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江山劫之明末宏图 > 第一百一十八章:政变(八)全文阅读

第一百一十八章:政变(八)

而黄得功这边,马士英让他北上的信不到一天就送到了,看着信中的马士英是如此的急切他自然也是不敢怠慢。三月初三当夜见到郑国恩拿着的手谕便立刻整顿部下,第二天一早便早早的启程。

可是黄得功率着部队风尘仆仆的才赶到亳州,就遇见了南逃的小福王朱由菘,了解了洛阳的行形势后,黄得功传令大军现在亳州驻扎,派出一队侦骑赶赴洛阳打探情况,又派出一队人马由黄得功亲自护送护送小福王南下。虽然黄得功目前还没有得到洛阳如今的具体情况,但是十有八九可以确定洛阳已经失陷,老福王命丧黄泉。

而此时刻,三月初五江北其他三镇刘良佐、高杰、刘泽清三位大帅的营帐里,在他们面前各放着一封信。这三封信全部是马士英的杰作,在信中阐述了江北四镇需要荣辱与共,需要共同来抵抗东林党拥戴潞王的计划,说到底就是如今黄得功北上抗敌,希望他们一方面可以助黄得功一臂之力,另外就是希望他们呀派遣一部分人马南下,防止应天府发生意外。作为多年的合作伙伴,他们三个没有让马士英失望,但是他们却拒绝了出兵的请求,他们只答应马士英,朝廷到了万难时刻,江北四镇丁当全力以赴支持福王继位。但这样的结果已经足以让马士英满意了。

而马士英也并没有闲着,南京城里风云变幻,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变化着。初六早晨,马士英带着黄得功的口供来到内阁,而且还叫来了吴孟明,屏退左右后,房间里只剩马士英、卫景瑗和吴孟明三个人。

马士英递过口供来说道:“阁老,孟大人,我这得到了几份口供,两位大人看看。”

卫景瑗看了一眼马士英,接过口供来仔细观瞧,刚看了几行不由得震惊的站了起来,看罢了一封供词卫景瑗紧张的问道:“这供词可有假?”

“什么供词?大人何必如此惊慌?”吴孟明问道。

“你看!”卫景瑗将一份供词递给吴孟明。转头问道:“马阁老,此事可是谋逆的大事,万不可儿戏啊!”

马士英听罢摆了摆手说道:“好我的阁老啊!这都是什么时候了,在一个这么大的事我怎敢造假?我马士英有几个脑袋经得起皇家砍啊!”

“这口供是黄总兵审的?”吴孟明看罢更是激动,手都忍不住颤抖起来了,急忙问道。马士英如此般这样那样把这些口供的前后经过说了一遍,自然避过了秘密跟踪他和倪元璐的这一节。听罢吴孟明止不住的点头,激动地说道:“太好了!太好了!倪大人终于可以伸冤了!”一旁的卫景瑗也跟着点了点头。

马士英接着数道:“吴大人,卫阁老,这些口供不仅可以为倪大人鸣冤,还有着更深的一层含义。”

吴孟明一愣,然后点头说道:“马阁老不用多讲,你的意思我明白了!这群奸贼他们敢做第一次还害怕做第二次吗?”

“还望吴大人秉公执法,早日将谋害太子及众皇子的奸贼绳之以法,以正朝纲!”马士英点了点头,上前拉住吴孟明的手语重心长的说道。

接着吴孟明就急匆匆的离开了内阁,他要快速的将此消息告诉倪元璐,他已经可以想象到倪元璐得知这个消息后开心的样子。找到倪元璐之后,果不其然,倪元璐听罢激动地涕泗横流,跪倒在地喊道:“苍天有眼啊!”吴孟明缓缓的扶起了倪元璐说道:“看来大人复出的日子计日以待了!”

“哎!吴大人啊,我是一个已经死过的人了,还是皇上圣旨杀得怎么可能复出啊!这些口供只不过可以还老夫一个清白之身罢了!”倪元璐擦了擦眼泪说道。

吴孟明摇了摇头说:“非也!非也!皇上当时要保你自然是以后要加以重用!所以大人这样可有点妄自菲薄的意味了!”

听到这倪元璐又忍不住擦了擦眼泪,哽咽着说道:“我倪汝玉清廉为官一生,无时无刻不想着保国。幸蒙皇恩,巡狩九省,奈何有出了这等事,细细想来,我要这清名还不如不要!时至今日,皇上下落不明,应天城里一个个狼子野心,们想起这些我都痛心啊!”

吴孟明听罢会心的一笑,给倪元璐做了一个手势,他把嘴贴在倪元璐的耳朵上小声说了几句话,倪元璐脸上的表情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由刚才的满腹惆怅变得激动兴奋。不由得问道:“吴大人这是真的?”

吴孟明“嘘”了一声摇了摇头说道:“隔墙有耳!”

倪元璐点了点头没在接着往下问,而是自己叹道:“既然如此,那老夫就算是死,那也是死而无憾了!”

“放心吧!皇上还等着你中兴大明呢!”吴孟明说道。倪元璐笑着点了点头没再说什么。接着吴孟明就离了客栈继续回刑部办案去了。

回到了刑部,吴孟明即刻就用飞鸽传书告知锦衣卫的暗桩,将彻查的重点放到东林党身上。马士英这一个*用的实在好,吴孟明的办案重心被这些口供完全带偏了。就在此时,下人来报说骆养性在外求见,听罢,吴孟明急忙小跑着出府迎接,将骆养性让进了书房。

骆养性开口说道:“昨天里拨了你的面子,你吴大人不会背后里骂我姓骆的吧!”

“大人,你这是哪里的话?你看我像那样的人吗?”吴孟明笑着反问道。

骆养性也笑着说:“不像!”然后他收起笑容说道:“文征(吴孟明的字),我今天来是想来帮你的!”

“我没猜错的话大人是为了文华殿失火案来的吧!”吴孟明问道。

骆养性点了点头说:“卫阁老把事情交给了你,你身边有没有助手,那些暗桩又不能明着帮你。我今天来给你带来了两种法案,一种是我给你派些咱们自己的人手,你继续在这办案。另一种就是咱们自己的衙门口这两天也就立起来了,你要不回北镇抚司,咱自己家办案总比在这好吧!”

“既然大人这样说了,等咱们的衙门口好了我便立刻回去。这案子说到底还是交到在锦衣卫办了!”吴孟明点了点头说道。

接着吴孟明又问了案件的进展情况,吴孟明将这几天的发现及今天早上马士英口供的词全部告诉了骆养性。骆养性听罢脸上虽然依旧的面沉似水没有显露什么,但是他的心里却不由得紧张起来。吴孟明所掌握的许多线索都与东林有关,尤其是今早的这些口供,不管怎样东林都是在劫难逃。

骆养性清了清嗓子起身说道:“文征啊!我有几句话想说说。”

“大人有话坐下说!”吴孟明摆手说道。骆养性摇了摇头接着说:“对于此案我有几句话想说说。潞王与东林的关系我想你不会不知,如今咱们都在应天,应天这是哪?这是东林的老巢,凤凰山的案子和文华殿失火案到底怎么办我还是奉劝你一句谨慎点。”

吴孟明听罢一愣,虽然他跟着骆养性做过见不得光的事,但在这种窜朝谋逆的大案上,这样做他还是第一次,另外倪元璐和卫景瑗的意思都希望此案可以秉公办理,以正朝纲,可今天骆养性的话明摆着是要将此事从东林的头上抹去。看着吴孟明半天没有说话骆养性笑道:“怎么?吴大人是害怕了吧!”

吴孟明急忙笑着说道:“大人放心,怎样做我心里有数!”

骆养性点了点头说:“明白就好!是这样,我今天还有点事就先走了,今天专门就是为这事来的。许久不见,我另外给你带了一点礼物,一盒点心!还望文征收下。”

吴孟明急忙推辞到:“大人你这实在是太客气了,哪有你给我送礼的道理!”

骆养性摆了摆手说:“别!别!别!既然带来了你要是让我带回去,那不是博我的情面。”见到骆养性这样说吴孟明只好收下。骆养性走后吴孟明打开了盒子,全是银票,他一下子愣到了原地。往日里干一些见不得人的买卖骆养性会给他们分一点红利,可什么时候给过这么多,他约莫看了一下,大概有两万多两!吴孟明急忙将房门关掉,自己在屋里来回踱步,骆养性给他这么多的银子用意显而易见。可是吴孟明和倪元璐一起呆了这么久,他已经深深地被倪元璐的忠心所感动,他此刻心里是极其的矛盾。整整一下午,他都在与自己做思想斗争。最终,他摊开一张纸写到: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人间。

写罢,他打开房门直奔倪元璐的住处,他要将这些告诉倪元璐。但是他也明白,他选择了与骆养性这一背道而驰的道路,那么锦衣卫的暗桩就靠不住了,自己要想在取得一定的发现那就实在太难了。

而这时马士英的府上也得到了洛阳的最新消息,那就是小福王朱由菘已经到了凤阳境内,黄得功已经率领着一部分人马在向应天府靠近,预计在三月初十之前可以到达。马士英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完全打断了他的后顾之忧,接下来他可以毫无忧虑的于东林党过招。

当然,命运是公平的,就在马士英掌握了潞王在凤凰山刺杀太子证据的同时,骆养性却给他带来了一个坏消息。李邦华正在走海路赶赴应天,预计也是在十号左右便可到达。马士英当然不允许这时候有人来再次打破江南官场如今的平衡。所以他给黄得功再次发出手谕,要求其急行军,务必尽早到达应天,而且在信的末尾注明务必将小福王随军携带。在马士英这一些列安排的同时也有一双眼睛静静地盯着他,那就是东林党。

但是虽然他们两派明争暗斗、水火不容,但经过这几天事态的发展他们两派都发现了一个问题——有人坐山观虎斗,坐等渔翁之利。为此,两派都有了一个共同的想法……(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