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南明大唐王 > 第325章 济南城下全文阅读

第325章 济南城下

山东遇警的消息,在八百里加急送向北京之后,满清朝廷根本没有任何的分歧,救援山东事在必行。

山东对于大清的重要性,自然不用多说,山东既是产粮大省,也同样是连接南北的咽喉的战略要地。

若是山东有失,那南方的安徽,西边的河南都势必会出现连锁反应,大清必然立即国将不国。

更重要的是,失去了山东这个产粮地,大清连养活北地投降的汉军都是一个问题。

如今天津卫的明军已经被限制住了,而刚刚返回京城的两白、两黄旗以及诸多的蒙古八旗,也不再受到掣肘,可以全力出击。

原本阿济格的目标是河南最为咄咄逼人的金声恒,大军返回京城接收粮草之后便即出兵河南,但眼下山东局势危急,也只能折而向东南,先行解决山东的问题再说。

好在原本就已经准备好大军粮草,这一次阿济格紧急出动,济尔哈朗也没有再多做掣肘,毕竟大清的局势如此危急之下,门户之见也当先行放下。

虽然已经年迈的济尔哈朗,如今已经不能再随军急行军,但是两黄旗都统鳌拜与索尼却是正当壮年,完全可以随军而行,也不用担心阿济格趁机吞并或者消耗两黄旗。

大军一路急行,十天时间内便即从京城杀至了济南府边境的德州城,而此时的郑成功依旧还在青州府临淄城与众多前来献殷勤的士绅把酒言欢。

虽然出身海盗,但从来没有参与过郑芝龙抢劫生涯,自小便深受儒学教育的郑成功,骨子里却是一个士大夫,与这些士绅是同一物种。

虽然对唐王系忠诚不用怀疑,但是郑成功对于朱聿鐭的种种政策,却是并非全部认同,尤其是朱聿鐭将屠刀不断的斩向士绅的举措,他更是心中隐隐反感。

只不过儒家向来讲究忠君思想,虽然心中不认同,但是对于朱聿鐭的命令,郑成功却也从来没有打过折扣。

但是明里暗里劝谏数次未果后,郑成功心中不失望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但他却也没有任何办法来改变绍武皇帝的决心,如今不远万里在北方骚扰满清,也未尝没有眼不见为净的心理在内。

眼下看着簇拥着自己,踊跃捐钱捐粮的士绅们,郑成功委实觉得士绅们,才是大明的根本。

只要有了他们的支持,就没有任何办不到的事情,哪怕如今面对着最凶残的清军,只要背后有他们,明军就能战无不胜。

听着众多士绅哭诉着满清的凶残,以及对地方上残暴的搜刮,以及对王师光复山东,誓言与大明共存亡的感恩、效忠之词,郑成功心中更是升腾起阵阵豪情,觉得这天下再无什么难事可言。

山东是圣人故乡,文教圣地,这里的大儒名士多不胜数,很多都是郑成功这种监生出身的士人,所要仰望的。

这些人的到来,让郑成功更加的难以脱身,但好在郑成功还是知道自己要来干吗的,只是草草的见了一面,约定好在济南城相见后,便即再次带领大军离开临淄城,向着济南开赴而来。

但是也许是君子隐恶扬善,郑成功忽略了这些人都是秘密来访的事实,和对方并没有打算公开站队在他这一边的想法。

不过纷纷扬扬之中,同样明白兵贵神速这个道理的郑成功,在大将甘辉、万礼等的劝说下,再次踏上征程。

这一次再不做任何的停留,沿途士绅们的孝敬,全部都收,但人却再也不见。显然郑成功也已经想明白了一些问题,不再多与这些士绅耽误工夫。

不过唯一可惜的是,他明白委实有些晚了,原本自莱州到达济南,尤其是这种丝毫没有抵抗的道路上,正常行军最快七八天就会到达济南城下,但如今的郑成功离开临淄之时,时间就已经过去了半个月。

如今阿济格的大军已经距离济南不足五十里,主力一分为二,一路在禹城按兵不动,一路偏师已经迂回到了济阳城,自北方偃旗息旗,向着东方缓缓而行,对章丘城虎视眈眈,随时都能切断明军后退之路。

而郑成功军则是经过四天的急行军,快速的接近到了济南城外不远。

悠闲的赶路了半个多月,突然这么一路急行军而来,更是让众多士兵都有些吃不消,到达城下之后,已经完全成了疲兵。

好在济南城一如既往的没有任何动作,只是眼睁睁的看着明军伐木挖沟,在城外数里处安营扎寨,丝毫没有出城骚扰的意思。

唯一不同的是,济南城中守军原本慌乱的气氛已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有些戏谑的看向城外还在安营扎寨的明军。

因为士卒体力消耗过大,明军的立营并不算十分稳固,只有浅浅的壕沟与简易的木栅栏环绕,防御力根本不算什么。

但郑成功却是派出了大量的斥候在济南城四周严密监视,防备城中可能会出现的逆袭。

这些明军斥候之前便即领教过济南清军的无能,他们更是极为嚣张的直接跑马至城头一箭之地外,就这么施施然的监视着城门,为大军预警。

数里的距离,一旦清军敢于出城,明军在收到警报之后,也会有足够的时间集结军队,作出反应,无论是防守还是痛击对方,都是轻易而举。

但是郑成功却是没有预料到,满清主力大军已经慢慢接近了他,其中有一支部队,更是人衔枚,马衔嚼,战马马蹄上更是包上厚厚的棉布,全军悄无声息,已经趁夜摸到距离他大营不足数里之地。

因为明军的防御重点是济南城,对于大军来路,没有遇到过任何抵抗的情况下,自然是极为安全的,从上到下的警惕心自然不会太高。

这也造成了这伙自后摸来的清军,根本就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彻底的处于灯下黑的境地。

这是一支足有五千人以上的骑兵军团,此时带队的将领正目光森寒的盯着明军大营,慢慢的露出残忍的笑容,在夜色中露出那一嘴的大黄牙……

今天看朋友圈,***到了我们老家县城调研,真是想去现场看看风采,可惜人不在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