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游戏小说 > 半山吟 > 第3章 落榜生遍植红玫瑰 小忠石结缘郑先生全文阅读

第3章 落榜生遍植红玫瑰 小忠石结缘郑先生

翟家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

村子的南面是圆圆墩墩的翟家山,似发育不久的少女的**。

翟家山再朝南,则是一端陡峭,另一端一直缓缓地向西延伸开去的断崖山。因为它的形象,这一带人都习惯把它叫做“半山”。

翟家山跟半山之间夹着一条不太宽阔的地势比较平整的山沟,这就是“半山山沟”。新创办不久的“半山学校”,就坐落在这个山沟里。

四十多户人家的翟家庄,共有翟、姜、李三个姓氏。翟姓占了大半。

很早的时候,翟忠石的爷爷翟盛贤经营的翟家,就是翟家庄上受大家羡慕的一个富户了。

翟家常年顾着长工,农忙时节还临时请来短工。村子里,几乎每家每户都给他家打过工。

翟家的正屋是坐北面南的五个大阔间的两层楼,四周有高高的围墙。

围墙的正南面是一个类似于四合院的“院中院”——院内建造两个门面相对的小院落——东边的院门朝西开着,内中安排着账房及伙计、女佣、长工的住所;西边的院子,中间又用一堵高墙隔开,分了南、北两个小院。这两个小院的院门一律都东向开着。其中,高墙北边的小院里是翟家的厨房;南面的小院内建造了三幢装潢得富丽堂皇的客房:因为这个院子里面普遍栽种石榴树,夏秋季节整个院子开满火红的石榴花,所以翟家都把这个院子称为“石榴院”。

四合院再往前,又是一个更大的由绿篱围成的大院子。院内有六角亭,四角亭各一座,假山三四处,并分别辟有玫瑰园、牡丹园、“修竹苑”等。院子的格局景物相宜,春花秋果,夏荫冬青。

这个大院子内,还散落搭建各式平房二十多间,安排着粮仓、贮藏室及猪牛羊圈等用房。

村子东北边的“龙岗地”上,翟家单独建造的一座“翟家祠堂”。祠堂的四周栽种冬青、塔柏等树木,郁郁葱葱,四季长青。祖祠堂内气氛阴森而威严,内**奉翟家祖宗的牌位。翟家的老爷、太太每月的初一、十五,都要尊奉祖训前来给列祖列宗进香上供,祈求保佑。遇有喜庆之事或节日大年,老爷总是会率领相关的家人前来虔诚祭拜一番。

村里的翟强根是翟家请来的一个杂工,兼管祠堂杂物。

小小山村居然有翟家这样的富户崛起,在当时不能不引起人们对翟盛贤的刮目相看。

这位时运不济,屡试不第的前清秀才,在跳龙门的梦想遭到屡屡挫败后,迫使他不得不进行着一番苦苦的思索。

他最终认命,干脆投笔务了农。

虽然,翟盛贤考试不能遂愿高中,但是,凭着他秀才肚里的墨水和活络的头脑,从书本上发现一些可供发家致富的线索,却成为了他胜过村里人的强项。经过长期对本地土质和气候条件的潜心研究,他终于下定决心,倾家中所有资财,买下了半山坡上自西向东的整片山地,遍地栽种红玫瑰。

一番勤奋一份收获,摘下的花朵换回了白花花的银元。年复一年,翟盛贤靠红玫瑰发了家。

半山山沟中,在丛生荆棘之中踩踏出的那条小径,见证了翟盛贤的辛劳——那时,翟家庄人曾把这条小道称为“盛贤小道”。

翟盛贤无法用言语感激半山给翟家的恩赐,他只是亲笔书写下一幅中堂联,悬挂于正屋堂间正对大门的墙壁上,以训教子孙:

上联:持家常思半山恩耕种积家业,

下联:做人当讲一生洁仁义育子孙,

横批:忠孝仁厚。

翟盛贤单传下翟忠石的父亲翟强熙。

翟盛贤对独生儿子翟强熙管教甚严,自小就为他延请私塾,指望儿子长大后,能了了他老人家读书做官的夙愿。然而,尽管翟强熙四书五经诸子百家都读了过遍,到头来还是跟他爹的命运一样遭。

生性倔强的翟强熙在父亲翟盛贤去世后,把希望寄托在了独生儿子翟忠石的身上。他给儿子取名“忠石”,就是希望儿子的意志像石头一样坚硬,锲而不舍,苦读圣贤,最终弄上个一官半职,为阔绰的翟家博得些斯文雅风传世于后。

翟忠石九岁这年,被父亲翟强熙送进了唯有翟忠石一个学生的“翟家私塾”。

翟强熙请来工匠,专门在前院围起了一个独门独院的小院子,把“翟家私塾”就安排在这个安静的院子内。

启蒙的私塾先生名叫郑斯儒。

入学这天。翟强熙领着翟忠石在翟家祖祠跪拜了列祖列宗的牌位后,便携着他来到前院,向郑先生行三叩九拜之礼。

郑先生一见小忠石就先自乐了,“嗨!翟老爷,这都是什么时代了,就不要再兴这个了吧。”郑斯儒慌忙扶起了翟忠石,“哈哈哈!忠石呀,以后我俩师生和洽比什么都好,就不要拘这个礼了么,哈哈哈!”

郑斯儒爽朗的笑声,引得翟忠石放着胆子歪着头看着他。

“忠石,你怎么这样看着我?”郑斯儒好奇地问翟忠石,“你笑什么啦?啊。”

“我是看先生……”翟忠石嬉皮笑脸地把郑斯儒从上到下看了个遍,“先生的头发跟我爹的一样,前半是瓦屋,后半是茅屋……嘻嘻!”翟忠石对不着郑先生和翟强熙的发型——前半部削得光光的,后半部却留这个后背头。

“你这孩子,好没礼貌!”翟强熙慌忙打断了翟忠石的浑话,“不许对先生这样说话!”

郑斯儒笑眯眯地站起了身子,朝翟强熙摇了摇手,“翟老爷,让孩子把话讲完么。我看,这孩子敢想敢说,很有观察力,我挺喜欢的……”他俯下身子和蔼地鼓励翟忠石,“忠石,跟我说说,除了头发,先生跟你爹还有哪些地方不一样?”

“唔!我爹是山羊胡子,先生的胡子只有上嘴唇上留一片齐整的;爹的长衫深蓝色,外边套了青蓝马甲,先生只穿长衫,青灰色的,还有,还有爹的脸是圆圆的,先生的脸长长的,眉毛比爹的浓,还有……”

“好啦,好啦!你这孩子……”翟强熙又一次打断了儿子的话,“先生,这孩子不懂事,尽瞎胡扯……”

“哈哈哈!这孩子,头脑灵活,是块料。”郑斯儒一只手拉着翟忠石的小手,一只手轻轻拍着他的脑袋,“翟老爷,您就放心把孩子交给我吧,我会好好调教他的。”

“承蒙先生谬赞,多劳先生费心了!”翟强熙稍稍弯下腰去,给郑斯儒鞠了一躬,“郑先生,犬子如有违拗之处,还请先生严加责罚为是。”

“翟老爷客气了。传道授业乃为师之职责,某当尽力为之。”

自此以后,郑斯儒和翟忠石师生俩,一个乐教,一个乐学,关系十分融洽。

一晃,六年光景很快地过去了。

突然的一天,翟忠石从前院气喘吁吁地跑来正屋的堂上。

“爹!不好了,先生他,他被两个人绑着,带走了……”

“你说什么?郑先生被绑走了……”翟强熙从椅子上跳了起来。“你说的是真的?带走先生的是些什么人?!”翟强熙骂骂咧咧地,“岂有此理,不经家主,就,就把我的先生带走了,这简直是欺人太甚!”

一帮人握着扁担、叉子等家伙尾随着翟强熙,奔跑在前院通向村外的大道上。

可是,顺着大道远远望过去,哪里还有郑斯儒的影子。

“爹!那两个人都骑着马,先生是被他们绑了架在马背上去的。”翟忠石朝翟强熙叫着。

“听他们说些什么了没有?”翟强熙喝问。

“听到了的,那两个人气势汹汹,他们骂先生不识时务什么的……”

听了儿子不连贯的叙述,翟强熙仿佛如梦初醒,他长叹了一声,“石儿那!我们翟家的福分实在是太浅了!这样的好先生,到哪再找得着……”停了停,翟强熙忽然又问,“先生离开时还给你说了什么?”

“先生在马背上,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翟忠石哽咽着,“先生……先生希望我去考南凹中学……”

翟忠石无助地看着翟强熙,“爹,我们还是设法去救救先生吧,先生他是个好人啊,爹!”

“孩子,我们救不了郑先生的,谁也救不了先生的。”翟强熙自言自语地,“先生犯了天大的罪,他反过皇帝那……”

这一年是丁巳年,七月的时候,翟强熙隐约听说,某大帅进京“调停”,宣统皇帝要复辟了云云。

自此,翟强熙吩咐家里人,不准再提起郑先生的名字。(未完待续)