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游戏小说 > 半山吟 > 第64章 耕耘桃李不识桃花 荷锄狗蛋却牵红线全文阅读

第64章 耕耘桃李不识桃花 荷锄狗蛋却牵红线

天空还是这片天空,山道还是那条山道。翟先华的眼前仿佛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许多。敞开了胸怀,迈步在初秋的黄昏下,他感到的是一种宁静、一丝欣喜和一些得意。

不知为何,他竟突发这样的感想:人生之路有时候也不必去刻意开创,不必担心明天会发生什么,拥有这一刻,守住它,才是真正意义上属于自己的东西。

然而,他又理智地说服了自己,今晚的行动是最后的一步棋了。一些事情往往是棋输最后一着的呀!今晚的事情至关重要,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这是一个看起来万分可爱的夜晚,可是,翟先华却像一个贼一样,行进在他为自己编织的这个见不得人的阴影里。

按照预定的计划,他先去了前庄杨昭忠老师的家。好久,杨昭忠老师把他送到了院门外。杨昭忠拍了拍他的肩头有些沉重地说道,“先华!学校一直都是老百姓认为的清水衙门,可是,清水衙门水不清就不正常了呀!老实说,我不是多么清高的一个人,我只是想坦诚地跟你说一句,为师者是要事事处处为人表率的……先华,这些东西你还是带回去,我衷心地希望你这次能成功。”

此刻,翟先华觉得自己很卑微,本来教师是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可是,我为什么却要在见不得人的黑夜去谋取呢?这很让他哭笑不得,那位诗人为什么会写出那样的诗句?在他离开前庄的那一刻,他不由地几次回过头去追寻着这位朴实无华的老师的影子……

随后,翟先华又来到了教师代表冯定颀的院门外。战战兢兢,他敲响了冯定颀家的院门。

听到声音走出来的是一位清瘦的,架着眼镜,高高个子的四十出头的男子。他就是翟先华小时候一到三年级的老师冯定颀。

“冯老师,您好!”翟先华感到一些紧张,话不知从何说起。

冯定颀躬着背,摘下眼镜仔细辨认着站在他面前的翟先华,“哦!是先华,快进来,赶快进来。”冯定颀把翟先华引进了屋里。

翟桃花端来了刚刚点着的油灯,翟先华恭敬地叫了一声“师娘。”

翟桃花把油灯顿在满是书本、簿本的桌子边上,客气地跟翟先华打了声招呼,声音听起来像是有气无力,“一个村的,叫什么师娘。”说着,翟桃花进了里间屋。

“冯老师,师娘像是身体不大好?”翟先华冒昧地问冯定颀。

“是呀,她是老.毛病了。还是学文那孩子出生不久就落下这毛病了……”冯定颀回答。

当翟先华正准备把话题转入正题时,忽然,从院门外跑进两个十来岁的男孩来。

他们都是冯定颀的儿子,冯学文和冯学兵。翟先华溜眼看了一下这俩孩子。大的冯学文十二三岁的样子,乱蓬蓬的短头发,瘦弱而黑黑的脸蛋子,穿一件打了好几处补丁的深蓝色粗布单衣,敞开着胸,下面是一条有蓝白花格的浅蓝色短裤,脚上拖沓着黑布鞋;冯学兵看上去比他哥小两三岁,长得酷似冯学文,鼻子底下还拖着鼻涕,不时地能听到他呼一下、呼一下吸鼻涕的声响。

“你两个就知道玩,又疯哪去了?”冯定颀摘下眼镜,皱起眉头瞪着毕恭毕敬站在面前的俩小子,“等会找你们算账。还不快叫哥!”

两兄弟几乎同时对着提了包裹还没坐下来的翟先华战战兢兢地叫了声“哥”。

冯定颀重新把眼镜架在鼻梁上,“还不快去睡。不见爹正跟你先华哥正说事情?”

两个没有料到,晚上偷偷地跑出去贪玩了一阵,急急地跑回家时,堂间却例外地坐着人,而且碰着了十分严厉的爹。以往,按照家里的老规矩,这个时候为了省灯油爹和娘早就进了他们的房间了。

可是,尽管他们的爹已经发话让他们离去,他们却还是呆呆地站着不动弹。

翟先华好奇地瞅了瞅面前的学文和学兵。他这时才发现,原来两个孩子都在盯着自己手里提着的包裹愣愣地看着,而把他们爹的话当作了耳旁风。

翟先华赶紧把手中的包裹顿到桌子上,准备把它打开了,取一些糖果饼干什么的给兄弟俩。

“先华!你这是做什么?!”冯定颀又转向孩子瞪眼吼道,“你两个都怎么啦!啊?是真的要讨揍了吗……”

学文、学兵都给吓得一溜烟跑进了里屋。冯定颀还不忘对着里屋喊道,“学文,你两个明天早起一点,趁在开学前这几天,还是去半山那边弄些柴火回来。”

翟先华见了刚才的一幕,不由地有些心酸,“冯老师,学文他们都还小呀……”

“唉,过日子的事,才是最实在的事,孩子们也不能太惯着的……”冯定颀忽然指着桌子上的包裹,“先华,你这是什么意思啦?”

“冯老师,一点小意思,不成敬意。”

“送给我?为什么?”

“也、也没什么的,只是孝敬老师的……大队学校选招老师那事?”

“哦,这个我知道,我知道的。我看到你的名字了。大队说要我们学校搞个开卷考试什么的,再选拔一下。我猜测,可能是报名的人数多了,大队感到难处理了,就把难题推给了我们学校。大队这是让我们学校给挑担子那。现在都是贫下中农管理学校了,学校的一切都得听大队的了,我们学校也都得听翟主任的了。不过,先华你放心,你要相信我们是会坚持原则,秉公办事的。这个你放心好了,能关照到的,我自然是会关照你的。不过,这东西你必须拿走;否则,我们会认为你是水平有限而来别求门路的,那样的话,于你反而不利啦。真的,先华,我是认真的。再说,我们做老师的也不兴这一套。”冯定颀摘下眼镜自嘲地说道,“呵呵,当然啰,也是不会有人给我们当老师的送什么东西的啦。”

翟先华无言以对,只得提起包裹,默默地在心里给冯定颀敬了一个礼,怀着一种复杂的心情离开了冯定颀的家。

按照翟忠汉的指点,翟先华终于忙完了他所要忙的一切。尽管事情进行得不像他想象的那样,可是他的内心直到现在还是不能平静下来。这不仅是因为他平生以来第一次怀着砰砰的心跳去行那种见不得人的勾当而感到羞愧,而且,他还感觉到了另一个震撼——他所遇到的两位老师的言行,重重地敲打了的灵魂!尤其是他的恩师冯定颀甘守清平的气节,让他惭愧不已!

为此,他对自己先前的愤世嫉俗感到幼稚、可笑,他不得不承认这是他对世事看法的一种偏执。

曾记得,他刚进半山学堂不久,同桌的姜令富姜瘸腿一天悄悄地告诉他一个秘密。姜瘸腿跟自己说,他看到了冯老师蹲在茅坑上拉屎。

“老师也会拉屎?!”翟先华揪住姜瘸子的胸襟,“你敢说老师的坏话,我揍你!”

“先华,我没有骗你,我亲眼看到的。”

于是,老师的圣洁、神圣,因为姜瘸子的那句话,使翟先华逐渐地明白了,老师也是凡人。他也要吃饭,也会拉屎的。

直到今天,翟先华才好像重新认识了冯定颀老师——

冯老师教他们那会,已经二十七岁。那时,冯老师刚从离这二百多里的天风专区师范专科学校,分配到梁堡公社。他先在梁堡镇工作了五年。后来,前庄大队在半山缓坡创建半山学堂,他就服从分配来到了半山小学。

翟先华那时还九岁刚出头,只记得学校除了一位帮着为带中午饭的孩子热一热饭菜的翟大娘外,就是他们的冯老师了。冯老师一个人教着一到三年级三个年级的二十多个孩子。

因为据说半山这地方人气很旺,所以前庄大队四个自然村村民就都一致赞成,把半山学堂选址在了半山的缓坡上,希望自己的娃儿在这里跟着冯老师好好读书,今后都能有一个好出息。

说是学堂,其实就是在山坡上建起的三大间简陋的茅草屋子。屋子的中间和东边的一间是通间,用来做了娃娃们的教室;剩下的西边一间,拦腰隔成了两半,一半做学校的伙房和杂什仓库;另一半就是冯老师的住宿。

半山学堂的大门是一对被风雨侵蚀得发了黑的厚厚的木门。它原是翟家庄大宗祠上拆下来的,因为建校需要,由翟强根领着翟家庄村民把它搬来做了学堂的大门。

忽然的一个礼拜天,冯定颀从公社开会晚归,赫然看到半山学堂的两扇大门上用白粉笔各写了一竖排字,远看恰似一副对联。走近一瞧,冯定颀差点没被气晕!左边的门上是“冯老师想桃花”;右边则是“冯老师要草B”。

这是谁这样恶作剧!

第二天,冯定颀向翟大娘打听前庄大队是否有个叫桃花的女人。他想,大门上无聊下流的粉笔字内容可以不提起,但是谁是“桃花”必须得弄清楚。否则,这可能会造成误会,坏了人家女人的声誉。弄不好,还会影响到自己,作风问题可是要毁了前程的!

“冯老师,你是问村里有没有叫桃花的?我们翟家庄就只有一个叫桃花的呀。你为什么要问起桃花?”翟大娘疑惑而惊奇地问。

“大娘,我只想打听一下有没有这个人。”

“桃花,她是我闺女呀!”

“是你闺女?我怎么没见过她。”冯定颀感到十分的意外与巧合。

“呵呵,你一天到晚被娃儿们缠着,哪有时间都认识村里所有的人么?”翟大娘想了想,说,“哎,想起来了,我闺女上次来过学堂的呀,找我有事。你当时也是见着的,忘了?”

“哦,想起来了。扎着两条长辫子,高高个子……她就是你闺女?”冯定颀恍然大悟的样子。

“这闺女呀,她就是见不得人,当时也不知叫你一声冯老师。不过也难怪,你也不常外出走动,我想,她也不一定认识你的。”翟大娘看着冯定颀说。

“大娘,这不怪你闺女的。实不瞒你说,我哪有空出去走动?你也看到的,从早到晚,我都是跟娃儿们在一起,晚上又要批改作业。除了学堂里有什么事情找干部请示工作,跟他们接触之外,我是没有什么闲工夫再跟其他人接触了。”冯定颀说。(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