钻87米,把人直接吊上来了。

看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作家艺术家们,也应该多多具备一些科学知识。因为你所反映的人群主体,已经发生了变化。首先是生产力成分发生变化,科技人群行将扩大为社会主体。可叹老庄老户的“庄稼人”,却是越来越少了。

王家岭,真成了一个历史性的焦点。

又一个奇怪问题出来了:既然打通了号井,上下敲击管道,沟通生命讯息,举世瞩目,为什么,只听到井下仅仅传出一次响声,就再也没了动静?

抑或希望抑或绝望,总揪人心。(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