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明月化星 > 第三十六章 青年军(上)全文阅读

第三十六章 青年军(上)

待夏言走了之后,何胜便问道:“师兄,咱们就这样放他走了!这是不是太草率了点?万一此人走之后一去不回呢?再说,此人值得师兄看中么?”,萧运也点头致意表示同样的忧虑。

刘星看了看二人,笑着说道:“不错,常言道:听其言,观其行,三年方见其心。可眼下时不我待啊!再说此人有三点我颇为看重的:第一,面对劫匪时,他作为东主以众人性命为先,先人而后财;事后还安排救治伤员,足见不是个守财奴。第二,商人大多重利而忘义,夏言没有带家人潜逃说明是有担当之人,也是有义之人。第三,刚才听那帮人讲述的,夏言不简单,他连通往鞑子的古北口的都走过两回,这次失手是运气欠佳”。

思索了一会继续说道“眼下我要筹备另立一个商会,钱财已经有办法筹备了;营生的货资做哪些我心里也有数了;唯一的问题,就是没有主持商会的统筹人选。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啊,这个夏言倒是个送上门的人选。如果三千两银子能试出一个人心性,倒是非常值得。现在损失三千两银子总比将来损失三百万两好!”。

何胜二人听之后觉得有理,虽然他们不懂经商,但是觉得师兄看准的事情总不会错。

三人达成来兖州一带的人物后,没继续停留。二天后,他们快马走了一天德州、平原、济南三府走了一圈。他们每到一个地方都先探探各地豪强大户情况,选好之后出手打秋风。刘星每次获得金银,都因为携带不便,选择就近找隐秘之地藏好。

等刘星三人走完一圈回到肥城时,已经顺了足足十六家的夹菜;最后临了还杀了一个回马枪,把阴平知县刘韬的账房都翻了一遍。他们搞到山东西部各州府一片风声鹤唳,各地到处都是衙役普快;一批批衙役和兵丁的身影出现在各个城门、路口盘查的身影。刘星三人有路引文书在身,又没有可疑的物资在身,自然无法查出什么。不过,因此被殃及池鱼连带影响的是山东一带绿林响马,被官府派出官兵剿灭了好几拨。

这外出一趟就花三个月时间。刘星回到家里后又忙开了,他在刘家、刘家工坊、万德镇新农庄、獐子坪、南溪沟五个地方来回奔波。

刘家的棉布生意已经做开;如刘星所料,青远商行的合伙商家们一看有利可图,都争先好声好气的上门分一杯。肥城附近的地主们,凡是家里有荒废的沙地和山地的,都安排家丁开垦。没有地大户都争先着到县衙去租地,有捐粮的,有捐钱。

这一来二去的,除了开年返乡的灾民,剩下无处可归的灾民也把各家招收为家丁。好处就是知县陈大人和项县丞因为治县有方都升职了。陈县令调任直隶大名府同知,项常调任青州府任丘县县令。

坏处就是其他地方的灾民风闻本县救灾招工,便纷纷聚集而来。前任功成名就升职了,新任的李县令却面对新涌来的灾民头痛不已。因为新涌入的灾民太多了!最后还是山东巡抚苏毕生了解情况后,发文各州府县仿肥城学招工救灾后才告一个段落。

这个苏毕生倒是个干吏,可惜和魏忠贤党羽施凤来有说不清的关系。没多久就被罢官,他的《招工安置疏》交到朝廷后直接被扔进了垃圾堆。

在刘星的牵线下,刘会主导的青远商行和阴平章家联上了。及近年关时,刘家的棉布就被兜售一空了,两家约好来年大干一场。不过,眼下规模还很小,并没有引起江南大商家的注意。

万德镇新农庄的秋粮也已经收好了,萧伯看着仓库里的储量,心里踏实多了。庄上的四百多口刚加入庄丁也踏实多了,这灾荒年头,没有什么比粮食更让人心安的。夫子刘真已经教了孩子们大半的日常用字,他还特意按刘星的吩咐,多用白话文教导孩子们读书文字。预计明年夏季就可以把粗浅的日常用字全部交完,完成刘星要求的“扫盲”。

夏言早在两个月前,带着妻儿家小入住农庄。他的两个儿子在开始跟着刘星做随从,他的妻子跟着萧伯学管账,女儿跟着孩子们到学堂读书。萧伯按刘星的教导,从庄丁里挑出二十个机灵的庄丁在农闲事宜,跟着夏言学生意经。在刘星的给了一张神神秘秘的图纸后,夏言开始召集三个会木活的庄丁,外加一个聘请的木匠,开始了一款全新的家具制作。

......

南溪沟那里,自孩子们被调走之后村子里就清净了很多;乡亲除了继续忙农活,就是用功做皮货。乡亲们按刘星要求,花了一年半时间制作了三百张杉木弓,一百张拓木弓,三百柄开山刀。弓是萧伯传下的手艺,乡亲们自制的;开山刀则是陆陆续续从各大城镇分散定制的,其中有一半是从刘家店铺吕老那里定制。拥有云纹锻的开山刀,除了刀身短一些之外,刀的锋利和坚韧上完胜卫所的朴刀。这些秘密定做的刀弓,在刘星安排下被转运到了獐子坪训练营。

值得一提的是,二十多只被刘星寄予厚望的鸽子,在阮贵兄弟以及一班孩子的照料下,二年时间已经下了繁衍出八十多只后代。刘星自己估算,五年后信鸽就可以规模化的应用了!这阮贵很聪明,他时不时从野外捉几只野生鸽子来交配,保持鸽子血脉的活性。

獐子坪的少年们,经过一年的集训和练拳,身体素质已经极大提高。刘星更新出了一份新的军事化训练计划,除了练武,他还要开始带着何胜众人学习军队化训练。军事素养和武艺是两回事,也是需要长年累月熏陶的。

校场上,按照新的训练方式。这些少年们按小队轮流开展各项训练,军姿、军阵、箭术、刀法、枪法都需要他们慢慢去学。

第一群集训少年,二十五人一个小队列成一排对着箭靶,在队长的口令下练习。随着一声:“预备,放箭!”,小队射出的箭镞蜂拥向箭靶射去。连续射三箭后才停下,在他们停歇时间,由督战队上前统计中靶环数,作为训练成绩记录在案。

第二群集训少年,没有练习箭术的队伍,在队长的带领下在训练场上列队、站军姿。

所有的少年都是腰挂开山刀、背负杉木弓,加上箭袋和行囊共计有三十六斤的负重。一个个要求双腿并拢,膝盖处绷直;双手五指并拢,夹紧身体放于裤缝中,要一动不动的目视前方。

冬天的北方,寒风顺着谷口吹到训练场上,那种刺骨的寒冷让人难以抵抗。孩子们唯一的防护就是一套棉衣,棉裤和手套暂时还无法配备。但这一个站就是整整半个时辰,中途不断有晕倒的孩子被抬屋子里救治,九十个人全场下就有十七人晕倒。

这一年体能训练效果已经比刘星预计的要好很多。现代化的军队站负重站军姿就是一个小时,很多壮年新兵也是扛不住的。不过,这些孩子们没人喊苦,没人敢退出。因为他们比起在逃荒流浪随时会被饿死的情形,现在已经好太多了。他们听公子说过:既然要为生民立命,为天下开太平;就必须吃的苦中苦,方能成为真正的栋梁之才。

同样,每个小队的每天站军姿的表现,也会被督战队评分记录在案。

第三群群集训少年,在训练战阵。这事情,刚开始只能刘星亲自带领,何胜他们几个师弟练武时入门了,但是练兵却是不懂,他们也是跟着学。

“立正!”,随着一声口令下达,四个小队合计一百人的孩子,立即昂首挺胸按标准的军姿站立。

“向有看齐!”,少年们立即向右整理队形。小碎步整理排面,三息时间全部列队完毕。“向右转!”,“先前三步走”,“起步走”;一系列的口号被训练。

......

到了年关将近时,这些训练成果初步体现出来了。

除了少部分“女兵”,其他队员能够开满杉木弓,不少人能在六十步距离十发七中。站军姿都已经能够一个时辰已经克服下来,刘星知道正是军队会战,不管是列队还是鏖战拼杀,三个时辰是常用的事。不过一口气吃不成胖子,这些少年得慢慢练;军阵已经有点模样了,再熟练一阵日子后,缺的就是模拟演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