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明月化星 > 第一百五十九章 卢象升的决断全文阅读

第一百五十九章 卢象升的决断

宣府的失陷让京城再次震动,感觉到危机的新任的兵部侍郎杨嗣昌跪在上书房整整两天时间。崇祯在感动之下,终于下定决心从京城调了三万军队,由杨嗣昌领尚书衔,带领前往怀来和延庆主持防务。

得到明军增援消息后,鉴于清兵的骑兵在怀里和延庆的山道不便于野战,皇太极便率军回到宣府。满蒙联军在宣府和附近州县收缴六十万石粮食,外加击败明军缴获的兵器护甲等物资,已经收获颇丰非了。很多没有听从卢象升军令的地主大户们,没等到朝廷下圣旨处罚卢象升,就死在自己的庄院里。在清兵的肆意掠夺之下,全家被杀钱粮被抢一空的地主大户为数不少。不得不说,这种结局非常具有讽刺性。

明军稳住了第二道防线后,西北的战局再次陷入的僵持。大同一带的大户,这次不等曹文诏的军令下达,自己纷纷争相恐后的收拾钱财躲进了大同城。对曹文诏来说,唯一的好处是再也没有唧唧歪歪的人在发牢骚,同时,这些大户带来的庄丁被暂时收编为民兵,加入了城墙防务。

人性有时候就是犯贱,知道真正的灾难发生之后,才去后悔之前没有听从别人的善意之言。西北的这些地主,总算用惨痛的教训买了个明白。

......

登州知府衙门,熊文灿和张同方两人身着便装坐在主座上,两人身后站了十几个便衣的随从。

登州知府李淦站立大堂上,焦虑的辩解着说道:“熊尚书、张都督,想必这里面有什么误会。下官身为朝廷官员,怎么会与海盗有什么来往?还请两位大人明察”。

李淦心里暗叫倒霉,这两个大爷便装进登州,直接出示锦衣卫令牌进入府衙,看着架势是来着不善。熊文灿也就罢了,作为一个兵部尚书,主要主持军务;山东没什么战事,想必他揪不到自己的尾巴。

但是张同方却是锦衣卫指挥使!锦衣卫是什么人?一群吃人不吐骨头的特务,凡是进去锦衣卫诏狱的,就没几个能活着出来。就是活着出来了,皮都磨了三层,三魂七魄都丢了一半。

按朝廷祖训的禁海令,寸舨不得下海。民间和地方早就不当回事了,但是官方却没法说。更不要说是通敌的事迹,谁摊上这个罪名谁死!李淦当官多年,坦白从宽,牢底坐穿的道理岂能不懂?必须咬牙否认!

张同方鄙视着眼前这位五品官员。他来登州前,已经带人将滨州、青州、登州几家大户走访了一遍,直接抓走他们当家人。在黑屋子里一关,出示身份证明后,没等上刑这些人就全招供了。

这几年,他们几家从青龙帮获取多少私盐,哪年哪月哪日,分别交收多少,都有哪些人接手。各地官员,某某知县,某某知府,什么时间收纳多少银子贿赂,都谁送的,知情人有哪些。这些事情在他们这个圈子里都算不上什么大秘密。

所以,不出十天,张同方就清楚了山东情形:天下太平路不拾遗的山东地界,官府、地方大户、地方帮会、海盗凝聚起来,形成了一个共同繁荣生态圈!这种走私贪污成风的官场,居然给这个山东带来经济的繁荣,就是贫民佃户也能够温饱,这与陕西河南山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现在,整个山东从上到下都睁只眼闭只眼安于现状。这太不可思议了!至于张同方所关心的两件事情,有大概清楚了。其一,山东三个卫生的都指挥使和千户都收了好处,但没参与买卖活动。其二,去年锦衣卫南镇抚司莫启良来山东的事情,没人知道!莫启良一群人到底是没进山东就出事的,还是进来山东后失踪?已经成了无头案了。这事没人知道!

张同方哪知道,他的拜把兄弟莫启良一直关山沟沟的某某军事基地里面。

看了看面前这个虚伪的朝廷命官,张同方叹了口气。这要在明朝初年,像李淦这种官员,锦衣卫是查一个抓一个。现在嘛,只要不是造反或者干了丧尽天良的事情,谁他去吧。皇帝都被文官们侍候的像个乖宝宝,锦衣卫就不要出风头了。

何况,现在还有一个大事需要这位李知府牵桥搭线。

“熊尚书,此事让张某来解说,如何?”,张同方向熊文灿说道。

熊文灿看了他一眼睛,不可置否的说道:“张都督请便,这些事情你比本官精通,本官虚心旁观学着就是”。熊文灿知道锦衣卫的一些手段,非常时期也需要非常手段。

张同方点了点头,对左右和登州府的同知等其他属官说道:“你们都下去吧,本官有事需要和熊大人、李大人单独商议”,观其表情,不容任何人拒绝。

其他人不敢得罪这特务头子,全部退出门外。连十二名便装的锦衣卫也跟着出门,然后把门带上。

张同方这才站了起来,慢慢走到李淦面前,他从衣袖里掏出一份便签递给这个心里发虚的知府大人,然后只顾着踱步起来。

李淦接过便签细读起来:崇祯五年六月十四,前长岛豪强陈廖风送白银五千两珍珠一箱给登州知府李淦,以作贺寿之礼,经手人李淦私宅管家李道丛。崇祯六年,登州招远县大户朴金元因夺田案伤人,送纹银八百两给招远知县陈纪,送一千两银子给登州知府李淦。崇祯七年十月初八,青龙帮入主长岛后,送白银六千两,五尺红珊瑚两株给登州知府李淦,名义上是贺李府老妇人七十古稀大寿,实则答谢李淦允许其私盐在登州之地通行买卖...

李淦顿时觉得天昏地暗,这认证物证都在他家里,只要一搜查他必死无疑。“趴”的一声,李淦顿时跪地向两位朝廷重臣密使叩首说道:“两位大人,下官该死!下官...”。

没等他继续出丑演戏,熊文灿就喝道:“我说李大人,收起你的眼泪吧。本官和张都督都不是都察院的人,他们差事,我们两人不想越俎代庖!”。关于李淦那份黑材料,张同方之前给他看过。

说实在,曹文灿也是极为讨厌这种蛀虫硕鼠。但大明天下时至今日,哪个地方不贪污,区别是贪污到程度的问题。不过,张同方说的对,和他们这次前来要办使命相比,这几个山东地方贪污案都算是小事了。自己两人贸然上门,未必能进得了长岛,这还需地头蛇牵桥搭线。

李淦一听“本官和张都督都不是都察院的人”这句话,便知道事情有转机了,一时半会儿还死不了。便说道:“两位大人但有差遣的,下官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熊文灿说道:“此次,本官和张都督秘密前来,是要见一见青龙帮海盗的主事人,你约个时间地点。此事,你不能假他人之手,必须亲自做,本官和张都督前来之事还要保密”。

李淦只有硬着头皮答应了,把柄在人家手上,他只能低头。他心理不安地祈祷道:但愿,两位要员到时不要过河拆桥。

......

没多久,刘星收到意外的报告,京城派了官员已经秘密来到了登州,通过登州知府联系青龙帮。

官方的人来干嘛?官匪的关系,要么剿,要么抚,没有第三张可能。现在明朝连个水师都没有,自然只有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派人来招安。不过李淦私下透露,两个来招安的使者分别是兵部尚书熊文灿,锦衣卫指挥使张同方。这两个人可不简单!

历史上,熊文灿在崇祯九年到十一年平定湖北一带的农民军,其指挥军事才能还算过得去。他打败弄明军后,招降了张献忠、刘国能、罗汝才的人。结果悲剧了,到了崇祯十二年,张献忠罗汝才再次举旗造反,熊文灿因主张招安被论罪处死。

张同方这个人,历史记载非常少。但是刘星很清楚,明朝二百多年,每一任的锦衣卫指挥使都是黑暗中的boss级人物,都是能人。他们能不能发挥锦衣卫间谍的才华,就看皇帝用于不用的问题。更何况,刘星在南京皇宫拿到的那本册子,说明了锦衣卫还有更深的暗中影响力。

总之,这个人既然来了,就一定要留住!

想了想,刘星觉得好笑。以崇祯和文官集团的小家子气,他们招安的条件估计也是很苛刻。郑芝龙横行台湾海峡和南海,要一个总兵的官职,朝廷十年都没给他;结果在刘星暗地里使了绊子,现在郑芝龙和朝廷算是结成了死仇。

刘星回到书房里,写了一封信函给留守在长岛连同风和高欢二人,让他们依计行事。同时,刘星再取了一张签字,写着:我等青龙帮之人,不是宋江之流,也不是郑芝龙那样官痴。方外之人,无意于侍候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蠢货!

刘星将签字写完折起来,准备送给崇祯当回礼。

叫过随从,刘星把两封信函将两封信送到长岛。可在随从转身出门瞬间,刘星又叫停对方。刘星三思之后,把送过崇祯的那张信签拿了回来烧掉。

突然间,刘星发现自己着相了。习武修行之人,心念通达即可,犯不着和崇祯斗气。于是,刘星重新拿起一张纸,写道:草莽之人,不是大明的臣民,却是华夏的子孙。心平气和的折折叠封好,再次交给随从。

......

西北,十一月初六,曹文诏和卢象升两人单独在行辕签押房里私谈。

肩膀上打着药膏的卢象升,神情憔悴。半个月前的战败失利让他备受打击,他现在连马都骑不了了。盯着墙上的地图,看了好一会儿后,卢象升问道:“仲方兄,你真要打算如此吗?这是一招险棋!”。

脸色黝黑的曹文诏说道:“建斗兄,你心里想必也清楚。如正面中规中矩的作战,我军只会步步落下风”。

“皇太极亲帅的联军十四万人,其中骑兵八万。现在宣府已经告破,怀来的五万大军由兵部侍郎杨嗣昌守着,只能自保京城方向额安危。而你我大同这边只有步军六万人马,骑兵只有轻骑三万,我军非常被动。而且,南边的朔州沂州已经一片空虚了。如果联军纵兵南下,整个山西就一片糜烂,甚至太原都不保!”。

“这段时间,联军烧杀掠夺,缴获很多,想必开始往关外运输物资。而联军唯一的弱点就是其各部统属不一,满人八旗军本部七万,科尔沁所部三万,察哈尔所部二万,科布多所部二万人,经过三个月的交战,他们也损失了一万余人。蒙古人和皇太极的想法不一致,皇太极除了掠夺钱粮还是图谋我大明的社稷,他极可能继续南下,但是蒙古三部只关心收获”。

“现在天气转冷,蒙古三部肯定归心似箭。如果此时,我亲自率领二万的骑兵北上,绕过新荣直奔哈察尔蒙古部落而去。蒙古兵听闻后方被袭击,一定会回撤关外!这样一来,两军就少了二万敌军。与此同时,由王承胤率领一万步军偷偷从军子岭走小路到尚义,我攻破哈察尔后再率领骑兵东进,在尚义一带合会步军设伏。建斗兄,从宣府出关外只有两条道能通行大军,一是东门的万全堡,二就是这尚义古道。不管是八旗军本部还是其他蒙古军,只要救援哈察尔部或者科布多部,必然从这里通过!”。

曹文诏说完自己主见之后,把目光盯着卢象升。大明制度,文官节制武将;他曹文诏是武将出身,而卢象升是进士出身的文官身份;在官职上,曹文诏是总兵官,卢象升除了宣府总兵官的官职,还是兼任了宣大总督。所以,曹文诏的这个作战计划,必须经过卢象升的首肯。

好在,卢象升与其他文官不同,他是文武全才。文职方面,卢象升当过地方知府,当过都察院按察使,当过参政使;军事上,除了指挥才能被广泛认可外,他还经常亲自领兵冲阵杀敌。

卢象升最出名的一句话就是:“将士们,跟着本督冲!”。其悍勇可见一斑!

沉思了一会儿后,卢象升发现明军真没有其他选择。以皇太极的军事才干,在他的亲自指挥下,正面对抗只能被动挨打。必须兵行险招才能出奇制胜,另外,大同也快每粮草了!清兵攻破了宣府,大同往东边的粮道就断了;而山西南边,因为历年的剿匪,山西各州县的粮食大多供给洪承畴的大军,已经所剩无几了。

“既然如此,你按仲方兄之意行事吧!不过二万骑兵太紧巴巴了,大同眼下的三万骑兵,仲方兄带两万五千去。卢某留着五千骑兵应急即可!”

“斗建兄!”

“你去吧!我已经是待罪之身了,没什么不能担当的!听说,仲方兄这几年在洪九亨帐下,从他那里收获颇多。拿出来让鞑子见识见识吧,不能让鞑子认为我大明无人。至于这大同,卢某现在虽然不能骑马,但守城无忧。仲方兄,卢某人在城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