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明月化星 > 第七十八章 扬州商都全文阅读

第七十八章 扬州商都

洪承畴定计走随州去找张献忠、罗汝才晦气时,尴尬的发现自己三部三万二千人马的粮草只有十天了;军饷就不提了,已经断了三个月了。十天内没有粮草就必须沿途州县应急征粮,但征粮必须朝廷批准!时间上来不及!

如果自己先斩后奏的话,恐怕到时都察院的御史的弹劾奏折会淹没内阁。这些蛋疼的言官才不管你带兵难处,他们只管盯着别人短处。就是没事,他们也能风捉影从鸡蛋里挑骨头。

就这时,辕进门外进来一个小校禀报道:“洪总督,辕门外有人求见。来者说的您的门生泰州刘星,从山东派遣来的人”。

洪承畴有点意外,随即示意带人进来。

一刻钟,一位二十出头的青年走进大帐。他进门前把腰间的朴刀交给亲兵,然后入内向洪承畴行礼说道:“草民奉我家公子之命,特来拜见总督大人,并代公子向门师问安!”。

洪承畴点了点头,他对这个人突然觉得有点眼熟。这个人进门之后全然不受军营威严说惧,面对自己这样的高官也不亢不卑,倒是是个人才。洪承畴开口试问道:“听你口气,好像是小徒的仆从,不知你是否见过本帅?”

这人自然就是受刘星委托来的何胜。

何胜恭敬说道:“草民姓何名胜,是公子从人,早些年做过公子的书童。五年前在泰州府泰安城,我家公子拜大人为师时,见过大人一面。草民本次前来,是公子有要事转告大人,请大人朗阅此信”。说完,他从怀里掏出书信递上。

洪承畴身后的亲兵上前接过后,检查无碍后呈交给洪承畴。

洪承畴慢慢打开信函...

刘星的书信前面照例问安,并简单说明了自己情况,并告之明年秋会进京参加会试。然后,话风一转,听说朝廷局势不利于恩师,担心恩师各方多有受制,特派人送来银钱二十万两粮食五万石!

二十万两银子,粮食五万石!要知道崇祯的内库现在都不足一百万两银子,都是留着应急!自己的学生居然一开口就是这么大一个数,拱手相赠!但如果来路不明,洪承畴还是要掂量掂量再用。

洪承畴大为不解,便向何胜问道:“据我所知,刘家虽是地方大户,但也拿不出这么多钱粮吧?”

何胜不紧不慢地解释说道:“总督大人请放心,这些钱粮都是公子自己一人的家产。大人若有心,派人打探齐鲁商会便知。还望大人保密,我家公子就是商会东主”。这些措辞都是刘星事先交代好的,要取得洪承畴的支持,除了师生情谊外还要适当透露一张底牌。刘星准备让洪承畴调解官面上的各路麻烦,为商会阻挡官面上障碍。

刘星有句话是无法说出口。做为先知先觉者,刘星是非常清楚陈琦瑜带来的危害。如果不伸手帮一把,洪承畴未必能挺过这一波朝廷的猪队友的帮倒忙!眼下,农民军和明军躲猫猫的游戏还没到对决的高潮。

牛市不到顶,熊市就不会开始。同理,眼下北方各省的流民源源不绝,农民军就会如星星之火此起彼伏。但是,洪承畴这个先天性的棋子,最好不要有太多变数。

洪承畴听完解释后心里震惊!这份信里透露两个消息。

其一,作为准备应考士子,刘星对朝廷事情非常关注;这些朝局变动没多久,自己这个学生就获悉。不过,这是好事!想当官不了解朝政怎么能行?闷头读书的书呆子,就是金榜题名,日后也难保不会被人卖人数钱。

其二,自己这个门生在背地里掌握一批巨量财富,信中那句“财法侣地”之说,洪承畴深以为然。如果光棍一个的清官,没有势力支撑,能成事?就拿东林党来说,他们难道只是靠人多,完全靠口水战掌控朝局?背地里的金钱攻势怕是必不可少的,江南的商人地主集团就是背后最大的金主。

问理清楚钱财的来源后,洪承畴也就不矫情,他直接问何胜:“这批钱粮现在送到哪里了?”。

何胜答道:“回大人,我们的人已经将钱粮到东面三十里的义马镇。只是我们的人不适合入军营,还请大人安排人随我前去取”。

洪承畴点了点头,觉得这才合情合理。如果大量外人护送大量物资随意出入军营,落在有心人眼里,怕是另有一份麻烦。只是,从今以后自己就欠弟子一份天大的人情了。

洪承畴叫亲兵去通知自己的亲信跟随何胜取接取钱粮,自是后话不说。

......

几天后,刘星一路南下到了扬州城。

江都码头上,各地商队的货船连绵五里列队在长江面上,光卸货装货的码头就足足二十个!十里扬州路,果然名不虚传!刘星目测,光在码头帮工吃饭饭的工人就有两万余人!史书和各类野史记载,还有后世的评价说晚明的资本主义萌芽,让江南的经济形态有根本性的变化,果然不假!

江上既有内河的平底沙船游梭,也有海上的单帆福船;就连明显葡萄牙人风格的三帆远洋巨轮,也有十四艏之多!

沿着码头,在通往城里的四条主道上,沿街的商铺连绵不绝。粮市,布市,盐市,铁市,茶事等工商百业,极为繁华。“风信子”汇报,扬州一地的一年商贸交易额高达二千八百万两。

不过,除去盐税外,扬州的各行商税每年只有九十万不到。官商勾结的漏税情况可见一斑!从地方州府道到中央,这种事情能骗的过官僚群体?嘿嘿!估计都在装傻。满朝大臣,估计也就崇祯被蒙在鼓里。

随着刘星一起前来的几人,都看的眼花缭乱目瞪口呆!钱家兄妹以前随海盗们拦路收过路费觉得威风,现在才发现那点保护费,放置天下只是九牛一毛而已。上官飞雁更是兴奋异常,她一路上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

出于低调考虑,所有人进入扬州地界,刘星就所有人把随身兵器都收了起来,藏到马车暗格里。就连众人的着装也换成文士服和淑女装。毕竟,这个时代儒以文乱法没人提了,但是侠以武犯禁却常常挂着士大夫的嘴上;在大都市里特能引人注目。

走在手工艺品的街市上,端木领一脸心事。刘星没回头,凭着自己神识就能感觉到,端木领处于心理矛盾状态。从镖局事务繁忙,到流民四处流浪惨状,再到江南的繁华,这些现状严重冲击这位端木世家年青俊才的世界观。

这样的一个世界,端木家还继续龟缩半隐居状态吗?年青的热血在心里不断提示他,他不甘心像父祖们那样,在乡下过着蒙头练武只顾着自己一亩三分地的日子。

见到端木领的矛盾,刘星暗自得意。世上从来就没有真正可以与世隔绝的群体,佛家还要深入红尘,讲究先入世而后出世呢;道家也有红尘炼心之说。外面大千世界,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端木家这样的武学世家如果继续辟帚自珍,在刘星看来,即是家族的没落,也是我华夏一族武学传承的损失。

再看看夏德这样,就很好了。夏家父子现在已经完全适应了这个社会。刘星知道,夏家父子三人现在提刘星执掌财路,但他们心思已经不在钱财上面了。有钱无权那就是等着被宰的对象,再多钱财也会变成别人或者官家的。

春秋战国五百年间,炎黄子孙固然深受战火的痛苦折磨。正因为痛苦混乱,导致了诸子百家的崛起,人类的智慧文明得到百花齐放,文明的层次得到了升华。进而繁衍出华夏二千年的文化传承。

面对现实,去寻找出路才是正道。避世装鸵鸟,呵呵!前世清兵入关后马上颁布的两道诏令,刘星是清清楚楚的,《剃头令》和《禁武令》!剃头发畜辫子就不说了,后人都知道。《禁武令》却是禁止民间持兵器!这是从未有过的。

强横如蒙元金辽这些外族的王朝也没有过,朱元璋那么怕人造反的小心翼翼做派,也只是禁枪戟,不禁刀剑;禁弩不禁弓。在前世的满清政权下,像金庸古龙小说里提到的江湖侠客是不存在的。想佩刀刀剑腰系着长鞭去闯荡江湖?那都是做梦!除了人迹稀少的偏远地区和西北,如有人在繁华城镇带兵器就立马被镇压。

前些日子,沧州刘家派了八个年轻子弟加入萧运的镖局队伍,刘星非常高兴,专门安排人送了一万两银子的人情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