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明月化星 > 第六十二章 戚家后人全文阅读

第六十二章 戚家后人

刘星又查了武库,里头只有长枪六百余只,仆刀三百九十柄;铁胎弓二百二十张,杂类木弓四百二十张;箭矢不到一万只。木盾四百副,盔甲没有!所有的兵器和弓矢都没有上猪油或者牛油养护,生锈的乱七八糟!倒是农具不少,曲辕犁一千四百多副,镰刀四千五百柄!

再打听军官的情况,发现他们大都不在军营里。听说指挥使一年到头都在城里,那些千户百户只是更三岔五来看看。

刘星花了三天时间才卫所摸清。戚继光带过的卫所,到现在都才这个鬼样子。刘星估计,全国各地的其他卫所也是八九不离十了。

第四天,刘星走访海边码头向几位老人咨询登州水师营的情况,结果,被问的人都用怪异的眼神打量着刘星。好不容易耐心询问,刘星才知道戚继光去世后,随戚继光征战沿海各地并立下汗马功劳的登州水师,已经全部解散了。这都过了快四十多年了,当年的二千老兵基本都过世了。

他的家人和后代全变成了渔民了。后来万历二十六年,在朝鲜战场上对抗日本海军的邓子龙,还是从各地临时凑成的水军。

水师营只剩下二十艏千石大船和三十多艏的哨艇,而且是全部用来打渔!至于多的战船,早在多年前就被商人买去当货船了。

明朝闭关锁国,下令片舨不得下海。结果下面的官绅做起走私生意来,那叫狂欢,因为不用交税!这不,整个登州港修了三个码头,其中有两个码头是专门用于装卸货物的与货运的商用码头。

第五天,刘星专门改了装扮走访了酒楼茶馆青楼这些人多嘴杂地方,发现,由于离灾荒战乱远的缘故。登州看上去也一片“太平盛世”的样子。从官吏到走卒,从农民到商贩,都是慢慢悠悠的。登州海产丰富,田地的粮食不足的地方,就靠海里补足,倒也饿不着。加上商业贸易发展不错,有很多地方需要雇佣佣工,百姓们有额外的收入。

特殊的环境造就了特殊的经济平衡,但是这种军事武备状况,比刘星预想还要严重的多。见过这么多失望的事情,刘星最后只想到戚继光故居拜访一下。至于其他的,登州已经没什么值得关注的了。

......

登州城东的青藤巷,在本地人眼里就是望族名门,因为这里是太子太保戚继光的故居。登州莱州两地的大户,说起戚家都毕恭毕敬不敢妄言!

怀着这样一个朝圣心情,刘星带着吕灵和端木兄妹来到戚家。鉴于戚家毕竟是官宦之后,对绿林中人估计没有什么好脸色。在刘星的要求下,端木领和刘星改穿文士服,而端木飞雁跟着吕灵该穿仕女装。还真别说,端木飞雁穿起是女装,在不和人动手过招情况下,配合她的长相身材还是一等一的大美人一个,惹得刘星多看了几眼。

一阵敲门后,戚家门口的朱红大门打开了一扇,一位六十多岁老人走了出来,张望了会,问道:“客官是哪里人,有什么事吗?”。

刘星上前一个鞠躬说道:“老丈,我是泰州府学子。今日游学经过此地,特来拜会戚家。烦请禀报一声,能否容晚辈祭拜到戚少保戚公牌位前祭拜一番”。刘星说着递上一张拜帖和自己举人凭证。

这位戚家老门房一大把年纪了,虽说戚家名望很高,老家主在的时候也经常有人来拜访。但这些年,慕名拜访的人就寥寥无几,更没听说外人来祭拜。一时之间他也拿不定主意,便说道:“诸位稍等,我向家主通禀一声,成不成还得看家主意思”。

戚家不同端木家,没有人引荐,刘星也不知道戚家的门让不让进。现在刘星总算明白端木家一开始就对自己和颜悦色的原因。原来,端木正年轻时闯荡天下,有一回在从长岛坐船回登州船遇到礁石沉没。端木正靠着一片船板飘了一天一夜,恰好碰到萧伯被他所求了。有了这个恩情关系大不相同了。而戚家,刘星从打听的情况来看,这些年处境不太好,与外人打交道不多。

没多久,老门房有出来了请他们进去一叙。

刘星绕过照壁和回廊就到了客厅,看到一位四十多岁中年男子,身着常服在大堂里等候。这位中年男子看着大堂正中的一副人物像,背朝众人。听到脚步声后,此人才转身扫过刘星四人;最后,他将目光落到刘星身上问道:“敢问刘公子,你为何有祭拜我戚家先人的念头?”。

刘星见他神色和面相象,就知道这是戚家当代家主;戚继光的孙子戚显宗,他父亲戚昌国是戚继光第三子。刘星面色无惧,平和的反问:“敢问戚家主,有英雄烈士不祭拜,难道要世人去追捧梨园戏子和青楼娼妓吗?如果到英雄枯骨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的时候,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还有救吗?”

戚显宗心里一颤,这句“英雄枯骨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说到他心里去了。这些年,民间百姓对戚家极为尊敬和拥戴,可朝廷和官府却对戚家没有好脸色。他祖父戚继光一身英雄豪杰,为嘉靖朝和万历朝立下赫赫功勋,居然一个爵位都没有封。

张居正死后,因为他祖父戚继光和张居正关系良好,就受牵连被万历列为张居正一党。朝廷反复弹劾清算,导致祖父郁郁而终!想到这里,戚显宗以为世人不会再提这个事情,没想到戚家之外还有惦记着。不由的想起祖父临终前说的一句:公道自在人心。今日看来,还是有些人能分辨是非的。

沉默了好一会,戚显宗才说道:“你们跟我来吧”。

刘星招呼几人跟上,其他几人这时也不敢随便说话。哪怕端木飞雁这个丫头也知道戚继光的份量,不敢在此嘻哈不敬。

绕过后院,一座占地半亩的戚家宗祠出现在眼前。也许是戚显宗走在前面的缘故,偶尔路过的家眷仆人只看了一眼,就没作声,忙自己的去了。

刘星和端木领跟着戚家主进入宗祠后,吕灵和端木飞雁留在外面。封建时代,女子不入宗祠!她们只能在外等候。

戚显宗先自己先上前三拜,低声诉说缘由后才对刘星示意可以开始了。

刘星打量供桌上摆着戚家十二代人牌位。其中左侧供奉戚继光的牌位最特殊,是用整块的和田白玉雕刻而成,上书:先祖太子太保戚公讳继光之位。

刘星打开自己携带的贡品,五盘时令鲜果作为贡品,然后点三炷香对着戚继光的牌位说道:“戚公在上:晚辈泰州刘星于崇祯四年九月十八日前来拜见。戚公一身戎马生涯,功勋赫赫,剿灭倭寇,北御鞑靼,著书立言传承于后人;为华夏一族之脊梁之骨,为华夏子孙万世楷模。戚公无愧于朝廷,朝廷有负于戚公。后世晚辈星在此立誓,大丈夫处身立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如有通达之日,星定为戚公讨一个公道,为戚公传达应有之功名”。

端木领站在刘星身后沉默着看这一切,突然间发现端木家对刘星缺乏了解。此人明显是有心立志于官场,并且是个雄心壮志的人。不知道端木家和关系如果纠缠太深会有什么影响。

祭拜完毕后,几人回到客厅交谈时候才有点主宾的样子。戚显宗安排人给四各客人上茶后,主宾众人才慢慢闲聊开。从各地人土风情到世态民生,从西北灾荒到辽东满洲危机。

刘星进府后就发现一点,戚家上下人丁单薄。戚显宗这辈就三个兄弟,后代子女也不多,家里仆人佣人更没几个,而且衣着简朴。刘星甚至看到他们家四五岁模样的小孙子还穿着打补丁裤子。堂堂的功勋传承世家,落的这个地步了...

经过前段时间查访,刘星知道戚家现在已经没人在官府和军队任职了。戚显宗也只是一个世袭登州指挥使的虚职,只有虚衔品阶那点每年一百二十两的俸禄罢了,实际登州卫指挥使另有其人。

刘星很想问当年戚继光的三千戚家军解散后的去向,以及当年那批帮忙戚继光打造武器装备的工匠的去向。但想了想,还是先忍着,毕竟言交深浅,第一次拜访就问这么敏感的问题,会引起别人误解。

临走钱,刘星留了三千两银票给戚家,并反复声称自己是富商家庭,并强烈致意后戚家才勉强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