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明月化星 > 第六十七章 岚山水寨全文阅读

第六十七章 岚山水寨

在家里呆了半个月,刘星终于扛不住了。作为全新思想的人,要采纳一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女人,他还是接受不了。反对就是不孝。既然惹不起,那就先躲着,刘星把夏德安排到松鹤山庄作为一个联络人,然后自己来到了岚山水寨。

岚山地处沂州东边,古代此地属于琅琊郡。眼下的岚山是个荒芜人烟的小山脉,东边山脚下是一片三里宽的沙滩,往南或者往北都是一片沼泽地,直到三十里外才有渔村。往东北八十里外是日照县,离胶州还有二百六十里,往南一百里是东海县。

岚山从海上看毫无异常,也看不到明显人迹。可翻过沙滩斜坡,就有一片五百亩大小一片深水港湾从右侧通向大海。此时,有二十六艏的货船在码头上卸木料、铁锭这类物资。

再远的海湾里,四艏大船正带着十艏小型的游艇在演练队形。随着为首的指挥船上鼓声和桅杆上彩旗在不断的变化,十四船也跟着变换方向,时而左转,时而右转。

在开崖岸边,足足三百多的士兵身上绑着绳子,赤着身子在海里练习游泳。

岚山水寨是刘星花了半年时间建立起来的第一个海上基地。投入财力、物力是前所未有的九十万两银子!要知道,关宁防线的军饷一年才八十万两。

半年前,刘星从各地湖泊水寨调了三百名熟悉水性的士兵,外加沂蒙山营地的一千名的旱鸭子,秘密来到此地开辟营寨。刘星亲自带着门下刘勇、刘传、刘瑞等八名弟子前来建设。

为了打造战船,光商会从江南买的三十二艏货船就花了五十六万两银子。这三十二艏,刘星选了二十艏改造成战船,除了原先三道风帆,还有准备在船身两侧加装轮型旋转桨,这样会极大提高机动性和航速。

至于小船,除了从江南收购,更多是要开始自制。至于船匠,刘星安排人去当了一把土匪,直接从扬州船行绑架了三十多人。刘星这是没办法,正常聘用的途径根本招不到人,船匠和船工一般都是世代家传的。

六年前,三叔从江南请来康老汉一家,有了康老汉领衔带头,这个船坞的造船和改造的技术问题就有着落了。先从小船开始吧。康老汉自从刘星那里拿到图纸已经有三个月,这个图纸大多是刘星设计给他的。有沙船、广船,楼船、蒙冲斗舰,哨艇,单人帆船。刘星只向他说明大意和要求,技术上细化,全权有康老汉决定。

沙船、广船是以运输为主,平时用作海上贸易;楼船、蒙冲斗舰是战船,游艇是配合大型战舰辅助作战,单人帆船是特殊兵种使用。

营地里的士兵,除了陆上的军事化训练外,更多的还有练习游泳和训练海上作战能力。不会游泳的话,落水就是个死。而且,刘星要求他们在波涛汹涌的海里的适应生活作息,这要求与风平浪静的淡水江河湖泊差异也非常大。即便是会水性的士兵也得从头开始训练。

海湾的南边,有一条人工挖掘出了一段长达二十丈水渠,然后用一道闸门控制着海水的进出。闸门后,已经开辟的盐田有六十亩,新的盐田还是不断扎扩建,这些水草密集的沼泽滩涂被刘星改建成盐田。

这就是刘星看中两大新财源。一是食盐,二是海上贸易走私。

目前天下的食盐主要有三个场地,江淮扬州一带的煮盐工坊,用海水煮开蒸发后得到的食盐;山西河东的盐池解盐;四川一带的矿井矿盐。其中煮盐供应的量最大,占总销量的七成以上。

时下,天下人口少说也有六千万,每人每年五斤盐用量估算,全国需要用盐三亿斤。每斤盐,南方售价二十五到三十文铜钱,运到到了北方,一般都在四十文以上。一两银子市价八百文铜钱,一年的食盐的交易额就在一千三百万两银子以上。

按照目前盐税一成半核算,朝廷至少可收到二百五十万左右的盐税,但是实际不到一百五两,剩下的损失一百万两就是盐商和官僚的背后交易了。

如果这里用晒盐法,开出的四百亩盐田,每年可产出食盐两千万斤。然后走私贩卖后增加八十到一百万两银子收入,而且,这样挖朝廷盐税的墙角也不会太显眼。

晒盐就是将海水晒成盐的过程。晒盐时先将海水引入蒸发池,经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再倒入结晶池,继续日晒,海水就会成为食盐的饱和溶液,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来。这是得到的晶体就是我们常见的粗盐。剩余的液体称为母液,可从中提取多重化工原料。晒盐一般要经过纳潮、制卤、测卤、结晶和捞盐归坨七套工序。

这样得出的食盐为粗盐,价格适合老百姓身上。如果要得到雪花状的精盐,就要制卤之后,加上石灰、苏打或者石膏,沉淀出氯化钙氯化镁这类苦味的杂质,然后过滤掉沉淀物和土渣。这样的精盐费工,但是售价可以提高到一百文一斤,真正的士绅人家真不差钱!

至于海上贸易走私,用瓷器、丝绸等名贵物品出口给荷兰、葡萄牙人,可以换取白银、黄金,甚至战舰和红衣大炮!一本万利!陆地上的局势,刘星未来几年内没有足够实力插手,也不便插手!

所以,刘星就集中精力发展海上力量,有了舰队有了大炮,整个渤海湾不都是进入早射程控制范围内了。

......

刘星站在岚山的山腰上,看着自己脚下的海湾水寨的一片繁忙景象,心里生出一片期盼!夏言真是难得的人才,三年时间就完成了自己筹划的商业网络的雏形,连自己有没信心的海船都买了回来,连开船的船工都顺了一批回来。

饭一口口吃了,路一步步走!在没人羁绊情况下,刘星进入了游戏升级模式。刘星感觉自己比崇祯幸福多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盐场要慢慢发展,舰队才开始搭建,大炮还遥远。但有一间事情要马上做,自己的海军没有专业教官!做专业事,需要专业人。最专业暂时没有,但是半个专业的却有。那个人就在岚山水寨的东南的一百里外的海面上。

二个月后,刘星站在船头,远望着远处一望无际的海面,深海海域,靛蓝色海水有点吓人。两米的海浪在深海区已经是常见的了,季风时节,海浪动不动就是四米高的落差。身后站了几个水寨主要将领和老船工。

四艘改造过了新式踏轮帆船带着八艏新式的艨艟顺着风向东南向驶去。

弟子刘传从身后对刘星说道:“主上,我们这次才带十二艏船,两百人是不是少了些?牛山岛的钱兆水手下可有五百多人,而且都是多年海上老手”,这个少年老成的弟子和其他人一样,出了老营地现在都以主从相称。

刘星闻言微笑道:“不碍事,今天本来就不是打硬仗的。真要应对应的碰,我们把水寨里全部人马拉出来也不是人家对手,这次是斗智不斗勇。再说,对这些这有如海狼般五百海盗,我也眼红的很,能收服就尽量收服吧”。

说完后转头向身后以为一脸黝黑的老汉说道:“姜叔,你是海上老手,接下来靠你了”。

姜老汉本名姜功友,是福建泉州人氏。他是江闽一带走私老客了,从二十岁开始跟随他族人海上讨生活。因为性格沉稳为人仗义,族中老人就把统领船队的位置交给了他。

姜工友接手后,姜家走私的生意做得越来越红火,和荷兰人、葡萄牙红毛鬼子都有生意往来。自从明朝禁海以后,民间走私活动主要粤、闽、浙、苏四省的渔民和商人在做。做得最大的江浙一带官商,他们只是没有亲自出面,而是扶持一些人淞沪、崇明一带的人当黑手套。熟话说同行是冤家,姜家做大了之后,影响到了江浙一带商人利益。

终于在去年冬季,姜功友带来族人到镇江兜售香料、蓝宝石、红宝石、钟表之类海外商货时,结果被浙商暗地里告发,他直接被捕,所有钱财也全部没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