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明月化星 > 第一百七十七章 孙传庭的首战全文阅读

第一百七十七章 孙传庭的首战

当夜三更,也就是洪承畴围城的第七天,一队队农民军静悄悄的躲到东南西北四面城头汇集,张望了会儿城外点燃的火把和官兵巡逻的游骑;然后几个头领对了暗号,然后安排一队队士兵顺着云梯和绳子溜下城外。

可没多久,出城的人一多,农民军的踪迹就被官军发现,一阵阵鼓声和号角声传遍了四周。值夜的官兵纷纷张弓射箭,刚走上护城河的农民军,在火把照样下成了明靶子。

南城的城头上,突然之间冒出很多农民将士,他们都是直接从墙上跳了下来。三丈高的城楼落差,使得落地泥泞里很多农民军受伤,但更多的农民蜂拥而出。付出众多伤亡后,后面赶上河岸的农民军士兵,把火把也扑灭了,战场一时间陷入黑暗。

不久,一阵口号传遍了南城:“兄弟们,跟着闯王冲啊!”,。

黑暗里,一阵乱哄哄的人群在狂奔。不过好景不长,没等农民军冲出五百步远,一片片的火把在前方点燃。战场的局势,再次透明呈现出来。

早已严阵以待的骑兵,列成宽三里的三排阵势,看这架势至少有一万五千骑。骑兵身后,至少有四万步兵手执着弓箭向农民军抛射。洪承畴更是策马伫立阵后冷冷的盯着战场,“洪”字帅旗,宣告着农民军的突围是在官家的意料之中。

南城突围而出的农民军总人数达到了五万人,高迎祥身穿战甲,头戴毡帽,右手持着一柄七尺大长刀,神情出奇冷静的看着前方的局势,“闯”字大旗就竖立在他身旁。

“兄弟们,随我杀敌!活下去的人继续举旗行义举,战死的十八年后还是一条好好!”,高迎祥大吼一身,身先士卒的开始冲阵。不得不说,高迎祥十几年积累下来的威望不同一般,不足根底的农民军士兵,个个涨红着脸跟着上去。

不过,反应最快的还是曹变蛟率领的骑兵。五百步的距离,是骑兵加速的最佳路程,三排骑兵如海浪一般扑向农民军。战马冲锋践踏所到之处,一片支离破碎的尸体;骑兵穿破了农民军阵势后,转道到两侧集结,然后再发起冲锋。

伤亡过半的农民军士兵勉强冲到步兵面前,迎接他们是一阵阵密集的箭雨;最后,能够冲到近身,展开刀刃战的农民军人数,还不足三成。

高迎祥舞着大长刀,顶住了三波骑兵正面冲击后,率领这不到一千的亲兵击破官军部门盾阵。就在他们准备继续冲杀时,发现前面的官兵纷纷后退,空出了一块近五十步的场地,一排排官军在远处搭箭瞄准自己。

洪承畴在阵后喝道:“逆贼高迎祥,还不器械投降!”

高迎祥长啸一声,唱道:“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引着长刀向敌阵而去。

“嘣嘣嘣”一阵密集弓弦声响起,一代枭雄高迎祥,带着一千最后部众,死于乱箭之下。他的战死,宣告了时代的一段篇章完结。

一位内向沉稳而又有谋略,品行自律而又管不住部署的领袖,带着最后的解脱,走完了一生的最后一步。在这个时空,他没有被孙传庭俘虏,也没有被送进北京凌迟处死,而是以一个战士的姿态的战死沙场。

看着将士割下来的高迎祥头颅,洪承畴凝视了一阵说道:“用石膏糊好!再用上好木盒装起来,随同捷报送入京城!”。

四面的战事已经基本结束了。从南城而出的农民军全军覆没,就是少数逃离战场的人,也被骑兵追上后枭首带回。东面出城的三万多人也一样;北面出城的二万多人,只有三百多熟悉水性的跳水逃走。

唯一出乎洪承畴预料的,是西面出墙的二万农民军,最后居然有近两千人逃过了骑兵的追杀,奔入西面的山林。

天色太黑,骑兵追杀了四十里就返回大营。至于逃离二千多人,已经无关大局,只需派少数兵马继续扫荡,责令附近的州县,配合追剿即可。至于降兵,洪承畴依旧下令不收降兵,放下兵器的也就地格杀!

......

北京城,紫禁城里的上书房,崇祯一个人背手凝视这窗外飘零的雪花,心乱如麻。

去年冬天,好不容易在西北击退了满洲八旗军,让他过了一个稍微舒适的年关。结果,刚开春,江南有出事了,一群无法无天的海盗将江南抢了一遍,连解压入京的税银都不放过!

到了秋季,中原又乱成一锅粥。崇祯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军队军饷一年年增加,而天下的贼寇反而越剿越多。为什么提到增加商税田税以接燃眉之急,官员们都像死了爹一样拼命反对。

愁阿!这桌上还放了二封十天前送来的弹劾奏章,福王和洛阳知府衙门弹劾五省总督洪承畴目无法纪,擅自征用了洛阳商户七百多辆马车,福王还说洪承畴举止失仪,不重大局。

虽然崇祯平常很给自己这位皇叔面子,但现在,崇祯知道中原的乱局离不开洪承畴。现在朝廷上下,能领兵打战的就洪承畴、卢象升、曹文诏三人,熊文灿和杨嗣昌还需再看看。

往日这个时间,崇祯一般都到内阁或者勤政殿与大臣议事,但今天,他确实没什么心情。高迎祥和李自成会师于荣阳,乱军达三十八万人!而洪承畴呢,除了留给陕西巡抚孙传庭三万人马,剩余主力一共才十二万人,实在是敌众我寡!

这安微和湖北的乱局,时下还没奏报,不知道熊文灿去了之后,能不能镇得住。

转身回到桌上,端起茶杯后,崇祯发现茶杯已经凉了。倒不是太监们不会侍候,而是之前为了清净,那些伺候的太监全被他赶出去了。崇祯正想着叫人,突然外面响起一阵阵喧嚣的呼喊声:“河南大捷!”“河南大捷!”“河南大捷!”。

怎么回事?崇祯问门外的太监,他们也一脸懵逼。

肯定是出大事了,否则没人敢在紫禁城里乱叫。走出殿门,崇祯看到杨景辰等几个内阁大臣和兵部尚书杨嗣昌连滚带爬过来,向崇祯喊到:“皇上德感天地!朝廷大军在河南大捷了!三十万呐,整整三十呐!...”

崇祯疑惑的问道:“什么三十万?”

还是杨嗣昌口齿清晰些,说道:“皇上,洪承畴用计,将三十万乱军围困在开封城。乱军被围困后粮尽,屡次突围被大军击退;最后被围歼于开封城下!”。

崇祯这才明白捷报说道的是什么意思,但他不敢相信!这么多年了,早些年是捷报不断,今天在山西剿匪二万,明天在陕西剿匪三万,后天在河南剿匪二万;可是乱贼越来越多。

到了近三年,反而是官军和乱贼互有胜负,贼兵战力也来越强,人数越来多。崇祯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想了想,崇祯问起一个关键点:“那!高迎祥呢?贼首呢?”。

杨嗣昌闻言,从身后提过一个木盒子,双手举过头顶,说道:“皇上,此乃贼首当场被杀,此乃首级!”。

崇祯想接过盒子,但是又害怕,两手颤抖着。边上的王承恩见状,上前替皇帝接过,打开盒子。如果是颗首级,看样子与通缉图榜所画的相貌有八分相似。

确定后,崇祯再转头向群臣喃喃的问道:“真的是剿贼三十万人!?”

内阁首辅大臣杨景辰回到道:“皇上,千真万确!这份报捷奏章是洪承畴、曹文诏、监军王从业三人联名的,错不了!”。

是真的,是真的!崇祯突然见向太庙的方向跪拜下来:“苍天呐!列祖列宗保佑!朝廷剿灭叛贼终于有望了!”。

痛哭一阵后,崇祯转身向大臣们说道:“转告礼部,三天内选一个黄道吉日,朕要到太庙向列为先皇报捷!”。

......

陕西,西安巡抚衙门,孙传庭桌上也摆了两份战报,一封是五天前洪承畴大军在开封大捷的通报文书,一封是商洛送过来的求救信。

洪承畴在河南的大胜,让陕西的东门压力大减。但是李自成八万人马南下信阳后又转到南阳,一路连战连捷,一度攻下樊城,逼近襄阳。后来,李自成听闻秦良玉的援救到达随州,高迎祥所部全军覆没,他又重新掉头入武关,想必离商洛也不远了!

按理说,孙传庭这时固守西安是最好的决策。三万人马与李自成野战不利,但是守城有余!但是,孙传庭不这样想,他从京城而来,京城已经没有钱粮调给陕西了。现在冬小麦刚刚播种,如果让贼兵入陕流窜,明年的夏粮就彻底黄了!到时候,夏粮欠收,秋粮未到,不要乱军来打,陕西各地又会弄灾荒!

贼兵为什么那么多?不就是被粮荒逼的吗?孙传庭不是翰林院那般书呆子,他对这个道理清楚的很。陕西刚刚露出安定的苗头,这时万万不能再乱!

为今之计,必须把乱军抵挡与关中平原之外。

想到这里,孙传庭叫过随从,拿起洪承畴留给他的舆图,对比了商洛和关中的地下。三思之后,孙传庭决心已定,向门外喝道:“传令,叫所有千户以上将领到城南大营行辕议事!”。

十一月十二,陕西巡抚孙传庭留下五千人守长安,自己亲率二万五千人走蓝田进商洛。

......

三天后,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商洛城门传来,二十骑官兵从狭窄的中街飞驰而过,留下一片鸡飞狗跳的商贩在牢骚抱怨。可官兵没有时间解释,而是急冲冲的来到府衙门前,然后快速下马步入大堂。

“府台大人,乱军最迟傍晚就会到商洛城,请府台大人马上派人沿街传讯。制台大人让小的转告姚大人:你们只有半天的时间疏散,如果晚了就各安天命!”,说完,传令兵不等知府大人话就转身要走。

那姚知府大吃一惊,问道:“慢着忙着!制台大人不是从西安出兵了吗?怎么不守商洛城?”。

已经走到门外的传令兵头也没回的说道:“制台大人说商洛城城池简陋,又屡次经过破坏失修,无法坚守!制台大人另有筹划。大人,你们抓紧,晚了就来不及了...”;说完,他就直接冲冲的上马一溜烟的跑没了。

姚知府顾不上埋怨,直接一边叫了上街呼喊,一边回内堂带着家眷收拾细软准备跑路。

街上的商贩刚把摊子摆整齐,那队骑兵又一次将摊位冲了个稀巴烂;已经将情绪上升到仇恨级别的商贩们,顿时破口怒骂。可没多久,一群衙役分散在街头呼叫着:“乡亲们,闯营的贼兵要来了,大伙只有两个时辰逃命。两个时辰后,贼兵要来屠城!东边传来消息,贼兵缺粮,他们会杀人做肉脯!...”。

谣言有时候还是很管用,杀人做肉脯的传言传播之后,效果立竿见影。

听闻到这个消息,商贩们也傻了眼,再也顾不上骂人,直接收拾轻便的东西,然后就往家里跑。城里顿时一阵鸡飞狗跳,所有人都拖家带口,收拾仅有的口粮、水袋和包裹直接往山里窜去。百姓没家里都没多少余粮,所以走的也快。至于地主大户,商洛已经没大户人家了,不是几年前就跑了,就是被农民军杀了。

商洛已经被农民军光顾过三次,这是第四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