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游戏之三国志 > 第26章-虚则实之全文阅读

第26章-虚则实之

庞统让人将事先准备好的沙盘抬了上来。这沙盘现在被我剽窃之后成为我的独家“创举”,一经使用就大获好评,庞统更是称赞不已,搞得我脸红了几次。幸好盗版现实中的诸多方法已经不是一次两次,我的脸皮也逐渐加厚,相信不久就能做到面不改色心不跳了。

庞统指着沙盘道:“这里是交趾,这里是建宁,这两城之间全是密林大山,根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路,全是山路小道。上次刘焉袭我交趾依靠密林掩护,让我军毫无察觉,但山路难行,又不了解我交州地形,仅派遣了一万部队前来。这次我军七万大军进攻建宁,也可依靠两城间的复杂地形,出其不意,给敌致命一击。”

我看了看沙盘,迷惑道:“此次袭取交趾,法正等人逃回建宁,建宁太守邓贤必有防备。建宁城下偏偏有一块平原,毫无遮拦,想要攻城就得经过此地,无论我军如何隐藏形迹,最终还是会让邓贤有所防备。想要出其不意,实在是难啊。”

庞统笑道:“主公勿忧。这邓贤有勇无谋,乃是莽撞之辈,偏又自负得紧。法正逃到建宁,必然会将我军在交趾的虚实告知邓贤。邓贤一旦知道我军只有两三万人,山越又在攻我桂阳,定然认为我军分不出太多部队。建宁城中有四万大军,那邓贤不会坐守建宁,只要我略施小计,他就会出城迎击。”

说道右手一指沙盘中间一处道:“此地名为宛温,乃是攻打建宁的必经之路。一出宛温,便是建宁城下平原。我军距建宁路远,不可能一举进攻,必然要建一座城塞作为粮草中继站,这宛温绝对是最佳选择。”

我略一沉吟,仍是不解道:“宛温地形虽好,但是只要敌军探知我军动向,只需半日,便可出建宁城,通过这片平原地带直袭我军,想要一面御敌,一面建城塞,恐怕不太容易。如果军师是要以此诱敌出战,打起来也是一场硬仗。”

“主公所言只说中一半。宛温利于建立城塞,那邓贤是肯定知道的,就算不知道法正也会提醒他。所以邓贤对宛温必然是严加防范。我军出兵宛温建城,只能达到诱敌出城的目的,却不能出其不意。现在敌军并不知我军人数,正好就此作点文章。”庞统对我能说中一半,心里已经比较满意了,毕竟我若能全部说中,他这军师也就不用当了。

为了解答我的疑惑,庞统又一指,却是建宁城东北一片树林,虽然地势较其他地方稍微平缓,但仍不利于行军作战,庞统从沙盘划了一条线,从交趾一直到那片树林:“此地名为朱提,由朱提北上乃是江州地界,是建宁到江州的必经之路,所以地势稍缓,有利于小股部队行军作战。我军可派一部队大张旗鼓,进入朱提,同时派部队潜入宛温建城。”

我却搞得似明非明,问道:“虚张声势?让邓贤误以为我军北上江州支援刘备,然后趁机建城?”

庞统却摇摇头,道:“不是虚张声势,我准备让魏将军率领两万大军进入朱提,黄老将军带领两万人潜往宛温建城。建城之军虽是偷偷潜行,但那邓贤严密防备宛温一带,必然会发现,这时朱提之兵再大张旗鼓,若主公是邓贤,会怎样想?”

我顿时明白过来,道:“我既知交趾之兵不过两三万,此时宛温已有两万,那朱提之兵定然没有那么多,只是虚张声势,是支虚兵,不过是要诱敌而已。而宛温之兵才是实兵,我不必管那朱提之兵,只要带兵全力杀向宛温,一举破敌,便大事定矣。”

庞统点头道:“主公所言不差,那邓贤必不会放过此等机会,我军要在宛温建城,他是绝对不能坐视的。只是建宁法正一向机智多谋,这朱提之兵万一被识破为实兵,就不太妙,所以还得想想办法,将此计弄得再完善一点。”

我想了想,记得在现实里中东战场上曾经有过类似的战例,稍作修改,不知行不行,便对庞统道:“这朱提之兵我们可以分批前往朱提。大军接近宛温之时停驻下来,分出三千人大张旗鼓前往朱提,之后让一千人偷偷回到大军驻地,却又故意经宛温让邓贤发现,然后再让这一千人合着大军的两千人又大张旗鼓前往朱提。如此反复,每次都大摇大摆去送去三千人,却故意让邓贤发现我军部队又潜了回来,这样邓贤必以为我军在布置疑兵,看似源源不断地有军队进入朱提,却始终不过把几千人来来回回地派来派去而已。就算法正有疑,也不可能亲自前往宛温来数人数吧。”

“主公妙计!”庞统一拍手,大声赞道,“如此一来,何愁邓贤不上当。只要我们加派探子,加紧在宛温一带活动,邓贤必定将注意力集中到宛温,这样我军的一系列动作,都可以让邓贤看个‘明明白白’,建宁城必是我军囊中之物。”

既然计谋已定,我和庞统就开始着手安排。魏延率领的两万大军由武陵老兵组成,潜入到离宛温不远处便隐藏起来,然后开始分出三千人,大摇大摆地经宛温前往朱提,按照事先安排的多进少退,反复两三次之后,我同黄忠一起带着两万建城大军也偷偷地潜入宛温。至于庞统,则带着剩下的三万部队和粮草辎重跟在后面。

等大军进入宛温,果然探子回报,附近有很多建宁侦骑活动。我和黄忠商量了一下,魏延的部队也差不多都到达朱提了,我军也该建城了。这两万人里有一万人都充当了后勤兵,再经过几个月的训练也许就能成为战场上的精锐,但是现在还只能运运东西修修城寨什么的。剩下一万人是经过公安之战的部队里抽调的,也算是老兵了,在黄忠的调教下战斗力也是非常强悍的。黄忠带着一万护卫士兵找了个地势较陡的地方开始布防,我就指挥着剩下的一万人开始搭建营帐,先得把住的地方解决了,这城塞可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建好的。

等搭好营帐,将伐来的木料石块堆好,刚刚休息一会儿,前方就有斥侯来报,邓贤军来袭,离我军宛温驻地不到十里了。

来得好快。我立即安排建城的万人队里分出五千待命,剩下的五千人继续工作。分派好任务之后,我到前面找到了黄忠。

“主公。”看到我来了,黄忠走过来道,“刚才收到探子回报,此次建宁城接到云南吴懿的一万援兵后,领兵三万来攻。”

“三万?”我皱了皱眉头道,“这云南援兵可来得真及时,原本是认为邓贤留一万多人守城,五千人追击朱提疑兵,来攻宛温的最多不会超过两万。现在有了云南援兵,这仗可不好打。”

我想了想,对身边的传令兵道:“你去向庞军师传令,就说敌情有变,让他分出一万士卒加快行军,赶快来支援我军。”

然后转身对黄忠道:“不过军师的援军再快也得一日之后才能到达,我军只能依靠魏延的那支奇兵了。在这之前,一切都交给老将军了。”

“黄忠必定效死杀敌,绝不后退半步。”黄忠大声应道。

这时远处传来阵阵鼓号之声,看来邓贤大军已经到了。

黄忠布防的地方虽然比较陡峭,但是也算不上什么险要之地,以一万敌三万,把握实在不大,只能期望魏延能尽快赶来了。

邓贤大军缓步靠近,由于是山地丛林作战,骑兵派不上什么用场,所以双方都是步卒。

我军所处的地方地势较高,且两边有大山环绕,想要包抄必须绕一大圈路,这也是当初看中这个地方建城的主要原因。现在邓贤要来攻,只能从我军正面突破。

很快敌阵中分出一队士兵,却是清一色的刀盾兵,慢慢向我军阵前靠来。黄忠一挥手,手下的弩兵上前分成三队,列于阵前,这是黄忠最得意的战法——连弩。

敌方刀盾兵的速度越来越快,等到快进入我军弩箭射程之内时,齐声呐喊,奋力冲刺起来。

黄忠拿起自己的铁胎弓,弓开满月,“嗖”地一声,箭若流星,直向冲得最前的一名刀盾兵而去。

“啊……”那名敌名惨叫一声,箭矢正中头部,仰面而倒,四周的敌兵身形微顿,很快又以更快地速度向前冲来。

黄忠一箭见功,手下士兵大声呐喊,那三队弩兵也开始逐队射击。一时之间箭雨纷飞,几名敌兵立时中箭倒地。但是这丛林之中,直射的弩箭威力大受影响,加上这队刀盾兵训练有素,利用盾牌和地形不断格当和躲闪,渐渐地逼近我军防守的斜坡,这时敌阵中又跑出一队长枪兵,准备跟进攻击。

“弓手上前,仰射!”黄忠当第二阵的长枪兵后退至第三阵,第三阵的弓手上前,举弓仰射。

这也算是我吸收现实的经验对弓兵作的一点修改。一般三国时的弓箭都是复合弓,并且是瞄准对手直射。我玩帝国时代时对英格兰长弓兵印象很深,也曾查阅过一些资料,这次在三国游戏里用英格兰长弓兵的攻击方式试验了几次,效果相当不错。经过改造长弓射出特制的箭矢,最大射程可以达到三百六十米,但是到这个地步已经没有什么威力了,所以有效射程约二百二十米,在这个距离里可以射透一般士兵的皮甲,到了一百五十米的距离,可以射穿一般的板甲和木盾,如果是在五十米左右近距离施射,那就是铁甲也挡不了这种恐怖兵器了。当然,如果被敌人冲到五十米以内了,长弓手们也没多少时间表演他们的箭术了。这些都不是关键,关键是长弓兵的射速,免除瞄准这一程序之后,拥有弓系中可以和弩兵比美的射击距离之后,快速而有力的持续远程打击成了步兵的噩梦。一名训练有素的长弓手,不用瞄准地乱射可以一分钟内射出十五支箭,对于两百米外就开始受到打击的步兵来说,跑上一分钟,就得禁受十几轮箭雨,这两百米绝对是一段死亡之旅。

邓贤需要庆幸的是,长弓虽然容易做,但长弓手训练却不容易。连续快速地施射,不管是对弓手的臂力还是耐力都是一种考验,不经过严格的训练是绝对成为不了一名合格的长弓手的。目前黄忠军中这样的长弓手也不过五百人。

第一阵的弩兵并未停下,仍是轮翻射击,第二阵的长弓兵也举起弓,开始连续的仰射,往往第一轮箭雨还没有落下,第二轮就已经升上了空中。

刀盾兵一心格挡前方的弩箭,却不料天上掉下一堆箭来,在冲锋的呐喊声中,惨叫声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第一队刀盾兵冲到大约一百米的距离,便死伤惨重,幸存的敌兵心中发慌,慢慢地向后退去。跟上的长枪兵也在三百米的距离上犹豫不前。

这时敌方阵中鼓声急响,又一队刀盾兵冲出,人数却比上次更多,越过长枪兵冲了过来。这些刀盾兵看似凌乱,却是三人一组,一人在前防弩箭,一人居中戒备空中,一人在后随时补位。那队长枪兵也在战鼓的催促下在刀盾兵后面缓缓跟进,那些勉强逃回的第一批刀盾兵全被督战队斩杀于阵前。

这一招果然奏效,这密林地形复杂,借地形之利可以减去弩兵的大部分威胁,而天上的箭矢也会被树木挡去一部分,加上敌方有备而来,杀伤力也有限得紧。

但是等这批敌兵冲到斜坡后,伤亡又开始加大。一是这段路程上的树木被我军全部砍掉了,没有遮拦物;二是向上仰攻,行军速度明显变慢;三是距离变短,弩箭的穿透力大为提升,木盾已经不能很好地起到保护作用了。

弓弩手将打击重点逐渐向斜坡转移,敌阵中再次分出一队士兵,向前跟进。斜坡之上敌兵伤亡惨重,然而刚才那些退回阵中被斩杀的刀盾兵凄厉的惨叫犹然在耳,加上冲上斜坡便可与我军直接对敌,这帮敌兵奋起余勇,嚎叫着向上冲来。

“长弓兵退到第三阵,长枪兵上前。”黄忠见敌方渐渐逼近,不得不先作打算。长弓兵就算后退,仍能有效打击斜坡上的敌兵,所以得上长枪兵上前准备接替弩兵,抵御敌方的近战。

“啊……”一名冲上斜坡的敌兵被弩兵当头一箭,弩箭直接将这名敌兵的脑袋射透,这个弩兵还未及退到一边,就被第二个冲上来的敌兵一刀劈翻在地,接着第三个,第四个……

涌上来的敌兵越来越多,后阵五百名长弓手并不能对斜坡之上的敌兵造成更大的伤害,失去距离的弩兵也步步后退,阵形逐渐散乱。

黄忠一声令下,弩兵迅速向两侧散开,但是仍有不少弩兵躲闪不及,被冲上来的敌兵追上杀死。这些敌兵冲上斜坡,正打算出一口恶气的时候,却发现弩兵越来越少,很快一道如林的枪阵出现在眼前。

“杀!”数以千计的长枪直接袭来,冲上斜坡的敌兵还没反应过来,就被长枪刺穿。这种长枪是真正意义上的“长”枪,加上枪头,长约五米,枪杆全是采用硬木制成,为保证能抵退敌兵,一杆枪一般由两名士兵手持,步步进逼,并且分为两排交替刺出。前排长枪兵后面是刀盾兵,负责保护长枪手的安全,而那五百名长弓手也融入长枪兵阵后,开始向枪阵之前的敌兵射击。

整个枪阵仿佛一辆巨大的战车,将冲上来的敌兵步步逼退,退到后阵的弩兵也开始仰射,虽然略为短小的弩箭在实行仰射时威力大减,但是对于冲上斜坡被长枪兵挡着挤成一团的敌兵来说,效果也是不错的。

眼看着最前方的战友不是被长枪刺死,就是被弓箭射死,自己又被挡是中间,上前不得,天上还时不时掉下几根弩箭。攻上斜坡的敌兵不得不放弃进攻的意图,转向便向本阵退去。

我军也不追赶,只是让弩兵上前射击一阵,然后再布好阵势,严阵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