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明月化星 > 第二百九十六章 俘虏的处置全文阅读

第二百九十六章 俘虏的处置

廖尧成对面前发生的一切感到手脚冰凉,他所谓的集中弓箭手秉着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战术,在这个有如魔神再世的辰王面前完成是一个笑话。防守南面的一万明军全部溃散,他们丢盔弃甲的向其他三个方向逃跑,不少人被辰军的野蛮暴力的战斗力给吓疯了!这群溃败将士嘴里,神兜兜的喊着一些他自己都听不清楚的话语。

刘星放缓战马伫立环顾四周,因为他身边的十丈之内已经没人了。敌人前面和左右的明军吓跑了,后面的火骑兵还没跟上来。使得他不得不停下来等待一阵子。另一个原因,整个短短的二刻钟时间里,自己的真气消耗了大半,看来真气也不是万能的。任凭自己肆意发泄,最多持续一个时辰,一个时辰后这种真气就会消耗殆尽。看来,以后要多加注意,“战神附体”的状态每天也只能潇洒一个时辰。

虽然不知道其他三面的攻势进展的怎么样,但可以肯定明军败军不过是半个时辰之内的事情。既然如此,就不要多造杀孽了,尽快催促他们投降。

于是,刘星运气起劲,让自己浑厚连绵不绝的声音传遍整个营地:“大明的将士们,你们战败了,大明气数已尽,你们还不缴械归降,更待何时!...”。

这道如此战神般声音让整个战场的让所有明军失去了反抗的勇气。

......

明军放弃武器,一队队人马空手走出了营地,蹲在的战场等待安排;此时,没人再去关心大营内主将的想法了。而明军营地内呢,只有两个失魂落魄的坐在原地不动。一个总兵官廖尧成,今天战场上发生的一切即是毁了他三观之念,也毁掉了他对大明的信心。另一个是监军太监,他感觉自己完全被抛弃了,不知道被俘虏后会面对什么样的处境。

辰军打扫战场的速度很快,接管了明军的军营后,辰军的后营人马开始做起炊食,准备起午餐来了。

段勋身为明军投降过来将领,对投降的明军天色有一股同情心。他看到这些人中有部分脸色发黄身形消瘦,便知道他们是从其他地方卫所调来的军队,再看看这些人衣着单薄,便向刘星请命给这些战俘发送一些军服。

刘星对此自然是点头赞同,这些士兵经过分类后,至少有三万多人可收编入军队。想起此事,刘星发现自己在对待战俘处理方法上不够得当。此事已经迫在眉睫了,自己一路从山东攻打到江南,帐下的战俘已经超过十万之数了,这些人怎么处理该好好筹谋一番,想起此事,刘星立即策马向洪承畴奔去。

面对刘星提的问题,洪承畴沉吟一阵后说道:“降兵的成分复杂,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原本各地的卫所官兵,这些士兵其实都是将官的佃农,现在将官已经尽数被俘,那么可以重新划分田地给他们。这样一来,可以将他们作为地方郡兵使用,可以协助各地稳住治安和土匪清剿事宜”。

“二是,各地守备军。原本南京城里的六万守备军此次征战后,只有四万的俘虏。这些原本都是募兵,他们是拿朝廷粮饷的。这些人秉性不佳,好吃懒做者有之,流氓无赖者有之;就是明军原本的训练也松散,贸然收编为战兵只会徒伤士气,只会添乱。对这部分人,臣的谏言是给以劳教管制一年以上时间以观后效;对于有悔过者改教者,给以选入我军训练,对于屡教不改者,以刑徒的方式处置”。

“三是,临时征发的壮丁和辎重民夫。对这部分人,臣谏言宣导管教十天后,发放钱粮遣散还乡。经过此风波后,他们以身为例或者现身说法,会有助于我军迅速稳固江南数省局势”。

刘星沉思了一阵后说的:“师傅,第三条可以直接批准。第一条,临时也可以这么做,但长期作为我军定例却是不行。因此朱元璋的军户制度就是前车之鉴。所以,我打算今后在天下间实行预备役制度,凡是年满十六的青年每年要参加两次县级集训操练;对其合格者,列为预备,可将他家中的公粮减少半成。而整编军士,则从年满二十岁以上预备役中征选,征选之后的士兵必须保持是脱产的专职军人”。

“对于第二条,先交而劳教而后收编还不够。还有理顺他们正确德行观念,那就是他们为谁何而战,为谁而战的问题。秦有《无衣》之风,汉有《大风》之壮;我大辰当有自己的风雅!我看就让他们学学这《辰军七誓》之言,让他们大丈夫当扶持弱小而战,为除暴安良征讨四方蛮夷而战”。

洪承畴略微思量便赞同附和。

在他们主从对话之间,邓宽姜旭夏功等人奋笔疾书,将这些对话都记录到自己的小册子里。特别是,邓宽这几个月下一洗曾经的高傲做派,放下身段与姜旭等人经常交谈思考。

......

济南的东城监狱,原本不过百来间的牢房,平时只关押一些本省内的一些重犯。这些犯人,有的是横行数县飞贼巨盗,有的是验明正身的死囚犯,有的为祸一方的响马劫匪。至于一些常见的小偷小摸,一些地痞混混,是没有资格关在此地的。

前几年,山东境内治安极佳,故这一百里间的牢房大半都是空的。可两个月前,随着辰军的到来,济南城内的大小官员多数都关押到此地。其中论身份,以原巡抚齐少康为最。

这位正经的进士出身的大员,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被关进这种阴暗脏乱的地方。刚开始几天,他对狱卒送来的粗米饭和面饼无法下咽。他这样的官老爷,本身出身官宦家庭,从小也是锦衣玉食,几时受过这等罪过。但是,饿了两天后,齐少康再经受不了饥饿的折磨,将这些原本难以下咽的食物吃得干干净净。

其实,这些被关入监狱官员吃的粮食,在普通百姓家里都是算好的了。普通百姓一年到头以高粱等杂食为主,一年到头,能吃上面饼和馍馍的时间还不足三分之一。

二百多名大小官员,被分到六十多间牢房里,吃喝拉撒全在纵横十尺不到的小房间里。那种臭气熏天的感觉,在刚开始几天里,让齐少康寻死的心都有了。可慢慢地,他也熬过去了,因为他对监狱环境开始麻木了!

二个月时间,对人的一生来说,说短不短,说长不长。但对这位巡抚大人的人生经历来说,是刻骨难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