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大明少皇 > 第三十二章 变全文阅读

第三十二章 变

皇家卫队进入草原腹地后,每日的训练变得更加严酷,完全参照实战标准进行。粗野的怒骂,带血的嘴角,肿胀的眼睛,浑身的紫青,成了每个卫队士兵的标配。令人荷尔蒙狂飙的近身肉搏,让每一个正常的男人都无法抗拒。

卫队士兵因为训练残酷,每日里都会多次往返医疗营。温柔的护士妹妹,好像并不在意他们身上的酸臭味道,总是很细心的为他们清理伤患,还很乐意和他们说笑。她们似乎很喜欢这样满身伤痕的汉子。

卫队的待遇,让明军普通士兵颇为羡慕,心里便开始嘀咕:老娘为何骗我说女人喜欢干净的男人?额,想起了,老娘虽然总嫌弃父亲是个臭男人,但到了晚上,还非得抱着我爹睡觉…女人为何明明喜欢,嘴巴上却要骂人呢,难道口是心非就是这意思?女人心,海底针额…

虽然很多老夫子,曾经语重心长的提醒朱由校,男女授受不亲,医疗营如此行事,迟早必出**之事。

朱由校却只是笑笑并不搭理:明朝变态的理学教育,早已把这些老夫子成功调教成精神分裂的典型。一朵朵老而不死的梨花,不知道摧残了多少海棠花,还好意思充当道德典范?

……………………………………………………………………………………………..

理学的道德框架,早在万历时期就发出了破碎之声。无数文人发出了公开质疑,民间男女开始了正常交往。这让不少老夫子心如刀割,这特娘的都有脑子了,劳资以后骗谁去…

思想启蒙家李贽,不仅发表了“天之立君,本以为民”这一惊世骇俗的主张,更是在个***,生命平等,反对礼教,提倡实干等方面,提出了颇多具有进步意义的观点。

“士贵为己,务自适。如不自适而适人之道,虽伯夷叔齐同为淫僻。不知为己,惟务为人,虽尧舜同为尘垢豼糠”,这一主张个***,思想自由的主张,直指孔丘;

其“致一之理,庶人非下侯王非高,在庶人可言贵,在侯王可言贱”的认识,个人认为,比起后来西方的某些观点,还要进步和更有意义;

有人说:“妇女见短,不堪学道”时,李贽旗帜鲜明的指出,人们的见识是由人们所处的环境决定的,并不是先天带来的。“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见尽短,又岂可乎?”

李贽用“名为山人,而心同商贾,口谈道德,而志在穿窬(yú)”一言,揭穿了明朝道学家的伪善面目;用“本为富贵,而外矫词以为不愿,实欲托此以为荣身之梯,又兼采道德仁义之事以自盖”撕开了道学家的一张张画皮,令诸多老夫子手脚冰凉,头冒冷汗;

李贽提出国富必须强兵,“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务农讲武,不可偏废”,“盖有所生,则必有以养此生者,食也。有此身,则必有以卫此身者,兵也”。明朝道学家和文人再也坐不住了,用各种卑劣手段攻击李贽,最终将一代思想大家迫害致死。

李贽之死,并没有带来道学家和文人翘首以盼的黄老之治,反而是世俗化的愈演愈烈。民间思想进步之风开始变得不可遏止。于是,濒临崩溃的道学家和文人找到了另一个寄主,用最残酷和最致命的方式,配合这个寄主,将华夏文化彻底阉割,将进步火种生生熄灭!!!

当今社会有人动辄西方思想怎样怎样,恨不能膜拜之后再跪舔。只想说:去你妈的,先把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发展研究好了再叽叽歪歪。李贽提出并且将自己的观点付诸行动的时候,西方的几大思想家都还没进入原子状态。

可惜,随着野人进关,华夏历史再次大崩盘,几乎被彻底摧毁,华夏文明开启了令世人瞠目结舌的大倒退,进入了洪荒状态…

………………………………………………………………………………………………….

朱由校明白自己的所作所为,会给大明带来怎样的冲击,也明白自己的一言一行,会给大明带来怎样的风暴。但是他必须加快步伐,因为自己用几乎零伤亡的一场战斗,已经证明了穿越者的巨大优势。

但这种优势就是一柄双刃剑,自己进步的同时,敌人也一定会演化改变。所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周易》早有云:一阴一阳之谓道。自己现在有多风光,未来道路上,一定就会有多强大的敌人等待着自己。而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改变思想,进而带动社会发展。

他很庆幸没有穿越到其他的朝代。晚明极其开放的社会思想风气,让整个社会包容了皇上看起来有些胡闹的举动。喜好新潮思想的明朝年轻人,甚至还以模仿皇上为荣。如今的皇家科学院,早已成了京城纨绔与青年学子的又一个向往之地。

如果他穿越到了宋朝或鞭子朝,没等他把想法付诸行动,早就被干掉了。宋朝是文青的乐园,文人统治的巅峰,但它在文化上却并不包容甚至有些迂腐,对于非主流学说始终抱有一种深深的敌意。至于鞭子朝,不值一提…

朱由校曾经以为,高喊爱国口号就能应者如云,良臣猛将如雨,四海来投八方来拜。可现实的情况却给了他响亮的一记耳光。明朝的宗族势力影响之大,根植之深,辐射之广,远远超出了他能预计的范围。他这个的皇帝名头,甚至不如一个宗族的老头管用。

明朝文官背后的利益既得集团,是一个由文人、军官、农夫以及家丁等组成的庞大体系,形成了一个个颇具影响力的宗族势力团体。这样的宗族势力要是放在日本,那就是一个个的大名。但好在明朝领土面积够大,利益也足够,才让这些宗族势力能够共存。

在这样的宗族势力面前,如果自己没有足够的实力就冒然采取行动,只会带来一个结果,分裂。朱由校只好低下穿越者高傲的头颅,暂时选择合适的宗族势力扶持。因此才有了他同意张凤仪嫁入皇家的事,也愿意扶植阿尔斯楞和布日固德这两个易于操控的外族势力。

朱由校建立皇家卫队的举动,便是为自己培养可用又可靠的人才。因此他自己身先士卒,咬牙完成卫队的所有训练,甚至亲自参加战斗,就是为了取得卫队士兵的认同和跟随。一个在精神与思想认知方面与自己同步的卫队,才是他需要的军事团体。

而建立皇家科学院,是朱由校改变整个明朝思想的第一步。他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成功,但他必须要做。文化与思想之间的交锋,虽然没有硝烟,但却更加残酷。稍有不慎,甚至会引发整个社会发展的倒退。因此朱由校一直在缓慢推进,等待更加合适的时机…

…………………………………………………………………………………………

几个明军普通士兵找到了猛如虎,想要加入卫队,但猛如虎明显不同意,不知说了什么,几个明军士兵又垂头丧气的走开了。看到这一幕的朱由校,有些无奈地摇摇头。

皇家卫队的士兵都是精挑细选过的,必须身体合格政审三代,然后新兵训练淘汰一批,识字课考试再淘汰一批,留下的士兵都是身体素质过硬,有一定的识字能力。这是未来新军军官的主要来源,也是未来军队的灵魂,因此朱由校对于他们的训练格外上心。

而当初招募的山西学子,经过培训和考核后,能留下来当军官的,只是一小部分,剩下的都进入了科学院。如果有人还是无法留在科学院,朱由校也给他们找到了出路,因为明朝高达百分之五的识字率,造就了大批文盲,因此再回到皇家卫队当文化教官是个不错的安排。

明朝的普通士兵,没有文化,没有可以依靠的家族,很多人甚至连身体条件都不适合当兵。他们以为当兵可以混口饭吃,却发现进了一个更大的坑。晚明军队除了部分精锐和将领的家丁外,普通士兵纯粹成了免费劳力,繁重的劳动和低劣的饮食早已将他们的身体拖垮。

当年萨尔浒之战时,明朝总兵杜松点起火把夜战的事,被鞭子鼓手当成笑话。但朱由校知道内情以后,只有一声叹息。杜松好歹也是沙场老将,他会不知道点起火把容易成为后金的目标?可是没办法,为了使用火器只好如此。因为明军中夜盲症患者远远超过普通人…

明朝的社会风气对于士兵的态度极其恶劣,加之饱受将官剥削,明军普通士兵在平日里老实的令人心疼。为了能吃口饱饭,他们愿意做任何事,根本不分好坏。每次与敌人还未开始作战,逃跑保命就成了他们心中唯一的念头,用一触即溃来形容最合适不过。

……………………………………………………………………………………….

因此,什么文化认同、民族大义,国家发展。对于这些明军普通士兵来说,就是玄而又玄的事,远不如一碗米饭实在。至于这碗米饭是谁给的,他们不在乎,也根本不想在乎。当整个社会剥去了士兵最后的尊严后,这些士兵一直等待着用最恶劣的方式回报社会…

朱由校至今还记得,当京营出发之后的第一次扎营,数万士兵看着碗里满满的白米饭时,发出的低低呜咽之声,如同海浪低沉的咆哮。许多人一粒米一粒米的小心吃干净,因为这是他们第一次吃到白米饭…

朱由校不敢想象,带领这样的士兵如何去打赢后金,如何去完成自己的梦想。空洞的说教和单纯的物质鼓励,都不会起到太大作用。只有让这些士兵首先成为真正的人,才能让他们鼓起勇气,明白什么是正义和邪恶,明白自己究竟为何而战。

于是读书认字,也成了这些普通士兵的必修课,因为文化认同的前提,必须认识字。而卫队作为成功的榜样,无时无刻不在暗中激励这些士兵。朱由校没有办法骤然改变很多事,但他相信潜移默化的力量,也更相信,这些士兵心中尚未泯灭的良知。

…………………………………………………………………………………….

朱由校知道,大明的改变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完成,更不是早上写出公告,下午全国就响应。但他有耐心,也很有信心。

大明的百姓是淳朴而善良的,他们对于皇上几乎是无条件的相信;官员虽然操蛋的很多,但好在有节操的也不少,就是喜欢骂皇上这点让人头疼;至于军人,李永芳等卖国求荣之流毕竟是少数,更多的大明军人,或许能力不够,但是绝不惜命,这就足够了。

让人头疼的是大明的文人和商人。大明的不少文人,以人生的自我价值实现为第一,为此他们可以出卖任何人,并美其名曰,良禽择木而栖。而大明的不少商人,根本不会有廉耻道德这种传说中的东西,或许他们有,但那是论斤卖的,你要多少,他们有多少。

不少文人将孟子的“诛一夫”论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为自己的背叛和找到了充足的借口。反正皇上是否是暴君都是他们说了算。

朱由校现在,根本无法找到合适的理由去反驳这些文人。他甚至没办法告诉这些人,集权,是相对原始的利益分配机制;而民主,是相对高级的利益分配机制。

两者从本质来说,并无大的区别,因为普通老百姓并不关系自己有几张选票,或者皇帝是谁。自己能不能过上好日子才是最紧要的。换句话来说,只要百姓能过上有车有房有票子的生活,集权或者民主真的有那么重要?

不少键盘侠动辄欧美怎样如何,却不会去到战火弥漫的叙利亚,那怕那里有他们天天念叨的民主;他们对于沙特这样的国家充满了向往,虽然这里有他们口诛笔伐的集权。说到底,他们还是在意,自己是否有车子房子票子和女人,至于其他的,who care…

朱由校明白,明朝的文人与后世的键盘侠都是一路货色,纯粹的利益动物。他必须通过持续不断的变革,让大明真正强大起来。否则,类似范文程这种打着为民为国旗号,将华夏几乎彻底肢解的文人,会不断涌出。

因为数千来,文人所拥有的特殊地位,让他们早已没有了礼义廉耻,成为了一群自私自利到极致的贱人。唯我独尊的地位,让他们早已把自己当成了华夏的上帝和唯一的裁决者。

比起这些贱人,大明商人这个群体更为特殊。他们的字典里,没有‘贱’这个词汇,只有利益能够勾起他们的兴趣。为了利益,他们不会有任何的情感可言。但,现在是明朝,收拾起他们来,朱由校没有任何的心理负担,只是现在,时机不到…

卫队传来的一阵喧闹,打断了朱由校的思绪。他收拾好心情,决定去看看。不管以后会面对多么艰难的道路,他都会坚持下去,不止为了明朝,更为了自己许下的诺言,烨烨大明,与日同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