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重铸河山 > 第十一章 杨无敌(七)全文阅读

第十一章 杨无敌(七)

楷模的力量是无穷的,怪不得现代社会喜欢制造楷模,有了黄俊的鼓劲,兵士们的干劲更足了,平添了三分力气,效率大为提高。

韩通大拇指一竖,赞道:“皇上,还真有您的!皇上这一鼓劲,可比臣讲一百遍话还管用呢。”

黄俊还没有来得及说话,只听李筠的声音传来,远远地喊道:“皇上,皇上!”众人寻声望去,只见李筠骑着拨汗马,飞奔而来。

“李筠,出了什么事了?你不在大营呆着,赶到这里来做什么?”李重重率先问道。

李筠一拉马缰,拨汗马停了下来,喘口气,禀报道:“皇上,大漠来人了。”

黄俊的jīng神一振,忙问道:“是不是有好消息?”

李筠摇头道:“皇上,依臣看恐怕是大事不好了。”他的话还真打击众人的积极xìng,不由得齐声道:“究竟什么事?”

“李大年奉命回来,我看他累得够呛,就要他在大营呆着,臣赶来找皇上。究竟是什么事,臣也不知道,他只是一个劲地说要马上见到皇上。皇上,您赶快回大营吧。”李筠催促起来。李大年是跟随赵普去契丹的禁卫军兵士。

黄俊把锄头一扔,飞身上马,道:“韩通,你也去。”韩通应一声,跟着李重进他们打马跟上。

一行人急急忙忙地赶回大营,只见原本jīng壮过人的李大年现在是萎靡不振,不用想都知道他是赶了好长的路给累的。李大年向黄俊施礼道:“见过皇上。”

黄俊摇手道:“免了。你累成这样,还施什么礼。你坐下说好了。”

李大年应一声,实在是太累了,只得坐了下来,道:“皇上,小的奉赵大人之命前来禀报契丹情形。”

韩通是急xìng子,忙催道:“李大年,你不要说这些不着边际的话,你就说是好事还是坏事?李筠说大事不好,不知道他说的是不是真的?”

李大年迟疑了一下,道:“皇上,这事小的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小的只知道此事关系重大。”

黄俊接过窦菊瑛递过的茶水喝了一口,坐下来,道:“你别急,慢慢说,天塌不下来。”

李大年应一声,接着禀报道:“皇上,自从耶律璟失踪以后,契丹的局势按照赵大人的策划顺利进行。耶律喜隐伤了耶律璟,夺了传国玉玺,没想到这个耶律喜隐太没用,他夺了玉玺之后一时高兴,没和赵大人商量就去胁迫群臣,结果给耶律屋质施计把传国玉玺给夺了去,错失了一步好棋。”

李筠急切地问道:“你说耶律璟没死?”

李大年点头道:“是啊。他不仅没死,还回到上京了。”

李重进重重一脚跺在地上,埋怨道:“这个赵匡胤办事一向稳妥,可怎么在这事上这么不走脑子?”这话说到石守信他们心里去了,齐声附和。

李大年吃了一惊,不敢说话,黄俊鼓励道:“说下去。”李大年这才往下说道:“赵大人要耶律喜隐和耶律寿运派人行刺耶律屋质和耶律贤,哦,耶律贤就是给耶律屋质推举出来的皇帝继承人。没想到,耶律屋质老谋深算,竟然早有准备,行刺失败了不说,耶律屋质还调动军队来捉拿耶律喜隐和耶律寿运,现在他们正逃向丹东之地。”

曹彬长叹一声,石守信在大腿上重重一拍,道:“这个赵普,怎么办事的?居然功亏一篑!他为什么不早点行刺呢?”

这话是众人心里所想,点头赞同。

黄俊摸摸额头道:“这不能怨赵普。契丹谁当皇上对我们大周都没利,一个样,是以赵普并不想过早行刺抓破脸皮,让耶律喜隐和耶律寿运在无所准备的情况下给反击。要是那样的话,契丹是要乱也乱不起来,现在耶律喜隐和耶律寿运逃去丹东之地,那么契丹的内乱也就是必然了。朕给赵普的旨意就是要他促成契丹内乱,他已经完成了这一任务。

“耶律屋质老谋深算,要是行刺成功的话,朕倒觉得不可理解,那和他的名声不符。其实,赵普已经知道行刺不会成功,他之所以还要耶律寿运他们行刺,目的只有一个,要耶律寿运和耶律屋质抓破脸皮,正式造反。契丹这一乱起来,几个月内无法南下,这就足够了。”

李大年忙道:“皇上圣明!赵大人正是这样想的。耶律贤即位当rì,耶律璟又突然回到上京,直闯金殿,硬是把耶律贤的即位大典给破坏了。”

“啊!有这种事?”李重进他们的兴趣大增,七嘴八舌地道:“那这不是好事上场了嘛,一个新君,一个先君,为了当皇上还不闹得不可开交。这个赵普还真有两下子,居然让契丹上演了千年难得一见的好戏。”

李大年迟疑着道:“问题是双方僵持了三天,最终达成一致,耶律璟还是做他的皇帝,耶律贤被立为太子。耶律屋质率先推举耶律贤当皇上,不仅没有给惩处,耶律璟反而赏了他,对于那些参与立新君的臣子们,他也是一概不咎不说,还升赏一级,赞他们忠心。”

真没想到,历史上的糊涂皇帝辽穆宗还真有些手段,倒是小瞧他了。黄俊拍拍额头问道:“耶律璟是不是调集兵马准备平叛了?”

韩通叹道:“这个耶律璟真是的,要是他现在平叛,那么耶律寿运他们能抵抗多久呢?”

李大年回答道:“韩将军有所不知,耶律璟虽然下旨平叛,但辽军并没有去辽东,还在上京集结。”

“耶律璟这是在做什么?”李筠想不通了。

黄俊哈哈一笑道:“这个耶律璟倒也不笨,他这是以平叛为由巩固自己的权力。你们想,契丹发生了这么重大的事情,他的权力肯定会给削弱,要是他不加强自己的权力而是冒然发兵去平叛,这不是给将来埋下了隐患吗?”

“耶律璟是一个明白人!”一向少于发言的曹彬很是称赞。

黄俊赞同曹彬的话道:“没错,他是个明白人。只是他没有想到他这一担搁必然让耶律寿运在丹东坐大,要知道丹东最早是耶律保的封地,耶律保在这里的人望不低,赵普不会不利用这一点号召丹东百姓和耶律璟对抗,这一仗打下来,没有半年时间是不可能处理得好的。再加上军队在路上的行程,以及各种准备工作,耶律璟要是不花一年时间是没法腾出手来与我大周打仗。

“这一来,必然会激怒耶律璟,他处理了叛乱之后必然会起大军与大周决一死战,朕才不会笨到给耶律璟机会从容处理内乱,来年天朕就会进攻漠北,大力削弱契丹,然后再回过头来统一国家,免得到时朕给契丹牵制,南北奔走,疲于奔命!

“赵普成朕之大事!”

“皇上圣明!”众将心悦诚服。

石守信问道:“皇上,那我们现在该做什么?”

黄俊想了想,说出一句足以把诸葛亮绕糊涂的话:“中秋要到了,朕给刘钧送份大礼!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