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明月化星 > 第三百零二章 孙传庭的彷徨全文阅读

第三百零二章 孙传庭的彷徨

太行积井径,孙传庭策骑马上心情沉重。虽然这次得以脱离险境,但他对于未来的道路却充满着迷茫。此次,他迫于军粮的困境将计就计逃离洛阳,但洛阳失陷于闯军,势必会让李自成的声势更加浩大,将来平叛不知还要花费几年时间。

而且,闯军暂时撤离洛阳这段时间,孙传庭还得到一个雪上加霜的消息:新冒出来的辰军占据了山东,并向江淮一带扩展。如此一来,孙传庭的军粮必须全部依靠自己关中之地。但是关中经过高迎祥他们几年折腾后,人口已经不足三百万人,孙传庭主政陕西的三年时间,费尽心机才将关中恢复了一些元气。这点元气也仅仅够守住关中罢了,但要支持孙传庭继续招募新兵去收服河南就没有可能了。而现在的天下乱局,不仅仅是河南的问题,而是全盘乱战。

朝廷那边,经过去年的清兵入寇和锦州大战风波,已经没有任何财力给这些关中西秦兵发放饷银了。现在,朝廷连西秦兵何去何从都没有诏令了。孙传庭现在先决定绕道河东,再通过风陵渡和坂蒲津回到关内。

一阵马蹄声打断了孙传庭的思路,他回头望去,只见一位二十左右俊朗青年从后队带着随从策马来到跟前。此人是福王朱常洵的世子朱由崧,在孙传庭印象里,这是一位健谈谦虚的青年,正儿八经的朱家血脉宗室子弟。

朱由崧向孙传庭拱手拘礼,带着请示性的态度说道:“孙总督,这一路来,由崧一家给总督大人添麻烦了!”。

孙传庭和气道:“世子客气了,世子说服王爷随军离开,让孙某才没有后顾之忧。福王殿下身子好些了吗?”。

福王朱常洵是安于享乐的人,既没什么才能也没什么见识远略,这次孙传庭撤军离开时,还被这位福王殿下所阻拦。朱常洵,这位福王殿下以藩王无圣旨不得离藩为由拒绝离开,同时也阻止孙传庭离开。理由是孙传庭作为朝廷命官,理当护卫自己安全,要孙传死守洛阳城。至于粮草的问题,他管不着,也不想管。

最后,还是是指朱由崧劝住了福王,临走前,这位世子先将王府里的金银财物通过先斩后奏分发了八十多万给西秦军的士兵,这才解了孙传庭欠饷危机。最后,把那些无法带着的财物,还果断的留给闯军。然后,他又煽动了王府的护卫和管事们,连哄带骗的将福王一起带走。

孙传庭对这位世子爷的感观很复杂。这位世子在李自成围城的两个月里,就经常往他的总督行辕跑;还在几次攻城战中,带王府的卫兵登城助战。经过这段时间的套近乎,孙传庭多少感觉到朱由崧的心思。客观的说,孙传庭还是很赏识这位世子爷,有才华有胆识,而且待人谦逊,就像现在是这样的。

不过,孙传庭不敢与他走的太近,他骨子里是传统顽固的忠臣,他所效忠的一直是安坐在紫禁城里的崇祯皇帝,即使这位皇帝已经几个月没给他来旨意诏书了。同时,孙传庭又不好直接拒绝朱由崧的亲近,因为他刚刚承受了对方一个大的人情,如果马上过河拆桥翻脸就不认人,他自己也觉得过于不去。

孙传庭知道福王的这个大麻烦还没完,因为在这个天下局势动荡的关头,他带着一个身份贵重的藩王到处跑,是个非常容易惹人非议的事情!福王虽然愚蠢无能,但他身份太敏感了!这位爷差点就成了万历朝的太子,因为他母亲郑贵妃的缘故,万历皇帝爱屋及乌喜欢这位老三朱常洵,反而不喜欢老大朱常洛。

万历朝大名鼎鼎并旷日持久的的争国本的几个主要人物,福王就是其中之一,太子的人选一直是在他和长子朱常洛之间争议不休。在文官集团的拉锯战坚持下,老大朱常洛登上了太子之位;但事情还没完,后来发生三大案(的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之中,前面两个案子都多少牵扯到福王身上。虽然以朱常洵的智商,是没有可能谋划这些事情,但谁叫他是郑贵妃的儿子,跟郑贵妃有关的事情,自然就关联到他身上了。

别看崇祯登基之后对这位皇叔礼敬有加,那是皇家的仁义道统牵扯需要。如果,有人借着此时在崇祯面前搬弄是非,说什么孙传庭有意扶持福王匡正天下之类的言论,那孙传庭就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在孙传庭胡思乱想之际,朱由崧说道:“多谢孙总督关怀,父王有几个人斥候着,吃过郎中开过的几贴方子,现在无碍。总督大人公忠体国,这数年来操劳国事,实属我大明少有国之栋梁。如果有什么是由崧可以帮忙的地方,尽管吩咐”。

孙传庭含笑说道:“既然出了洛阳,眼下暂无危机。只是这积井径八十多里路不好走,还望世子照顾好殿下和几位王妃。等过了河东再转到同州,进入西安城后,就有个稳妥的安身之处。届时,殿下等就不用随同军士备受这舟车劳顿之苦”。

朱由崧微微笑道:“多谢总督大人体谅,不过父王在西安成安顿后,请总督大人准许由崧到帐下效力。国家患难之际,身为皇室子弟,也理当为国尽忠!”。

孙传庭被他这一番话说的头痛不已,他心里暗道:这位爷,你们父子安生呆着,就是对我最大的帮助了!如果再跟在军中,真不知道如何是好。

......

好不容易应付了朱由崧的小心思,孙传庭又想到另一件棘手的事情左良玉的两万兵马。

去年年底,孙传庭和左良玉联手在在开封西面与李自成交战。失利之后,他率领主力在向洛阳撤退的路上,左良玉去擅自渡河北窜,使得孙传庭在河南独木难支,最后被围困于洛阳城。此事让孙传庭气愤难当,念在以大局重份上,孙传庭忍着这口恶习。

可李自成围城那么久,孙传庭几次派人递话给左良玉,让他再次渡河南下侵扰开封兰考一线,结果左良玉拥兵二万驻扎在濮阳不为所动,一直冷眼看着孙传庭给围攻。

青龙帮袭取山东,控制黄河东段的水道之后,左良玉抛弃濮阳撤军到邯郸。现在,孙传庭北上召集他来回话,左良玉依旧按兵不动。与此同时,孙传庭还收到小道消息,洪承畴归降辰军后,写信让左良玉一起归顺辰军。

对于此事,孙传庭不敢全信,也不敢不信。因为左良玉曾经六年时间在洪承畴帐下听命,两人会有什么关系,实在无法说清楚。万一左良玉那里真的有变,孙传庭率着缺少军粮的三万人马前去,到时真不知是敌还是友!

此事,在孙传庭的心里又蒙上了一层阴影,这也是他坚决先回师关中的另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