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游戏小说 > 北伐战争风云录 > 第四十六章:战败南昌通电谢罪释放烟雾和谈有诈全文阅读

第四十六章:战败南昌通电谢罪释放烟雾和谈有诈

蒋介石认为程潜第六军实在无能,一时气难消,后得知李宗仁率第七军浴血王家铺,大败孙传芳部,进逼南昌,而朱培德部在南昌西山万寿宫阻敌成功,雄心再起,遂决定亲自率国民革命军第二军、第三军及第一军二师强渡赣江,再攻南昌。

10月1日,蒋介石率大军进逼南昌城下。

南昌城墙甚为坚固,且有重兵防守,同时有沪宁向前线增援,水陆运输十分便利。孙传芳自称南昌乃长蛇之势,首尾相应,有上次被北伐军偷袭的经验,守城部队不敢掉以轻心。蒋介石率第二军和第一军二师会攻南昌,陈兵城门外,面对强敌,背水为战。

总参谋长白崇禧对此很是担心,认为蒋总司令是犯了兵家大忌,直面对他说:“人言背水一战,置死地而后生,可是我们面对强敌,非为守军,把自己放在这样的处境,实在对战斗不利。请总司令三思。”

蒋介石说:“你不用担心,我用不了两天,定要把南昌攻下。”

白崇禧深知总司令刚愎自用,说多了反而不好,便自做主张令工兵在赣江上搭浮桥两座,以便给士兵留条退路。

当夜,蒋介石发起总攻击命令,以第二军及第一军二师各团挑出奋勇队一百名,各队编出十班。第二师攻得胜门,第四、五师共同攻朝阳门,第六师以主力攻打进贤门,另命第十七团绕攻阜民门。

联军守敌唐福山、张风歧、岳思演各部见状,死守城垣,随着总攻的深入,刹时间,弹如雨下,将士瞬间倒下无计其数。第十七团绕攻阜民门,奋勇队员已接近城垣,搭上云梯,与敌人展开殊死的肉搏。守军居高临下,用刺刀更为得力,十七团团长廖新甲在城下中弹牺牲,见团长牺牲,攻城部队有些动摇。这时,第二营营长李月峰大喝一声说:“现在由我代理团长,大家听我指挥。”此刻,由于廖团长的牺牲,第一营被守敌用重武器紧紧咬在城墙下,没有半点回旋余地,眼见一个营的士兵就要葬生在敌火力之下。李月峰也顾不得命令,决定不再强攻,先把一营的兄弟救出再说,他身先士卒,抱着机枪,同时命全营火力集中,压住守敌,并将一个排迂回,牵制敌火力,才算是把一营兄弟救了出来。

李月峰这时也得到报告,友军进攻也不顺利,各城门均无望攻下。

蒋总司令曾亲临前线,言称不拿下南昌誓不为人,一个劲给北伐军将士打气,这样回去,又怎么能向军部交代。正在李月峰为此着急时,第二军第六师师长戴岳和党代表萧劲光赶来。

戴岳见到满脸是血的李月峰,心情有些沉重,并对他说:“你指挥得当,很有经验,正是你的机智,挽救了一个营的士兵兄弟。刚才,我同萧代表已经商量好了,正式委任你为第十七团代理团长,接替廖新甲的职务。”

萧劲光接着说:“你们团打得很顽强,虽然没能攻下城,但这也不能完全怨你们,军部有新的指示,大家先暂时休息调整,等待命令。”

萧劲光对会攻南昌,也心存疑问,他同师长戴岳交换意见后,决定先不发起攻击,因为当时通讯落后,与友军的传递消息,均由传令兵跑动。北伐军攻城各部队,虽然损失惨重,可将士们仍然奋不顾身,大都发誓,不破城不收兵。

其实现在最焦急的还是蒋介石本人,他在南昌城前观战,得知几路人马相继失利,遂又组织正面六团攻城,就在他下达命令的同时,南昌守敌见北伐军克城不下,组织了一批敢死队员,从水闸的暗道内爬出,一时间,刀光闪闪,北伐军哪里能料到守敌敢出城袭击,毫无准备,幸亏白崇禧在江上搭了两座浮桥,士兵们才得一条逃生之路。

不用说,六团损失惨重,伤亡人数占全团的三分之二。

南昌守敌小胜后,迅速撤回城内。

还是总参谋长白崇禧,从中给总司令一个台阶下,他说:“南昌城内防守坚固,硬攻不如围困,还是把打武昌的战术用在这里为好。请总司令三思,现在各部队损失过多,而且这样下去,有可能给九江、南京的敌人造成机会。若孙传芳绕我身后,后果更为严重,整个赣南有丢失的可能。”

情况正如白崇禧分析那样,孙传芳命部下刘宝题、陈修爵集部队驻临江,有收拢北伐军右后之势。此时,蒋介石下令撤围南昌三十里地,并派第五师监视城内之敌,第四师进攻抚州方面,第六师增援南浔路,第二师撤过赣江休整。

第四师协同第二军进攻抚州时,刘宝题、陈修爵曾一度顽抗,激战中,第二军代军长鲁涤平亲自督战。孙军迫于北伐军的攻势,稍做抵抗,便向浙江边境退去。

第二军原军长谭延闿,奉命留守广东,实际上率军作战多为副军长鲁涤平,他字咏庵,湖南宁乡人,早年入湖南将弁学堂,毕业后任湖南陆军四十九标营长。现年三十九岁的鲁涤平,辛亥革命后,参加了护法战争,一九二四年任湘军第二师师长。北伐开始,被国民政府委以第二军副军长。第二军在抚州得手后,按兵未动。

蒋介石克南昌未成,士气大大降低。

南昌失利后,跟随蒋介石入江西的顾问加伦,也亲自来武汉搬兵。

加伦顾问不同其他苏俄顾问,他非常了解国民政府这些将军,所以他到武汉求援,不能单说蒋介石的不是,而是说若江西失利,孙传芳很可能对两湖开战,那么一期北伐的事业就将断送,吴佩孚的残部也不会在郑州坐视。

关键时刻,没有更多兵权的共产党人,也极力向各方陈说,希望这些将领放弃目前的个人冲突,集中力量消灭孙传芳。蒋介石也深知部下对他的意见,于是,在下达撤围南昌的第二天,向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各省和海外党部联席会发去谢罪通电,其通电中说:“中正出师三月,北伐无功,对党对国,罪累弥深。此后惟有服从党令,向前奋斗,鞠躬尽瘁。”

蒋介石此举,平息了一些反对派的怒火。

北伐毕竟刚刚取得小胜,各将士对他的反感也就暂时先搁下了。

然而,蒋介石一方面通电谢罪,一方面在前线的军事会议上,总结不利原因,他对诸将领说:“此次多军对赣作战失败,皆因行动迟缓之故,而且联络不易,交通阻梗,而敌乘我之弱点利用敏捷之运输,集中兵力,转战于各战场,一兵可抵两兵之用。而且第一军第一师不守奉新退至罗坊,王柏龄身为师长,不听命令,逃避未回,造成此等结果,这都是我用人不当,计划多疏,平时不能专心训练,战时不能熟虑断行,以军队为应酬,以战阵为等闲,虽欲不败,焉得而不败。”

蒋介石这一番话,也是真诚的反省,逐达成众将士的谅解。

南昌北伐军撤围后,敌我双方一时没有战事,都急于部署第二期南昌的攻守。蒋介石的总司令部设在高安,总结了北伐军入赣的得失,重新拟定了“肃清江西计划”。

蒋介石命总参谋长白崇禧到箬溪李宗仁部会商新战略。

李宗仁和白崇禧都是桂系老人,见面后,自然先把蒋介石说个够。

白崇禧说:“蒋公此人实在独断,不能让别人说话,他要是打算干的事,别人是劝不住他的。我想他早晚会有大动作。”

李宗仁说:“你说他的大动作,我也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

白崇禧说:“你不妨讲出来,我也听听。”

李宗仁说:“开始我对北伐信心不是很大,比较起来,国民政府中有兵权的将领,对此好像都没有太大的信心,只是形势所迫,如果各路诸侯团结到一块没有事干,那就该出事了。所以北伐是最好的凝聚力,进可以得到地盘,退大家的力量总比地方诸侯要强大些。现在看来,北伐成功是时间的问题,从第四军打吴佩孚我就看出来了,但是胜利以后又会怎样呢?蒋介石这种人,你不可能知道他想什么,但有一点,我与健生可能有同感,那就是他不能容人啊。”

白崇禧大笑说:“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白崇禧,字健生,回族,广西临桂人,曾就读于广西初级陆军学校、广西政法学校。辛亥革命时,参加了学生敢死队,北上武昌,先入武昌陆军预备学校,后又进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任桂军一师连、营、团长等职,加入国民党后,与李宗仁、黄绍竑驱除旧桂军陆荣廷、沈鸿英,逐步控制了广西全境,北伐开始,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参谋长、第二旅长,后任国民革命军总参谋长。现年三十三岁的白崇禧,深得兵法要领,有军中小诸葛的美称。

两人谈了会儿蒋介石,最后李宗仁说:“正如同曹孟德和刘备青梅煮酒所言,天下谁是英雄,只能等到时再说了,现在咱们共同的对手是孙传芳。”

两人会意笑过,话入正题。

白崇禧到此是会商“肃清江西计划”的。这个计划包括诸多方面,蒋介石吸取了入赣失利的教训,其中有更换各军中通讯设备等项,总司令部在近期内除购置新式无线电机外,还要在总部建筑临时飞机场。为了确保再攻南昌的胜利,在箬溪经奉新、高安至樟树架电话线,以便各军进行联络。

李宗仁第七军以左翼军肃清赣北,以进攻牵制建安、涂家埠之敌,其中主力部队攻击德安,截断南浔路。另外留三个团警戒九江方面,阻止孙传芳联军援兵,并相机攻占马回岭,使主力部队容易进攻。

“肃清江西计划”还包括中央军自奉新、安义向南浔路进攻,以乐化车站为攻击目标,然后向北与左翼军攻涂家埠之敌。右翼军左纵队自万寿宫攻击前进,目标为南浔路的蛟桥、牛行两个车站,南下包围南昌。第二军代军长鲁涤平自樟树、丰城一线协攻南昌的同时,并协同第十四军攻击抚州方面的敌联军,截断南昌至抚州的交通。第十四军并堵截敌人,免得残敌窜入福建。

肃清江西计划的总攻击定于11月1日。

此时,北伐军始对南昌城实行了包围。

孙传芳部也及时调整部署,联军第二方面军的郑彦俊在南昌、牛行一带;第三方面军的卢香亭和彭德铨、李俊义两个旅在涂家埠;第四方面军的邓如琢、蒋镇臣、张凤岐、杨如轩、杨池生、陈修爵、谢文炳等部在抚州一带;第五方面军陈调元部王普、刘凤图、毕化东在瑞昌、武穴一带;第六方面军颜景崇、上官云相两旅、马登瀛四营和浙军周凤岐部在德安、马回岭、九江一带。这五个方面联军合计有十余万人,实力仍很雄厚。

北伐军入赣以来,虽有失利之处,战局尽占优势。目前江西大部分地区为北伐军所占领,只是一些要塞之处,仍为孙传芳的联军所把守,但联军内部大多不和,各自为谋。驻福建的周荫人部被何应钦所逼,使其联军后方军心不稳,陈调元暗中与北伐军通款,驻九江、德安一带的周凤岐部也派出代表,有意倒戈。

还在北伐军大举进攻江西的前夕,联军内部就有瓦解之势。

孙传芳自战将谢鸿勋战死后,心中甚是焦急,本来暗中要与国民政府讲和,忽闻郑俊彦把程潜部杀败,联军重得南昌,心情又兴奋起来。本来,孙传芳命联军不惜任何代价,穷追程潜部,按原计划进占武汉。可五省联军的将领各有主张,当郑俊彦命独立旅杨赓旅追击程潜残部时,杨赓追到丰城就再也不肯往前走一步了。原来,杨赓在郑俊彦面前,总有寄人篱下之感,视部下为自己的本钱,不愿拼命。这倒也使得程潜部有了收容部队的机会,同时也为后方部队留出时间。至于卢香亭,更是不愿为孙传芳出力,最主要的是卢香亭本为好色之徒,他刚刚纳个小妾,养在杭州家中,爱如掌中明珠,得到小妾后不多日,就连日征战,再听说吴佩孚在武汉失利,将来是谁的天下还很难说,想到自己的出路,还是旧军阀那一套,认为投谁门下,如有一支属于自己的部队,情况就大大不一样了,故而也是不愿自己的部队伤亡过大。他给自己的部队下了条规矩,不管北伐军使什么战术,就是不离开铁路。

联军这种作战方式,也是把自己给限制住了。

北伐军“肃清江西计划”实施之前,敌我双方秣马厉兵,虎视眈眈。

正在此时,浙江省省长夏超在孙传芳后院放了一把火。

夏超,字定候,浙江青田人,少年时曾入浙江武备学堂,毕业后留校任学生队队长,受秋瑾影响,参加光复会,同年入同盟会,因工作出色,被推举为浙江支会会长。民国后,浙江光复,回杭州任都督汤寿潜的幕僚,曾任警察督练公所主办、杭州警察局长、省会警察厅厅长等职。夏超处事果断,敢做敢为,他会同周凤岐联络吕公望驱逐浙江都督朱瑞,推吕公望为都督,后又暗通周凤岐驱走吕公望,权力日增。194年孙传芳入浙,甚得孙传芳器重,后由曹锟任命为浙江省省长。夏超早有反孙之心,暗中与蒋介石的代表频频接触,只是条件一直不成熟。

这次,夏超看到孙传芳把联军大部投入江西,想到自己实力雄厚,同时在口头上得到陈仪、周凤岐的支持,心中很有把握,同时国民政府许以十八军军长一职,也甚是诱惑,思来想去,决定公开反孙。夏超在杭州有亲自督练的警察八干余人,武器精良,而且多是他的心腹任中级军官,可将此为倒戈资本。

通电倒戈的前夜,夏超召集当地商绅,表明反孙附义的决心。这些地方士绅,眼见北伐军气势逼人,听到省长有些决心,也只有点头的机会。夏超本也做好部署,若在这次附义中有反对者,他将采取一些极端手法,但听到当地士绅一片赞扬之声,对倒戈更是充满信心。

孙传芳听到夏超倒戈,气急败坏,急令驻上海的宋梅村旅乘火车至杭州。

夏超的警察部队得令后,与宋梅村旅激战嘉兴。

陈仪、周风岐部为保实力,亦不相助,夏超警察部队只做了数小时的抵抗,便大败而去。

夏超见大势已去,于10月日将官印交省议会保管,带少数人仓皇出逃。孙传芳对夏超的倒戈深恶痛绝,得知夏超出逃后,通报悬赏十万金。

宋梅村旅第十三团开入杭州,接收省府,警察部队全部檄械。孙传芳通电命陈仪为浙江省省长、宋梅村为杭州警备司令。而夏超也没能逃出孙传芳的手,途中被十三团哨兵所获,于当晚报请孙传芳,秘密处死。

夏超虽亡,对孙传芳的打击也是不小。

联军士兵多有开小差的,上层将领脚踩两只船。这使孙传芳与国民政府求和心情日切,他虽然开始与国民政府也有求和之意,但总是野心不死,自武昌被北伐军攻克,东路军入闽的步伐也越走越快,此时此刻,为了缓兵之策,不得不放下架子与北伐军谋和。

这个“谋和”,对蒋介石和孙传芳两个人来说,都明白是假的,可双方为各自的利益,又都摆出一副诚恳的态度。孙传芳派代表赴广州,蒋介石得报后,急电留守的谭延闿、张静江,电文曰:

“广州谭、张二主席钧鉴:刻据汉口探报,孙传芳有撤退赣闽各部退保江浙之计,或能成为事实,此时浙江处置最须注意,应授意浙军及人民,反抗孙军。若孙尚能在江皖自立,似可准其缓冲,惟浙江须加入国民政府范围,或准其中立也。若孙能允此,则和平运动,应可着手。请核夺。中正。

蒋介石给广州政府发电期间,又以北伐军总司令的身份接见了孙传芳的代表葛敬恩,江浙人民代表魏炯,经过多次协商,双方达成如下协议:

一、孙传芳部立即撤退,开始退兵之前一日,即为双方停战之日;

二、浙江之政治、军事等,完全听国民革命军决定;

三、停战之日,即将孙氏境内被封党部或拘党员开释,并许国民党在联军境内,自由公开进行其准备国民会议之工作;

四、言和之后,互相提议,一致对外。

蒋介石在谈判之后,电复广州大本营张静江、谭延闿,请示其谈判条件可否通过。并在电文中陈述自己的意思,认为孙传芳有必亡之势,故而对其条件可放宽。广州政府复电,同意蒋介石的建议,准许其以总司令的名义与孙部进一步商谈。经过几次战役,蒋介石处在这种情况下,也有求和的愿望,他深信国民政府对民众的影响,只要孙传芳能按照条约上所注明的,允许进行国民议会之工作,那民众自然就会起来,国民革命军就可以不费一枪一弹入赣。

蒋介石与葛敬恩会晤后,蒋尊簋以浙江代表身份与蒋介石会面。蒋尊簋,字伯器,浙江诸暨人,早年赴日本官费留学,与东方人杰蒋百里被日本军界称为东方“二蒋”,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骑兵科。孙传芳统辖五省后,蒋尊簋任浙江省政府委员,他在此位积极推行地方自治。蒋尊簋与蒋介石、孙传芳、卢香亭均为日本士官学校的同学。

蒋尊簋对自己的能力还是有信心的,他找到蒋介石,开门见山说:“孙传芳现在有些清醒了,他只要保住五省的体面,你若是给他个台阶下,有些事情还是好商量的。”

蒋介石说:“国民革命乃形势所趋,也非我一个能说了算,走到这一步,已经不是什么体面不体面的问题,只要孙传芳先撤退鄂赣各军,准许我党公开活动,各界组织自由筹备国民会议,余事好商量。”

蒋尊簋说:“如果是这样,我看就没有什么问题了,孙传芳也口口声声为了民众,不能再流血了。我可以对你明说,这次我来也是孙传芳的意思。现在战局僵持不下,这样下去,哪还有个头啊。”

蒋介石说:“只有一条,孙传芳若同意我们的条件,那他就尽快把撤兵的日期定下来。”

蒋尊簋回到九江,还挺高兴,想到自己平息战火,看来和平有望。至于下步,对付奉张问题,只能走一步说一步。

蒋尊簋没想到,刚还是主和的孙传芳,转过脸来就不承认,他对蒋尊簋说:“蒋介石要我退兵也可以,但是他不能搞什么国民党,现在不仅是国民党,还有共产党也跟着起哄,到处煽动,将来我退到哪里去是个头呢?”

蒋尊簋听到此话,使出书呆子气,他说:“蒋介石也有道理,他搞国民党也是一个民主的党派,可能有议会,也并非他一人说了算。他要公开党部,组织筹备议会,我以为这也是很文明的。大帅切不可义气用事,把到手的和平丢掉。”

孙传芳哪里还能听进去这些话,对他来说,什么议会不议会的,地盘就是本钱。蒋尊簋见说服不动孙传芳,只得回转,在途经涂家埠时,还特地去看望了卢香亭,本意是打算说几句心里话,一到卢香亭那里,只见杀气逼人。卢香亭根本不让蒋尊簋讲话,大骂蒋介石和国民党,他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可骂来骂去,也说不出个国民党究竟是个什么党。

蒋尊簋哭笑不得,知道卢香亭探到他见蒋介石,八成也能猜出他来此的用意,见此状,只能随便聊几句,赶紧溜开了。果然,就在蒋尊簋走后,卢香亭对自己的参谋说:“你马上给我盯住蒋伯器这个家伙,我看他就是蒋介石的探子。”说到这儿,卢香亭两眼突然冒出凶光,又说:“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你赶快找几个可靠的人,找机会把蒋伯器给干掉算了。免得到时留下后患。”参谋深知蒋伯器本是不愿打仗而已,若就这样不明不白给杀了,到时真要出什么事,自已也难说清。况且,蒋尊簋现在还是浙江政府委员,劝卢香亭先消消火,说那蒋尊簋是不是国民革命军的密探也说不清,再说两国交战不杀来使,若就这样把蒋伯器给搞掉了,对手会借此大作文章,到时反而对自己不利。

一席话,把卢香亭说活动了,放弃杀蒋打算。古人言,一言兴邦,一言丧邦。此话不假,若不是卢香亭参谋的几句话,蒋尊簋的命就算丢定了。

蒋、孙双方和谈无望,江西一场大战不可避免。

蒋介石分析了战局,各路将军也都做好了决战江西的准备。

北伐军对南昌的合围之势已经形成,总攻的前夕,蒋介石再次与入赣的各军制定了军事计划,为“肃清江西计划”得以全面实施,又调刘峙为总预备队,统辖第一军的炮兵团。北伐军兵分三路,合围南昌,中路军以乐化车站为攻击目标,然后向北与李宗仁的左翼军夹攻涂家埠之敌。右翼军指挥官为朱培德,统辖第三军和鲁涤平的第二军,目标是占领南昌。刘峙的总预备队随战势进程,随时准备参战。

蒋介石先声夺人,下达总攻命令前,通电全国,发表了讨伐孙传芳的宣言,全文长达几千字,历数了孙氏的恶行及北伐革命军要铲除所有军阀的决心。蒋介石这篇文采飞扬的战斗檄文一经发表,全国振奋,一时间大有洛阳纸贵之势。

10月0日,蒋介石以北伐军总司令的名义,下达了总攻击的动员令,令称:

“我军此次总攻击,务将孙之势力扑灭,使军阀余孽不致蔓延,即帝国主义者亦必震慑而不敢发,则时局方得捩转,革命乃可成功。凡我革命军人须知,我不杀贼,贼必杀我,宁为玉碎,毋为瓦全,能为最后之牺牲,始博最后之胜利。”

革命气势大有风卷残云之势,让蒋介石高兴的是,川系地方军阀杨森,附义于广东国民政府。蒋介石特命杨森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杨森,原名淑泽,号子惠,四川广安人,二十岁时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受军官教育,并加入了同盟会。军校毕业后,任新军排长、连长、营长等职,二次革命投川军熊克武部,后弃武经商。

11月1日,蒋介石直接指挥国民革命军三路人马,对孙传芳发起总攻击,肃清江西计划全面实施。

左翼军总指挥李宗仁所辖第四军十二师张发奎部到达箬溪后,8日马上奉命赴白水街接防。贺耀组独立二师在王家铺集中。总攻击的命令下达后,各军奔赴南浔路。第七军向德安,第四军十师和贺耀组的独立二师向马回岭前进,日清晨,第七军先头部队进抵德安市郊。

德安位于南昌和九江之间,此举乃是切断南昌西北的湖北和南昌东北的安微的退路,德安之战对攻打九江和合围南昌都是非常重要的,若德安守敌,孙传芳部进可增援南昌,退可将南昌与九江拉开一道防线,极可能使北伐军肃清江西的计划破产。为此左翼军总指挥李宗仁,也是下定决心,不惜任何代价攻克德安。

德安守军是孙传芳军陈光祖一部。第七军先头部队与联军守敌僵持几个小时后,协同主力部队进行最后攻击,陈光祖终不敌而向东逃窜。张发奎师见第七军攻下德安,士气正旺,率三个团向马回岭急进,协助贺耀组师抢攻马回岭。据报,马回岭守敌为颜景崇、上官云相、马登瀛三个旅,而颜景崇实力很强,手下士兵多来自山地。马回岭亦为天险要塞,守敌据险设防,工事坚固,颜旅为守军三个旅的主力部队。

该攻势对张发奎第十二师极为艰难。(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