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女生小说 > 红楼之林家媳妇 > 48、赏赐全文阅读

宝钗落选了,人还没从宫里回来,小太监己经过来传话通知了。贾母得知道之后,虽然有点失望,但也不觉得怎么样,姓薛又不是姓贾,没选上就选上吧。王夫人和薛姨妈得知之后就是各种纠结叹气了,连带着凤姐在旁边也是愁眉不展。

叹完气,王夫人看身边也只有凤姐,也不是外人,便对薛姨妈道:“没选上就算了,我看着宝丫头就好,将来给了宝玉,亲上作亲不是更好。”

薛姨妈听到这话,本来正在抹泪,这时候也不哭了,道:“要是能亲上作亲,宝丫头的终身也有着落了。”

王夫人笑着道:“我一直看着宝丫头好,只是有待选的事情,也不好跟你张这个口,现在既然选秀不行,那不如就给了宝玉。”

薛姨妈听得连连点头,却是想到:“只是宝玉的婚事……”贾政不必说,主要是贾母那关。

王夫人因为一直都要想着,要是宝钗落选,嫁给宝玉的事,至于老太太那关她己经有了主意,便小声道:“等过日我进宫一趟。”她去请元妃指婚,相信贾母也不好说什么了吧。

薛姨妈大喜,要是宫里贵妃指婚了,这事就一定成了。

王夫人拉着薛姨妈的手,笑着道:“这事肯定能成,我们就等着作亲家了。”

凤姐旁边站着只是陪笑,并不作声。从她个人利益来说,她并不希望宝钗嫁过来。而且客观来说,虽然王夫人和薛姨妈都是她姑妈,但这场婚事中,薛姨妈是占了大便宜的,薛家现在还算不错的,家底还有的,但皇商身低,宝钗的哥哥薛蟠那还是个浑球,以后还不知道会惹出多少事来。

贾珠的媳妇李纨,那是贾母定的,王夫人其实并没有看上李纨。当然王夫人这个儿媳妇也不敢抱怨贾母,但要是说起来,李纨的背景可是比宝钗强的多。

李纨出身世宦名家,父亲做过国子监人祭酒,就这一条就把宝钗甩到几条街外了。贾珠当年考试的时候,得李家多少帮助,再看现在孙子辈的贾兰,虽然年龄不,那也是个爱书懂礼的,在相夫教子上,李纨绝对没得挑的。

当然宝玉不是贾珠,贾珠是长子,宝玉是次子,在给宝玉挑媳妇的时候,可能要比李纨这个长媳的标准低。但是宝钗的身份也有点低了,而且更重要的是,贾母未必喜欢宝钗。虽然贾母一直表现对宝钗很亲切,但那是亲戚情份,贾母那样一个老祖宗的身份,要是对寄居来的亲戚家姑娘表现出不喜来,那实在太掉价了。

只看贾母喜欢的人,那也能明显看出来,贾母明显喜欢灵巧型的,姑娘里头,黛玉,湘云,那是贾母真心喜欢的。就是媳妇里头,贾母也是明显更喜欢自己胜于李纨。

“凤丫头,你看老太太对于这婚事怎么个看法?”王夫人突然间问凤姐,虽然说元妃指婚是个很大的支持,但贾母的发言权也不能小看。

凤姐想了想,笑着道:“我看老太太也是满喜欢宝丫头的,不如太太先跟老太太商量商量?”

王夫人犹豫了一下,道:“还是先进宫跟娘娘商量商量吧。”她现在都是贵妃的娘了,儿子的婚事,她也该有发言权了。

凤姐看王夫人执意,也不敢说话。

两姐妹议定,时间也晚了,薛姨妈自行回了梨香园。宝钗这时候也己经从宫里回来,衣服己经换好,正在拿手绢擦着眼泪。满心以为会入选的,凭她的条件,宫中更有一个贵妃,怎么也不想到,她就直接落选了。

薛姨妈进了里屋,看到宝钗正在落泪,眼泪也不由的掉了下来。她是知道宝钗的心事的,为了这回入选宝钗用了多少心思,宝钗是很想能入选,更上一层楼的。

母女两个抱着哭了一会,薛姨妈擦了眼泪道:“没事的,刚才我和你姨妈说起,你姨妈的意思,是要亲上作亲,你的终身总是有个依靠。”嫁给宝玉,贾家国公府第,这样的将来也是很不错的。

宝钗却是只是哭,倒不是她看不上宝玉,只是她上京第一目的就是选秀,她一直以来的目标是就是不能进宫,也要进王府,太子府的。结果这么大的一个目标失落了,她心情真没那么快调节过来。

当天晚上宝钗并未回到园中居住,只在梨香园住下,到了第二日,宝钗心情虽未好转,但也不得不强打起精神来。不管心情如何失落,日子总是要过下去的。

每日贾母那里的晨昏定醒那是少不了的,等宝钗过去的时候,三春及湘云也到了。宝钗过去见礼,贾母只是笑笑,选秀失利了,王夫人和薛姨妈不说,宝钗这个当事人怕是心情更不好。随便说了几句,贾母也就让她们散了,各自回去。

湘云和三春,宝玉自然要回园子里,探春知道宝钗昨天并未回园子里住,再加上选秀失利的事情,宝钗心中估计正不自在呢。这事不好提,更不好劝,提起来就好像踹人心窝子,只是笑着道:“今天我跟二姐姐约好,要去四妹妹屋里看画呢,云丫头说了也要去,宝姐姐一起去玩吧。”

宝钗强打起笑脸来,道:“看四妹妹画画吗,好啊,一起去看看。”

到了惜春屋里,因为天气好,探春便笑着道:“屋里气闷,不由让丫头们把桌子抬出来,我们院子里画多好。”

众人也都说好,湘云不由的留心宝钗,其实让湘云说,选不上也好,宫里的日子真不是一般人过的,宝钗不去受那个罪也好。不过宝钗未必如此想,她也就省得费口舌了。湘云心里只是好奇另外一件事,现在没有黛玉夹在中间了,贾母会同意宝钗吗?

没人提选秀的事情,湘云还是往常一样跟众姑娘玩笑,宝钗脸上还如平常那样,心里如何实在没有敢吭。这日湘云从探春那里才回来,敢到屋里,晴雯就笑着道:“姑娘快过来看,娘娘端午节的礼赏下来了。”

“噢……”湘云来了兴致,连忙问:“得了什么?”

翠缕连忙端了过来,一边翻看一边道:“上等宫扇两柄,凤尾罗二端,芙蓉簟一领。”

湘云连忙问:“都是一样的?”记得这回端午节赏赐,赏的很不同。

晴雯笑着道:“不一样的,二爷的和宝姑娘的一样,比姑娘的多了两串红麝香珠,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的比姑娘还少些,只是宫扇两柄,凤尾罗二端。”

湘云不由的笑了起来,好嘛,贾母,王夫人这样的不说,只是家里公子小姐就分了三等,元妃这是明显要赐婚啊。不然单说客中,自己也是客中,比自家姑娘多些,这个可以理解,但又比宝钗的少,还明显让宝玉,宝钗相同。

不过湘云有点奇怪的是,既然元春有意,直接下旨就好了,旨意下来,贾母不管什么想法也只能认了。现在只是用赏赐来暗示,估摸着元妃也只是试探一下而己,要是贾母同意那金玉姻缘就成了,要是贾母不表态,元妃应该不会强行下旨的。

想到这里,湘云只让丫头们把东西收拾好,笑着道:“我去二哥哥屋里看看,看看那个红麝香珠去。”现在没有黛玉了,不知道宝玉对于金玉姻缘又是什么看法。

晴雯也是在屋里闲半天了,便道:“我跟你姑娘一起去。”

“那一起去。”湘云笑着道。

两人一路到了,小丫头看到她们过来,连忙传话:“史大姑娘来了……”

宝玉和袭人连忙迎了出来,宝玉笑着道:“快中午了,天热,你怎么这时候过来了。”

“我过来看看二哥哥,怎么了,二哥哥要赶我出去。”湘云笑着道。

宝玉连忙道:“说的什么话,我是怕热着你了。”

“大姑娘还不知道我家二爷,什么时候赶过大姑娘。”袭人亲自捧了果子来,笑着道:“这是刚才冰镇好的果子,大姑娘赏赏。”说着又让晴雯。

“姐姐有心了。”湘云道谢,却是又对宝玉道:“娘娘端午节的赏赐下来了,二哥哥得了什么?”

宝玉随手往桌子上指了指,笑道:“不外乎那些东西,云丫妹要是喜欢什么只管拿去。”

湘云连忙摇头道:“我也己经得了。”

宝玉做为当事人不可能不明白这样的赏赐的目的,看的出来,就是没有黛玉,宝玉对宝钗也没任何意思。以宝玉平时对女儿的态度,再加上婚事从来都是父母之命,宝玉心里也没人,现在指婚了,只要感觉还行,宝玉都应该表现的更兴奋些。

袭人却是笑着道:“我们也是刚才得的,虽然过年过节都有赏赐,但都不如当年的多。”宝玉跟宝钗的一样多,那意思再明显不过,让袭人说,宝钗是王夫人的外甥女,亲上作亲,王夫人肯定是支持的,要是他成了宝二奶奶,对她应该还不错。

湘云只是笑,也不接话。看来袭人还是挺支持宝钗当宝二奶奶的,只是不知道这次她又有什么私心。有时候细想起来湘云真觉得,袭人这个人,野心太大了。书里头,当她连个通房丫头都没挣上的时候,她就想着要操控宝玉的婚事了。一个侍侯丫头敢想着去操控主子的婚姻大事,这跟朝堂上造反是一个性质的。

袭人对于宝玉有种宜母宜姐的角色,宝玉是跟着贾母的,他跟王夫人见面都不多。元春没进宫的时候,宝玉倒是跟她相亲,只是后来元春走了。贾母必竟然年龄大了,宝玉平常生活,各种照顾全部都是袭人,袭人也确实是能干,各方面齐全。

为什么书里头袭人那么支持宝钗,绝对反对宝黛爱情,她也是心理清楚。以宝玉对黛玉的感情,宝玉娶了黛玉,袭人马上连马棚风都不是,完全浮云了。要宝玉娶了宝钗,以宝玉对于宝钗的态度,这个正室奶奶肯定就是马棚风了。当时袭人也不会野心到,害死宝钗取而带之之类的,但那时候自己这个姨娘,在宝玉跟前就更有地位了。

想想袭人也是各种狠心啊,说是如何如何对宝玉好,但她明明知道宝玉对宝钗一丁点都不感冒,结婚肯定是怨侣,她为了自己的利益还是要极力促成。

有时候湘云也想不通,王夫人到底咋想的,当袭人向王夫人告密,让宝玉搬出园子,断绝宝黛来往的时候。王夫人就不去想想,这个丫头的野心是不是太大了?一个丫头,敢对主子娶谁发言,这就是造反啊。而且是造王夫人儿子宝玉的反,王夫人还能觉得,这丫头怎么这么懂事,竟然跟自己想到一会去了。

你是个主子啊,你是宝玉的娘,你对宝玉的婚事有理所当然的发言权。现在一个奴才也在你面前说这样的话,你就该一巴掌打出去,反了天了,一个丫头也敢去想这样的事情。王夫人的智商够用不够用先不说,反正要是换成凤姐或者贾母,袭人早就死无全尸了。

宝玉听到袭人又说到赏赐的事情,心里却有几分不耐烦,便对湘云笑着道:“屋里坐着怪闷的,也快传午饭了,我们去老太太那里去。”

“好。”湘云笑着答应。

袭人连忙侍侯着宝玉换了衣服,自己也跟着一起过去,这跟平常到姑娘屋里串门不同,去老太太屋里吃饭,那丫头是必须跟着的。

两人各带着丫头过去,贾母正在里间换衣服,外头厅里只见探春和宝钗也在,探春笑着道:“刚才去找云丫头,却说去找二哥哥了,就想着你们该过来了。”

正说着,只见凤姐进来,看到他们都在,便笑着道:“正好要找你们呢,娘娘下旨,特意赏下一百二十两银子,让珍大爷领着众爷们到清虚观打三天的醮。那里有戏,最近这些天在家里挺闷的,我们看戏去。”

宝钗笑着道:“怪热的,我就不去了。”

凤姐笑着道:“那里凉快,又有楼,我提前让人过去打扫,把道士们赶出去,吩咐下去一个闲人不让放进来,我们玩乐才好呢。”

正说着,贾母也从里间出来,便笑着道:“我同你去。”

贾母一说去,那真是所有人都惊动了,湘云也来了劲。其实贵族小姐也不是真不出门,亲戚家都是可以去的,林家不说了,再比如王子腾家,他家太太小姐生日,也会接了姑娘们去玩。还有相交好的诰命来了,有时候也会见见家里姑娘们,这种交际行走也相当多。

只是像现在这样逛庙,这还真是第一次,平常出门也就是从这个贵族家庭到另外一个贵族家庭,丫头婆子跟着一大堆。当然现在也是丫头婆子一大堆跟着,但好歹地方不再是贵族家庭了,也能去古代庙里看看,到底是什么样子。

到了当天,乌压压一排车,前头贾母的车都到庙门口了,后面的车子还没能发动。又有各府里听说了贾母了大型活动,也连忙送了礼过来,凤姐又连忙下赏,好不忙碌。凤姐笑着道:“早知道如此,不如也把姑太太叫了来,大家才热闹呢。”

贾母笑着道:“天太热了,她娘俩身体都不是很好,万一中暑了不是闹着玩的。”

凤姐连忙笑着道:“老太太就是疼姑太太。”

贾母只是笑。

正说着,当日荣国公的替身张道士进来请安,说笑一会那意思就要给宝玉提亲了,说是看中一家姑娘如何如何。贾母听到这话却是笑了,她正愁没个由头呢,便笑着道:“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大点再说吧,你只管打听着,有合适的只管跟我说来。”

贾母此言一出,众人脸上没什么,心里却是都明白了。元妃那样的明显的暗示赐婚,贾母只当是不知道,那意思再明显不过,她没看上宝钗。

端午节众人得的东西贾母是知道的,只是贾母怎么也没想到元春竟然会想着给宝玉指婚,而且指的是宝钗。估摸着元春还觉得薛家还跟以前似的,宝钗父亲还在时确实还行,要是说媒,还能说说,现在薛蟠这样的情况,宝玉就是次子,贾母也是看不上的。

家境不行不说,贾母也并不是多喜欢宝钗,这点很重要。要是说她一眼看上宝钗喜欢的不得了,这还可以勉强接受,宝玉是次子嘛,现在贾珠前途正好时,宝玉就老实当个富家公子就好了。

家境根基不行,宝钗本人贾母也不喜欢,这婚事根本就没办法提了。有时候,贾母也搞不清王夫人到底咋想的,当年自己给贾珠订的李纨,多好的亲事啊,国子监祭酒的女儿,贾珠金榜题名,李家出多大的力啊。

王夫人却不喜欢李纨,好像自己这个老婆子多管闲事似的。现在又到宝玉的亲事,王夫人想亲上作亲这个可以理解,但就是亲上作亲,可以挑的也很多。贾家那么多亲友,待嫁女儿肯定有的。

薛家己经败落成那样了,还有那样的大舅哥薛蟠,要是宝玉不是王夫人所出这还可以理解,宝玉可是王夫人亲生的啊。

贾母现在也是自觉得年龄大了,很多事情她本来也是不想管的,但宝玉的婚事,她肯定不能任由王夫人胡来。元妃会突然间有赐婚意向,应该就是王夫人搞的,反正只是暗示而己,元春应该也是想听听她的意见,她亲自把元春教养长大,等改日她进宫一趟,改了元春的主意就是了。

张道士对于其中原由却是明白的,听贾母这样说了,也不再提宝玉的婚事。又说要请了宝玉的玉过去给道友看,宝玉听贾母如此说了,心情正好时,连忙摘了让张道士拿去。一时间张道士回来,把玉还了宝玉,托盘上却是那些道友们传道的法器,都是些金玉器皿。推让一回,贾母也命宝玉收了,张道士这才下去。

一时间点了戏,众人正听戏,宝玉却是翻弄着那一盘子贺礼,又挑给贾母看。贾线看只见其中有个赤金点翠的麒麟也就伸手拿了起来,看了看,道:“这个东西倒是眼熟。”

宝玉也连忙看过来,想了好一会,却是看到湘云这里。湘云本来就正听着戏,看到宝玉看过来,正想发问。宝玉却是己经拿着麒麟走了过来,拿给湘云看,笑着道:“云妹妹,你看这是什么?”

湘云并不算很意外,只是伸手要接,宝玉却是不给她,笑着道:“我先替妹妹收着。”

“你收着做什么?”湘云不由的问。

宝玉神神秘秘的笑着道:“先不告诉你。”说着,只是自己揣了起来。

湘云有点不解,宝玉却是笑着又到贾母身边去了。其实他收着这个麒麟是想着以后送给林星河的,倒不是说林家没钱弄不起这种金器。而是像一般千金小姐都会带些这种饰品,就像三春也都一些长命金锁之类的东西。

一句话说完这也就是个玩物,就是湘云现在有,以后跟林星河成亲之后,也不可能特意打造一个跟她的去配。玩物而己,没必要如此较真。既然如此,不如等到哪天见到林星河,自己送给林星河,只当是玩意,以后等他二人成亲之后,林星要是佩带了,湘云看到了岂不是喜欢。

湘云虽然不明白宝玉的心思,但也随他去了,宝玉跟她一直都是兄妹之情,并无其他。

虽然今天贾母出门的时候兴致很高,但听了半日戏也就觉得有些乏了,年龄大了,天气又热,下午便回去了。到了第二日也是懒得去,只命凤姐领着人去,湘云是难得离开贵族家庭,虽然那间庙也没什么好看的,但总比在家中好些,依旧过去看戏。

薛姨妈和宝钗母女却是推说太热也没去,王夫人第一天都没去,虽然没亲耳听说贾母所说,但丫头们也早就传了过来。王夫人脸色铁青,她实在没想到,元妃这样暗示,贾母竟然当不知道,完全无视了。

姐妹两个不由的再议起来,薛姨妈不由的哭了起来,她原以为元妃指婚了,宝钗嫁进贾家的事情也就定下来,谁能到贾母竟然是这么个态度呢。

王夫人也只能叹气,元妃毕竟不是下旨,她只是暗示,贾母就当不知道,谁又能拿她怎么样。而且听元春那个意思,她也想听听贾母什么意思,王夫人也不能给元春说,你不能听你奶奶的,只能听我的。末了只是道:“反正宝玉还小,他的婚事,我总是能说上话的,再看看吧。”

薛姨妈也只得点点头,不然凭薛家的家境,想嫁入贾家这样的公侯府第那是没门的。对于宝钗来说,最好的选择就是嫁给宝玉。

就在贾府因为宝玉的婚事,贾母和王夫人各自纠结之时,突然间一道圣旨下来:但凡世宦名家之女,年龄在十三至十七之间者,必须选秀之后才得另行聘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