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逼上帝位 > 第35章全文阅读

石一苗有石磊这样一个儿子?杨威是听也没听说过。

“陛下,石磊此人毫无军纪,且狂妄自大,不可为将啊。”杨俊武说道。

“清扬王,你休要诋毁我儿。”石一苗站出来喝到。

“诋毁?”杨俊武一副不屑的样子看向石一苗道:“你儿曾经做过我清扬军的哨骑,但嫌弃哨骑太过无用,是自由散漫,谎报军情,若不是念你还在朝中为官,早就将他军法处置了。”

“我儿自小就饱读兵法,学习武艺,你却令他做一名小小的哨骑,你清扬王如何令他服气?”

“本王现在不想与你理论,”杨俊武说罢看向杨威道:“既然陛下不愿启用臣,臣推荐一人,乃是前任禁军统领赵英卓。”

赵英卓,先皇钦封的禁军统领。也是能力出众,为人谨慎,尽责之人。

杨威为了消弱杨俊武势力,直接将他撤职。

“清扬王,如今我大风国是应该培养新人了,”杨威说罢看向石一苗,“传令,封你儿石磊为征西大将军带领八万清扬军火速驰援汛关。”

“是。”石一苗应了一声,刚往后退了一步,又似乎想到了什么,停住了脚步。

“石大人还有何事?”杨威问道。

“陛下,想那清扬军若让我儿统领,恐怕清扬军诸将不服啊。”石一苗说道。

杨俊武听罢看着石一苗,暗道一声聪明,没想这整日呆在皇城之中的石一苗,还懂得兵有帅己不功的道理。

一旦一支军队由一位将帅带领时间多了,如果突然强行换个主帅,那支军队必然不会尽全力去为那位将帅去打仗,自然也不会有功而反了。

“那石大人的意思是撤将还是修改军队的名字?”杨威问道。

此言一出,半数大臣皆惊,特别是要修改军队的名称。

这是一件要多愚蠢,就有多愚蠢的想法,然而,杨威却想到了。

毕竟清扬军名声在外,若向敌方冲锋,光是清扬军的旗帜被敌军看到,那心里就得畏惧三分。

而你杨威却要把如此的名声放弃掉,要知道什么样的一支军队才能打出这样的效果?

杨俊武听罢是暗暗觉得自己贱,为什么就放不下呢?非要来掺和呢?

“陛下,臣为儿请求,让兵部尚书从各郡重新调出一支新军。”石一苗说道。

万万没想到,石一苗竟然没有答应

,杨俊武都觉得惊奇,没想到此人竟然有如此觉悟。

到底是因为石一苗懂那个道理呢?还是想为自己的儿子铺一条广阔的大陆。

“兵部尚书。”杨威直接喊道。

“臣在。”兵部尚书徐浩然站出来答道。

“陛下,”黄启见杨威真的要调兵慌了起来,“如此重新调兵得需要多少时日啊,还请陛下就命清扬王为帅,驰援汛关吧。”

要说黄启还是一位老将,将这些算的清清楚楚。但是他远在都城之外,哪里知道如今的陛下与清扬府的关系。

“休要多言,”杨威是一口拒绝,完全搞不清边关告急是个什么状况,“兵部尚书,命你天黑之前调出一支军队可有异议?”

“请问要调出多少人的军队?若是八万的话,请恕臣无能。”徐浩然小心翼翼的问道。

杨威见徐浩然可能真的有些为难降低要求道:“五万如何?”

“恐怕..”徐浩然并没有把话说完。

“那你意能调出多少?”

“臣以为,一万。”

“一万?”杨威有些不高兴了,毕竟他可不清楚,兵部各郡的士兵数量记录。

“之前已经从各郡调出士兵充以禁军,实在是没有办法,若重新招募新兵,且不说没有训练,也确实太过浪费时日啊。”徐浩然如实说道。

杨威似乎有些听懂的点了点头,表示谅解。

“陛下,臣有一计。”石一苗说道。

“爱卿请讲。”

“五军都督府,皆是带甲三万,何不令都督府为我儿副将,立即可启程驰援汛关。”

“陛下,五军都督府的士兵,乃是我大风之国本,若就此动用,怕...”徐凯没有打过仗,他是完全搞不清失态的严重性,只想着有大批士兵保护都城才是最安全的。

“安平司大人,敌军都要打进来了,还国本不国本的?”石一苗激动道。

“好了,就依石大人吧,中军都督府吴峰,前军都督府韩轩,带领所部所有人马随征西大将军石磊驰援汛关。”

“是。”

黄启见两人退去,也算松了口气,因为从汛关奔波到都城太过劳累,也不知受没受伤,反正是直接昏在了大殿之上。

杨威忙令士兵带去医治,好生修养。

退殿之后,杨俊武看向西方天空,是真

心渴望石磊能大胜而归啊。

这样他自己也能松口气,将风国交给这些小将,自己厮杀半生,其实早就过足了瘾,同时也累了。

“王爷,恐怕你比陛下也要忧虑啊。”费新不知何时从大殿内走了出来。

“陛下留你下来没有责罚你失职之罪吗?”杨俊武却好奇为何杨威没有责罚费新没有看好西凉公主的罪过。

“说了几句,”费新口轻飘飘的答道。

“哎,”杨俊武叹了一声,真是一切尽在不言中。

“王爷,还是如此的忧国忧民。”费新是看在眼里,但能有什么办法,又拿出那一套说道:“若卞王上位,风国不会陷入如此境地。”

“此时此刻,就不要老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了吧,当心陛下听见,诛你九族也不为过。”杨俊武再次提醒道。

国都华城的街道上,似乎也受到了战争的影响,民众有些许不安,大街小巷都谈论着汛关边界。

杨俊武这次是真的死心了,若通常以往,必定会拿张地图出来与费文和商议。

但如今也是躺在这太师椅上,享受着阳光,感受那份安逸。

“父亲,来练武吗?”杨翾擦拭着他最喜欢的方天画戟。

“没心情。”杨俊武无精打采的答道。

“父亲,看来你表面上平静,其实内心还是安静不下来啊。”杨翾从未看父亲这样过,眼睛似乎都不愿意睁开了。

“如何平静?万一汛关失守,那么又是三城无险可守,百姓更是要流离失所,而我却什么也做不了。”

风国版图对于杨俊武来说,已经印在了他的心里,如此真的是毫不夸张。

“这也不能怪父亲啊,你如此低落,也无济于事。”

杨翾毕竟还是年幼,心里还装不了天下,在他心里只要父母平安,大于一切,谁也影响不了他的心情。

敌军杀进城的残忍,那些无辜又无奈的眼神,那种渴望求生的欲望,杨俊武的体验最是深刻。

“你不懂,”杨俊武答了三个字,便坐了起来朝费文和的房间走去。

杨翾看着杨俊武如此,心里自然也畅快不起来,那又能怎么办呢?

也许很多人都有报国之志,但是君主也得给这个机会才行。

由此看来,知遇之恩是有多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