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游戏小说 > 风雨人生路 > 第1024章 多年未见熊老干全文阅读

第1024章 多年未见熊老干

多年未见熊老干

顿时之间,当我在学校食堂挑了第四担井水回到家里,并倒入了水缸。此时,妈已经做好了午饭。于是,我马上将水桶和挑水的扁担,放好在墙边上。然后,洗净自己的双手,准备吃午饭。

要知道,我干了整整一个上午的活以后,不仅感觉自已的身体有点劳累,同时,顿时之间,还感到肚子真是“叽里咕噜”地叫了起来,实在是饿极了。

此时,我和妈、小六妹三人,一块坐在那张矮脚的四方桌的四周的小方凳子上,聚精会神地吃起午饭。

顷刻之间,却让我想起了过去;想起了外婆;想起了以前的那个艰苦的年代;想起了一些令人难忘的陈年往事……

特别是,屁股下面所坐的小方凳子,它们已经使用了多年。从弟妹们一出生,到会行会走以后,就一天天,一年年地坐在它上面。

并且,在每天两餐,都是在父亲炯炯有神的眼光下,小心翼翼地吃饭,静静地听在训话,专心致志地听他在教我们要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和学习。

如果,要是谁一不小心掉了一颗饭米在桌上,又会变为是他的批评的反面教材,什么“到嘴上的饭粒,颗颗皆辛苦”总挂嘴边;要是谁总是盯着好吃的菜肴不放,他总是会说那句“要看菜吃饭”的口头禅……

长年累月贯彻他“床上教妻台教子”的信条,就这样,使我们一天天地长大成人。

记得,这些陈旧家具大多是195年从老家搬家到凤中时,父亲利用基建工地剩余无用的废木料,临时钉做起来的,没花过一分钱。

其实,当时家里简直是“穷光蛋”一个,可以说,几乎到了吃“上顿没下顿”的可悲境地。原因是土改复查被评为地主,家里的财产已被分得个一干二净了。

反正,在那个生活普遍都是很艰苦的年代,能用就算了,不贪大求洋。没有必要与别人攀比。普遍都是实行“能用就用,能省就省”,而不像现代人那样互相攀比。

俗话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里所说的,虽然是衣着上的问题。其实,就是在家具,甚至在其它方面上来说,也是一样适宜的。在我的印象中,这些家具,在这二十多年以来,一直都没有再重新购置。

记得,有一次家里的一张小凳子断了一条腿,一时之间,成为了“三脚凳”。还免强可坐,父亲都不得丢掉,去重新购置。

后来,父亲找了根木条才将它修好。此事,对于我的印象极其深刻,从中我也学会了如何勤俭持家过日子。其实,都是父亲言传身教的结果。

父亲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家里每天上下午两餐煲饭的炊具。

谁也不会料想到,他竟然能創造性地利用一个半新旧的铝盆,在两边安上了两个铁钱耳。随后,又到凤山供销社的废品收购站中,找了个废面盆做盖。就这样,一直在外婆的手中,沿用了二十多年时间之久。

一直到了八十年代,母亲调到了博白师范工作后,父亲才舍得花钱到博白街上,买了一个新的铝制的大饭煲回来使用。

现在,又轮到了父亲的孙辈小六妹他们坐在小矮凳上,吃着摆放在小方桌上的饭菜,小心翼翼地在高兴用餐了。

像我们家中这种优良的好家风,真是有点承前启后,一代一代往下传递下来的趋势,也许,希望它从此以后,不会再间断了……

有诗叹曰:

身疲力倦肚又饥,坐凳心中想过去;

教子有方节又俭,优良家风永牢记。

午饭过后,我迅速地返回北楼的房间里准备休息。低头看了看手腕上带着的《上海牌》手表,此时,已经是十二点半钟的时候。

我便躺在睡椅上,随手在办公桌上拿起班上订阅的《广西日报》和《中国青年报》,随便翻阅了一遍,看了标题后,就划出几篇值得学生在读报时间,由读报员在班上读的文章。

随后,我就闭上眼睛。不一会儿,就这样睡着了。

其实,过去我大队教初中的时候,是没有养成必须午睡习惯的。但来到凤山高中以后,觉得这个习惯一定要养成,才能适应紧张和繁忙的高中的教育和教学工作。渐渐地,就习惯成自然了。午睡时间,只需半小时休息就够了。

特别是,到了晚上工作到十一点钟,才感到有点困倦。因为中午休息过一回,晚上自然精力充沛,工作效率也高。此时,一躺下床,就会很快入睡到天亮。因此,我深有感触并始终坚持“不懂休息,就不懂工作”这个理念。

要知道,此时我正是7岁这个年富力强的年纪,就懂得了掌握工作和休息的分寸,懂得了要学会生活和工作中的“一张一弛”的规律,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对自己的一生都是会受用不尽的。从后来的实践,也充分说明了这点。

下午的时间,我准备到凤山街上去买些日常生活用品。然后,再回到粮管所,用我带来的粮卡买几十斤米回来。

反正,我来学校已经一个星期了,连凤山街我都还没有出去逛过一回。就趁今天星期天休息的机会,出去走走也好啊。

于是,我便回到教工宿舍区,从厨房拉出自行车和带上米袋,准备出发。

此时,小六妹以为我要回东平老家呢,闹着,吵着,要跟我一起回老家,去看看她妈小兰和小弟弟小八狗。于是,我便脸带笑容地耐心跟她说明情况之后,她才总算放下心来。

随后,马上高高兴兴地离开厨房,连跑带跳去跟周名桂和傅福能等老师家里的那帮同龄小伙伴们,一块尽情地玩去。

当我扶着自行车上了家属宿舍那段斜坡路段,马上骑上车,一溜烟地来到校门口。此时,学生们便利用星期天下午短暂休息时间,陆续上凤山街去逛逛。

我马不停蹄地跟着这些学生,沿着那条到凤山街上的大马路,慢悠悠地坐在车上,不时往左右两旁在观光。

顿时之间,偶然发现公路旁边的一些空闲地段,似乎已经出现有人正在圈地建房的迹象了。

然后,到了粮管所门口那段小斜坡,我就跳下车来,推着它慢慢地行走。

一时之间,我看见到的凤山粮管所、公社革委会、公社门前那三个硬化了的篮球场、对面老凤山中心校,它们还一样保留着十年前,即1968年我离开凤山学校回乡务农的时候,和当年差不多的模样。

特别是,经过当年凤山地区最耀眼的高大建筑____凤山人民会堂时,就顿足不前地在此仔细观察和回味了一番。

顷刻之间,我便发现往时墙壁和大砖柱上的标语和口号,已经消失得一干二净了。要想千方百计地找出一些当年人们大搞“红海洋”和“派性”斗争残存下来的痕迹,已经是荡然无存了。

当我扶着自行车渐渐地经过公社会堂的时候,会堂在前几年就换成为是东片一带唯一的凤山电影院了。

一时之间,我马上发现会堂大门口处,正张贴着一些电影放映的广告,和一张十月份新旧影片放映时间安排表。似乎已经有点城市电影院的味道了。

瞬间,我偶然向鸭炉村的方向看去,只见那田野、山岭、村庄、小溪,似乎跟往时几乎还是没有很改观。偶尔也会看见村上正盖起一些新房子。

此时,田垌上的晚稻,已经基本上收割完成。生产队正在忙忙碌碌在犁耙整地,准备栽种冬烤烟和冬种作物。

要知道,凤山地区这一带,自五十年代实行农业合作化以来,都有“一年三熟”的栽种习惯了。因此,田垌上的社员群众正忙个不停地在干这,干那。到处都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景象。

我停留了片刻后,将自行车停放在会堂旁边并将它锁好。接着,又朝着凤山墟的百货商场慢慢地走去。

顿时之间,我看见凤山街道两旁的商店和铺面,跟十年前即1968年时的情景差不多。即不过在墙壁和砖柱上,再没有了“文革”年代残留的痕迹,大多都已经粉刷一新了。。

当我进到凤山百货商场一看,商场里面的货物琳琅满目。其中,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商品,仍然井井有条地摆放在货架上。踊进来采购商品的顾客,还是一样络绎不断。

但百货商场上的售货员,个个都变得陌生得很,我连一个都不熟悉。

在百货商场中整齐有序的货架上,所摆卖的各色各样的布料、衣服和内衣,全部都还要凭布票才能购买。由于我手上又没有布票,我就懒得再去看它了。

于是,我只是随便买了一包洗衣粉、两条肥皂和两支牙膏之类的日常生活用品后,就立即离开了凤山百货商场。

要知道,即将实行“改革开放”前夕的1978年,这些商品多数只有国营和集体的商店才有摆卖,且还是贯彻“计划经济”年代采取发票证做法。而搞小商小贩现象还没出现,因为这种经营,被视为是“投机倒把”走资本主义道路。

随后,我便朝着东面一带所新设的凤山农贸市场走去。这一带,过去原来都是一大片绿油油的田垌。现在,与过去相比,已经面目全非了。

我来到农贸市场卖鱼虾的地摊位,就像过去外婆一样,买了一些小鱼和小虾回去,将它用花生油煎好后,也能吃上三几餐送饱饭的。

我从农贸市场上来,就到会堂旁边停放单车处,坐上车便来到粮管所。

真是无独有偶,碰巧在此开票的,正好是195年凤山中心校第七班同桌的马传隆同学。我便给粮卡和钱款,买了三十斤大米。再让他开票买了十多斤米皮糠,回去好饲养那三个生蛋的老母鸡。

有诗叹曰:

坚持午休习惯好,精力充沛效率高;

逛街想起从前样,新新旧旧差不多。

离开粮管所,坐上自行车,瞬间,就回到了学校大门口。

此时,有几个学校职工正在门口那个小房间内聊天。

“亚飞,来这里坐坐吧,买了什么回来呀……”

我一看,问我的正是很熟悉的熊景杰干事,就是人们常喊的“熊老干”。

顿时之间,给第一印象就是人变了。变得老多了,头发已经开始花白,脸上的皱纹也多了起来。但仔细地看起来,眼睛还像过去一样炯炯有神。

要知道,自从1955年离开凤中前往水鸣筹建水鸣初中至今,我都没有再见过他,算计起来已经有二十三年之久了。要是按照当年他不过只是才三十七、八岁的年龄,正是年富力强化时候。但而今,已经到了该退休的年龄了。

“唉呀,真是岁月不饶人啊!”

此时,我心中便无限感慨起来。

随后,他便好心好意地问起我和我家里的情况。我便一五一十地如实告诉他知道。

一时之间,他听了以后,无限感慨地说了一句:

“其实,你所说的一切,你爸已经告诉我知道了。好呀,终于还算是熬出了头。算你真是有能奈啊!高中毕业,又回来教高中,且又相隔了近二十年之久,了不起……”

顿时之间,听他这么说后,心里乐滋滋的。毕竟,这种话语,竟然是出自于一个长辈的口中啊……

随后,我也问了一下他家里的情况。特别是,亚一嫂和他几个子女的情况。我说完后,他就只是冷冷地说了一句令我回味无穷的话语:

“唉,都是因为我,才担搁了他们,使他们一直都是农业人口。除了亚坤幸运一些之外,其它都……”

当他说到这些难言之隐的瞬间,他就不再说下去了……

正是:

多年未见熊老干,瞬间又回故地转;

聊谈过往世间事,人生故事难料算。

欲知后事如何,请君往下细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