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明月化星 > 第二百一十一章 孙承宗的失踪全文阅读

第二百一十一章 孙承宗的失踪

明军再次列出三道锋失阵型冲向正面的敌军,朦胧的月光下,只有马蹄踏在大地上的震动巨响和黑暗的潮水涌动。双方骑兵都在急速奔驰,临阵只有两发骑射,就饥渴迎来惨烈近战冲撞!

战马与战马的对撞,使得双方士兵同时翻身倒地。运气好的,还能起身拔刀再战,有一线生机;运气不好的就被奔驰而过战马踏成粉碎。在远射上,蒙古兵继承了他们传统的骑射优势;在近战上,明军的一丈三尺的骑枪显示出冲撞威力。往往奔射过程,明军不断的中箭落马的人数要多于蒙古军;近战拼杀时,明军则占优势,的长枪撩开蒙古兵的弯刀,将敌兵刺落马下,然后拔出佩剑迎者第二波敌骑的弯刀。

明军的骑战近身格斗武器,除了长枪就是朴刀和长剑。长枪占优,但是普通的刀剑对上对方圆弧弯刀就吃亏。总体来说,向东面冲锋过程,明军和蒙古的战损是三比二的比例。

不过,此时谁也没空核算这个细节,将士们冲过第一波没死就,就迎战第二波,紧接着是第三波。只有没死就往前冲,落马就意味着九死一生。三波过后,位于中间的曹文诏准备集结兵力,再次穿过蒙古兵;但是接下来的一幕改变了他的决定。

一队全身漆黑的骑兵,高举着骑枪,也列出锋失阵像明军发起了冲锋。但是那起步的速度和沉重的马蹄上,还有全身在月光下发出幽芒的色泽,都告诉曹文诏,这是重装骑兵!有辽东的同僚曾经说起,满人有两万全身连人带马都是铁甲武装的重骑兵!看来,眼前的这队就是了。轻骑兵面对重骑兵,唯一可行的战术就是跑远,然后以远程骑射吊着对方。

而现在,重骑兵已经发起正面的冲锋,周围又有蒙古轻骑兵协同作战。明军没有时间拉开足够空间去纠缠了,必须马上提前开始计划!在曹文诏的军令下,身后的亲兵向天上射出三支火箭后,所有明军骑兵见到信号,突然全部掉头向北冲锋。

即使如此,有本位于靠南边的右翼明军被冲锋的清兵重骑拦腰冲散。凡是被重骑兵冲撞的明军,都纷纷战马倒地,人员腾飞后落地;重骑过后,留下一地的尸体和零散的残兵。

曹文诏忍着眼泪,狠下心来继续帅剩余人马向北而去,不久就与侧翼的镶蓝旗骑兵冲杀在一起。交战了二刻钟,明军余部直接突冲出北面的包围圈,向东而去。此时,曹文诏身边只有不到二千人马!其他各部已经溃散开了。

收拢人马是不可能的人,按照事前的约定,剩下的各部人马能有多少到京城看各部将领的本事,各安天命了。不幸中的万幸,黑夜提供了小股骑兵的逃跑掩护,而明军对京畿周围的地形要比清兵熟悉一些。

......

崇祯二年二月二十三,西北和关内两路的勤王兵马入京。曹文诏带的三万骑兵到京时,最后收拢起来只剩下一万三千人;基本是打残了,没有休整一段时间是无力再战。此战,如果不是有神秘人事先透露两万步兵的伏击消息,只怕曹文诏会全军覆没。至于那位高公公和他几名随从,在突围过程被那个名叫周煦参将直接手起刀落干掉。理由是:不能让这个祸根回京城,大帅不便做的是事情,兄弟们代劳了。

此战,使得原本名声不显的多尔衮,在各方势力情报里声名鹊起,在大明朝廷和明军体系内也凶名滔滔。

而关宁军副总兵吴三桂带的两万骑兵,则经过三天的游斗就成之后,摆脱了鳌拜的追杀。最后,带领一万五千余人从宣武门入京。

两路勤王大军的伤亡惨重,使得崇祯清醒过来;他听从了杨嗣昌的谏言,没有继续派人敦促洪承畴急着赶到京城,而是遣使允许洪承畴便宜行事。这使得洪承畴得到了充足的时间去他的布局,为后面几个月局势的逆转取得了转机。

......

在豪格分散队伍的抢粮行动,让北直隶的百姓雪上加霜。各州县的乡勇根本不是清兵的对手,至于官吏和衙役,就指望不上了,跑的最快就是他们。

这这个节眼上,一队足有一千多人的身份不明骑兵乘着夜色冲进了高阳县城。留下三百人守着城门后,剩余的人全部奔向孙家府邸而去。前阁老孙承宗一生仕途坎坷,先是被阉党排斥;后来又被东林党和楚党压制。再加上,崇祯觉得孙承宗年事已高,就没了打算再启用他的想法。

孙承宗虽然致仕,但是在地方的名望极高,附近州县的地方官更是隔三差五的前来慰问垂询。在加上孙承宗本人家教极严厉,不允许家人仗势欺人。所以,孙家的家风声誉极好。

可这个夜晚,这群人马显得有点无理。先是派人用钩索翻入围墙,然把明火执仗大门打开就直接冲进宅邸。灯火通明的照耀下,孙家老小加上仆人共五十余口,全部被从被窝里赶到大堂上。

“你们是何人?到孙家府上有何事?你们擅闯私宅,这是要抢劫杀人?”,已经七十有余的孙承宗言辞义正,愤怒地训斥这帮陌生人。他老人家一生路子差不多走完了,一只脚都进棺材的人已经没什么可怕的。只是,有点不忍自己后辈遭受毒害,这其中最小的玄孙才四岁。

这些蒙面人听到这话,走出了一个头领,向孙承宗拱手行礼后说道:“孙阁老,相信您也知道北面的战事吧。清兵已经攻破了涿州和霸州,已经向定州发兵了,不出三天就会到高阳县。我家主人不忍先生遇害,请先生随我等避难!至于孙府权财,我们不会取一分一毫;也请孙府上下轻装简从随我们走。日后,我主上定当全部偿还孙府的损失!”。

孙承宗闻言愣了下,他原以为这班人是乘火打劫的,但听他们语气好像不是。便说道:“如此,谢过尊主的好意。孙某一家上下受朝廷之恩,自当誓死率领本县乡民守卫高阳城”。

这蒙面人一听觉得不可思议,还誓死守卫高阳城!高阳除了五十个衙役兵丁再无一兵一卒,高阳县令两天前就跑了。心里埋怨暗道:这犟脾气老头子,你拿什么守?

蒙面头领说道:“我家主上托我给孙阁老带一句话:如果孙阁老执意守城,孙家一门上下必死于非命。像孙阁老这样的人,如果死在清兵刀下,就是苍天无眼!请孙阁老务必留下残生,且看这朗朗乾坤走向何方!”。

“我们马车就在门外,你们孙家上下马上跟我们走。至于生活所需,我主已经在他处贮备妥当。来人!请他们全部上车!”,蒙面头领没有嗦,乘着孙老头子发愣的时间,招呼人马强行将孙家人押上车去。

一个时候后,一千骑兵护送着三十辆马车出城后,向东疾驰而去。留下左邻右舍和一些乞丐小偷目瞪口呆的看着空无一人的孙家。不过,缓过劲来的吃瓜群里中,一些胆大妄为的人乘着官府都不在,直接冲进孙家抢一些值钱的物件。

这些不知道死活的家伙,很多人因为收藏了粮食和钱财,三天后才清兵清洗的对象。至于孙家人失踪微小的细节,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局势,算不上什么大事,所以也没人在意。直到四个月后,清兵退出国门,地方官府上报孙家一门死于清兵的掠劫之下作为结论;而朝廷不久给孙承宗颁布了谥号。

不过,和卢象升的死讯一样,直到有一天秘密被揭开时,引起世间舆论的一片哗然。而他们,以世人能以想象的身份,从进入社会各阶层的视线。

同样诧异是皇太极,孙承宗作为关宁防线的缔造者,自然早就被列入满清情报眼线。外面传言孙承宗是清兵杀的,但是皇太极自己清楚,孙承宗并没有死在自己军队手中。他对着细节要比崇祯关注的多,也很久百思不得其解。不过军事繁忙之下,和其他人一样,皇太极很快也把这剑事情抛之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